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30%),选择性必修2(7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发出 深紫外光双折射晶体。下列性质不能区别晶体与玻璃体的是
A. 各向异性 B. 导电性
C. X射线衍射 D. 有无固定的熔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各向异性是晶体的一种性质,能区别晶体与玻璃体,A不符合题意;
B.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不能区别晶体与玻璃体,B符合题意;
C.晶体与非晶体的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X射线衍射法,能区别晶体与玻璃体,C不符合题意;
D.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能区别晶体与玻璃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现象中与电子跃迁无关的是
A.节日燃放的焰火 B.舞台表演时灯光 C.城市的霓虹灯光 D.平面镜成像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平面镜成像则是光线反射的结果,与电子跃迁无关,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基态,能释放能量,光是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节日燃放的焰火、舞台表演时的灯光、城市的霓虹灯光是原子的发射光谱,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故选D。
3. 下列关于氢键X H Y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X、Y元素具有很大的电负性,是氢键形成的基本条件
B. 同一分子内也可能形成氢键
C. 氢键能增大某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D. 氢键是共价键的一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形成氢键的基本条件是X、Y元素具有很大的电负性,故A正确;
B.同一分子内也可能形成氢键,比如邻硝基苯酚,故B正确;
C.氢键能增大某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如氨气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增大了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故C正确;
D.氢键不是共价键,是分子间作用力,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4. 生活中处处与化学有关.下列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太阳能发电 B.电解溶液 C.燃气烧水 D.风力发电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A不符合题意;
B.电解溶液,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不符合题意;
C.燃气烧水,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符合题意;
D.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下列有关卤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键长:
B. 键能:
C. 沸点:
D. H—F键是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原子半径越大,原子间的键长就越长,卤素原子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卤化氢的键长: ,选项A正确;
B.原子半径越大,则键长越长,卤族元素原子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卤化氢的键长: ,所以键能: ,选项B错误;
C.氟化氢中由于存在氢键,所以沸点最高,即应该是HClD.形成H - F键时,H原子提供1s轨道电子,F原子提供2p轨道,形成的是s-pσ键,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6. 下列粒子的模型为四面体且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SO2分子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2+=3且含有1个孤电子对,则S原子采用sp2杂化,其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故A不选;
B.OF2中O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2+=4且含有2个孤电子对,则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实际空间构型为V形,所有原子共平面,故B选;
C.NF3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4且含有1个孤电子对,则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实际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所有原子不共平面,故C不选;
D.H3O+中O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4且含有1个孤电子对,其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实际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所有原子不共平面,故D不选。
答案选B。
7. 已知 kJ·mol,则含8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
A. 等于57.3 kJ B. 小于57.3 kJ C. 小于114.6 kJ D. 等于114.6 kJ
【答案】C
【解析】
【详解】醋酸是弱酸,电离吸热,1mol氢氧化钠和1mol醋酸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所以8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114.6 kJ,故选C。
8. 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再加入适量乙醇,并用玻璃棒摩擦试管壁,析出深蓝色的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氨水,首先形成的难溶物是
B. 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离子
C. 在中,提供空轨道,的N给出孤对电子
D. 析出的深蓝色晶体是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入氨水,硫酸铜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铵,则首先形成的难溶物是,A错误;
B.继续添加氨水,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四氨合铜,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则此过程中生成的深蓝色配离子为,B错误;
C.在配离子中,金属提供空轨道,中的N提供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C正确;
D.再加入适量乙醇,降低了硫酸四氨合铜的溶解度,溶液中析出深蓝色晶体,即,D错误;
故选C。
9.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中的4个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B. 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C. 和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均为杂化
D. 是空间结构为V形的极性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的中心原子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为sp2杂化,空间构型为三角形,故4个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A错误;
B.的中心原子Cl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为sp3杂化,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B错误;
C.的中心原子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为sp3杂化;的中心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为杂化,C正确;
D.是空间结构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双原子分子,是五原子分子,这是由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的
B. 并非所有的共价键都有方向性
C. 与的空间结构都是由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的
D. 键与键的对称性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H2是双原子分子,CH4是五原子分子,这是由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的,故A错误;
B.s能级电子云形状为球形,因此s-s形成的共价键没有方向性,故B正确;
C.CO2、SO2的空间构型都是由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的,故C错误;
D.s能级电子云形状为球形,p能级电子云形状为哑铃形,s-sσ键与s-pσ键的对称性不相同,故D错误;
答案为B。
11.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室温下,用试纸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mol/L溶液和溶液的 比较和的酸性强弱
B 向含有酚酞试液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 向浓度均为的和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
D 室温下,等体积、的和两种酸分别与足量反应,放出的多 证明是强酸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HClO溶液具有漂白性,应选pH计测定,然后比较酸性,故A错误;
B.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红色变浅,故B正确;
C.硫酸钙、硫酸钡均为白色沉淀,不能比较Ksp大小,故C错误;
D.室温下,等体积、pH=2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Zn反应,HB放出的H2多,可知HB随反应进行继续电离,则HB的酸性比HA的弱,故D错误。
答案选B。
12. 科学家利用四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W、X、Y、Z“组合”成一种超分子,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其分子结构示意图如图(Y和Y之间重复单元的W、X未全部标出)。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Z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
B. 第一电离能:I1(X)>I1(Y)>I1(Z)
C. 该化合物中W、X、Y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 W、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四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Y、Z,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则W为H,Y、Z分别位于第二、第三周期;Z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Z为Na;X形成4个共价键,位于IVA族,其原子序数小于Z(Na),则X为C元素;Y形成2个共价键,位于第二周期ⅥA族,为O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W为H,X为C,Y为O,Z为Na元素,
A.非金属性CB.总体上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较小,非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较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趋势,则I1(Y) > I1(X)>I1(Z),故B错误;
C.该化合物中,W(H)最外层电子数为2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W、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钠,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3. 微生物脱盐池是一种高效、经济的能源装置,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获得电能,同时可实现海水淡化。现以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采用惰性电极,用下图的装置处理有机废水(以含CH3COO-的溶液为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消耗2.24L(标准状况)的空气,有0.4mol电子转移
B. 该电池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
C. 负极反应为:CH3COO-+2H2O-8e-=2CO2↑+7H+
D. Y为阴离子选择性交换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该装置为原电池,有机废水中的CH3COO-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CO2,负极反应式为CH3COO-+2H2O-8e-═2CO2↑+7H+,正极反应式为4H++O2+4e-═2H2O↑,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即模拟海水NaCl溶液中的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向正极、Cl-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向负极,可实现海水淡化,则隔膜Y为阳离子交换膜,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标况下2.24L空气中含有n(O2)=×20%=0.02mol,每消耗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据此计算消耗0.02mol氧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02mol×4=0.08mol,故A错误;
B.该装置为微生物脱盐电池,温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死亡,海水淡化效果变差,故B错误;
C.负极上CH3CO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H3COO-+2H2O-8e-═2CO2↑+7H+,故C正确;
D.负极区生成氢离子,需要氯离子;正极区消耗氢离子,需要钠离子,所以Y是阳离子交换膜,故D错误;
故选:C。
14. 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有关微粒 ()物质的量变化如图。下列各粒子浓度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 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
B. 当加入体积为时,溶液中:
C. 当加入体积为时,溶液中:
D. 图中Ⅱ线,代表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反应首先生成NaHA,继续滴加氢氧化钠再生成Na2A,反应中H2A的量一直减小、HA-的量先增加后减小、A2-的量在增加,故Ⅰ代表H2A,Ⅱ代表HA-,Ⅲ代表A2-;
【详解】A.根据图象知,当V(NaOH)=20时,发生反应为NaOH+H2A=NaHA+H2O,溶液主要为NaHA,由图象可知c(HA-)>c(A2-)>c(H2A),因而电离为主,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则,则,故A正确;
B.由A分析可知,此时溶液显酸性,,故B 错误;;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40mL时,溶质只有Na2A,依据质子守恒可知,故C错误;
D.图中的Ⅱ线,代表HA-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已知: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2)N、H、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3)上述方程式中涉及的元素中属于P区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___.
(5)肼分子可视为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如下:.若该反应中有键断裂,则形成的键有_____________.
(6)由C、H、N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则该物质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1)1s22s22p63s23p63d14s2
(2)O>N>H (3)N、O、Cl
(4)平面三角形 (5)5.5
(6) ①. sp2杂化 ②. sp2和sp3杂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钛为21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4s2;
【小问2详解】
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所以电负性为O>N>H;
【小问3详解】
Ti在d区,Cl为p区,H为s区,N与O在p区,所有在p区的为:N、O、Cl;
【小问4详解】
的键为3,孤电子对为,则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小问5详解】
有4molN—H键断裂,则是消耗1molN2H4,生成molN2,1molN2有1molσ键,生成2mol水,2mol水为4molσ键,所以形成的σ键有5.5mol;
【小问6详解】
①该物质中N双键,为sp2杂化;
②C有苯环、双键和单键,为sp2和sp3杂化。
16. X、Y、D、E、M、N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其中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元素基态原子的三个能级上电子数目相同,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M的基态原子核外的未成对电子数在第四周期元素中最多,N是目前用量最大的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N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M的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
(2)Y、D、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均用元素符号表示)
(3)由X、D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组成的化合物中D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
(4)金属镍粉在化合物气流中轻微加热,生成无色挥发性液态,其呈正四面体形.时,分解为和,从而制得高纯度的粉.试推测:该液态物质易溶于_____________(填标号)。
A.水 B.苯 C.四氯化碳
(5)某盐中含离子,是一种水处理剂,加入稀硫酸后快速生成黄色溶液并释放出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1) ①. 第四周期第Ⅷ族 ②.
(2) ①. C>N>O ②. O>N>C
(3)sp3 (4)BC
(5)4+20H+═4Fe3++3O2↑+10H2O
【解析】
【分析】X、Y、D、E、M、N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其中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元素;Y元素基态原子的三个能级上电子数目相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则Y为C元素;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E为O元素;D的原子序数介于碳、氧之间,则D为N元素;N是目前用量最大的金属元素,则N为Fe元素;M的基态原子核外的未成对电子数在第四周期元素中最多,价电子排布为3d54s1,则M为Cr元素;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元素、Y为C元素、D为N元素、E为O元素、M为Cr元素、N为Fe元素;
【小问1详解】
N为Fe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Ⅷ族,M为Cr元素,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1,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小问2详解】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Y、D、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C>N>O,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O>N>C;
【小问3详解】
由X、D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2:1组成的化合物N2H4,中心N原子呈3个σ键、含有1对孤电子对,杂化轨道数目为4,N原子采取sp3杂化;
【小问4详解】
Ni(CO)4的熔点低,易分解,属于分子晶体,呈四面体对称构型,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该物质应易溶于苯、四氯化碳,不易溶于水,故答案为:BC;
【小问5详解】
某盐中含离子,加入稀硫酸后快速生成黄色溶液并释放出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应为氧气,离子方程式为4+20H+═4Fe3++3O2↑+10H2O。
17. 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研发二氧化碳利用技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成为研究热点.以为原料合成甲醇的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反应:
反应Ⅰ:CO2(g)+3H2(g) CH3OH(g)+H2O(g) ΔH1
反应Ⅱ:CO2(g)+H2(g) CO(g)+H2O(g) ΔH2= +41.2kJ·mol-1
反应Ⅲ: CO(g)+H2(g) CH3OH(g) ΔH3= -45.1kJ·mol-1
(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Ⅰ的_____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CO2(g)+3H2(g) CH3OH(g)+H2O(g)的反应历程如图1所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由第__________(填“1”或“2”)步决定。
在一定温度下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和,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和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①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
A.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同时消耗
D.反应中与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且保持不变
②,用的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
③计算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将设计成双液电池,正极烧杯中盛放的溶液为_____,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1)-49
(2)1 (3) ①. D ②. 0.075 ③. 0.013
(4) ①. FeCl3溶液 ②. 2I--2e-=I2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II+III=I,反应Ⅰ的+=-49;
【小问2详解】
由图1可知,能垒:过渡态2<过渡态1,能垒越小反应速率越大,化学反应的决速步是由速率慢的反应一步所决定的,则一定条件下CO2(g)+3H2(g) CH3OH(g)+H2O(g)的反应速率由第1步决定的;
【小问3详解】
①A.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则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能说明达到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同时消耗,则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与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等于计量数之比,由于是从正反应方向建立平衡,故反应中与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始终为为,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②由图像中的数据可知v(CO2)==0.025,则v(H2)= 3v(CO2)=0.075;
③由图象数据列三段式:
K===0.013;
【小问4详解】
该双液原电池中负极电解质溶液为含有KI的溶液,正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负极材料为Cu,正极材料为比Cu活动性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2I--2e-=I2。
18. 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镓)、P、(砷)都是形成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重要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原子的电子占据了_____________个能层,最高能级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中,与P紧邻的4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P、S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3)三者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磷是由分子形成的分子晶体,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P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白磷易溶于,难溶于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采用(镓铟砷)等材料,可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立方体形晶胞中每个顶点和面心都有一个原子,晶胞内部有4个原子,则该晶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个砷原子;
(6)晶体的晶胞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如图),设晶胞的边长为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4 ②. 4p3
(2) ①. N ②. P>S>Si
(3) ①. NH3>AsH3>PH3 ②. 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氨气的沸点比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高,AsH3和PH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氢化物分子间作用力大,沸点高
(4)P4和CS2是非极性分子,H2O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P4易溶于 CS2,难溶于水
(5)4 (6)
【解析】
【小问1详解】
基态As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占据了4个能层,最高能级的电子排布式为:4p3。
【小问2详解】
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与 P紧邻的4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N;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由于P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3,3p属于半充满结构,较为稳定,导致其第一电离能比S大,Si、P、S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S>Si;
【小问3详解】
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氨气的沸点比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高,AsH3和PH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氢化物分子间作用力大,沸点高,故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NH3>AsH3>PH3;
【小问4详解】
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P4和CS2是非极性分子,H2O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P4易溶于CS2,难溶于水;
【小问5详解】
立方体形晶胞中每个顶点和面心都有一个原子,晶胞内部有4个原子,根据均摊法晶胞含有原子总数为:,由化学式可知晶胞中As数目占原子总数的,即晶胞中As原子数目为4;
【小问6详解】
AlN晶胞中总原子数目为,根据化学式AlN可知,Al和N各有4个,晶胞的质量为,晶体的密度为:。定远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30%),选择性必修2(7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发出 深紫外光双折射晶体。下列性质不能区别晶体与玻璃体的是
A. 各向异性 B. 导电性
C. X射线衍射 D. 有无固定的熔点
2. 下列现象中与电子跃迁无关的是
A.节日燃放的焰火 B.舞台表演时的灯光 C.城市的霓虹灯光 D.平面镜成像
A. A B. B C. C D. D
3. 下列关于氢键X H Y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X、Y元素具有很大的电负性,是氢键形成的基本条件
B. 同一分子内也可能形成氢键
C. 氢键能增大某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D. 氢键是共价键的一种
4. 生活中处处与化学有关.下列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太阳能发电 B.电解溶液 C.燃气烧水 D.风力发电
A. A B. B C. C D. D
5. 下列有关卤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键长:
B 键能:
C. 沸点:
D. H—F键是键
6. 下列粒子的模型为四面体且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的是
A. B. C. D.
7. 已知 kJ·mol,则含8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
A. 等于57.3 kJ B. 小于57.3 kJ C. 小于114.6 kJ D. 等于114.6 kJ
8. 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再加入适量乙醇,并用玻璃棒摩擦试管壁,析出深蓝色的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氨水,首先形成的难溶物是
B. 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离子
C. 在中,提供空轨道,的N给出孤对电子
D. 析出的深蓝色晶体是
9.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中的4个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B. 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C. 和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均为杂化
D. 是空间结构为V形极性分子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双原子分子,是五原子分子,这是由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的
B. 并非所有的共价键都有方向性
C. 与的空间结构都是由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的
D. 键与键的对称性相同
11.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室温下,用试纸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mol/L溶液和溶液 比较和的酸性强弱
B 向含有酚酞试液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 向浓度均为的和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
D 室温下,等体积、的和两种酸分别与足量反应,放出的多 证明是强酸
A. A B. B C. C D. D
12. 科学家利用四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W、X、Y、Z“组合”成一种超分子,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其分子结构示意图如图(Y和Y之间重复单元的W、X未全部标出)。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Z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
B. 第一电离能:I1(X)>I1(Y)>I1(Z)
C. 该化合物中W、X、Y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 W、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13. 微生物脱盐池是一种高效、经济的能源装置,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获得电能,同时可实现海水淡化。现以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采用惰性电极,用下图的装置处理有机废水(以含CH3COO-的溶液为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消耗2.24L(标准状况)的空气,有0.4mol电子转移
B. 该电池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
C. 负极反应为:CH3COO-+2H2O-8e-=2CO2↑+7H+
D. Y为阴离子选择性交换膜
14. 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有关微粒 ()物质的量变化如图。下列各粒子浓度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 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
B. 当加入体积为时,溶液中:
C. 当加入体积为时,溶液中:
D. 图中的Ⅱ线,代表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已知: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2)N、H、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3)上述方程式中涉及的元素中属于P区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___.
(5)肼分子可视为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如下:.若该反应中有键断裂,则形成的键有_____________.
(6)由C、H、N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则该物质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
16. X、Y、D、E、M、N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其中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元素基态原子的三个能级上电子数目相同,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M的基态原子核外的未成对电子数在第四周期元素中最多,N是目前用量最大的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N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M的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
(2)Y、D、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均用元素符号表示)
(3)由X、D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组成的化合物中D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
(4)金属镍粉在化合物气流中轻微加热,生成无色挥发性液态,其呈正四面体形.时,分解为和,从而制得高纯度的粉.试推测:该液态物质易溶于_____________(填标号)。
A.水 B.苯 C.四氯化碳
(5)某盐中含离子,是一种水处理剂,加入稀硫酸后快速生成黄色溶液并释放出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17. 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研发二氧化碳利用技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成为研究热点.以为原料合成甲醇的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反应:
反应Ⅰ:CO2(g)+3H2(g) CH3OH(g)+H2O(g) ΔH1
反应Ⅱ:CO2(g)+H2(g) CO(g)+H2O(g) ΔH2= +41.2kJ·mol-1
反应Ⅲ: CO(g)+H2(g) CH3OH(g) ΔH3= -45.1kJ·mol-1
(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Ⅰ的_____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CO2(g)+3H2(g) CH3OH(g)+H2O(g)的反应历程如图1所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由第__________(填“1”或“2”)步决定。
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和,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和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①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
A.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同时消耗
D.反应中与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且保持不变
②,用的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
③计算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将设计成双液电池,正极烧杯中盛放的溶液为_____,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18. 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镓)、P、(砷)都是形成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重要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原子的电子占据了_____________个能层,最高能级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中,与P紧邻的4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P、S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3)三者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磷是由分子形成的分子晶体,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P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白磷易溶于,难溶于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采用(镓铟砷)等材料,可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立方体形晶胞中每个顶点和面心都有一个原子,晶胞内部有4个原子,则该晶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个砷原子;
(6)晶体的晶胞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如图),设晶胞的边长为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