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的学习,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可以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七年级的学生拥有孩子的童真,对动物的故事充满了期待,也对对话式的学习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加之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本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广,初一学生思考的深度不够,所以感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生活的范围窄,对本文了解缺乏一定的生活基础,对事物缺乏理性认识。所以,课前应引导学生充分地预习,倡导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课上注重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效果分析:
我在设计《斑羚飞渡》教学的时候设定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探究文章的主题和引导学生学习斑羚在飞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的教学目标。为了很好的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对应设计了情境导入、走进斑羚、心灵震撼、倾吐心声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在“心灵震撼”环节中,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整个故事中,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并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到想关的语段,在书上做上记号,自由地朗读揣摩。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准备,学生能立足于文本,有感情地朗读,较为熟练地运用老师要求的句式回答这个问题,做到有理有据。
接着我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这场飞渡的领导指挥者镰刀头羊的形象来更加深刻地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镰刀头羊的形象是通过镰刀头样的三次“咩”声反映出来的,文本中彩虹的描写使得头羊及真个斑羚群的形象更加鲜明,文章也因此增添了一丝悲壮美。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头羊的三次叫声和彩虹的三处描写,并通过对这些句子的赏析总结出头羊的形象,学生也能自然地感受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让我们学习“斑羚精神”。总之一节课下来,尽管存在着一些遗憾,但总体的感觉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品读课文,探究斑羚身上折射的可贵精神。
3.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课文,探究斑羚身上折射的可贵精神。
难点:探究人和动物的关系。
阅读提示: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本文是一篇写动物的佳作,诚如作者所说:“我是为生命而写作。”阅读这样的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一、情境导入:
唉,洁白的世界,血腥的屠杀,这惨烈的一幕竟是人类所为,不知大家看后的心情如何?能用一个词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从这段短短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人类的冷酷与残忍,目睹了人类对动物世界的侵略与杀戮。为此大家感到十分的愤怒,然而此时我们的心情将无法平息,因为我们不得不再次目睹人为的悲剧——《斑羚飞渡》
首先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走进斑羚
师:现在,请让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来认识今天的主人公——斑羚。(师出示幻灯片)
师:之所以对斑羚怀有崇高的敬意,是因为它们完成了人类也难以完成的壮举——飞渡“伤心崖”。下面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生速读课文)(师出示幻灯片,检查学生速读的成果:字词、内容、情节)
三、心灵震撼
四个情节,每个都有其感人的精美语句,下面请大家自由选择,被打动的情节,勾画感动自己的语句,进行品读,说出你的理解。
(学生品读,教师出示指导学生品析的方法)
如:我读的是“陷入绝境”这一情节的“……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一米多空中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斑羚身体下降的速度之快,死的之惨烈!
再如:我读的是“准备试跳”这一情节的“镰刀头羊……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悲怆”准确、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头羊面对生死做出的痛苦决定,将生的机会让给其他年轻的斑羚,表现了它的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学生自由品读,师生互动评价)
(师在学生品读时,依据学生品读的进程,依次引导学生品读镰刀头羊、第九段、虹、人类的反映等。)
师(当学生品读完后)总结:品读中,斑羚为了种族甘心情愿的一跃,是样的从容、有序,这不由得不让我们感到震撼,从中我们看到了羚羊的牺牲精神、团队精神、对生的渴望等。(板书)
师:面对给我们情感带来强烈冲击的斑羚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谈体会)
师:优美的文章,打动人心的形象。在这次的心灵之旅中,我们目睹了人类主导的悲烈一幕,仿佛聆听到了斑羚羊的血泪控诉……(出示幻灯片“人类的杀戮”)
四、掩卷 倾吐心声
“没有买卖,便没有杀害。”是的,在人类的自私中,在人类的杀戮下:……一批批珍惜物种灭绝,看着这些惊人的数字和血腥的画面,回想斑羚飞渡的惨烈一幕,听着这幽怨的歌曲,读过此文,请大家谈谈我们应如何善待自然界中,我们的这些友邻呢?
最后赏析:曹植的《七步诗》。(出示:保护动物——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五、课堂总结:短暂的一课结束了,但“斑羚飞渡”那悲壮的画面,伴随着对我们的警示,将会永远地定格在我们脑海里。诚如作者所言:“我是在为生命而写作。”是的,面对生命,我除了敬畏,除了珍惜,除了爱护,还能做些什么呢?课下请大家以“我听到了斑羚的……”为题写一篇读后感。下课!
附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斑羚飞渡》选自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编选了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斑羚飞渡》描写了一群斑羚被逼上绝境,为了种族得以延续,老斑羚义无反顾的选择死亡,舍生取义的壮举。本文通过惊险动人的镜头描写,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斑羚们在危机时刻的那种团结精神和协作能力。这既是对本单元关注动物世界的延伸,又启示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每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因此,从内容来看这篇课文非常具有情感性,又体现本单元的一个“关注动物世界”的学习重点。
观课记录:
田胜任(语文教研组长):钱老师这节课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课堂上重视对学生鼓励性的评价,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体验。因此,本节课合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了学校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一堂较成功的语文课。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学生装激情朗读的环节将学生的品读引向一个更高的高度。
刘云(初三备课组长):钱老师对于教材的解读很深,学情分析很准,课堂构建体现了个人的教学理念,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合理。只是课堂上小组活动稍显少了些,如果师生的互动再多些,课堂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李宝花(初二备课组长):钱老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很好,采用朗读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在此基础上品读精彩语段,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效果。课堂体现了以生为本,立足于文本,重视品读及对学生的评价。只是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调动。
程凤(初一备课组长):钱老师这节课较好地实现了我们备课组的课前设计,课堂的三维目标都有落实,较好地践行了学校“互动—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教师课堂上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适时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品读,教学效果良好。只是课堂上教师应再自信些,教态再从容些,学生就会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到课堂中来,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些。
张士芳(学校学科新秀):钱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引发了学生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落到了实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注重师生、生生互动,注重学法指导,对学生的激励适时恰当,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观课记录:
田胜任(语文教研组长):钱老师这节课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课堂上重视对学生鼓励性的评价,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体验。因此,本节课合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了学校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一堂较成功的语文课。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学生装激情朗读的环节将学生的品读引向一个更高的高度。
刘云(初三备课组长):钱老师对于教材的解读很深,学情分析很准,课堂构建体现了个人的教学理念,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合理。只是课堂上小组活动稍显少了些,如果师生的互动再多些,课堂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李宝花(初二备课组长):钱老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很好,采用朗读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在此基础上品读精彩语段,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效果。课堂体现了以生为本,立足于文本,重视品读及对学生的评价。只是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调动。
程凤(初一备课组长):钱老师这节课较好地实现了我们备课组的课前设计,课堂的三维目标都有落实,较好地践行了学校“互动—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教师课堂上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适时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品读,教学效果良好。只是课堂上教师应再自信些,教态再从容些,学生就会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到课堂中来,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些。
张士芳(学校学科新秀):钱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引发了学生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落到了实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注重师生、生生互动,注重学法指导,对学生的激励适时恰当,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课后反思:
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对于上语文课,营造轻松、愉悦、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在这节课中,我总觉得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活力。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呢?我课下反思,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老师要有亲和力,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要面带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亲善、和蔼之感。且莫过于严肃,让学生觉得教师严厉,不好接近。交流中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和赞赏学生,以便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自信力。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有鼓励性的评价。
2.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这节课,我设计的学生的活动欠缺活力,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我觉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 如:在讲授“斑羚被逼绝境”这一情节时,可设计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四五人一组,分别代表老年斑羚、小斑羚、灰黑色斑羚、镰刀头羊,说说此时此境,各个斑羚的心理活动,这样每个学生动起来了。又如:在评价各种斑羚时,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各评价一种斑羚羊,以“夸夸我们的斑羚羊”为题,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并发言。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再者,语文课应有朗朗的读书声,但在这节课中,学生朗读时间不足,自读活动不足,因而对文本的感知不深不全,这也是造成后面对文本中的问题探究和联想不顺畅的主要原因。设想:如果老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时,配以一定的音乐来创设气氛,效果会好一点。
第三,教师如何在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同时收放自如,如何在交流时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适当调控。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同时,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课标分析: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培养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和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核心,它更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因此,对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稼接起学生与生活的联系;然后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品读文章精彩的语段,交流个人的阅读体验,反思人与动物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