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4 08:2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下18《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铁杵成针》是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文言文二则》中的一则。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成长”,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这篇小古文,虽篇幅短小,因其“起因、经过、结果”皆全,我们亦可循之来设计教学,以梳理文脉,为后面的把握长文主要内容提供方法。对于这篇课文,我们重点要完成的是课后习题中的任务:“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以及习题泡泡提示的“运用方法学习文言文”。
【学情分析】
通过《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等小古文的学习,四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引导和渗透。课文所写的事情和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感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读懂故事,感悟人物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3.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使其提高文学素养、培养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了成长的故事。”在成长的乐园中,我们认识了恭勤不倦的少年车胤,还将了解机智勇敢的小英雄雨来、敢于挑战自己的小男子汉、还有穿着芦花鞋的淳朴少年青铜。今天,我们继续探索成长乐园,了解李白的成长故事。
2.大家听过这样一句话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和李白的成长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句话的文言文由来,请齐读课题《铁杵成针》。
二、多形式读,读通文言文
1.老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给不熟悉的字标注字音。
2.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纠正“媪”与“传”的读音。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同桌互读,指出不足。
5.难句朗读指导。
难句停顿朗读指导: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6.全班齐读,读好节奏。
三、运用方法,读懂文言文
1.结合起因,指导文言文学习方法的具体运用
(1)出示句子: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方法一:扩——扩词法。也就是加字法,在一个字的前面或后面加字,让它变成词语或短语。这个方法在上节课《囊萤映雪》中也有所渗透。
例: 世——世世代代;
传——传说、流传;成——完成;弃——放弃。
方法二: 留——保留。人名、地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
例:李太白,是人物名字,翻译时可以保留不变。
方法三:调——调序。特殊句式,在翻译时要调换语序,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读书山中——在山中读书。
方法四:补——补充。翻译时补充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
例:未成——没有完成,没有完成什么?根据上下文可知是学业,所以翻译时要补上去,即没有完成学业。
(2)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①学生连起来说整句话意思,教师相机点评。
②师生小结学习文言文的四个方法:扩、留、调、补。
2.小试牛刀,运用方法理解故事结果
(1)师: 李太白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离开,这是《铁杵成针》这个故事的起因。有因必有果,这篇课文的结果是?
生: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①结合书上注释。书上对“感其意、还卒业”两组短语给出比较详尽的解释,学生可以结合注释理解。
②运用四个方法理解整句话。
留:太白——太白。扩:感——感动;意——意志;业——学业。
3.小组交流,运用方法学习故事经过
起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结果: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故事的经过)
(1)结合注释,运用“扩、留、调、补”四个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2)小组汇报。
四、体会精神,读透文言文
1.故事中是什么让顽皮的李白回到学堂完成学业的?用文中的原话回答。(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你认为让李白感动的是一种怎样的意志?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锲而不舍
C.持之以恒
D.坚持不懈
……
3.李白遇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聪明的他就能得到点化,从中受到启发。聪明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成语故事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我们也要将它传承下去,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提示:1.抓六要素。(讲清楚)
2.加上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讲生动)
3.加上肢体语言。(讲精彩)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