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课件(共3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马说》课件(共3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4 12:51:1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9张PPT)
伯乐与千里马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它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啊。
身价过百万、日行千里的马儿竟然在工地拉车?
爱护动物协会发出倡议:
拯救千里马,势在必得!
解救千里马行动
《马说》·韩愈
说在古代为一种说议文体,即说说谈谈。
《马说》
可以理解为议马、说说马的文章。
学习目标
熟读文章,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01
精读课文,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把握文章的寓意,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02
了解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cáo 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读准字音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挑战读音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译 文
日行千里的骏马
可是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译 文
虽然
同“祗(只)”,只、仅
受屈辱

(和普通马)一同死
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指人们并不知道。以,凭借。
马槽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译 文
有时
吃一次
同“饲”,喂。
吃完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译 文
这样
同“现”,显露、表现
能力,才能。
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等同,一样
怎么
犹,尚且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译 文
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以,按照。
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尽,使……竭尽。
通晓它的意思。
面对
其实
表示诘问语气
文言词语积累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才美不外见( )
通假字
“祗”同“袛(只)”,只、仅
“食”同“饲”,喂
“见”同“现”
文言词语积累
古今异义
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 今义: )
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
今义: ]
或者
平安;安全(跟“危”相对)
有时
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
文言词语积累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吃)
(同“饲”,喂)
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名词,马鞭)
(动词,用马鞭驱赶)
文言词语积累

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
(连词,表示转折)
(连词,表示修饰)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吃完)
(使……尽,竭尽)
文言词语积累
安求其能千里也
(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
策之不以其道
( )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日行千里
形容词作动词,让···竭尽
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解救千里马第一步
认真辨别
千里马名片
姓名:千里马
别名:
能力:
遭遇:
名马、马之千里者、其、是、之
能行千里
一食或尽粟一石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直称
千里马:正面提及,表述严正。
暗称
名马、马之千里者:表意委婉,虽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
代称
“是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都是指称千里马的:表意简洁含蓄。
直接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为何千里马会有此遭遇?
千里马的控诉信
马儿不会说话,也不会表达。一天,伤痕累累的千里马遇到了伯乐,请你以伯乐的口吻,替千里马说出它的心声。
糊涂的人啊!你不知道眼前的是一匹千里马吗?
你看它一顿吃下一石粮食就应该知道的呀!
你看它每顿吃不饱就应该有所发觉了!
你看它拉车力气不足时就应该反思哪里出了问题!
你看它不出声,你看它不高兴,你看它忧郁的样子,就应该引起注意了!
糊涂的食马者啊,你眼前的是一匹千里马,可它现在连一匹普通的马都不如,你想想它心里得有多难受呢!
千里马的控诉信
解救千里马第二步
寻找外援
本文观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如何解救千里马?
解救千里马第三步
好好爱它
策之以其道
食之尽其材
鸣之通其意
伯乐会如何对待千里马?
种马(繁殖用)
戎马(军用)
齐马(仪仗用)
道马(驿用)
马儿分类
马儿非马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韩愈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和托物寓意的写法,请结合背景,思考:
1.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人。
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般来说,事物处于不平静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
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人。
千里马
人才
伯乐
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食马者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人
深入探究
韩愈是一匹怎么样的马?
是千里马,且是极为出色、千年才能一遇:
1.25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国子祭酒、刑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即等职。
2.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家八大家”之首。
3.有大量诗文作品:《马说》《师说》《进学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留下许多成语:文以载道、动辄得咎、杂乱无意......
5.留下许多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但又是一匹不得志的千里马,一生三次被贬。
深入探究
韩愈的三次被贬
1.贞元十九年(803)任监察御史时,因关中大旱,上书“请宽免民摇而免田租”,被贬为阳山 (今广东阳山) 令
2.元和元年(806) 召回长安授知国子博士,后又降职为河南令
3.元和十四年 (819) ,唐宪宗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韩愈不顾个人安危上《论佛骨表》,力陈信佛之弊。结果“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而且严令当日起程。韩愈仓促离家,家小随后也被逐出京城,12岁的女儿因病死于途中······
深入探究
请在地图上找到长安(京城)-潮州
深入探究
韩愈在潮州
韩愈到潮州后多有政绩:
1.驱鳄鱼,为民除害;
2.请教师,创办学校;
3.计庸抵债,释放奴隶;
4.兴修水利,排涝抗旱。
潮州人民为纪念他建“韩文公祠”并将流经潮州的一条江改名“韩江”
深入探究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愤懑不平的心情。
①周文王——姜子牙;
②齐桓公——管 仲;
③刘 邦——张 良;
④刘 备——诸葛亮;
⑤李世民——魏 征;
⑥朱元璋——刘 基。
我国历史上典型的“伯乐与千里马”
(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2)是金子总会发光,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金。
(3)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
(4)既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拥有真本领,又要积极寻找机会,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伯乐重要?还是千里马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