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鲜明,对话描写简洁明了。学生从语言表达上,思想上均会有较大的收获,该文的教学能启迪学生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不失是一篇好文章。
我在设计本文时,重点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法,主要分成五板块进行:
一、动口朗读感知内容,通过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动心细读互说译文,要求学生在自读中既要动口又要动心,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想一想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以句子为单位,小组内互译课文。老师抽查学习效果并作点拨。
三、动情精读,析说文句。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是动情,要读出课文的轻重缓急,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思考并互动交流发言。
四、动容品读,拓展延伸。要求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动容,要进入情景要读得有表情。老师点拨:陈元方七岁就能懂礼识义,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试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五、教师小结。
完成了《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研究:
(一)古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只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学生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进而体会到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并通过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在谈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也会受到情感熏陶,并获得思维的启迪,从而享受审美是乐趣。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
(二)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和分析如此深刻,拓展训练时,学生还引经据典,这是我在准备这堂课时没有想到的,当时我还设想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过渡问题,在这里都没有用上,学生是表现应该说很精彩,使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使我感到在今天的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学生去想去做。
(三)文言文教学,也要注意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由于本文浅显易懂,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较易把握,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四)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贯穿整个课堂,有较大积极意义
《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鲜明,对话描写简洁明了。学生从语言表达上,思想上均会有较大的收获,该文的教学能启迪学生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不失是一篇好文章。
我在设计本文时,重点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法,主要分成五板块进行:
一、动口朗读感知内容,通过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动心细读互说译文,要求学生在自读中既要动口又要动心,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想一想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以句子为单位,小组内互译课文。老师抽查学习效果并作点拨。
三、动情精读,析说文句。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是动情,要读出课文的轻重缓急,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思考并互动交流发言。
四、动容品读,拓展延伸。要求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动容,要进入情景要读得有表情。老师点拨:陈元方七岁就能懂礼识义,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试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五、教师小结。
完成了《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研究:
(一)古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只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学生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进而体会到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并通过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在谈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也会受到情感熏陶,并获得思维的启迪,从而享受审美是乐趣。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
(二)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和分析如此深刻,拓展训练时,学生还引经据典,这是我在准备这堂课时没有想到的,当时我还设想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过渡问题,在这里都没有用上,学生是表现应该说很精彩,使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使我感到在今天的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学生去想去做。
(三)文言文教学,也要注意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由于本文浅显易懂,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较易把握,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四)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贯穿整个课堂,有较大积极意义
一.导入新课:
(出示幻片)
?在面对如今追求物质、金钱的社会,我们会面临许多的诱惑。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在这个社会中,我们终究会舍弃什么,什么东西才是我们值得留下来的:
健康,金钱,机遇,美貌,诚信,才学
问:这里有几个词,同学们认真思考,哪一个是我们应该留的,哪一个是我们应该舍弃的。说说你的理由?
过渡: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都有了一个明确的选择。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古人的选择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二、朗读训练
?1、(出示幻灯片)听朗读
注意听准字音,体会语气语速。
2、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幻灯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要求:①读准字音。②尽量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注意语调。③处理好语句停顿,读出节奏。
?3.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同学评议朗读情况。
(优缺点。你特别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
一句没读好,该怎么读。)
?通过评议,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重音。
4.全班朗读。
过渡:要想读得更好,还要明白课文内容。可能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字词
句的翻译还不太明白,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解决
三、译后再读,合作学习。
1.小组交流,疏通大意
要求:
①根据课下注释,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②不明确的字词或句子,小组内部交流。
?如重点词语:“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先在小组中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2.展示重点字词,让学生翻译,
(见幻灯片)?
期:约定
至:到???
去:离开???
行:走????
舍:放弃
乃:才
委:丢下 舍弃
则:就,便,那么
引:拉
顾:回头看
?3、课本剧
让三个同学为同学们表演自己排练的课本剧。
四、内容探究
(见幻灯片)?
1、小组提出本文应该主义和提出的问题?
如:期日中是否合理?陈太丘为什么不再等一会?有人为什么骂人?
2.辩论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参考:A、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B.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2.课文告诉我们:(见幻灯片)?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讲礼貌。
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 诚信有礼宽恕
?五、课外拓展(见幻灯片)
诚信,有礼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过时了?
六、谈收获
学习了本文,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为人处世的道理,诚信有礼宽恕。现在老师就把它当做礼物送给每一位同学,希望每位同学动能做一个诚信有礼的好孩子!
七、结束语:(齐诵读)
(见幻灯片)?
下面让我们一起为诚信宣誓:
言必行,行必果。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以诚信换取诚信,以诚信换取成功。用诚信开启知识之窗,以诚信扬起前进之帆。
我诚信,我光荣;我诚信,我自尊;我诚信,我成功!
?
板书设计:
?
陈太丘与友期
诚信
有礼
宽恕
课件14张PPT。
自私自利,懂礼貌,有爱心,健康,机遇,孝心,诚信,金钱,权利美貌,朋友 陈太丘与友期
郯城第四中学徐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 1、阅读浅显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诵读,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讲诚信,懂礼貌
。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A .听朗读,听准字音,体会语气、
语速
B.读准字音,注意语气的轻重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
1陈太丘与友期 ( )
2过中不至 ( )
3太丘舍去 ( )( )
4去后乃至 ( )
5尊君在不 ( )
6相委而去 ( )
7下车引之 ( )
8入门不顾 ( )
约定到舍弃离开才否丢下拉回头看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123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辩论:
友人已知错,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友人元方无信无礼
知错就改活泼可爱
聪明机智诚信
有礼 拓展:
诚信,有礼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否过时?
诚 信
有 礼
诚信宣誓:
言必行,行必果。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以诚信换取诚信,以诚信换取自信。
我诚信,我光荣;我诚信,我自尊,我诚信,我成功!
《陈太丘与友期》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语文第一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第一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四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比较少,文言知识的积累也不丰富;再加上学生的年龄特点、人生阅历等方面决定品德情感教育也非常重要。因此如何教学,促进学生学好本文,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好品质,是老师思考的重点。这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第25课《陈太丘与友期》
一、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以写名言的形势加深学生对“守信”的感悟。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二、核心教学策略
?阅读法: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
?探究法:交流读时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朗读法: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
合作法:交流自己对人物做法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
?在面对如今追求物质、金钱的社会,我们会面临许多的诱惑。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在这个社会中,我们终究会舍弃什么,什么东西才是我们值得留下来的:
健康,金钱,机遇,美貌,诚信,才学
问:这里有几个词,同学们认真思考,哪一个是我们应该留的,哪一个是我们应该舍弃的。说说你的理由?
过渡: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都有了一个明确的选择。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古人的选择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二)、朗读训练
?1、(出示幻灯片)听朗读
注意听准字音,体会语气语速。
2、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幻灯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要求:①读准字音。②尽量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注意语调。③处理好语句停顿,读出节奏。
?3.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同学评议朗读情况。
(优缺点。你特别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
一句没读好,该怎么读。)
?通过评议,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重音。
4.全班朗读。
过渡:要想读得更好,还要明白课文内容。可能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字词
句的翻译还不太明白,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解决
(三)、译后再读,合作学习。
1.小组交流,疏通大意
要求:
①根据课下注释,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②不明确的字词或句子,小组内部交流。
?如重点词语:“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先在小组中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2.展示重点字词,让学生翻译,
(见幻灯片)?
期:约定
至:到???
去:离开???
行:走????
舍:放弃
乃:才
委:丢下 舍弃
则:就,便,那么
引:拉
顾:回头看
?3、课本剧
让三个同学为同学们表演自己排练的课本剧。
(四)、内容探究
(见幻灯片)?
1、小组提出本文应该主义和提出的问题?
如:期日中是否合理?陈太丘为什么不再等一会?有人为什么骂人?
2.辩论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参考:A、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B.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2.课文告诉我们:(见幻灯片)?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讲礼貌。
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 诚信有礼宽恕
?四、课外拓展(见幻灯片)
诚信,有礼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过时了?
五、谈收获
学习了本文,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为人处世的道理,诚信有礼宽恕。现在老师就把它当做礼物送给每一位同学,希望每位同学动能做一个诚信有礼的好孩子!
六、结束语:(齐诵读)
(见幻灯片)?
下面让我们一起为诚信宣誓:
言必行,行必果。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以诚信换取诚信,以诚信换取成功。用诚信开启知识之窗,以诚信扬起前进之帆。
我诚信,我光荣;我诚信,我自尊;我诚信,我成功!
?
板书设计:
?
陈太丘与友期
诚信
有礼
宽恕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8~32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有学生提出:“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是不是太无礼了??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让同学样各抒已见。
于是有同学认为元方太没礼貌,得礼不让人;有的同学认为友人错在先,元方这样做情有可原;还有的同学认为元方怒气未消,怎么可能理友人呢?
经过一番争论后,许多同学认为元方还小,只有七岁,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这样,这个问题在学生的争论中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因当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学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我们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过程。知识是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教学课文时,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过程不能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得到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产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过程和体验。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体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更多的是“体验课程”,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义教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我在教学中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题,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有许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把古汉语语法放在不适当的位置,太强调所谓语法规律的掌握。文言文学习当然有自己的规律,根据我们的认识,要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有几点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在语音、词汇、语法三者中,词汇是重点。理由很简单,语音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影响不明显,语法古今差别不大,而词汇古今变化最大,词汇要靠积累。二是语言的学习必须从感性着手,而不是从抽象的所谓语法规律着手,记住一条语法要领,并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所以应该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阅读中提高对古代语言的感受能力。三是对文意的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语境既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内涵相关,也与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相关,在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语境中来揣摩词句含义,这样得到的理解往往是最牢固的。文言文教学,老师的“言传”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学生的“意会”所得更宝贵;一定的“认知”手段也能收到某些效果,但更重要的在于学生自己的“体知”。但是现在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常常是脱离语境梳理词法、句式,以及虚词的多少种用法,孤立、机械地死记硬背,既枯燥乏味,又没有效率,学生怎么会有兴趣呢?可以说,这三点无不指向一点,就是一多一少;一多,是说文言文的学习要重视多读,努力扩大阅读量;一少,即少做脱离了课文语境的、所谓梳理规律的、机械操练性的客观化、标准化练习。所以《课标》提倡:“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