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专项复习:主题作文分类预测之善良正直
写作技巧
1. 明确主题:首先,你需要明确你的作文主题是“正直”和“善良”。这意味着你的作文应该围绕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行展开,展示它们的意义、价值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
2. 定义和阐述:在作文中,你需要对“正直”和“善良”进行定义和阐述。你可以从道德、品质、行为等方面来定义这两个词,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3. 选择适当的角度:你可以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和阐述正直和善良的具体体现。例如,你可以讲述一个你自己或身边的人通过正直和善良的行为影响和改变他人的故事,或者讨论正直和善良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引用名人名言或典故:在文章中引用一些关于正直和善良的名人名言或典故,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化内涵。例如,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强调善良的重要性,或者引用历史上的正直人物的事迹来展示正直的力量。
5. 严谨的布局: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严谨的布局,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要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中间要围绕主题展开,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结尾要点明主题,收束全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 细腻的文笔:在写作过程中,你需要运用细腻的文笔来描述和阐述你的主题。你可以通过生动的描绘、形象的比喻、恰当的修辞等方式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7. 贯穿始终的思想感情:在作文中,你需要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思想感情线索,这条线索应该与你的主题紧密相连,能够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你的主题。你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情感的抒发等方式来展示你的思想感情。
预测作文(范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心存善念,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朴素的立身处世之道。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荀子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古语亦有“上士忘善,中士行善,下士伪善”之说。而2023年央视春晚所展示的生活中几千个善意小镜头更是触动着观众生命灵魂里的善,暖意融融流淌于人际,和谐着人世间。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善行不可负,善心不可欺
“上士忘善,中士行善,下士伪善”,同样是行善,但古人硬是将行善之人分为三类:上士、中士和下士。大概在古时行善之人太多,才给他人提供了分类的“资本”。但在今天,我们比任何时代都强烈呼唤“善心”与“善行”的回归。
当我们面对“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催熟西瓜”“染色馒头”,“毒奶粉”“假疫苗”,以及“过量食品添加剂”“长生药业制假”等丑闻乱象时,我们不免感叹,我们还能吃什么、喝什么,看病怕药假,住房怕楼塌。有人说,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们富起来了,但一些人的良知却被狗吃了。“善心”与“善行”快成为这个时代的奢侈品。所以,我们无限怀念那些温馨的过往;所以,我们常为生活中各种善意之举而热泪盈眶。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良的民族,“善”字是刻在我们文化和血脉之中的精神印记。其实,我们不缺“善心”,我们缺的是“善行”。“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南京彭宇案主审法官王浩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一句“名言”竟然流传如此之久,并捆住了无数待要行善的双手。若是一个普通的善举都要行善者付出巨大的代价,那我们还有什么权力与资格斥责社会风气的冷漠?我们压抑着自己的“善心”,在行善的边缘徘徊、试探,我们羞愧自责,同时也委屈愤怒。这是社会之耻,亦是时代之殇,创口还淌着鲜血,愈合更不知何年何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善行不可负,善心不可欺。惩恶扬善,依然是治病的良方。
让恶行承担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让为恶之人如过街之鼠——人人喊打。大病要用猛药治,不要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理由;因为不是所有的恶人均能改过自新,也不是所有的恶行有资格得到社会的谅解,而且,即便谅解了,我们的“宽宏大度”又置“法治精神”于何地?让为恶者承担本应承担的责任就是最好的改过自新!在这个意义上讲,惩恶即为扬善。当然,对“善行”和“善心”的褒扬,还需要国家与社会的合力推行。行善之人不为名不为利,是因为“善心”本就不图名利,但在社会与国家层面,我们却不能让行善之人淹没无闻,甚至“流血又流泪”。“恶”须严惩,“善”要褒扬,不是仅靠道义维持或是口头呐喊,而要以法律来作为坚实的屏障。
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和执行上的力度,我们相信“恶”无遁身之所,“善”有花开之时。当然,我们是现代公民,重燃“善心”之火,伸出行“善行”之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鼓起我们的勇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第一句话是总领句,明确点出“善”是立身处世之道,强调每个人都应心存善念。老子之言点明“善”的特点——利他而不争己之利。荀子之言指出“积善”之于立身的作用——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会心智澄明,具有圣人的精神境界。春晚的镜头则告诉我们善行之于社会的作用——感动他人,传递暖意,和谐社会。“上士忘善,中士行善,下士伪善”之论是引导学生从怎么行善的角度来思考,行善有不同的境界:上等修养的人已将“善”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与善合一,随时随地、自然而然地以“善”的理念行事为人,行善而不刻意、不留痕,可谓得善而行之;中等修养的人会有意识地去做善事,以获得内在的提升与社会的和谐,可谓向善而行之;而修养低的人会把“善”作为一种逐利的手段,违背了善的初衷,也违背了老子对善的定义——“利万物而不争”,可谓弃善而行之。
考生要围绕“善是立身处世之道”这个核心立意来构思写作。可以从“善”是什么,“善”之于立身(立德)与处世(和谐社会)的作用,如何行善等几个角度展开论述,写作重心应在“善”于立身和处世的作用上。文章写成议论文的话,要综合运用多种议论方法,如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以充实生动的说理。如可列举14年间收教近百名残疾孩子的高淑珍、双手接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等事例论证行善的力量。
立意:
1.勿以善小而不为。
2.积善成德。
3.“善”是立身处世之道。
4.善行美化社会。
5.行善,传递爱。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德”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上图“德”字选自《说文解字》。“德”字左边的“彳”表行走,可引申为一种行为。右边由“直”和“心”构成,其中“直”字形像一只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表示眼睛要看正;下加一个“心”,表示直行者还要心胸坦荡。“德”在古代文献中也与“得”相通,表示得到。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请整体把握上述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润德走正道,厚德心坦荡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渺渺之途,儡儡不断,以德为伴,彧彧花繁。《说文解字》云:“德者,得也。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辈青年如何开创自己的灿烂人生呢?我认为,当润德走正道,厚德心坦荡。
润德走正道,以行动践德。德,是一种行为,欲得德,要敢做敢为、善作善成。
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德,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坦荡如砥。1937年毛主席表兄文运昌因家庭生活困难,致信毛主席希望到延安谋一份薪水丰厚的差事。毛主席却写信回绝,并说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我们党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德是一种行为,证明了德是一种政治文化,是根脉,是基石。行稳当能致远,这稳便是以德相伴。以德引领前路,以德化育一方,以德行大道走正途。
厚德心坦荡,欲得德,需要眼睛看正,笃定心志意志坚。孟子曾言:“吾善养我浩然之气。”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立身以德,譬如北辰,众星拱之。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坚定处常常只有几步。我们要正眼,正心,守住自律自省自重的底线。如果做人不正直,做事不正派,结果必是翻车于人生中途。古人警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兰考好书记焦裕禄,即使重病也心系人民,在他的心里,修德就是把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写在奉献之中,德字当先,砥砺前行。时代波诡云谲、霄壤嬗变,我们只有保持眼正,心正,路正,才能不会被种种陷阱迷惑,始终保持人生航船的正确方向,厚修德行心坦荡。
润德走正道,厚德心坦荡。欲得德,要心胸坦荡,心底无私天地宽。
“戢鳞潜翼耐沉浮,自得竣邈来日长。”注重内在修养,培养良好的品质。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广。因修德,才有唐太宗贞观之治的盛况;因修德,才有周总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修德,无数中国共产党人默默付出,夙夜在公九死不悔。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要以王进喜、孔繁森为榜样,把一腔热忱坦荡无私地献给人民,以黄大年、黄文秀为榜样,无私奉献,默默付出,勇于担当,敢于拼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修德于心,外化于行。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新时代,百年梦圆,民族复兴。我们要以行动践德,走正道,心胸坦荡。作为新青年,我们当以德行担使命,不负韶华,砥砺前行。面对新百年的新征程,现代化的新使命,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润德走正道,厚德心坦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图片加文字材料的作文题。
材料由图片和文字两部分组成。图片是选自《说文解字》的“德”字的图形。文字部分是对“德”字构成的解说。材料中对“德”字的解说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左边部分的“彳”,意为行走,引申为行为、行动。我们可以理解为,“德”是指导行为的思想,是我们的行动指引。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以“德”为行事的准则,要将“德”这种操守、品行化于行为之中,做真正的有德之人。
二是右边部分的“直”和“心”可以理解为直行时眼睛要看正,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强调正道直行。作为新时代青年,在人生的奋斗历程中要坚守信念、坚守初心,要走正路、干正事、扬正气,方可践行“德”。当然,“德”字也可理解为正直、坦率、诚实、遵循本心等。
三是在古代文献中,“德”与“得”通用。材料意在告诉我们,有德才有得,这里的“德”是品德、道德,“得”可以理解为目标的达成或成果的获取。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做有道德的贤明之人,一个有“德”的新青年才能够在人生中有所获得。
综上,本次作文的关键词是“德”,作为当代青年,要践行德,以德为行事准则,要正道直行成就德,要心怀坦荡成美德。人生有“德”,才能有所得。
写作时,概括材料内容引出中心论点,德,是一种行为,是一种为事准则,是一种坦荡的胸襟。唯有明德,修德,践德,方可得人生。主体部分可以分别围绕“明德”“修德”“践德”展开论证。从《说文解字》中说,“德者,得也。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吉也。”明德,是认识和领悟道德的智慧。孔子有言:“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修德,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周易》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践德,是将道德观念付诸实践的过程。最后总结新时代青年当以德为伴,雕琢青春,以德行担使命,砥砺丰人生。论证时,可以使用排比论证,让文章更有感染力,使用对比论证,让观点更加明确。
立意:
1.践行正“德”,做有德青年。
2.有“德”,自有“得”。
3. 做人正直,做事正派,成就美“德”。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列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例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指在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需要有志之士勇担重责,坚定前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在当今时代“己所虽欲,也要慎施于人”。请同学们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深刻理解其思想内容,并结合新时代下青年成长的需要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致知在格物。
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⑤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⑦慎重如始,则无败事。
⑧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格物致知 身体力行
杨万里有诗云:“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他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大学之道》中也有言“致知在格物”。只有通过对事物身体力行地探究,才可以更好地收获前行。在学识的浩瀚海洋中,格物就是那茫茫学海中的一叶扁舟,引领我们遨游,通过格物,获取学识,探究世界的奥秘。
格物然后致知,是获取知识不变的道理。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脚踏实地,躬身实践,所学所知才能为我们所用。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致力于在劳动中总结经验,图文兼有地写成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百科全书《天工开物》。袁隆平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去田边“打卡”,正是因为一辈子躬耕田野,用自己的双手拨开每一株水稻,他才能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并最终获得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一个个科技创造的实现,都离不开一代代科学家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伟大的学问都来自深入的格物。格物然后致知,已成为必然的顺序。
格物然后致知,是创新学问必然的结果。当代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曾言:“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我们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无数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注意实践,躬行求得,才托起了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屠呦呦团队,全面探索了数百种药方中的成分乃至提取方法,最终才找出了青蒿素;华为追梦人,几番辛苦的探索创新,才有了一颗自立自强的“中国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格物然后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
《中庸》中如是记载:“力行近乎仁。”格物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致知的必然条件。书本的知识是丰富的,但丰富的书本知识没有“格物”这一重要环节,一定是单薄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努力实践,躬身力行才是另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正如儒家学派中的“君子务本”思想。览今,我们应当学习的,是钱学森、焦裕禄这般伟人“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的实事求是,是他们的身体力行,让大漠中绽放出最绚丽的火光,还漫天黄沙以绿林气象,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彰显着敢为天下先的胸怀与气魄。
“辟如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格物致知,身体力行,已经成为了流淌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中难以磨灭的精神特质,勇于扛起格物求真的行动,才能让致知之花绚丽绽放,才能充分施展才干,共圆复兴之梦!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指出一些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在当今时代依然充满着智慧的光芒,依然能给我们的成长以启迪;有些语句在新时代可以有新的阐释,可以进行辩证思考。然后举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别阐述上述两种情况。最后提出具体的写作任务,从下面八个句子中选择一个,既要准确理解所选句子的深刻含义,也要结合新时代青年的成长需要,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第一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在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青年要勇担重责,坚定前行。
第二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这句话所揭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在与他人的相处中,要关注他人,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第三句,“致知在格物”,意思是归纳或探究事物的本相和彼此关系,从而引导开启自己的智慧,获得更深层的领悟。当代青年对待真理要有敬畏之心,要有探索真理的精神,要能够处理好真知与实践的关系,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第四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启示当代青年要能够关爱他人,体恤他人,有悲悯之心。
第五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了解他人的人,是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真正的聪明的。能够战胜别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启示当代青年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战胜自己的欲望和私念,认清自我,战胜自我,树立适当的人生目标,才能做到真正的强大。
第六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成功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启示当代青年要处理好理想与实干、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踏实奋斗,才能功不唐捐。
第七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做事情如果到结束时仍如开始时那么慎重,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意在强调为人处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的重要原则,告诫人们做事应谨慎小心,坚持始终如一,才不致功败垂成。
第八句,“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意思是天下人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互相仇恨就会混乱。意在启示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社会才会安定,人民才会幸福。
写作时,不可无视“任选其一”“在新的时代下”“辩证思考”等要求。开头要开门见山,分析材料,明确亮明观点;结尾要再提材料,照应开头,呼吁有力。论据以时鲜素材为主,兼及其他素材;以个人素材为主,兼及集体素材。如开头提出“圣人只所以为圣,乃自知之功;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因不自知”的观点,中间主体部分分别论述智者灼见,贵在自知;愚者荒谬,因不自知;自知者,明于道。最后总结论点,唯有自知之明后方能直面人生挑战,超越自我,攀登人生中更高峰。人贵有自知之明,愿处于新时代的你我皆有自知之能,则前路浩荡,未来可期。
立意:
1.追梦路上勇担责任。
2.学习穷究物理,成长方可久远。
3.人贵自知,方为大智。
4.量变要质变,积累不可断。
5.人人奉献爱心,构建和谐社会 。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说:“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他强调仁德像五谷一样,也要不断走向成熟才行。同样是谈论仁德,孔子则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他强调主观愿望的能量,一个人想要达到仁德,仁德就来了。
综合以上材料的含义,围绕“仁德·修身”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培养仁德品行,铸就修身之本
仁德如五谷,需成熟方显其美;品行如玉璞,需琢磨方显其光。主观之愿,心向往仁德,仁德便自然而来;主观之力,意欲达至善,至善即刻便至。培养仁德的个人修为何其重要,于个人,显卓荦风骨;于社会,彰风朗气清;于国家,可和谐万邦。故而,我辈当培养仁德品行,传递道德之光,铸就修身之本。
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仁德的内涵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不断丰富与深化。它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与关心,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与实践。尊重他人,这是仁德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石;热心助人,这是仁德的表现,是我们以善良之心去照亮他人生活的明灯;诚信友善,这是仁德的品质,是我们以真诚和友爱构建社会信任的桥梁。仁德亦像磨刀石上的刀,只有不断地磨砺,才能使刀锋更加锐利;又如同山间的溪流,只有不断地汇聚细流,才能成为壮观的江河大海。
我辈青年,当以仁德修身。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以仁德修身,应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注重自我修养,提高道德水平。黄文秀、杜富佳等当代青年,都是以仁德修身的典范。他们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辈应该以他们为榜样,积极培养自己的仁德品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修仁德要修身正己,需要有风骨,克己复礼,明善诚身。要厚修德行,以宽仁为怀,深践正道,以广德为志,至死不渝。五柳先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的傲岸是个人修为的表现;“三闾大夫”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他的忠诚也是个人修为的体现。我辈应赓续星火,承袭前人的力量,力行近乎仁,克己近乎礼。在潮头登高,擘画蓝图,让我们的品行像灼灼璞玉一样静世芳华。唯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仁德品行,铸就修身之本。
修仁德不能被动等待,须主动追求;立品行不可懈怠停滞,当积极进取。我辈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追求仁德品质。在校园里,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同学们提供帮助和服务;在社会中,我们可以关注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在家庭中,我们可以孝顺父母、关爱兄弟姐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培养仁德品行的重要途径。
沧海横流,千年俯仰,星辰北斗,万里纵横。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些像孔孟期待的那样宽仁厚德的人,他们如同群星般璀璨,如同明月般照亮广袤的天宇。如今,前路无尽,春山远去,一片盛景在眼前展开。我辈应厚修德行,秉持正道,志向远大,运筹帷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仁德品行,铸就修身之本。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本次命题重在让学生辩证认识儒家有关仁德的思想,汲取其中营养,加强自我修养。关于仁德,孟子强调仁德修养要不断走向成熟,不能半途而废,修身是一辈子的事;孔子强调仁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要达到仁德全靠自身的觉悟和努力。二者并无矛盾,只是谈论的角度不同,孟子强调修养仁德的品行应有更高的要求,要持之以恒的不断提升,孔子强调修养仁德的品行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修养仁德品行的方法和根本途径,即我们应自觉积极主动地去修养自己。写作时必须把二者统一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述中去。
写作任务:本次作文要求综合材料含义,围绕“仁德·修身”主题,联系时代使命、青年学生的实际,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要求把材料含义、主题、自身感悟思考统一起来。
写作时,应明确“仁德和修身”的关系,仁德是修身的最终目标,二者是统一的关系。在文章中应阐述清楚新时代背景下的“仁德”的内涵,可理解为一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善,如尊重他人、热心助人,诚信友善等。接着阐述实现修养仁德品行的方法是持之以恒,求小善至大善,积善成德;也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修仁德不能被动,应主动培养自己的仁德品行。最后阐述为什么当下青年学生要以仁德修身,谈修仁德的必要性和意义。
立意:
1.培养仁德品行为修身的根本目标。
2.修养仁德品行应持之以恒。
3.修身应主动修仁。
5.外卖小哥彭清林送外卖路过西兴大桥时,遇见一名女子跳江轻生。由于大桥距离水面14米左右,他也有所犹豫,但深呼吸了几次还是跳了下去。他先将女子拖到桥墩处,与随后赶来的民警一起将该女子救起。
他跳桥救人的事迹广为流传,褒奖纷至沓来。“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我真不是英雄,我就想做一个平凡的好人。”他反复回应着这几句话,并将企业奖励的15万元转赠给家乡的学校,还婉拒了社会上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其它馈赠。
读后,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鲜明,思考深刻,表达有条理。
【答案】例文:
凡人微光,照亮世界
点点明星,璨灿了漆黑的夜空;朵朵野花,点缀了荒芜的山坡;条条小流,打破了寂静的山谷,萤烛微光,定会汇聚成洋……平凡人的光彩和炽热,会激发出更多的良善与正义,让人们对未来产生信心与希望。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平凡人一样可以干出不平凡的业迹。外卖小哥彭清林谦逊地说:“我真不是英雄,我就想做一个平凡的好人。”他不为名利,并不富裕的他将15万元奖金转赠给家乡的学校,不断为他深爱的这个世界播撒善意,体现了普通人的正义和良心,虽为微光,却凝聚起灼灼星火照亮世界。
在这个负重前行的时代,人性的贪婪与丑陋、怠惰与依赖、自私与孤立、逃避与推卸,总会让我们怀疑助人为乐的意义,总会让我们害怕重演“农夫与蛇”的悲剧,但它永远不能泯灭我们的善良,动摇我们散播光芒的决心。
时代的征程上,总有持续散发光和热的平凡人支撑着这世界的爱心和善意。特警秦晓强的父亲和妹妹在泸定6.8级地震中遇难,他却依然挺进震中救援群众;检察官李邦红深入山乡,在2万多名孩子的内心播下法治的种子;乡村教师卢文建因视力障碍“借眼”授课28年,帮助学生实现梦想……他们的事迹令人动容,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平凡人的使命与时代紧密相连,身处基层一线,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鲁迅曾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即使是微弱的烛光,也依旧能成为别人的阳光。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寄少年。“燃灯校长”张桂梅像一根红烛,燃烧自己点亮走出山区的灯,照亮大山深处千名女孩儿的人生轨迹。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爱心厨房为患者家属备好厨具,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的却是温暖和芬芳。陋巷之中,他们为别人点亮生的希望、爱的明灯。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英雄无处不在,英雄就在身边。中华大地上,无数平凡人发光发热,书写非凡人生。爱岗敬业、见义勇为、医者仁心、工匠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在广大平凡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得到践行和体现。正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孜孜不倦、努力奋斗,才让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生而平凡,心向璀璨。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可追可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倾听、去拼搏、去奋斗、去播种,成为感动他人、照亮社会的一分子。无数个我们汇聚在一起,大爱和精神将如星辰大海般璀璨、广袤,把我们的梦想和未来映照得更加光明、辉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叙述外卖小哥彭清林英勇救人的事迹,当面对周围的褒奖,他却说“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我真不是英雄,我就想做一个平凡的好人”。 在他的心里,只觉得作为一名普通的外卖小哥,只是自己的力量去做了一件好事,并不觉得这样做就是“英雄”。而且面对15万元奖励,他捐赠给了家乡的学校,并拒绝了社会上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其它馈赠。写作时可以就“平凡”与“英雄”发表看法,可以思考社会环境与这些“平凡人”的关系,也可以就“金钱”发表观点。
“英雄”并不一定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生活中总有许多凡人善举令我们感动,人们的心灵因此而温暖,精神也受到鼓舞,他们也是英雄。世间爱心和善意都需要平凡人不断传递,才能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写平凡人的不凡之举的社会价值,可以写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平凡人也可以成为英雄,可以写滴水成海,充满善意的社会是我们人人向往的家园。同时可联系社会上那些“扶不扶”“帮不帮”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思考,社会永远呼唤爱心和正义,因此应大力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环境,旗帜鲜明地弘扬真善美,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还可以从彭清林面对金钱及其他奖励的态度来写,歌颂他高尚的品格,赞美他正确的金钱观。
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平凡善举传递真善美。论述时可从几个方面论述,一是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温暖、最美丽、最让人感动的品质。二是社会需要每个人来传递爱心,将会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氛围。三是客观看待社会不良现象,投入社会的主流,不做漠然的看客,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最后号召让生活中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每个人都心怀善念、面带微笑,做身边平凡的好人,温暖我们的世界。
立意:
1.做平凡的好人,永远传递善意。
2.凡人微光,汇聚星火。
3.平凡孕育着伟大,凡人也可以成为英雄。
4.凡人善举,平民亦英雄。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哲学家培根说:“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心怀悲悯的人,应该鄙弃丑恶,坚守良知,追求正义。
《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祝福》等作品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曾激发起我们的悲悯情怀,而现实生活中许多身处困厄或遭遇灾难的人也应该得到我们的深切关怀。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常怀悲悯之心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它就是爱,它驱使我们不断追寻着温暖,唯有拒绝冷漠,心怀悲悯才能实现人间大爱。
然而放眼当下,这个物欲横流、超速发展的社会,冷漠与无情正在侵蚀着人们的心灵,使之形成了一种隔岸观火的看客心态。重庆公交车事件中一车人湮没于浩浩长江中就是最真实的写照。对此,我们应拒绝“事不关己”的冷漠心态,心怀悲悯,才能实现人间大爱。
拒绝冷漠,心怀悲悯,使人得到提升。你可曾听见孔子于列国混乱中悲叹的“苛政猛于虎”?你可曾想起屈原在楚国高台上忧心忡忡吟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可曾向往杜甫于大唐落寞时高呼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正如萧纲所言,“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正是他们深沉博大的悲悯之心,使其灵魂升越到了一个个冷漠不仁,安享富贵的官员所无法企及的高度。哪怕星移斗转,时过境迁,依旧闪耀在历史长河之中,为世人所称道。
拒绝冷漠,常怀悲悯之心,使社会得以发展。中国院士朱显漠因同情黄河决堤农民颗粒无收悲凉景象,立志改变局面。毅然告别工作环境优越的南京,来到地处西北农村的中科院研究所,在黄土高原上反复考察二十多次,三次翻越昆仑,两度入疆,最终提出了对黄河治理具有建设性意见的28字方略,改善了黄河的水土流失。心系国家,心怀悲悯的大爱让他扣开了科学研究厚重的大门。若是他对民生冷漠,视而不见,那么黄河水土流失严重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阻碍。
拒绝冷漠,常怀悲悯之心,使国家走向富强。焦裕禄为政心怀悲悯,关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顾方舟为医心怀悲悯,关注病人身体状况而不收受回扣;张丽莉为师心怀悲悯,关怀学生的安危不在乎自己……正是有如此之多的人在背后默默奉献,传递爱与温情,我们的国家才得以如此平稳地走向富强安康。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如今的我们应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让冷漠被悲悯化成春风,让无情被悲悯变成暖流。愿世人都能拒绝冷漠,常怀悲悯之心,人间大爱,则计日而待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哲学家培根的话“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是对“同情”的高度肯定和赞美,他认为“同情”是美德的最高境界,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同情”是一切善和美产生的基础,如果没有同情心,是不会有善行的;“心怀悲悯的人,应该鄙弃丑恶,坚守良知,追求正义”指出了心怀悲悯的人该有的做法,我们应对一切“丑恶”说不,坚守良知的人生底线,追求正义,传递正能量。第三段通过《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祝福》等作品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激发我们的悲悯情怀,紧扣选择性必修下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唤醒我们的悲悯情怀和良知,引导我们新生善念,以一颗悲悯之心,去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去关怀身处困境的人们,启发我们心怀悲悯,对他们伸以援手,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和善意。
如果写成议论文,应在文章开头简短引入主题,可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方法引入中心论点,如“心怀悲悯,传递温暖”;正文部分可运用递进式结构行文,先论述悲悯之心是什么,怀悲悯情怀有什么好处;接着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从拥有悲悯情怀和冷漠两个角度对比论证;最后可以论述有悲悯情怀的具体做法,如对身处困厄或遭遇灾难的人抱以善意,伸出援手等。行文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可列举陆鸿帮助其他残疾人谋生、杨宁带领家乡人民脱贫等事例,来论证观点。
立意:
1.心怀悲悯,传递温暖。
2.同情是美德的最高境界。
3.拒绝冷漠,心怀悲悯。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Ⅱ《雷锋日记八则》中既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也有具体的实际行动,雷锋的事迹和精神跨越时空,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除八则日记中显现的精神外,他甘当“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体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他“不乱花一分钱,不乱买一寸布,不掉一粒粮,做到省吃俭用,点滴积累,支援国家建设”,体现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雷锋精神,在我心在我行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不在于长度,而是在于深度。雷锋的一生只有22年的光阴,但雷锋精神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雷锋虽离我们而去,但雷锋精神永远存在。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已经内化为每个中国人心中向上向善的力量。雷锋精神没有过时,而是已经深深浸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底色。
雷锋曾问: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在他看来,即便是一滴水,也有润泽万物的能力,应该滋润土地;哪怕是一线阳光,有驱赶黑暗的能力,就应为世间带去光明;螺丝钉再小,也应该坚守岗位,发挥作用。雷锋精神告诉我们一个朴素却永恒的道理,人可以生得平凡,但不应该活得渺小,再平凡的人生,都应该要有理想,要有远大理想。而这个道理,时至今日仍被无数人印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者”成了生活中和网络上的高频词,“奉献”也从高尚变成一种风尚和时尚。一呼百应,无数志愿者正在中国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社区、车站机场、口罩生产企业,每一个有防疫需求的地方都有志愿者的身影。武汉快递员汪勇从志愿服务的先行者,到组建起志愿者队伍,保障医护人员出行、用餐等各项需求;保定小伙魏飞在武汉志愿服务后,又二次“逆行”支援河北;大连志愿者那君在消杀现场倒下,他的儿子毅然接棒。面对疫情,无数人选择了担当与奉献,凝聚起磅礴的力量。不断涌现的“凡人英雄”,彰显了共克时艰的民族品格。
当我们在精神符号之外凝视雷锋,将他还原到他生活的场景中去,就会发现他也是一名纯粹而炽热的年轻人,有干劲闯劲、热爱生活、心怀理想。如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年轻人闪耀着属于他们的光芒。“00后”戍边烈士陈祥榕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英勇战斗至最后一刻;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事业;还有1.2万多名“90后”“00后”青年医护人员义无反顾驰援湖北,用行动证明了中国青年堪当大任。
今日,我们身为当代中学生,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奉献是青春最美丽的姿态,新时代的年轻人成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常在常新,以个人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伟大梦想终将在接续奋斗中照进现实。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在我心中!敬业奉献,人人可为,看我行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现代文阅读Ⅱ《雷锋日记八则》为切入点,向我们展现了“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其实,从材料中所展现的雷锋甘当“螺丝钉”的一系列事迹来看,“雷锋精神”不是要求做出惊天壮举,而是能够直面冷漠,始终保持有一颗滚烫的心,善良不在多少,不在大小,能在不经意的地方滋润过别人的心田。同时,“雷锋精神”不仅仅在于一颗善良的心,更在于时刻坚持善良的行动。对我们今天来说,雷锋同志已逝去,似乎离我们很远,纵使这样,听到“雷锋”二字,我们依旧肃然起敬。世界上仅有一个雷锋,但像雷锋的人,却有千千万万,温暖了人间。越强大的国家越需要千千万万的“雷锋”,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有温度、有情意、有韧度。我们中学生,更要积极学习雷锋,拿雷锋做好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造福社会。
写作时,可以谈雷锋用自己短暂的一生给了“雷锋精神”最好的回答,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自己准备怎么回答这些问题或者自己用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中的哪些具体内容,就此与大家交流切磋,号召大家向雷锋学习;也可以谈雷锋精神在当下的意义、青年学习雷锋精神的必要性、如何践行雷锋精神等等;也可以谈谈新时代其他人如张桂梅、毛相林等如何回答雷锋七问,这些雷锋精神如何影响自己,号召同学们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也可以联系当下雷锋精神的尴尬困境,从而提出新时代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还可以将雷锋精神和当今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做对比,激浊扬清。
立意:
1.以雷锋之名,展青年风采。
2.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3.弘扬雷锋精神,做一滴滋润土地的水。
4.携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
5.做一线阳光,照亮一分黑暗。
6.做新时代雷锋,让世界更美丽。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真话可能逆耳,但利于行;真情或许难得,但可给人希望和力量;真相也许残酷,但只有面对才能赢得未来;真知向来难求,但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世界……“真”,是健康社会的必要条件,是科学的精神核心,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需要“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一个“真”字很重要
何为真?真,即为符合客观规律,不带有欺骗目的的事物。它是真理、真知,也是为人的求真、率真。青睐真品、追求真理、渴望真情,是人类共同拥有的美好愿望。
而我们又为什么要追求“真”?人类天生就追求真理,这种自我探索的欲望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文明发展的基础。如果不是对宇宙真相的执着探索和对科技难关的攻破,怎会有“嫦娥四号”成功登陆火星,创下令世人惊叹的壮举?同时,从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实事求是,踏实勤勉学习,到“坚持真理”的伟大建党精神,积极求真的坚定信仰,不难看出,“真”自古到今都是人们追求的价值准则。它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美好愿望,是人类精神里无可玷污的伊甸园。真理被人们所信服和推崇,代表人们的普遍共鸣和认可,也让社会在多方面的交汇中保持一种平衡和共识,促进文明更进一步繁荣发展。
求真者,具备极强的好奇心,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具备客观理性,正义坚定的态度。我们生活中默默无闻的记者,常不辞不惧的逆向前行,肩负守望社会的责任,在最贫困的山区走访探查,在南极的科考船上努力从冰天雪地的世界尽头传回报道,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铁路旁紫着嘴唇采访同样忍受缺氧环境的养路工人……他们深入实际,力求客观反映事物全貌;他们努力传播正能量,让越来越多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成为照亮中国前行的温暖灯火;他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心与心的距离更近、理解更深。他们,是一团揭示真相的火种,是一枚记录时代的符号。
拥有求真特质的人,具有战斗精神,有着敢于为真理牺牲的决心,只因他坚信真相与真理是更高贵、更美好、更有价值的存在。当他发现并掌握了真凭实据以后,拒绝沉默寡言、虚与委蛇,坚持将真相公布于众,丝毫不顾将会遭到怎样的责难与批判,甚至愿意为此付出生命。哥白尼仰望星空发表了“日心说”,矢志不渝定下了为科学献身的人生基调,用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勇气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泽后世的壮举;李大钊同志以“求达于真理”的信仰,一生追求革命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无惧牺牲。他们注定不会被大多数人理解,注定会成为一个极孤独的人,可人类社会历史却往往被这样的人所推动。他们总是生前受人痛骂诽谤,身后声名鹊起、毁誉参半,甚至永远默默无闻,但他们的贡献,却早已深深烙刻在人类前进的脚印之中。
爱因斯坦曾说:“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唯求真不可缺席。吾辈青年,应接过前人手中的接力棒,以求真为最坚实的信仰,无愧历史担当,撰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精彩华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句是第一部分,分别列举了真话、真情、真相、真知等的独特作用。真话有利于我们立身行事,真情给人以希望和力量,真相能让我们赢得未来,真知能助我们深入理解……第二、三句是第二部分。从真话、真情、真相、真知等中提炼出“真”字,指出当今时代,特别需要“真”,因为“真”是健康社会的必要条件,是科学探索的核心精神,是人类永远不变的追求。
本次作文的关键词是“真”,做人要求“真”,要讲真话,存真情,守真心,寻真相,学真知,求本真……社会要求“真”,对待他人要真诚,应该不虚假,献出一颗真心;对待知识寻真理,应该追求真理,勇于大胆地探索真理,坚持真理;对待事业要真抓实干,要踏实努力,不投机取巧……“真”是一种勇敢坦诚的生活态度,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一个好的社会的价值导向,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本,是待人接物的坦诚无私,是人类共同拥有的美好愿望,是社会与社会间交流之根,是国与国之间信任之源。惟真才善、惟真才美、惟真才坚,于个人、于社会、于国家,“真”永远是任何事情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写作时,引用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引出观点,不论何时,我们总是在追求和保留那份“本真”。主体部分分别从“行事”和“修身”两个层面论述“真”的重要性:求真,是拨云见日求“真知”,所见的是研究精神、求知精神;求真,亦是脚踏实地地做真事,付诸真正的行动,体现真正的实干。最后总结,一个“真”字,代表一个人的求知精神、上进精神、思辨精神和求实精神。作为青年的我们,仍需追求更高阶的真理,吸纳知识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再将其付诸行动。唯有如此,才能使这个时代有“真”进步,世界有“真”发展。
立意:
1.有真性情,守本真心。
2.求真务真,为真守真。
3.寻求真相,守得真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说《火种》中有这样一句话:“纯真而不欠闻达,善良而不失坚强,把生命高举在尘俗之上,又溶化于社会之中。”意思是,青年人单纯天真但也有一定的见识和阅历,善良但同时要保持坚强的本性,要用一种超脱于凡尘的精神,来处理好世俗中的每一件事情。
作为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正值芳华的当代青年,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必须明确文体。③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做善良而坚强的人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像一块独特的拼图,各自闪耀着不同的光芒。然而,无论我们的性格、背景、信仰如何不同,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我们都有选择成为何种人的权力。在我看来,最好的选择就是成为一个善良而坚强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坚守善良,是坚守为人的道德准则,有了善良,世界才会温暖。坚守善良,你的人生才会美满。
善良,是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之一。它代表了对他人的理解和同情,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雨果曾说过:“善良的心就是太阳。”有了善良,我们的社会才可以处处充满爱;有了善良,我们的社会才可以和平,幸福。善良是路人看到有人生病摔倒时,果断拨通120的出手相助;善良是消防员勇敢冲进火海,救下被困孩子的动人之举;善良是遇到残疾的乞丐时,从羞涩的囊肿主动掏出十元钱的暖心之举……善良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周围的世界,也温暖了别人的心。拥有善良的心,我们才不会冷漠;人人都拥有善良的心,我们才能相拥取暖。
然而,善良并不等于软弱。一个善良的人,也应该是坚强的、坚定的。这样的人才知道自己的价值观,知道自己的底线,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所改变。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们不会选择逃避,而是会勇敢地面对,坚持自己的信念。“布鞋企业”家宗庆后是善良的,他从来不主动辞退50岁以上的老员工,为社会谋福利是他创办企业的宗旨和追求;他也是坚强而坚定的,他从来不会向恶意竞争的企业低头,没有被资本左右,坚定的走实业兴邦之路。善良并不等于软弱,他的坚定,不仅体现在对自己的坚持,也体现在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他知道,只有坚守自己的信念,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也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成为善良而坚定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成长,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理解。然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让我们都成为善良而坚强的人吧。让我们用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生活。让我们在每一次的选择和决定中,都能体现出我们的善良和坚强,活出温暖而坚定的人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作文材料的中心指向比较明确,就是要求考生根据“青年人单纯天真但也有一定的见识和阅历,善良但同时要保持坚强的本性,要用一种超脱于凡尘的精神,来处理好世俗中的每一件事情”这句话来确定作文的中心。关键词是“青年”“单纯天真”“见识和阅历”“善良”“坚强的本性”“超脱于凡尘的精神”“世俗中的每一件事情”,拥有这些品质的青年人是成熟的,充满正能量的,这样的青年是我们理想中的样子,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需要的青年人的样子。写作的过程中,不需要把所有的关键词都包含进去,只要关注其中的两三个关键词即可。考生如果能在文章中体现出辩证思维,比如能对“超脱于凡尘的精神”“世俗中的每一件事情”做思辨性写作则立意更高一层,从立意的角度可以给高分。
如果写成议论文,应在文章开头简短引入主题,可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方法引入中心论点,如“愿出走半生,归来依旧是少年”;正文部分可运用递进式结构行文,先论述在生活中的困难与阻隔中,青年应不断增长见识和阅历;接着论证增长见识和阅历不等于老气横秋和变得麻木,青年人应一直保持一份纯真,积极的热爱生活;最后可以论述增长见识和阅历让我们变得成熟稳重,心中的一份纯真让我们永远年轻。行文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分有力地说理。
立意:
1.善良做心,坚强做壳,活出美好人生。
2.愿出走半生,归来依旧是少年。
3.传递正能量,做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