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内容;1861年改革的时间、任务、内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 方法 观看《大国崛起》或《世界历史》等纪录片中关于俄国历史的片段,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搜集彼得一世的资料,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观察地图《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过程,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措施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教师提问:彼得大帝是谁?他做出了哪些贡献?
【新课讲授】
一、彼得一世改革
(一)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
①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②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二)改革目的
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三)改革的举措
1.结合材料提问
材料1: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就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
——彼得一世的法令
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改革措施?
提示: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材料2: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
教师提问:结合教材指出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兵强(军事改革)?
提示: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材料3:“金钱是战争的命运”
教师提问:从中我们可得到其经济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措施: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影响: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材料4:俄国人把剪胡子视为违背上帝的罪孽,但彼得大帝则深信胡须是落后的标志。彼得的“剪须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展示图片“彼得的剪须运动”
教师提问:图片反映了哪方面的改革措施?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提示:社会生活: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文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2.利用表格总结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四)性质及影响
1.材料:“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提示: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2.展示教材“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和“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教师提问: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二、废除农奴制
(一)农奴制危机表现(改革的背景)
材料1: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相当,可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铁产量已经是俄国的15倍,铁路里程也是俄国的10倍。
材料2:1801—1860年农奴暴动次数表
材料3:“十二月党人起义”“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图片
材料4:克里米亚战争相关图片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提示: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俄国 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
补充大量的图表和历史细节,突出19世纪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之农奴生活处境悲惨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三者共同成为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提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克里木战争中俄国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二)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及内容
1.分析材料,教师概括总结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与内容。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必须立即改革,废除农奴制,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材料二:“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教师提问:从材料一中可看出亚历山大二世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俄国改革是在怎样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目的: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农奴购买土地的价格高于当时的地价,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目的:为资本主义发展累积大量资本)
2.教师展示亚历山大二世人物图片图片并总结废除农奴制改革的知识点。
(三)影响及局限性
材料一: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材料二:农奴得到的份地,按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后来他们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正像列宁说的:“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了。”
教师提问:结合课本内容和材料,总结并评价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提示:
影响:①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②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局限性:改革不彻底,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三、拓展延伸
对比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归纳二者的异同。
教师提问:通过对比两场改革,你有哪些启示?
提示:①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②改革要依据国情,走符合本国发展的道路。③要善于学习他国的优点和长处,取长补短等。
【课堂小结】
学史是为了鉴今,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的改革对俄国不同阶段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