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3 走向世界大战(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3 走向世界大战(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23 08:3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课 走向世界大战·不·需·要·的·战·争!"(The Unnecessary War) 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
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
这个灾难也许不会降临在我们头上。——丘吉尔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1、含义: 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2、表现:(1)纵容日本侵略中国——李顿调查团(2)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听任“意”通过苏伊士(3)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英法“不干涉”,美国“中立”(4)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1938年吞并奥地利——英法没有抗议(5)慕尼黑阴谋——英法绥靖达到顶峰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1、含义:2、表现:维持自身安全和祸水东引3、目的:4、影响:(1)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
(2)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二、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区莱茵河西岸地区莱茵河东岸地区奥地利归还波兰波兰走廊捷克斯洛伐克独立1、前提:德国吞并奥地利希特勒耀武扬威地进入了他的出生地1938年是轴心国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年 二、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区莱茵河西岸地区莱茵河东岸地区奥地利归还波兰波兰走廊捷克斯洛伐克独立二、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2、背景:(1)德国对捷的领土要求
(2)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1、前提: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在无捷方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强行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3、简况:慕尼黑会议上的希特勒、达拉第等人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慕尼黑阴谋签署《慕尼黑协定》后,张伯伦回到伦敦二、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2、背景:(1)德国对捷的领土要求
(2)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1、前提: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在无捷方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强行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3、简况:绥靖政策的顶峰。德国更加肆无忌惮,侵吞全捷
德国加速了侵略扩张步伐
英法调整政策4、实质:5、影响: 1938年9月英、法、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德英、法苏三、集体安全的落空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939.8)1、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原因①②2、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表现1939年4月英法苏三国会谈 如果没有一条有效的东方战线,我们西方的利益就不可能有令人满意的保障,而如果没有苏联,也就不可能有一条有效的东方战线。
——丘吉尔英法苏三国谈判材料(摘录)
英法和苏联向对方提供军事援助上承诺:
苏联向英法承诺:一旦战争爆发,可出动120个
步兵师、16个骑兵师、5000门重炮、9000--10000
辆坦克、5000--5500架飞机。苏联要求,英法必
须派出相当于苏联上述军事力量的70%参战。
英国承诺:计划动员16个师,但目前只有5个步
兵师和1个摩托化师可参战。
德英、法苏没有坚持对话,达成一致三、集体安全的落空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939.8)1、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原因①②2、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表现1939年4月英法苏三国会谈3、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结果三国会谈失败,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内容对苏联: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瓜分第三国,争夺势力范围对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
加快全面发动战争的步伐1、原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3、影响“荒唐的伴侣"四、绥靖政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决定国家政策时应该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但不能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反对霸权主义五、二战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193119351936193719381939日本侵略中国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结成德国吞并奥地利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六、二战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1、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日益嚣张2、很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抵抗,但由于国小力弱,未能制止法西斯的侵略3、西方大国执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