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春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B. 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总书记明确要求省部级干部“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C. “这是怎么啦?同学们。”张老师一进门就问。
D.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汇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2.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春》这篇课文,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缺主语,删掉“通过”或“使”)
B. 学校实行“双减”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增加。(“积极性”和“增加”,前后矛盾)
C.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推广与研究,他为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 (“应用、推广与研究”语序不当,修改为“研究、应用与推广”)
D. 张桂梅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创建华坪女子高中,让山区约1800左右贫困家庭的女孩走进大学,实现梦想。 (“约”“左右”,表意重复,删掉“约”或“左右”)
3.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润(rùn) 稀疏(shū) 水涨船高(zhàng)
B. 抖擞(sǒu) 黄晕(yùn) 捉迷藏(cáng)
C. 应和(hé) 蓑衣(suō) 戴着笠(lì)
D. 撑伞(zhǎng) 酝酿(niàng) 欣欣然(xīn)
4.下列对句子依次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少年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花朵。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巴掌大的篮球场能容得下几个人?
( 4)清澈见底的小溪欢快地流进了大海妈妈的怀抱。
A. 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B. 比喻 反问 拟人 夸张
C. 比喻 反问 夸张 拟人 D. 拟人 反问 夸张 比喻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春的田野上,野花在零星的绽放,简直让人美不胜收。
B. 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
C. 李平是一位优秀的教练,他经常向学员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 考试前夕,妈妈还念念有词地叮嘱我一定要沉着冷静。
6.下列古诗句中,不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 )
A.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填空题:
7.文学常识填空。 《春》的作者是 ,字 ,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 》, 散文集《 》《 》等。
8.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2)春天像小姑娘, (比喻姿态优美)的,笑着,走着。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欢欢喜喜的样子) 张开了眼。
9.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枝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朗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宛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词填空。
(1)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______ (A.长 B.冒 C.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 ______ (A.触摸 B.抚摸 C.轻抚)着你。
(3) 春天像 ______ (A.健康 B.健壮 C.强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1.查查字典,读准下面加横线字的音。酝酿( ) 抖擞( ) 嘹亮( ) 应和( )
烘托( ) 眨眼( ) 嫩叶( ) 黄晕( )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三、语言表达
12.欣赏下列两幅丰子恺的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 仔细观察漫画,指出丰子恺两幅漫画意象选择的相同处,并分析他选用此类意象有何用意。
(2) 请结合上面的两幅漫画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分析朱自清有没有可能成为丰子恺的知己。
链接材料1: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朱自清《春》)
链接材料2:
朱自清这样评价丰子恺漫画:“一幅幅的漫画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丰老先生的漫画,写尽众生百态。触动处,恰是对众生浓浓的爱与悲悯……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让人于简朴的情感中获得一份宁静。”
13.《春》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特点。请你也写出三个比喻句,分别表现出夏天、秋天、冬天这三个季节的特点。
四、综合性学习:
学了《春》后,昆明某中学七年级(2)班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 【赏春】春天到了,小明同学去踏春,欣赏春天的美景,并拍摄了两张照片。他想各用一个成语给照片取名,请你帮他从下列备选成语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序号填入括号里。
备选成语:A.春暖花开 B.莺歌燕舞 C.春回大地
( ) ( )
(2) 【读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仿照示例,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示例:春风又绿江南岸(视觉)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 ②踏花归去马蹄香( )
(3) 【惜春】在美丽的翠湖湖畔寻找春天的踪迹时,有的同学折下柳枝等花木玩耍,你会怎样劝阻他们?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五、现代文阅读
1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
柿子树
①老家小院,母亲多年前种了一棵柿子树,如今已有碗口粗,枝繁叶茂,如一只有力的大手,撑起小院的天空,洒下一片绿荫,见证一家人的温馨生活。每每回忆起它的点点滴滴,都如同回忆一位好友,让生活如诗生动,让我心生欢喜。
②柿树生长慢,性情稳。眼见春雨潇潇洒洒落了好几场,周围的桃樱杏梨也戴鲜花披绿衣了,【A】它才慢慢从枝丫探出嫩芽,打量这热闹而新鲜的暖春。后来者,奋蹄追。有了春雨的滋润,有了惠风的抚慰,柿树打开了生长的阀门,加快了开枝散叶的步伐,三两周便绿叶盈盈,和身边的小伙伴们手拉手、肩并肩,一起在风中翩翩起舞了。
③在阳光下,在春风中,明亮亮的叶片上下联动,引左呼右,如有银光从上面流泻。若是雨天,碧叶沐浴一新,让人眼前一亮,那绿意也沁人心脾。柿叶错落有致,密密麻麻的,一日比一日茂盛,渐渐地搭建一个绿色温暖的小家。进入五六月,柿花悄无声息地登场,黄白色,一朵一朵的,躲在片片绿叶下,羞涩呆萌,如节日里走亲访友见到生人就往大人身后躲的小孩。【B】嫩嫩的柿花,像新出锅的鸡蛋羹,洋溢着淡淡清香。花期一两周,不长不短,但也够辛勤的小蜜蜂快乐地忙上一阵了。花褪之后,结出柿子,如豆大小,可爱别致。
④步入盛夏,柿叶更厚实硬朗了,大小枝叶,郁郁葱葱,亭亭如盖。母亲搬来一张小方桌,搭配几把椅子,树荫下便成了休闲好去处。家人坐在那里,择菜,吃饭,纳凉,闲谈,各得其乐。一人闲坐时,会往树上多看几眼,上面的柿子一星期一个样儿,如硬币,如鸽蛋,如青团。那心情、那场景,像是心仪的目标在一点一点地靠近自己,又像是在开一只礼物盲盒,一层一层地拆着,总让人心动、心切。
⑤秋日的小院,安静了许多。柿子心照不宣一般,都由绿变黄、鹅黄、金黄,再到橙红……金风像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来去匆匆;又像发黄的旧皮筋,一阵紧一阵松;来了兴趣,就像调皮的小孩,把树枝当成秋千乐园,在那里荡来荡去,日复一日。看看地上那些色彩斑斓的柿叶,又抬头瞅瞅“脱发”一般的柿树,我会禁不住地想:这秋风一天天地荡下去,大概是不把柿树荡成“光头”不甘罢休吧。
⑥深秋的柿叶,每一片都是一幅色彩绮丽又饱满的画卷。青黄相间,红绿相配,多彩而不失本色。我曾不止一次地捡柿叶,或放在书桌案头,或作书签,或按颜色浓淡摆成一排,拍照留念。因为落叶之美,短暂易逝,且不可多得。若能多留几日,待他日翻阅时,无异于把美好往事又温习一遍。
⑦霜降之后,叶子像是听到如山倒的军令,纷纷地从树枝上退场。是的,于大地母亲而言,落叶是最后的怀念。每一片落叶,都是高高的枝头写给大地母亲的信箋;每一片落叶,都载满昔日的阳光和雨露风情;每一片落叶,都带着岁月的仆仆风尘和浓浓思念。
⑧秋风劲扫,落叶归根。如小灯笼一般的柿子,被力推到前台。金色的秋阳下,那一枝枝红彤彤的喜人硕果,将小院的寂寥与冷清一扫而光,也照亮了孩子们中秋回家探亲的归途。细心的母亲都提前准备好了。她踩着梯子,把甘甜似蜜的柿子小心翼翼地采摘下来,再逐一分好:一兜给孩子,一兜给左邻右舍,一兜给亲戚朋友,还要留一些在枝头,招待那些远道而来却不好意思飞下来上桌的鸟儿。如果实在吃不完,也不用担心,母亲会把它们做成家人爱吃的小点心——柿饼。柿子晚熟。在庄稼们都颗粒归仓、秸秆成垛之后,它沉甸甸的果实也映入农人的眼帘,映红了家人团聚的笑脸,也见证了硕果共享的场面。
⑨冬天的柿树,是一个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老人。黑黢黢、光秃秃的一身孤寂与苍凉,内心却不失信念与热情——对来年春天的到来,依旧张开怀抱,伸手迎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 请根据文章内容,摘录原文的词语填空。
季节 描写对象 特征
春天的柿树 柿花 黄白色 淡淡的清香
夏天的柿树 柿叶 ____①____、____②____
秋天的柿树 柿子 ____③____、____④____
冬天的柿树 柿树 黑黢黢、光秃秃
(2) 请从[A]和[B]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它才慢慢从枝丫探出嫩芽,打量这热闹而新鲜的暖春。
[B]嫩嫩的柿花,像新出锅的鸡蛋羹,洋溢着淡淡清香。
(3) 文章以“柿子树”为题,文中为什么写到了母亲、“我”及其他家人的活动?
作文素养
作文
16.春风是最难捕捉和表现的,作者调动了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描绘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请你从下面话题中,任选一个,运用调动感官写景的方法,写一个精彩段落,200字以内。
垂柳 春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学生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也是文字,正确使用能帮助我们阅读好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平时阅读和写作要关注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是引号、书名号和破折号,对易混淆的标点符号的用法要加以辨析,比如逗号与分号,逗号间隔小“句子”,分号间隔“短语”。A项中“。”应放在“()”的后面,表示整句话结束;C项“这是怎么啦”后用逗号;“同学们”后用问号。D项顿号使用不当,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这三者是一个层次,属于并列关系,所以,这三者之间应用逗号,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此题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B。故选B。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解答此类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读所有句子,在此基础上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并进行修改。
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
①读一遍句子,通过语感感受一下是否顺畅,如果不顺畅,那就意味着这个句子是病句。
②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
③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
④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
⑤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
选项ACD正确;选项B有误,搭配不当,将“增加”改为“提高”。
故选B。
3.【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解答】
A.“水涨船高”的“涨” 应读“ zhǎng”。故A错误。
B.注音无误。
C.“应和”的“和”应读“hè”。故C错误。
D.“撑伞”的“撑”应读“chēng”。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略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A.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零星的绽放”不会太多以致看不过来,不符合语境。
B.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属重复冗赘,此项有误。
C.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此句正确,合乎句意。
D.念念有词: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该成语是贬义词,此项属褒贬不当,不符合语境。
故选C。
6.【答案】A
【解析】A项写的是夏天的西湖美景。
7.【答案】朱自清 佩弦 踪迹 背影 欧游杂记
【解析】略
8.【答案】(1) 酝酿
(2) 花枝招展
(3) 欣欣然
【解析】略
9.【答案】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然后根据语境判断即可。
10.【答案】【小题1】钻
【小题2】抚摸
【小题3】健壮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此题作答,可结合语境理解及平时积累完成。
【解答】
“钻”运用拟人化表现手法,写出了小草的细嫩与成长。故A。
2.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此题作答,可结合语境理解及平时积累完成。
【解答】
“触摸”一词侧重于表现“摸到”这一结果;而“轻抚”则侧重于表现风的“轻”;“抚摸”则表现了母爱的表达,极具情感。
故选B。
3.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此题作答,可结合语境理解及平时积累完成。【解答】
“健壮”一词表现了健康、强壮的语意,符合语境。故选B。
11.【答案】yùn niàng sǒu liáo yìng hè hōng zhǎ nèn yùn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这里注意“嘹”的拼音。
12.【答案】【小题1】
漫画里同时选择了青草、杨柳和花儿作为意象。这些意象同时出现,使整个画面显得春意益然、富有生机,人们身处其中,读书、品茶,尽显悠闲自在,富有情趣。丰子恺是想借由这些意象表达自己对春天和自然的热爱, 对生活的热爱,富有生活情趣。
【小题2】
示例:有可能。从材料1可以看出朱自清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人。从丰子恺的漫画里可以看到儿童在低低的杨柳树下安静读书,或大人在杨柳树下喝茶听鸟鸣并配有诗文“好枝头亦朋友”,这正好印证了材料2中他“写尽众生百态”,心怀“浓浓的爱与悲悯”“让人于简朴的情感中获得一份宁静”。由此可见,他们是情趣相投的,朱自清有可能成为丰子恺的知音。
【解析】1.
图一、二选择的意象有杨柳、青草、花儿和坐在一起于树下读书的几个儿童,鸟儿和悠闲的读书品茶的人物等,这些意象都给人以悠然自在之感,作者对春天和自然的热爱,跃然纸上,这也是他对生活的期待、向往和热爱。
2.
知己,即为互相理解彼此心意、志趣相投的人。首先,从丰子恺的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选择春草、野花、杨柳、鸟儿等意象,加上读书、品茶的人物,都传神地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从朱自清的《春》选段可以看出他对春草的细致描绘,既写出了春草的无限生机,加上出来舒活筋骨的人们,更添几分活力,也表现了他对于春到人间的无比欣喜和对生活的热爱。其次,从材料二朱自清对丰子恺的评价“写尽众生百态。触动处,恰是对众生浓浓的爱与悲悯”“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让人于简朴的情感中获得一份宁静”中不难看出,他读懂了丰子恺的漫画,看出了其中作者的良苦用心,这份懂得也只有知己才能深悟。由此便能看出二人志趣相投,很可能成为知己。
13.【答案】示例:夏天像激情奔放的迪斯科舞者,活力四射,热血澎湃,暴风骤雨般跳着、蹦着。
秋天像怀胎十月的孕妇, 富态充实,圆润饱满,胜利的果实给人以无比美妙的幸福。
冬天像银须飘飘的世外高人, 硬朗矍铄, 乐观睿智, 武功盖世。
【解析】略
14.【答案】【小题1】A C
【小题2】①听觉 ②嗅觉
【小题3】示例:同学,你好。一花一木皆有生命,它们不仅装扮了世界,也带给你我健康。绿色的家园,需要你我用心呵护,请别伤害它们,好吗?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15.【答案】【小题1】①②厚实硬朗 郁郁葱葱 亭亭如盖;③④小灯笼一般 红彤彤 甘甜似蜜
【小题2】
A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探”“打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柿子树新芽萌发时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柿子树的喜爱之情。
B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柿花比作“鸡蛋羹”,形象地表现了柿花的鲜嫩和清香。
【小题3】文章表面上在写柿子树,实际上借柿子树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尤其是母亲的深厚情感,所以在写柿子树的过程中,大量写到了家人尤其是母亲的活动。
【解析】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题只要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段意,整合信息,归纳回答即可。由第④段可知,夏天的柿子厚实硬朗、郁郁葱葱、亭亭如盖;由第⑤段可知,秋天的柿子小灯笼一般、红彤彤、甘甜似蜜。
2.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重点词语、描写方法、包含的哲理等方面入手。这个句子应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格式是:用了什么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物或人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或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即可。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做题时,一要紧密联系文章内容;二要联系文章主旨;三要结合写作背景,揣摩作者情感;四要联系具体语境。结合文本和语境可知,文章表面上在写柿子树,实际上借柿子树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尤其是母亲的深厚情感,所以在写柿子树的过程中,大量写到了家人尤其是母亲的活动。
16.【答案】示例:选取“垂柳”。每当下起蒙蒙细雨,柳树好似披上轻纱,似一位姑娘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雨后,太阳公公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霞光照在露珠上闪闪发光,露珠又给柳树穿上了五彩的衣裳。旁边的花草发出阵阵香味儿,引来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嬉戏,鸟儿在柳树上讲着它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不管是远处的山,还是近处的水,都显得那么年轻,那么美丽;不管是天上翱翔的鸟儿,还是地上悠闲的牛、羊都显得那么可爱,那么活泼。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就是字数限定在200字左右,注重单项训练的写作训练。主要有说明类、描写类、赏析评价类等。此题是一个描写类的话题作文,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运用调动感官写景的方法,写一个精彩段落。写作时能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把描写对象描绘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即可。示例:选取“垂柳”。每当下起蒙蒙细雨,柳树好似披上轻纱,似一位姑娘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雨后,太阳公公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霞光照在露珠上闪闪发光,露珠又给柳树穿上了五彩的衣裳。旁边的花草发出阵阵香味儿,引来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嬉戏,鸟儿在柳树上讲着它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不管是远处的山,还是近处的水,都显得那么年轻,那么美丽;不管是天上翱翔的鸟儿,还是地上悠闲的牛、羊都显得那么可爱,那么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