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正是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性向成人接近发展的时期,社会高级情感也在一步步发展着。梦想是每个人内心都有的一道彩虹,《我有一个梦想》通过饱满的富有激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梦想,容易引起共鸣,并且对启发学生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调整理想的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危机也有益处。
评测效果分析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能及时的学会排比手法的运用,想象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选词造句都非常的贴切,很好地完成了学习的目标。
在课后练习中,由于很好地利用了字典等学习工具,学生们很好地解决了字词的问题。在文章的理解中,虽然有个别的偏差,但在老师的指导下,还是不错的完成了任务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思路。
2、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点:
??揣摩语段,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 背景的认识,非暴力主张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先看一张图片,画面上的人物大家都认识吧?他们都是黑人,他们享誉世界。可如果让他们生活在上世纪60年代,他们还会有如此不凡的成绩吗?一定不会。在那个世纪,作为美国的黑人,他们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谈什么发展了;他们连最基本的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都没有,更不要妄想能够成为美国总统。那他们的生活具体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连看幻灯片。
?????? (课件伴随)
(二)背景
???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挣扎在社会的低层,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在南方的诸多州,黑人不能在白人开的餐馆就餐,许多公共场所挂着“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车上黑人也只能坐在后车厢,车的中部虽然允许黑人坐,但有白人上车,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
????? (课件伴随)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这时一位伟大的美国黑人站起来了,他就是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23日,他与25万黑人同胞一起来到位于华盛顿的林肯纪念馆,面对着激情澎湃的人群,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今天就让我们追随金的脚步,一起去感受他炽热而美好的梦想。
(三)作者
马丁·路德·金(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美国牧师,行动主义者,美国民权运动领袖.因采用非暴力推动美国的民权进步而为世瞩目,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当代美国自由主义的象征,通称金牧师。其后,他将目标重新设定在结束贫困和终止越南战争上。1968年4月4日金在孟菲斯被白人优越主义者刺杀身亡身后在1977年和2004年被追授总统自由勋章和国会金质奖章。1983年美国设立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并定为联邦法定假日。
(四)整体感知内容、把握演讲特点。
1、梦想是什么
①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掀起了如此狂热的浪潮,他的梦想究竟是什么?
②生扫读,找出含有“梦想”字样的段落。(17—25)
③自由放声读17—2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梦想”内容。
明确:消除种族歧视,实现民主、平等、自由。
④作为文章最精华的部分,作者在描述梦想的时候,连续用了6个“我梦想有一天”这样的排比句,句式强烈。其实这也正好符合演讲词感染力和号召力的特点。下面大家就试着朗读这一部分,读的过程要体会出金热烈的情感。
下面,请一男同学再现马丁·路德·金当年的风采。
师点评。
生齐读17—25
2、怎样实现梦想
? 金的梦想就是每一位黑人同胞的梦想。那他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他又如何实现这个梦想呢?
生朗读,找到相关语段,并概括。
生回答并总结修辞手法(比喻、排比)
总结:俗话说只因没有,所以渴望。金之所以渴望自由、民主、平等,就是因为他没有得到这些。
如何实现呢?
生朗读并概括
总结:非暴力、团结白人、坚持
梦想不是乱闯乱撞便可实现的,他一定要有自己的方式。
3、小结:距离金的演讲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他慷慨激昂的陈词依然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让我们再次阅读“我梦想有一天”,来感受金热烈的情感。
拓展迁移
仿照文章“我梦想有一天”的句式,结合自己对现实的感悟写出自己的梦想。
生写并读
总结:同学们的梦想太美好了,让老师也产生了无限的憧憬。老师也有梦想,说出来与大家共勉,希望我们都能够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愿我们都能够梦想成真。
出示幻灯片并朗读。
教材分析
《我有一个梦想》被安排在高一语文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必修II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应出于以下考虑?: 1、这是一篇政治演讲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梦想。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那饱满的激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深深地感染着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不断奋斗的精神。 2、它是位于《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与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之间的一篇政治演讲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启下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多种修词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 整体感知,挖掘“梦想”的内在含义,深刻理解并把握作者思想情感
2、? 揣摩重要语句,体会演讲词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课时:1节课
课型:新授课
观课记录
瞿旭东: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教学方法比较实用学生的学情,能转变成学生的学习智慧,教学过程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教学富有激情,充满情趣,能很好地体现出演讲的特点。
孙欣欣:能让学生充分的领略到金那种为梦想不懈奋斗的精神,调动学生为梦想奋斗的积极性。但要注意活动的衔接和学习内容的拓展。
郑洪玲: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学生配合相对活跃,目标设计非常清晰明了,但普通话水平还有待加强。
评测练习
课内练习:
仿照文章“我梦想有一天”的句式,结合自己对现实的感悟写出自己的梦想。
课后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瞭(liào)望 赎(shú)罪 枷(jiā)锁 义愤填膺(yīng)
B.蜿(wān)蜒 蜕(tuò)变 镣(liào)铐 心急如焚(fén)
C.峰巅(diān) 兑(duì)现 磐(pán)石 骇(hài)人听闻
D.祈祷(dǎo) 签署(shǔ) 撒(sā)气 摇摇欲坠(zhu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C )
A.萎缩 汹涌澎湃 不能自拔 手足之情
B.戳子 情同骨肉 兄弟情谊 不言而喻
C.隔移 沙漠绿州 摧残煎熬 公之于众
D.歧视 无济于事 崇山峻岭 生活真谛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A.安之若素:心情紧张时,一如平时,泰然处之。
B.义愤填膺:由不义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
C.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一样。形容极其焦灼的心情。
D.不言而喻:用不着说就可以明白。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C )
A.我并非没有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人受尽了苦难和折磨。
B.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C.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只有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D.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B )
A.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向今天到会的和没有到会的人们公之于众。
B.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安之若素,竭尽全力地把事情做好。
C.我们怀着义愤填膺的心情,愤怒地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D.每次碰到问题,他总是无济于事地说上一通大话空话,一点实际效用也没有。
6.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 。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A.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我们的命运与他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我们的自由与他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
B.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
C.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
D.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我们的命运与他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我们的自由与他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
7.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
A.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
B.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
C.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的山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
D.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
分析理解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①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②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③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④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⑤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⑥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8.第二节提到的“空头支票”,其准确的含义是 (C )
A.指票面额超过存款额或透支限额因而不能兑现的支票。
B.比喻说话不算数或不能实现的诺言。
C.比喻美国政府至今未能实现的关于正义和自由的诺言。
D.比喻美国政府对老百姓的不能实现的一切承诺。
9.第一节说到“兑现诺言”,对“诺言”内容诠释准确的一项是 (A )
A.美国历届总统关于民权的许诺。 B.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
C.美国宪法与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 D.美国部分白人统治者的诺言。
10.美国黑人对政府不能兑现诺言义愤填膺,其原因是 (A )
A.美国黑人不能进入各类高层机构,不能从事智力性较强的活动。
B.美国黑人不能与白人享有同样的人格尊严与自由活动,不能参加投票与选举。
C.美国黑人大部分都在社会底层挣扎,承受的是繁重的劳役、接连的迫害与生活的苦难。
D.美国黑人生命与生活毫无保障,沦为白人的奴隶,没有一点人身自由。
11.第三节说“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其理由是 (D )
A.因为“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对于推进美国的民主进程没有丝毫意义。
B.因为美国黑人需要拥有和白人一样的民主、自由、正义、平等和尊严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权利。
C.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以前的“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对于美国黑人的解放无济于事。
D.因为美国黑人已经期待了百年,被冷落了百年,受歧视了百年,而且贫穷了百年。
12.第三节一共用了六个“现在”,下面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B)
A.运用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短促有力,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激情,表现了演讲者的风采。
B.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一使得抽象的说理形象化;二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激情,表现了演讲者的风采。
C.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短促有力,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激情,表现了演讲者的风采。
D运用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一使得抽象的说理形象化;二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激情,表现了演讲者的风采。
13.对第五节段内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D)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课后反思
作为一名课改大潮中的新青年教师,面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课改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现将本课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1、总体来说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都得以落实。2、本课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这节课中,我始终贯穿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课上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和思维,给学生以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使他们都得到充分的发展。3、本课教学思路清晰。我没有按照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思路来分析课文,而是按照梦想是什么?为什么有梦想?如何实现梦想?来分析课文,并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所对应的段落并加以概括,也就理清了作者的演讲思路。4、读写结合运用较好。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排比句式的表达效果,应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表达能力。所以在课上我让学生通过比较诵读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新念,在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正如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的:“精彩片段,不惜重锤敲打,直到打出火花。”所以重点段落我让学生读了两遍。学生能体会到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和排比句式的效果和妙处,顺水推舟,引出课堂练笔,让学生以“我梦想有一天”为题,当堂训练写一段排比句,5分钟后让学生读自己的作品,然后师生共同点评。读写结合使学生学得有针对性,有实用性。 本课教学有以上优点外,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足之处是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踊跃,我分析原因有如下三点:1、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充分,所以害怕答错问题。2、我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有些短,学生还未思考好,我就提出问题。3、我所设置的个别问题过难,学生很难回答。比如:我让学生概括金的梦想,可能由于学生对背景的了解预习的不够充分,所以在回答时没有很好地结合背景,概括的不太全面。 如果再次施教,我将会把有些问题设置的更有趣味性,这样更能有助于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且多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让他们能更好的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标分析
《我有一个梦想》属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第12课,属于演讲辞。学习这类文章,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同时注意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其深刻透彻的说理方法。另外,还要注意体会演讲辞的情感力量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揣摩其中的感情、语气和表达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此拟定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义愤填膺”“安之若素”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思想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了解演讲词这种文体的写作特点。
能力目标
1.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