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3
月是故乡明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月是故乡明
《
》
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康庄(今属临清)人。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学者。他精通多种语言,博古通今,长期从事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印关系史等的研究。
主要作品:《牛棚杂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留德十年》等。
作者介绍
自由朗读课文,熟悉生字词,将课文读通顺,标上段落序号。
读完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初读课文
作者怀念故乡的月亮。
我会读
我会读
燕
yān( )
yàn( )
燕园
燕子
多音字
春日的晴空,几只燕( )子斜掠而过,为燕( )园增添了几分生机。
yàn
yān
词语解释
1.忽然间明白过来。
2.形容江湖水面十分辽阔。
3.互相映照,很有趣。
4.形容景物迷茫。
5.形容水面、天空、草原一片碧绿或碧蓝,很辽阔。
6.风光一片美好。
【恍然大悟】
【烟波浩渺】
【相映成趣】
【上下空蒙】
【碧波万顷】
【风光旖旎】
作者为什么以“月是故乡明”这句诗为题?题目妙在哪里?
品读课文
“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一诗。诗的上一句是“露从今夜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今天是白露节,更思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作者以诗句为题,使得文章富有诗意及画面感,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望月思乡,还点明了文章以“月”为线索。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说一说:文章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将故乡和月亮联系在一起,引出“月是故乡明”的主题。
第二部分(2—6):写了月下故乡的风光,以及“我”离开故乡后在各地看到的月亮。
第三部分(7):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品读课文
第3~4自然段中作者由月亮想起了哪些往事?
品读课文
品读课文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你从这几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天天”“乐此不疲”“盼望”写出了“我”对童年玩乐的喜爱,也使读者感受到“我”玩耍时的快乐。
品读课文
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在回忆这些童年生活的时候,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如果我是作者,在回忆这些童年生活的时候,会感到童年生活充满快乐,令人留恋;会想念带给自己童年快乐的故乡。作者借一些典型的往事,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品读课文
读课文第5~6自然段,说说作者以“月”为线索,写了哪些成年经历。
写了“我”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望月的经历。
品读课文
瑞士莱芒湖的月亮
非洲大沙漠上的月亮
大海上的月亮
高山上的月亮
品读课文
读一读第5—6自然段的对比部分,思考:作者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了自己在异乡看月亮的感受,后写了自己对故乡月亮的感情。
故乡的小月亮
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世界各地的月亮
故乡的月亮
美妙绝伦
小月亮
对比
热爱家乡,眷恋家乡
品读课文
荷塘月色的奇景
比不上
良辰美景
故乡平凡的小月亮
作者为什么用“小”字来修饰故乡的月亮?
相比于在世界各地看到的月亮,在故乡苇坑边看到的月亮自然是“小月亮”。然而,作者深深地爱着故乡的“小月亮”。“小月亮”这个称呼,凝聚了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与怀念。
品读课文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结尾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品读课文
“月是故乡明”照应题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无限怀念之情。
与开头相呼应,再次表达作者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与向往。
用这句话表现了“我”对故乡小月亮的喜爱及对故乡的思念。
品读课文
板书设计
开篇点题(1)
童年趣事(2-4)
成年经历(5-6)
照应前文(7)
场院上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坑边望月
国外看月亮:美妙绝伦
燕园看月亮:良辰美景
永远难忘故乡“小月亮”
难忘童年
思念家乡
总起:人人爱故乡月亮
总结:何时再见故乡月
课文中心:萦系故乡月,倾诉怀乡情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课文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浓烈的感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课堂小结
课后拓展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