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4 18:5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学习目标
1.能通过文字、图片、表格等资料,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拥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提炼有关信息,制作李自成起义和满清崛起的时间轴,将历史发展带入时间空间之中,形成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3.根据相关材料,掌握准确的历史分析方法,拥有历史解释能力,分析明朝灭亡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史料实证)
4.通过学习明朝的灭亡,了解中国历代兴衰变幻,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并从中得到的历史启示和经验。(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
分析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的表现: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政治腐败)
明武宗之豹房 尚武爱玩乐
(第10位皇帝)
明神宗 不爱上朝
(第13位皇帝)
明熹宗喜好木工
(第15位皇帝)
明宣宗 好斗蟋蟀
(第5位皇帝)
明世宗 好炼丹
(第11位皇帝)
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把国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当木匠朱由校整天的和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不仅制作木器,还盖小宫殿,被世人称为“木匠皇帝”。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
相关史事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政事
我承认我是个好木匠,不是个好皇帝.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明朝第一贪”刘瑾
材料: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宦官)虽间有贤者…然利一而害百也。…明万历时起,党派林立,党争迭起。文官斗的你死我活,大大削弱了明朝的力量。” ——《明史》
1.政治腐败:
东林党争
魏忠贤为首的“阉党”
顾宪成等人组成“东林党”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③宦官:宦官专权跋扈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宦官)虽间有贤者…然利一而害百也。” ——《明史》
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愈演愈烈,英宗时期的王振、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都权倾朝野,排斥异己。朝廷内外派系林立、纷争不已,浙党、齐党、宣党等争权夺利。——《中国古代史》
④大臣们:官员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宦官专权,统治黑暗
1.政治腐败: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明清史料》甲编
明代《流民图》
明神宗时期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期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期)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2.地方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与政治腐败因果关系)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业,职此之由。
——《明清史料》
③结果: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激化,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皇帝沉迷享乐
宦官专权跋扈
大臣争权夺利
政治腐败
导 致
土地兼并
赋税沉重
促 使
连年天灾
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义
农民起义
明末皇帝:崇祯(明思宗)印象
●时十八岁临危受命继任皇位
●智除魏忠贤(专权太监)
●恢复每日上朝祖制,几十年如一日
●为处理公文彻夜不眠
●当政17年,宫中未有任何营建,吃穿俱不讲究。
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
政治腐败是明朝衰亡的根源;
土地兼并严重是政治腐败的必然结果
是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最终导致社会动荡,经济衰败。
1.李自成起义背景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根本原因
材料二: 公元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
②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直接原因
农民起义
材料:(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出身于陕西农民家庭,备受官府和豪绅欺辱。陕西灾荒严重,李自成率领本村饥民,投了高迎祥。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李自成 1606年-1645
牧羊-士兵-闯将-闯王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明末流行的歌谣
2.李自成其人:
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姓名:李自成
籍贯:陕北米脂人
生卒:1606年—1645年
主要社会经历
童年:给地主放牛
长大后:当兵
原职业:驿站马卒
人称:“李闯王”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3.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2)进入中原: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4.攻入西安: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①“均田免赋”:平均分配田地,免除赋税)
②进步性:第一次明确提出对土地的要求
(3)特点:目标明确、规模浩大、受农民欢迎
(1)起义:1627年,明末农民战争首先在陕北爆发。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军的主力军。人称“李闯王”。
空想主义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材料研读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②军纪严明,严禁抢掠;
③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④明末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李自成)不贪财利,不好酒、色,脱粟粗粝,生活简朴,与其下共甘苦。很能礼贤下士,纳人善言。”—《明史》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陕北起义
进军河南
提出“均田免赋” 口号
攻克西安
1644年,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攻克北京
明朝灭亡
崇祯帝自缢
(明朝统治长达276年结束)
6.明朝灭亡: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5.攻克北京:1644年,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攻进城内.
崇祯帝最后在景山(煤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明朝灭亡是偶然的吗?有何感想?
主观因素
(1)中央政治腐朽;
(2)阶级矛盾尖锐
(3)农民起义推翻明朝;
(4)后金崛起,消耗国力。
客观因素:
(5)自然灾害;
思考
感想:
(1)政治者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2)坚持发展经济,减轻人民负担;
……
一个在紫禁城迅速腐化的农民皇帝
1644年4月攻入北京,初期还能严肃军纪,但很快农民军便开始腐败,李自成与其他首领瓜分宫嫔,畅饮宫中,唯一关注的事就是登基大典。——《国史概要》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生活地区:
(2)兴起时间:
(3)杰出首领:
(4)国号:
1.满洲兴起
我国东北
1616 年统一女真
努尔哈赤
大金(史称后金)
名字 族名 政权名称 时期
完颜阿骨打
努尔哈赤
皇太极
女真
女真
满洲
金国
后金
清朝
宋朝
明朝
明朝
努尔哈赤
(5)更改族名: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6)更改国号: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
八旗制度
知识拓展
皇太极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1644年,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
迁都北京,清王朝逐渐统治整个中国
清由地方民族政权转化统治全中国政权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明末,有位大将叫吴三桂驻守山海关,自古英雄爱美人,他有个爱妾叫陈圆圆,是个绝世美女,当时他全家老小都在北京,后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而亡,明朝灭亡。吴三桂见大势已去,就决定投靠李自成,可就在他去往北京途中,听闻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将领霸占,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了清军,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了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
2.清兵入关:
①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吴三桂
冲冠一怒为红颜
2.清兵入关: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②1644年清军攻入山海关,顺治帝迁都北京.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顺治帝
福临,皇太极第九子,清军入关以来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1644年10月6岁登基,由叔父多尔衮辅政,14岁亲政。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顺治帝
大顺
李自成
1644年北京的三位皇帝
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后的大肆扫荡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
课堂小结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起义原因:
口号: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社会动荡: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起义过程: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清兵入关:
满洲兴起:
发展:
明朝的灭亡
“均田免赋”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政治腐败:皇帝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失败。
陕西北部连年灾荒。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课堂巩固
1.小明通过下面三幅绘画作品探究明朝历史,从中可知他探究的是
A.明朝灭亡原因 B.明朝统治者生活 C.明朝时期英雄 D.明朝时百姓生活
2.下列哪项不是明朝动荡和政治腐败的表现(   )
A.皇帝沉迷享乐,耽于朝政 B.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皇室贵族地主兼并土地
A
C
3.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兵入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导致李自成起义军失败。这里说的“明军将领”是( )
A.张献忠 B.袁崇焕 C.吴三桂 D.皇太极
C
4.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5.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危机加剧 C. 自然灾害深重 D.统治阶级腐败
C
B
6.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B
课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