5.4.4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4.4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14 09:2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动植物遗体被细菌和真菌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被植物吸收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理解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素养。
2.通过列举细菌和真菌的三种生活方式:腐生、寄生、共生的实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的意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合理用药,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和态度责任素养。
二、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四、教学策略
本节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二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三是与动植物共生。
本节总的教学策略是:学生课前查阅收集资料在课堂展示,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构建知识概念,形成正确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分四阶段进行:
情境导入并讲述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的内容。利用树木落叶和《燕歌行》的诗为情境,结合P79“想一想,议一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进入新授课的学习。该过程结合历史文化,让学生体会古人描写与生物学有关现象时的优美诗词,提高学生学习文学和生物学的兴趣。通过P79“观察与思考”,用问题探究方式探究出细菌、真菌与水果生霉、腐烂的关系,再利用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进一步探究出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的作用,安排一个随堂检测巩固所学并构建腐生的概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素养,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讲述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通过问题引出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多种疾病,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成果,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出寄生的特点。教学过程结合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合理充分利用能源、合理用药、健康生活的内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和态度责任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讲述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观看“地衣与真菌共生、细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细菌与动物共生”的短视频和图片,学习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共生的特点,并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方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素养。
总结和巩固
五、教学过程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情境 导入 以树木落叶的短视屏(用时20秒)为背景,北魏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作为情境,结合P79“想一想,议一议”提出问题: (1)到了秋天,树木就就会开始落叶,这些落叶却不会越积越厚,为什么呢? (2)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哪种成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 引导小结: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分解动植物遗体。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挤占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引导,自然地引出课题。 观察思考 温故知新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一、 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展示实物:发霉的水果和面包,结合P79“观察与思考”提出问题: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什么使面包和水果发霉了?发霉的结果是? 面包、水果和生物的遗体分解后产生了什么物质?这些物质又能被谁吸收和利用?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从而探究出细菌、真菌与面包、水果发霉、腐烂的关系。 问题探究结果: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参与了物质循环过程。 技能训练:为了能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请你来评价一下哪个方案更好,请同学仔细阅读者P82的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各小组讨论思考题,并作记录,然后选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组内其他成员补充,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注重对照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通过“随堂检测”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进一步强调: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那么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引导学生构建腐生的概念,得出腐生生物的特点 ——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动植物遗体)来生活。 各小组讨论并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水果和面包发霉了。 (2、3)引起面包、水果发霉的是细菌和真菌,有机物被分解。面包、水果和生物遗体被细菌和真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返回无机环境,被植物吸收利用。 (4)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 阅读“评价实验方案”,各小组讨论思考,小组代表汇报交流,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学生思考完成随堂检测。 通过这样步步推进的问题,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了解腐烂的本质。 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通过随堂检测巩固所学,进一步理解所学,构建腐生概念,检查学习效果,。
二、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二、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过渡: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是利用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来生活的吗? 展示相应的图片,分类归纳各类疾病:人(足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植物(棉花枯萎病、玉米瘤粉病、小麦叶锈病、水稻稻瘟病)都是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 ——有些细菌和真菌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着的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 组织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有关资料(实物、实例、报道等)或讲述自己感染细菌真菌的事例和感受。 思考:细菌真菌坏事做尽,要彻底消灭!对吗? ——多数细菌真菌对人类有益,要辩证地看待,我们身边的事物大都有两面性。 提问: 你知道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的例子吗? 指导学生阅读P83的科学·技术·社会部分“以菌治虫”的内容,向学生渗透·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理解科技在实践应用中的价值。 引导学生列举: 可食用真菌 沼气的生产和利用 (3)利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氯霉素等治病的例子。 提出问题:过多服用抗生素会对肠道内正常菌群产生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抗生素,合理用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思考问题,带着疑问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观看展示的图片 小组代表展示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结合生活实际,谈自身患病感受。 带着问题观看短视屏,认识“以菌治虫”的价值、了解食用真菌、沼气生产和利用、抗生素治病原理 用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和讲述事例,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的意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合理用药。
三、 与动植物共生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P81“与动植物共生”的内容,找出关键词。 播放地衣与真菌共生、细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细菌与动物共生的视屏(用时3分32秒) 展示:地衣——真菌与藻类的共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细菌与牛、羊、人的图片,结合图片提问: (1)豆科植物的根瘤在农业生产上有何意义? (2)肠道菌群对动物和人有何帮助? 小结:有些细菌和真菌还可与动植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阅读课文 观看短视屏 回答问题: 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环保、高效。 (2)构成肠道微生态,帮助消化,影响人体健康。 学生通过阅读和观看短视屏、图片,自主学习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知识,了解根瘤菌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了解肠道菌群对动物和人多的作用,获得关于共生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总结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利用动植物遗体生活)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只对一方有利) 3、与动植物共生——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知识内容 学会总结巩固所学
巩固 拓展 布置作业,随堂练习: 1、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分解动植物遗体参与物质循环 B、制造有机物 C、消灭多余动植物 D、净化空气 2、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3、有些细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 ) A、寄生 B、共生 C、自养 D、异养 展示结果 表达交流 知识理解转化
布置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应该如何选用细菌和真菌为人类服务,下节课我们将详细学习,请同学们注意查阅、收集相关资料,为下节课作准备。 课后预习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 三、与动植物共生——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