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嘉肴(yáo) 学学半(xiào)
B.矜寡(guān) 讲信修睦(mù)
C.兑命(yuè) 选贤与能(yǔ)
D.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móu)
2.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味美) 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困惑)
C.讲信修睦(修整) D.女有归(女子出嫁)
4.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
A.是故谋闭而不兴
B.拔山倒树而来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故外户而不闭
5.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 B.何陋之有
C.大道之行也 D.宋何罪之有
6.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然后/能自强也
C.是故/谋闭而不兴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恶它,把它扔在地上,自己不会私藏。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 礼运》篇,是《礼运》开头部分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礼记》,春秋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大道之行也》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
9.名句默写。
(1)实践必须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反对空头理论,这样就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道之行也》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即“_____________”;实行民主选举,即“_____________”。
10、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仁”为会意字,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郑夑《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1.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论述了“________”的道理。(用原文相关语句填空)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1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大 顺 之 境
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①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②,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③,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
(节选自《礼记·礼运》)
【注释】①肥:强壮;富足。②相正:互相匡正。③考:考察。
15.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肤革充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臣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乙文中画横线句未断句,请断句(断3处),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7.《桃花源记》中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 , ”(填选文原句)。
18.阅读甲、乙两文,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儒家描绘的“大同”“大顺”社会有何共同之处。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选自《礼记·礼运》)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天下为家
(2)以正君臣
(3)以贤勇知
(4)而兵由此起
20.翻译下列句子。
(1)礼义以为纪。
(2)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21.“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22.你认为“家天下”与“公天下”相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为什么?
23.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1)老而无子的人。( )
(2)老而无夫的人。( )
(3)老而无妻的人。( )
(4)幼而无父的人。( )
24.请你将今天的社会跟儒家学者们(或孔子)构想的“大同”社会作比较,然后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100字。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我辈作文,亦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都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选自清·梁章钜《退庵随笔》,有删节)
注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 )
(2)最后乃添两“而”字( )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
27.“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从文中看,取法指什么
三、写作
28.根据“虽有……弗……不知……”仿写句子。
2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好多的教训。”根据《虽有嘉肴》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于50字。
答案
C 2.D 3.C 4.C 5.C 6.A 7.A 8.B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1)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 博爱、仁爱(或:慈善、体恤) (2)示例:爱亲人,爱他人,爱民众,爱万物。
1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教学相长
12.(1)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2)《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3.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大意对即可)
14.示例:一个人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还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人和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要积极和同学沟通交流,才能共同提高。
15、(1)同“举”,推举。 (2)兴起 (3)满 (4)守法。
16、父 子 笃/兄 弟 睦/夫 妇 和/家 之 肥 也。
译文:父子感情坚定深厚,兄弟和睦,夫妻和顺,是家庭的富足。
17、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18、共同之处:①从甲文人人安居乐业,社会太平安定,乙文“天下之肥”,可知国家昌盛、百姓和乐;②从甲文“讲信修睦”,乙文“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可知社会和睦,讲究诚信;③从甲文“男有分,女有归”,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乙文自天子至百姓等社会各阶层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可知人人各司其职。
19.(1)成为。
(2)摆正。
(3)同“智”,智者。
(4)战争。
20.(1)将礼义视为纲纪。
(2)因此阴谋也就产生了,战争也由此而发生。
21.私有制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
22.示例:我认为是进步了。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条件,这是一种“野蛮的进步”。
如今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所有,人们各自孝敬自己的双亲,各自疼爱自己的子女,财货人力都只为了自己,诸侯世袭相承成为礼制,修筑城郭沟池以防守,将礼义视为纲纪;以此端正君臣关系,以加深父子关系,以和睦兄弟关系,以调和夫妻关系,以设立制度规章,以划分田土宅里,以尊敬勇士与智者。由于成就功业都是为了自己,因此阴谋也就产生了,而战争也由此而发生。禹、汤、文、武、成王、周公,都是用礼义来治国的英才。这六个君子,没有不谨慎实行礼制的人。透过礼制以彰显道义,以成就诚信,以明察过失,以仁为模范且讲求谦让,向人民昭示治国的常法。如果有不遵行礼义的,在位者就会因罪而被黜退,百姓会认为这是祸害。这就叫作小康社会。
23.(1)独 (2)寡 (3)矜 (4)孤
24.示例:“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者们所说的最高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
25.(1)听说 (2)才
26、 每写成一篇文章,必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去十多个字。
27.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28、示例:虽有异香,弗闻,不知其妙也;虽有万卷书,弗读,不懂其道也。
29、示例:“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也就是说,教与学可以相互促进。同时也表明: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宽容,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共同成长、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