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鲁滨孙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鲁滨孙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4 08:12:2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鲁滨孙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封面、目录、封底等信息,感知整本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兴趣。
2.运用相应的阅读策略读懂冒险类小说,感受阅读冒险小说的乐趣。
3.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典型情节以及书中的重要环境描写片段,感悟小说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感受阅读冒险作品的乐趣。
2.通过阅读文本片段,体会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塑造立体可感的人物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走进奇妙的冒险小说
冒险小说最吸引读者的就是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那么,我们会着重从细节描写中去感受人物形象,用心体会小说中的险情描写,并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及时记录自己的体会。读完整本书后,同学们还可以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感悟蕴含在书中的深刻道理。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开启荒岛历险吧。
1.课前激趣
师:同学们,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大海漫漫,无边无垠。你一个人被困荒岛,没有商店,不能购买生活用品;可能有野兽,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没有电视、网络,不能及时了解外面的信息;没有其他人类生存痕迹,没有庄稼,生病也没有医生帮忙救治……你该怎么办
(请同学讨论、分享。)
师:同学们,在18世纪初,英格兰的大街小巷谈论着一个传奇人物。1704年9月,水手塞尔柯克因与船长失和,被放逐到一座海外荒岛,长达四年多。他在登岛时仅带着一个工具箱。1709年2月,被救后塞尔柯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问世了。同学们知道这部小说的名字吗
预设:《鲁滨孙漂流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荒岛求生的传奇人物——鲁滨孙。
2、了解作者的传奇人生
丹尼尔·笛福,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新闻记者。他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英国报纸之父”。代表作有《鲁滨孙漂流记》《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等小说。
笛福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油烛商家庭,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通晓7国语言。笛福年轻时曾当过牧师,但是与他笔下的鲁滨孙一样,他对冒险与刺激的生活充满向往,于是23岁起,笛福开始从事烟酒、针织品等物品的贸易活动,并因此游历过许多国家,多次发财致富却又穷困潦倒,有着传奇的一生。笛福直到晚年才开始创作小说,写《鲁滨孙漂流记》时,他已经59岁了。
师:我们曾经学习过,一本书的目录标题,可以清晰地展现出故事的发展线索,概括了故事发展的重大事件。现在请同学们浏览本书的目录,请大家用串联章节标题的方式,尝试复述一下鲁滨孙的这场冒险故事的梗概。
(学生自主阅读并分享。)
二、学习阅读冒险类小说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部小说,学习如何阅读冒险类小说的方法。
1.回顾小说三要素
想要深入理解、品味一部小说,需要从哪几个要素入手
预设: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一部精彩的小说一定有着形象丰满立体的人物,我们可以从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中,感受人物的特点和性格。其次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包括序幕和尾声。
师:刚刚我们说到,冒险小说最吸引读者的就是惊险离奇的故事情节和或勇敢机智或有着追求自由精神的人物。《鲁滨孙漂流记》在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正是对靠双手在艰辛中赢得了生存的权利的鲁滨孙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所以在阅读这类作品时,需要我们着重从细节处感受人物形象,通过梳理主人公内心变化,找到故事情节发展、推进、高潮、结尾等,和主人公一起探险,一起成长。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学习作者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以及用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析《鲁滨孙漂流记》的几个片段,品味一下冒险小说的阅读魅力所在。
2.范文品析
我做木板的办法是这样的:我先选一棵大树并把它砍倒。砍树花了三天的时间,我又花了两天时间把树枝砍掉,这样树干就成了一根大木头,然后用大量的时间慢慢削,把树干两边一点一点地削平。削到最后,木头轻了,我才能够搬动。然后把木头放在地上,先把朝上的一面从头至尾削光削平,再把削平的这一面翻过去,削另一面,最后削成三英寸厚两面光滑的木板。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到,做这样的工作,得付出多少劳动啊!但耐心终于使我完成了这件工作以及许多其他工作。
这段文字记录了鲁滨孙利用有限的工具材料,制作出了木板。
师:鲁滨孙独处荒岛,想要活下去,除了解决自己的口粮与水源外,很多生活必需品都需要自己创造。他还做出了什么生活用品呢
预设:桌椅家具、铲子、石白、独木舟、陶器……
师:但是,同学们请不要忘记,鲁滨孙原本是一个富家子弟,如此艰巨的工作若非迫不得已,他是很难完成的。同学们,我们再来看这段对工作场景的描写,如果把这些文字去掉,我们再来对比阅读一下,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自主分享感受。)
师:原文中作者把鲁滨孙造木板的全过程及其细节交代得清清楚楚。大到每个步骤,伐木、削平树枝、再削成木板等;小到每个细节,比如说具体尺寸、动作步骤、时间等,让我们感受到细节描写的力量。比如,砍树“三天”,砍树枝“两天”,从这两个数词中,我们可以得知一个人完成这样的工作非常艰难。困境却激发了鲁滨孙的坚韧性格,使他竟能一个人完成把树木削成木板,而且是“光滑的”木板的工作。我们看到一个孤独的幸存者为了活下来而竭尽全力工作的场景。倘若作者在描写这段内容时使用粗线条的勾勒,那么效果就不知要打多少折扣了。
鲁滨孙是海难的唯一幸存者,上述选段中描写的是他登上荒岛后的一段内心独白。你从中读出了鲁滨孙此刻的内心是怎样的
预设1:鲁滨孙内心很矛盾。
预设2:他觉得自己是不幸的,又庆幸自己是幸运的。
预设3:我读出了一种乐观情绪,因为他觉得自己能活下来,是一种福气。
同学们在阅读到人物的内心独白时,请思考一下,要是身处同样的境遇,你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自主交流。)
师:同学们,通过刚刚的阅读分析,我们发现冒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一个个危险、困难烘托下变得鲜明生动。其坚强勇敢、积极进取的个性也是在解决险情、危机中,逐步真实可感。因此,我们在阅读中还需要关注作者是如何对一个个险情进行描写的,从中体会人物的情绪和心境变化。请阅读一下文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心境的变化的?
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我们随着主人公鲁滨孙经历了一次次生死的考验,仿佛自己也经历了海难风暴。这两段都使用什么表达方法来展现海难之险的呢
预设:有正面描写,直接写出了海浪的行、色、势。/用“我”内心的恐惧和船员的语言,来侧面衬托海难来临时的惊险。
师:当我们读到“滔天巨浪”“脱了锚”“滚滚而来”“吞没”这些词语时,可以在脑海中去设想一下这个画面,通过文字去想象,去感受人物当时的绝望处境。我们在课下进行自主阅读时,会跟着鲁滨孙一起,遭遇暴风雨、海盗、海难,死亡的威胁一个接一个,向死而生的经历一环扣一环。
师:小说里不管是对海上大风暴的描写,还是对荒岛复杂可怕的环境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主人公身处的环境是极具挑战性的,烘托惊险的气氛,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3.头脑风暴
请同学们阅读并完成“头脑风暴”,将鲁滨孙遭遇的险情,用关键词标注出来。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应该像鲁滨孙一样,遇到困难时沉着冷静,找出有利于自己的方法,制定全面的计划,然后有条不紊地去实施。因此,我们在阅读前,也应该要制定一份详细的阅读计划,这样读书才会更有效率。我们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商量后制定,互相监督,互相交流,收获会更大哟!
自主阅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