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4 06:5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文章题目中“讽”的意思是 ,指 。
1.常识概要
战国策·齐策一
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讽谏
认为
2.重点实词
光艳美丽
接受
比得上
满一年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指责
3.一词多义
( )
( )
( )
( )
( )
( )
( )
在早晨
朝廷
朝见
漂亮
认为……美

好像
( )
( )
( )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他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 )
( )
( )
( )
( )
( )
介词,在
动词,到
介词,向
介词,比
颁布
下等
土地方圆
次日,第二天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指责讥刺

身高
穿戴
偏爱
使……听到
当面
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译文: .
.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
.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侍妾一类的女子和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没有不偏爱您的。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
.
几个月以后,还有人不时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1.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他是如何讽谏的
答案: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威王进谏,而是以日常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2.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邹忌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以及齐威王善于纳谏,采取措施,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威王。
4.请你评价一下邹忌和齐威王。
答案:邹忌是一位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忠于职守、关心国事且有自知之明的谋士。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善于听取意见的开明君主。
3.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便使其气度、神韵尽显,这一“善”字具有哪些意思
答案:接受,认同,赞赏,肯定。齐威王意识到纳谏和广开言路的必要性,认识到了兴利除弊的必要性;表明齐威王改革的决心很大。
(时间:20分钟 满分:27分)
认为……美
间或,偶然
指责
使……听到
2.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皆以/美于徐公
C.今齐/地方千里 D.王之蔽/甚矣
C
导析:C C项,正确的停顿为“今/齐地/方千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4.你从邹忌进谏取得成功一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分)
答案:(示例)在与人的交往中,提意见时,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
  [乙]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 ”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①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②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③。”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①智之如目: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②庄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与楚王不同时,系寓言假托。③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B
导析:B B项,都是“想要”的意思;A项,拜见/同“现”;C项,集市/买;D项,攻打/砍伐。
A
导析:A 例句与A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B项,代词,指“徐公”;C项,代词,指自己;D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7.翻译句子。(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
.
(2)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译文: .
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可得下等奖赏。
庄蹻在境内偷盗,但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
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劝谏要讲究策略,[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庄子都善用排比,环环相扣,无可辩驳,最终达到了劝谏的目的。
B.[甲][乙]两文都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C.[甲]文中邹忌以妻、妾、客的三种情况来类比齐威王身处的环境,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劝诫其广开言路。
D.[乙]文用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阐明了“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错误,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A
导析:A A项,“善用排比”有误,应为“善用类比”。
参考译文:[乙]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进攻越国,为什么呢 ”(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力衰弱。”庄子说:“我担心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自从被秦、晋打败后,丧失了几百里土地,这说明楚国军力衰弱。庄蹻在境内偷盗,但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在越国之下,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伐越的念头。
  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叫作明智。”
谢谢观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