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4 08:5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共18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40分)
1.(本题4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批全国道德模范,其代表人物是
A.李四光 B.孟泰 C.王进喜 D.杨善洲
2.(本题4分)他曾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带领群众开展植树造林运动,大大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的称号。他是( )
A.黄大年 B.孟泰 C.杨善洲 D.时传祥
3.(本题4分)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法典的颁布
A.开始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B.奠定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基础
C.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 D.进一步规划了思想道德建设
4.(本题4分)2021年,“渡江英雄”马毛姐,“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获得者孙景坤,“校长妈妈”张桂梅,“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等29人获得“七一勋章”,其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坚定信念,拼搏奉献 D.保家卫国,艰苦奋斗
5.(本题4分)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法治,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方法。有学者认为,“有法制才能有法治,有法制为了要法治”。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该举措( )
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B.恢复了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的法制
C.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D.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
6.(本题4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随后,一系列法律、法令,如《婚姻法》《土地改革法》《选举法》以及各种《条例》也相继出台。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A.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
B.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C.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
7.(本题4分)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A.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趋于法制化 B.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C.加强法制建设是为了巩固新政权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施
8.(本题4分)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50年代初期,全国有90%以上的婚姻由父母包办。1950年《婚姻法》颁布后,通过对《婚姻法》的宣传以及贯彻实施,到了1957年,90%以上的婚姻属于自由或半自由的恋爱婚姻。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基本清除封建习俗 B.社会新风尚得到弘扬
C.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D.男女的社会地位平等
9.(本题4分)新中国成立后历次通过的宪法都包括序言和四章。1954年宪法的目录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了“国家机构”前面。宪法结构顺序的这一变动
A.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B.昭示着人民当家作主
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完善了国家民主法治
10.(本题4分)根据如图提供的相关信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该口号为“五讲四美三热爱” ②精神文明建设了取得新的成就
③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 ④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中国法制建设的完善时期
(1)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3)到 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中共十八大以来
①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②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③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④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⑤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⑥2020年5月通过的《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12.(本题3分)社会主义 和建设时期
(1)背景:新中国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杰出代表。
(2)表现
①道德风尚:健康向上。
②政治氛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③行动准则: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13.(本题3分)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 和 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 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14.(本题3分)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改革开放前
①1949年开始, 第一届全体会议先后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开始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历程。
②1954年,制定《 》等,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2)改革开放新时期
①198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制定了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②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到2010年底,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①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②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 载入国家根本法。
15.(本题3分)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 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材料分析题(共45分)
16.(本题1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简要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时代背景。
(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17.(本题15分)劳动模范简称劳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经职工民主评选,有关部门审核和政府审批后被授予的荣誉称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3-1988年全国劳模年度授奖概况
材料二 全国劳模评选自2005年起采取“两审三公示”的办法,由表彰大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对推荐人员的相关情况进行初审和复审,在本单位、省级和全国进行三级公示,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2015年4月28日,在时隔36年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发起表彰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高规格大会再次举行。2015年与2010年的表彰情况相比,企业一线职工占企业人选的比例由55%提高到57%,农民工占农民人选的比例从6%提高到25%。
——以上材料均摘自姚力《20世纪80年代全国劳模表彰及其时代价值》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劳模授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材料二中劳模表彰有何新变化?指出新时代劳模表彰的价值。
18.(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1800年8月,拿破仑任命4位著名法学家组成起草委员会,经过4个月的紧张工作,提出了民法草案,参政院先后召开了107次讨论会,于1804年3月,《民法典》正式颁布施行。第一部分是人法,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例如:
序列 内容
第11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44、545条 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这部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民法典》不仅在法国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丹麦、希腊、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的民法典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它的影响。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颁布实施的民法典。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民法起草委员会,在晚清以来历次民法草案的基础上,参照德、日、意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拟定了《中华民国民法》,形成了“以宪法、民法、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法制编制法”为主干的六法体系,所规定和体现出来的平等,不仅包括男女平等,而且包括雇佣人与受雇人的平等、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平等、承租人与出租人的平等以及所有权人与佃权人之间的平等,内容非常广泛。《中华民国民法》于1929~1930年间分编颁行,基本达到了世界近代民法典的水准,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但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中华民国民法》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未能很好地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实施效果甚徵,影响极为有限。
——摘编自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民法典》体现的法律原则,并分析其影响深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民法典。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民法典的编纂给我们今天的启示。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杨善洲是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最美奋斗者荣誉获得者,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D项正确;李四光、孟泰、王进喜均是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者,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杨善洲坚持植树造林20多年,党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授予杨善洲“改革先锋”的称号,C项正确;黄大年是地球物理学家,科技工作者,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孟泰是全国劳动模范,排除B项;时传祥是全国劳动模范,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该法典的颁布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排除A项;B项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意义,排除;材料与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4.C
【详解】根据材料“渡江英雄”、“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校长妈妈”、“卫国戍边英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一勋章”获得者身上体现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坚定信念、拼搏奉献、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问题,排除A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材料未涉及我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排除B项;“保家卫国”只能展现“卫国戍边英雄”的时代精神,只涉及到了材料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C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A项;改革开放后我国恢复了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的法制,排除B项;十八大以来,我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国家制定那么多的法律,国家法制工作的开展足以表明以法治国已经成为国家意识,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国家管理尚未实现有法可依,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制工作的开展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无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7.B
【详解】根据材料“‘中共八大’‘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表明因为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民主法制建设不健全,许多领域缺乏法律的规范,所以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法制。也说明了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紧密相关,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健全法制,而不是民主政治建设,排除A项;新政权建立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956年时新政权已经得到巩固,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健全法制,并未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婚姻由以父母包办为主到以自由或者半自由恋爱为主,可见新的婚姻风尚得到弘扬,B项正确;《婚姻法》的贯彻实施并不代表封建习俗被基本清除,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排除C项;新的婚姻状况并不等同于男女社会地位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了“国家机构”前面,改变了1954年宪法“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顺序,说明1982年宪法更加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故选A;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已经实现当家作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信息,排除C;材料意在说明1954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的不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
10.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81—2023年。依据数据时间是1981——198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80年代最经典的口号是“五讲四美三热爱” ,“五讲四美”具有丰富的内容,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工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①②正确;“五讲四美三热爱” 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工作,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④正确;该口号是二十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是2006年,时间不符,③错误。据结论可知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A项。
11. 依法治国 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法制建设的完善时期......”可知,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到 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⑥2020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故填空1.依法治国;2.2010;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革命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新中国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杰出代表”可知表述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情况。
13.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民主政治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所以空白处依次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主政治。
【点睛】
1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依法治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开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先后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开始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历程。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15.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1)原则:人民主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原则。
意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背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3)思想观点: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保障人民民主。
主要成就:1982年通过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任答两点)
【详解】(1)原则:根据“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得出人民主权(主权在民);根据“第四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内容得出三权分立;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自由平等原则。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历史意义,得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得出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背景:根据“195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一五计划已经开始,得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3)思想观点:根据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得出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主要成就:根据“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982年通过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17.(1)特点:精心评选,数量较少;劳模类型多样、职业广泛;知识分子所占比例较高;授奖时间、地点不固定。
原因:改革开放展开,需要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国家重视知识和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2)新变化:劳模中基层工人农民比例提高;评选更科学严谨规范;新时代国家更加重视劳模表彰,规格提高。
价值:劳模表彰是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弘扬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的重要途径;劳模表彰有利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国民道德素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价值;劳模精神始终是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来源。
(从尊重劳动、弘扬劳模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爱岗敬业意识、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
【详解】(1)特点:通过观察材料一中展示的全国劳模的人数、分布职业、颁奖的时间、地点等可知,20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劳模授奖的特点主要有,精心评选,数量较少,劳模类型多样、职业广泛,知识分子所占比例较高,授奖时间、地点不固定。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政策和环境等方面分析可知,当时全国劳模具有上述特点的原因有,改革开放展开,需要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国家重视知识和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2 )新变化:根据材料二中“企业一线职工占企业人选的比例由55%提高到57%,农民工占农民人选的比例从6%提高到25%”可知,劳模中基层工人农民比例提高;根据“全国劳模评选自2005年起采取‘两审三公示’的办法”可知,评选更科学严谨规范;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发起表彰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高规格大会”可知,新时代国家更加重视劳模表彰,规格提高。价值:根据所学知识,综合材料一二及相关问题,从劳动者个人、社会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角度分析可知,劳模精神是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来源,新时代表彰劳模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伟大品格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国民道德素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价值。
18.(1)法律原则:平等原则;绝对所有权原则(或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或契约精神)。
原因:《法国民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激发了个人积极性,为工商业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法国的社会稳定,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最根本的成果。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确定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与地区编纂民法典的蓝本。
(2)评价:《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颁布实施的民法典,民法法典化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保障。是近代中国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为后世的民法法典化提供了有益借鉴,推动了我国民法法典化进程走向深入。但是该法典具有明显的弊端,由于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以及中国政局的不稳定,导致该民法典未能与现实很好地结合,没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
(3)启示:民法典的编纂必须密切关注传统和国情;重视立法者的素质;把握时代主流,直面社会现实。
【详解】(1)根据材料“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说明《法国民法典》高度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体现了私法精神,“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说明《法国民法典》还强调契约精神,维护宪法的权威。根据材料“这部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可知这部法典的推行有利于打破封建制度的束缚,顺应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对维护法国社会局势的稳定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具有积极意义,其高度重视人权、保护私有财产的做法有利于激发个人的积极性。
(2)根据材料“《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颁布实施的民法典”‘所规定和体现出来的平等......内容非常广泛”“基本达到了世界近代民法典的水准,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可知《中华明国民法》是我国历史是第一部民法典,而且内容广发,高度强调平等精神,体现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这部民法典具有较高的世界水平,对于我国后期的民法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中华民国民法》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未能很好地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实施效果甚徵,影响极为有限”说明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民法典缺乏有效的实施环境,再加上近代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使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从而影响到了民法典的实施效果。
(3)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民法起草委员会,在晚清以来历次民法草案的基础上,参照德、日、意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拿破仑任命4位著名法学家组成起草委员会”说明民法典的制定需要专门的法律人才,“但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中华民国民法》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说明民法典的实行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充分考虑国情的客观变化,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切实的需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