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学情分析
经历一学期的初中学习,学生基本能通过预习掌握文章的大意,发现不懂的问题。对记叙文这种文体比较熟悉,能找出记叙文六要素,能结合文本对主要人物进行一定的分析,知道刻画人物的几种方法,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但对小说这种体裁只是略知一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的塑造,环境的作用所知并不多。本课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规范的小说。
《最后一课》效果分析
上完这堂课后,我想起于漪老师在谈到语文有效教学是说:“教怎样的课文,达到怎样的目标,要减头绪,要削枝强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确,这篇课文篇幅长,头绪多,怎么处理教材,化繁为简,做到科学合理的设计,着实考验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为此,我设计预习导学案,既减负课堂,也拓宽了课堂。另外,我从人物入手,把对小弗朗茨,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分析,融情于文本感悟爱国之情作为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准确合理的解读文本,发现亮点,收获亮点,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最后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内容,概述故事情节。
2、品味语言,赏析人物,把握主题。
3、深入体会文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通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在分析人物的基础上,把握本文主题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板书课题)
本文的标题为什么确定为“最后一课”呢?是什么样的老师在上课?又是什么样的学生在听课?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最后一课”的课堂。
二、出示目标:
(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要完成这样几个学习任务)
1、理解小说内容,概述故事情节。
2、品味语言,赏析人物,把握主题。
3、深入体会文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检查预习:
(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现在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氛( ) 字帖( ) 哽住( ) 郝叟( )
ào( )悔 祈dǎo( ) sù( )静
2、播放视频,了解本课写作背景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自读课文,读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不动笔墨你不读书,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课本上做一下圈点批注。
(明确: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
五、精读课文,领悟内涵
(一)引导赏析小弗朗士的形象
品读提示:请你找出文中描写小弗朗士的地方,仔细揣摩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句、段谈谈体会。
1、生自主默读文本,寻找文中有关小弗朗士的描写,在文白处加批注,写感受和体会。
2、小组内讨论、交流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3、师重点引导品味小弗朗士对美丽的自然景象和普鲁士军队操练认识的前后变化;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态度的变化;小弗朗士对母语认识的心理变化
六、品味语言,赏析人物:
(过渡语:小弗朗士之所以产生这些思想变化,是因为国家遭受普鲁士人的侵略,而点燃他幼小心灵深处的爱国激情火花的人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
(二)引导赏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品读提示:请找出文中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选出你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谈一谈。
1、生自主根据提示品读文中有关先生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在课本上圈点批注。
2、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自己的个性化感受。
3、重点预设:11、18、20、24-28段
七、课堂小结:
引领学生畅谈感受:学了本文你有哪些体会?受到了哪些启发?
八、当堂达标:
1、给下列红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步( ) 气氛( ) 惩罚( ) 字帖( )
chà( )异 gěng( )咽 ào( )悔 dū( )学
2、填空:
(1)《最后一课》是 国作家 写的一篇小说。文章以 为背景,讲述了法国 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
(2)《最后一课》的体裁是_______,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两个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主题。
3、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课》一文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小弗郎士。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能够给读者亲切、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使小说的故事情节连贯,线索清晰明了。)
5、说出两个反映爱国的人物及主要事迹。
课件15张PPT。都德学习目标1、理解小说内容,概述故事情节。
2、品味语言,赏析人物,把握主题。
3、深入体会文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最后一课祈静悔郝叟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字帖气氛哽住àodǎosù了解一段历史2.据此,小说可以分为四部分,你能理清课文的情节吗? 请快速自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一个故事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
精读课文,领悟内涵 请你找出文中描写小弗朗士的地方,仔细揣摩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句、段谈谈体会。 品味语言,赏析人物 请找出文中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选出你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谈一谈。 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品读 他说 ,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我品读 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 我品读我表演 文章的结尾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细腻传神的描写,请化身韩麦尔先生,体会他的内心世界,通过课本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达标检测题 1、给下列红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步( ) 气氛( ) 惩罚( ) 字帖( )
chà( )异 gěng( )咽 ào( )悔 dū( )学
2、填空:
(1)《最后一课》是 国作家 写的一篇小说。文章以 为背景,讲述了法国 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
(2)《最后一课》的体裁是_______,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两个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主题。
3、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课》一文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拓展延伸: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节选) 我感悟《最后一课》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第二单元里的一篇外国作品,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去爱自己的母语——汉语,爱自己的祖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另外,小说形象生动地塑造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时应让学生重点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各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最后一课》观课记录
王老师对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深刻,对教材的处理把握较好,能针对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看法设计出较好的延伸问题,使学生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并且在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教师上课较投入,有激情,容易感染学生。 ?第一,教师的激励措施比较到位。对回答好的同学能及时进行鼓励,提高学生回答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第二,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和力强,开课前的准备充分,不足的是没有为听课教师借好课本。??????????第三,对文章的难点──人物形象的讲解思路新颖,充分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联想。???????第四,认为本课的内容较多,有点杂乱,导致重、难点被遮掩。环节较多,还可以精当一些。? 赵京林
王老师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发挥其真正的主导作用。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划小弗朗士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接着,让同学读读议议,归纳人物性格,讨论变化的原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悟人物描写的欣赏点,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感受深刻。
刘钦军
王老师在这节课上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王老师不但思路清晰,有梯度和深度,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如下几点教改精神:(一) 教学目标明确,紧扣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展开,一线贯穿全课,脉络清楚,打破了过去那种琐碎、杂乱、一问到底的教学模式。(二) 体现了由重“教”向“学”转变,课堂上自始至终是以学生研讨为主。 王加兴
王老师的这节《最后一课》让我学习的地方也很多,下面就这节课我谈自己的感受:
1、教学内容组织得当,安排合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注重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3、学习小组的互助性学习效益较好,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4、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沈 萍
《最后一课》评测练习
1、给下列红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步( ) 气氛( ) 惩罚( ) 字帖( )
chà( )异 gěng( )咽 ào( )悔 dū( )学
2、填空:
(1)《最后一课》是 国作家 写的一篇小说。文章以 为背景,讲述了法国 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
(2)《最后一课》的体裁是_______,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两个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主题。
3、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课》一文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小弗郎士。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能够给读者亲切、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使小说的故事情节连贯,线索清晰明了。)
5、说出两个反映爱国的人物及主要事迹。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我主要是让学生在理清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朗读、圈画、品读等方法,把握文中重点语句,感受丰满的人物形象。课堂上,我注意围绕目标开展各环节的教学活动,注意课外作业与课内教学的整合与延伸。但在时间的安排与把握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问题,以致于教学活动没有完整实现。如:文中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小弗朗士分析时间多,而韩麦尔先生则匆匆而过,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前准备与预设还不够周全与合理。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还从同仁那里学到了许多:如教师提问的指令应简单明确;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要力求自然顺畅;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来追问与总结……
总之,一堂课受益颇多,既锻炼了自己,更学到了知识,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会多运用、勤反思,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水平的提升。
《最后一课》课标分析
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2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强调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据此,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内容,概述故事情节。
2、品味语言,赏析人物,把握主题。
3、深入体会文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