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红楼春趣》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走进中国古典名著,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本课教学是借助《红楼春趣》的片段学习,让学生感受其中放风筝的乐趣,在激发阅读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运用学会的读书方法继续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并感受“放风筝”就是“放晦气”的传统文化习俗。
【学情分析】
五年级同学对于《红楼梦》比较陌生,课文又是节选自原文,文中的很多语言对学生而言显得陌生,甚至连读通都不易。学生所掌握的《红楼梦》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缺乏,也增加了理解课文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致力于让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文中描写的快乐场景,从而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并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大致读懂课文内容;
2、能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3、了解“放风筝”,感受民俗文化的传承。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能大致读懂课文内容;能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教学过程】
任务一:片段识“趣”,读懂故事情节
活动一:观看视频,梳理阅读名著的方法。
1、出示《红楼春趣》放风筝视频片段,了解故事情节;
2、读名著时,遇到困难应该怎么读?梳理阅读名著的方法。
活动二:出示自主学习单,了解故事情节
快速浏览文章,围绕“风筝”线索,说一说引起了哪些趣事。
【设计意图】以视频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梳理了阅读名著原文的方法。梳理方法的同时,引出趣事也梳理的故事情节。
任务二:品读寻“趣”,感悟宝玉形象
出示合作探究单
1、找一找:描写贾宝玉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
2、说一说:贾宝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示例:
语言小组:
“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
“我还没放一遭儿呢!”
“再把大螃蟹拿来罢。”
“放起来!”
“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动作小组:
宝玉细看了一会,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牛欢喜。
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恨的摔在地上,指着风筝说道......提取“说”、“放”、“急”、“摔”、“指”、“说”。
神态小组:宝玉在文章中“笑”得最多。
3、指名交流,宝玉给人怎样的印象,读一读,演一演。
4、全班交流,感受宝玉的人物形象。
教师结合资料,深入体会宝玉怜惜女子、尊重女子的人物形象。
教师小结:在这么一个豪门贵族,出了一个纯真善良又活泼率直的少爷很是有趣,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下,出了一个见了女子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么一位个性鲜明的宝玉也十分有趣。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导语“宝玉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通过对人物描写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追问、全班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演中读,演中悟,落实本课教学目标。
任务三:探究悟趣,延续文化传承
1、出示片段“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绞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
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 讨论分析有趣的原因。
2、圈画出体现“风筝”习俗的句子,感受风筝的传统文化。
3、播放视频,了解风筝的由来。
4、诗人眼中的风筝又是怎样的?背诵风筝的古诗词
5、谈一谈放风筝的感受,延续放风筝就是放晦气的文化传承。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章,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我国传统习俗,达到传统文化传承和延续的目的,增加文化自信,落实语文要素。
拓展延伸:
1、读阅读链接林庚《风筝》,体会风筝之趣以及风筝的文化;
2、搜集风筝的文化及习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