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回归基础训练专题20物质结构与性质基础(含解析) | ![]() | |
格式 | docx | ||
文件大小 | 1.3MB | ||
资源类型 | 试卷 | ||
版本资源 | 通用版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24-05-14 08:57:35 |
B.P3-有3个电子层,Al3+和N3-的电子层数相等,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Al3+
故选C。
3.C
【分析】X、Y、Z、R、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其中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未成对电子数目与成对电子数目相同,可知X元素为C元素,结合Z元素的成键情况,可推断Z元素为O元素,则Y元素为N元素,结合R形成一个共价键可推断R元素为F元素,结合Q元素形成六个共价键推断Q元素为S元素;
【详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元素的电负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电负性减弱;电负性:F>O>S,A错误;
B.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S2->N3->O2-,B错误;
C.五种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氧元素形成的水,水常温下为液态,其它均为气体,C正确;
D.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大,N的2p轨道为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同周期主族元素中N、F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D错误;
故选C。
4.A
【分析】W、X、Z、Q、Y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内层电子数之和为18,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8。从图中可以看出,W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表明其最外层有4个电子,则W为碳;Q形成1个共价键,则Q应为氟;Y形成6个共价键,则最外层有6个电子,其为S;Z形成2个共价键,则Z为氧;X形成2个共价键,又获得1个电子,所以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其为氮元素。从而得出W、X、Z、Q、Y分别为C、N、O、F、S。
【详解】A.离子的化学式为,其相当于中的1个O原子被S替代,所以其构型与相似,为四面体结构,A正确;
B.YWX-离子为SCN-,其中心C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为2,发生sp杂化,C原子的最外层无孤电子对,则其构型为直线形,B不正确;
C.X、W、Q分别为N、C、F,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为同周期元素,则非金属性:C<N<F,C不正确;
D.该阴离子中,S-N-S的中心N原子最外层存在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有排斥作用,所以∠S-N-S小于180°,D不正确;
故选A。
5.B
【详解】A.单质碘和四氯化碳都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易溶于,A正确;
B.分子间氢键可以增大其熔沸点,则对羟基苯甲酸存在分子间氢键,是其沸点比邻羟基苯甲酸的高的主要原因,B错误;
C.银离子可以和氨气形成配合物离子,导致氯化银可以溶解在氨水中,C正确;
D.氯化钠在熔融状态产生了自由移动的和,从而可以导电,D正确;
故选B。
6.C
【详解】A.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氢键具有方向性,导致水结冰时存在较大空隙,密度比液态水小,A不符题意;
B.水分子间可形成氢键,硫化氢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沸点:,B不符题意;
C.原子半径:,键长:,键能:,所以稳定性:,与氢键无关,C符合题意;
D.氨分子与水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增大溶解性;甲烷分子与水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溶解性(水中):,D不符题意;
答案选C。
7.A
【详解】A.在中,中心P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发生sp3杂化,则其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空间结构模型为,A不正确;
B.H2O的中心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发生sp3杂化,则其VSEPR模型为四面体,即为,B正确;
C.二氧化碳分子中,C原子与每个O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其电子式为,C正确;
D.p-pπ键是两个p轨道肩并肩重叠,其电子云轮廓图为,D正确;
故选A。
8.C
【详解】A.根据均摊原则,晶胞中Se原子数为 、Mn原子数为4,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nSe,故A正确;
B.根据图示,与Se原子距离最近的Se原子有12个,故B正确;
C.Mn、Se原子的最近距离为体对角线的,距离,故C错误;
D.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Se、4个Mn,所以晶胞密度为,故D正确;
选C。
9.B
【详解】A.根据均摊原则,晶胞中Ca2+数为 、A离子数为、B离子数为1,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A是O2-、B是Ti4+,钛酸钙的化学式为,故A正确;
B.根据均摊原则,图2中,数为、X离子数为1、Y离子数,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Y为、X为,故B错误;
C.N原子能形成3个共价键,中有1个N-H键为配位键,故C正确;
D.根据图示,图1中与每个紧邻的有12个,故D正确;
选B。
10.D
【详解】A.该晶胞中,溴原子位于8个顶点和6个面心,共有个,铜原子位于晶胞内部,共有4个,故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故A错误;
B.1个铜原子连接4个溴原子,则铜原子的配位数是4,故B错误;
C.溴原子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与干冰结构类似,所以与每个Br紧邻的Br有12个,故C错误;
D.R点原子在x、y、z三个坐标轴中的坐标均为,故坐标参数为(),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1.B
【详解】A.原子1为原点,原子2的坐标为,则原子3的坐标为,A正确;
B.原子与原子最近距离为体对角线的一半,晶胞边长为,体对角线的一半为,B错误;
C.如图,以顶点原子为中心,与该晶胞及周围晶胞距离最近的O原子有6个,围成正八面体,C正确;
D.该晶胞中含有1个,1个Ti,3个O,摩尔质量为136g/mol,晶胞边长为,可得该晶胞密度约为,D正确;
故选B。
12.A
【详解】A.钇原子序数比大13,为39号元素,为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ⅢB族,A正确;
B.钙为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填充在10个轨道中,B错误;
C.同一主族随原子序数变大,原子半径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小;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大,5种元素中,钙第一电离能比铁小,C错误;
D.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元素的电负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电负性减弱;5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O,D错误;
故选A。
【点睛】
13.D
【详解】A.分子呈正四面体,磷原子在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处,键角为,A错误;
B.NaCl焰色试验为黄色,与Na电子跃迁有关,B错误;
C.Cu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符合构造原理,考虑了半满规则和全满规则,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这样能量更低更稳定,C错误;
D. 的构型是V形,因此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A.中中心原子N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故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其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而中中心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4,是正四面体形结构,为非极性分子,A错误;
B.和中中心原子N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3+=4,故二者均为杂化,B错误;
C.由题干NCl3反应历程图可知,NCl3水解时首先H2O中的H原子与NCl3上的孤电子对结合,O与Cl结合形成HClO,而SiCl4上无孤电子对,故SiCl4的水解反应机理与之不相同,C错误;
D.和分子中均存在N-H键和孤电子对,故均能与形成氢键,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
15.C
【详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使用氢气填充气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相比之下,氦气是一种惰性气体,不易燃烧或爆炸,因此使用电子构型稳定,不易得失电子的氦气填充气球更加安全可靠,故A正确;
B.三氟化硼分子中硼原子具有空轨道,能与氨分子中具有孤对电子的氮原子形成配位键,所以三氟化硼能与氨分子形成配合物,故B正确;
C.碱金属元素的价电子数相等,都为1,锂离子的离子半径在碱金属中最小,形成的金属键最强,所以碱金属中锂的熔点最高,故C错误;
D.氮原子价层只有4个原子轨道,3个不成对电子,由共价键的饱和性可知,氮原子不能形成5个氮氟键, 所以不存在稳定的五氟化氮分子,故D正确;
故选C。
16.B
【详解】A.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半径:,故A错误;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递增,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电负性递减,电负性:,故B正确;
C.属于离子晶体,故C错误;
D.N原子最外层电子为半满,第一电离能大于O原子,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7.B
【详解】石蜡→液体石蜡破坏范德华力,液体石蜡→石蜡蒸气破坏范德华力,石蜡蒸气→裂化气破坏共价键,故B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8.C
【详解】A.Fe是26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Ⅷ族,A项错误;
B.价电子排布为,核外有4个未成对电子,B项错误;
C.(赤血盐)中通过配位键与6个结合为,是含有配位键的离子化合物,C项正确;
D.若(黄血盐)受热分解产物之一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根据均摊原则,碳原子数为 、铁原子数为,则其化学式为,D项错误;
故选C。
19.D
【详解】A. Ga、N的价电子分别是4s24p1、2s22p3、Ga、N均属于p区元素,故A正确;
B. 图a晶体结构中含有12×+2×+3=6个Ga、6×+4=6个N,故B正确;
C. 图b晶体结构中若Ga和N的距离为xnm,取晶胞的八分之一作为一个小立方体,小立方体的对角线为2xnm,小立方体的边长为 nm,晶胞的边长为2 nm,则晶体的密度为ρ= =,故C正确;
D. a的晶胞为,Ga原子的配位数为4,三种晶体结构中Ga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4∶4∶6=2∶2∶3,故D错误;
故选D。
20.(1)第四周期第IVB族
(2) +1或-1 +3价Ti外围电子为3d1,失去一个电子后,3d能级处于全空稳定状态
(3)Ca2+和Ti4+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Ti>Ca,导致离子半径Ca2+大于Ti4+
【详解】(1)Ti核电荷数为22,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ⅣB族;
(2)Ti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价电子排布图为3d2是分占2个d轨道、自旋方向相同的2个电子,4s轨道填了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则其价电子自旋磁量子数的代数和为或;+3价Ti外围电子为3d1,失去一个电子后,3d能级处于全空稳定状态,因此TiCl3中Ti(Ⅲ)还原性较强;
(3)Ca2+和Ti4+核外均为18电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Ti>Ca,导致离子半径Ca2+大于Ti4+ 。
21.(1) sp3 NH3含有1个孤电子对,而H2O含有2个孤电子对,H2O中的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较大
(2)KH>H2O>PH3
(3) 较低
【详解】(1)由结构可知PH3中P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P采用sp3杂化;
NH3含有1个孤电子对,而H2O含有2个孤电子对,H2O中的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较大,因此H2O 的键角小于 NH3;
(2)KH为离子晶体,H2O、PH3均为分子晶体,H2O分子间存在氢键,因此熔点:KH>H2O>PH3;
(3)的分子内部F原子与羟基H之间存在氢键,可表示为:;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得分子间作用力减弱,一般会使得熔点降低。
22.(1)2s22p3
(2) A NnHn+2 2m(,m为正整数) < 形成配位键后,由于Cu对电子的吸引,使得电子云向铜偏移,进一步使氮氢键的极性变大,故其更易断裂
(3) CaCN2 6
【详解】(1)N核电荷数为7,核外有7个电子,基态N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则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2s22p3;故答案为:2s22p3。
(2)①A.能量最低的激发态N原子应该是2p能级上一个电子跃迁到3s能级,其电子排布式:,故A错误;B.钙的金属性比镁的金属性强,则化学键中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故B正确;C.氮有三个价键,最简单的氮烯即含一个氮氮双键,另一个价键与氢结合,则其分子式:,故C正确;D.氮烷中N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有三个价键,则氮原子的杂化方式都是,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
②氮和氢形成的无环氮多烯,一个氮的氮烷为NH3,两个氮的氮烷为N2H4,三个氮的氮烷为N3H5,四个氮的氮烷为N4H6,设分子中氮原子数为n,其氮烷分子式通式为NnHn+2,根据又一个氮氮双键,则少2个氢原子,因此当双键数为m,其分子式通式为NnHn+2 2m(,m为正整数);故答案为:NnHn+2 2m(,m为正整数)。
③形成配位键后,由于Cu对电子的吸引,使得电子云向铜偏移,进一步使氮氢键的极性变大,故其更易断裂,因此给出的能力:<(填“>”或“<”);故答案为:<;形成配位键后,由于Cu对电子的吸引,使得电子云向铜偏移,进一步使氮氢键的极性变大,故其更易断裂。
(3)钙个数为,个数为,则其化学式为CaCN2;根据六方最密堆积图 ,以上面的面心分析下面红色的有3个,同理上面也应该有3个,本体中分析得到 ,以这个进行分析,其俯视图为 ,因此距离最近的钙离子个数为6,其配位数为6;故答案为:CaCN2;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