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共18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40分)
1.(本题4分)在王权与教权的斗争中,马丁·路德在德国皇帝的支持下,将《圣经》翻译成了德语,这标志着从此以后,德国的普通知识分子也可以读懂《圣经》。这一做法( )
A.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影响 B.消除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
C.促进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D.否定了基督教会的社会作用
2.(本题4分)1559年,英王重申《至尊法案》第七条:“一切外来侵入的权力或权威,不论属世俗还是属宗教,在英王国及英王统治的自治领及其他地方,永远明确地被废除了,既不得实施,亦不得遵从。”据此可知,该条款强调的原则是( )
A.依法治国 B.地方自治 C.民族独立 D.王权独尊
3.(本题4分)1852年,以普鲁士为中心的铁路网建立起来,使德意志兰的面貌发生重大的改变。当时的诗人把铁路称为“德意志统一的结婚绶带”。据此可知德意志( )
A.全境推行铁血政策 B.工业革命迅速开展
C.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D.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4.(本题4分)近代西方思想家格劳秀斯认为:“在人所独具的特性中有一种要求社交的强烈愿望,亦即要求过社会生活愿望——这并不是指任何一种生活,而是指按照他的才智标准跟那些与他自己同一类的人过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由此可见,格劳秀斯主张
A.分权制衡
B.社会契约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
5.(本题4分)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条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其中第14条是“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后来据此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组织是
A.联合国 B.国际联盟 C.欧洲联盟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6.(本题4分)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召开议会,出席人员共400多名,其中有大主教、主教、教士、修道院院长、伯爵、男爵、骑士和城镇市民的代表,分别代表着社会上的三个阶层(贵族、教士、平民)。此后,议会就以1295年这次议会为榜样经常召开,1295年的英国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模范议会”反映了( )
A.近代宪政在曲折中发展 B.近代主权国家的形成
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渊源 D.等级君主制的合法性
7.(本题4分)1864 年,在总理衙门的资助下国际法的译本《万国公法》得以发行,清政府试图用外国 的法律来反击列强的观点,并在世界各国设立驻外使馆等。这反映了()
A.清政府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清政府主动推动外交近代化
C.列强对清政府采取和平外交政策 D.官僚集体改变排外观念
8.(本题4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意味着君主在一国之内享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最高权威, 不再受制于其他任何封君封臣,而且还在国际关系中享有独立地位。上文作者认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
A.开创了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B.增强了与会欧洲各国的国家主权意识
C.创立对违反条约国家进行集体制裁的办法
D.确定了处理国际事务的“大国一致”原则
9.(本题4分)1577年霍利谢德《编年史》第一版出版,由于当时英国面临着天主教国家的威胁,该书极为关注英格兰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学史家理查德·海尔格森认为从“每个已知民族的历史”转向排他性的、复杂的国史书写是该书成功的核心原因。据此可知( )
A.英国社会精英缺乏全球性视野 B.关照现实的历史著述具有生命力
C.出版事业应迎合市场发展规律 D.排他性民族史满足读者阅读习惯
10.(本题4分)14-15世纪,西欧地区城市星罗棋布,发展迅速。市民上层不仅拥有了可观的财富,而且以出席等级会议、担任国王官吏等形式加入国王政府,成为国王最重要的官吏来源之一。这一状况( )
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B.表明等级君主制开始建立
C.导致官职恩赐制的形成 D.成为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联合国宪章》签署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2)签署:1945年6月。
(3)内容:确定了 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 制裁的权力;确定了“ ”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12.(本题3分)联合国
(1)宗旨:维护国际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2)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 ”原则。
13.(本题3分)164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签订了 ,形成了 ,确立了 等原则,开创了 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 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14.(本题3分)民族国家的形成
(1)背景
①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13世纪,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② 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 的觉醒。
③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
④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2)特点:这些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15.(本题3分)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意义
(1)外交制度的建立和 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 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2)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 。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三、材料分析题(共45分)
16.(本题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和联合国本身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单就联合国会员国来说,已由成立时的51个国家发展到今天的191个国家。很显然,60年前设计的联合国的各方面机制,已经很难适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需要。而且联合国自身也存在着机构重叠、效率低下以及腐败等问题。联合国改革势在必行。联合国改革问题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改革问题才真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这同冷战秩序结束、联合国秩序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国际秩序这一现实有关,世界各国都更加关心联合国的前途与命运。2005年,中国在联合国改革上的立场主要有三点:第一,改革要有利于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第二,改革的重点是发展问题;第三,改革要有利于维护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增进会员国的团结。这实际上就是决定联合国改革方向的三个目标。中国的立场符合联合国的长远利益,有利于提升联合国的地位,增强联合国的作用,这实际上是为联合国改革指明了方向。
——摘编自刘建飞:联合国近年改革与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改革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立场。
17.(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与宗教分裂活动引发了大规模的宗教战争。海外扩张开拓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也带来了国际法领域的问题。冉冉兴起的民族国家逐渐开始以最高形式的政治组织出现,改变了原有的西欧社会结构。日益明朗的“国界”意识、对土地性质的重新认识以及新君主们对世俗利益的强调,促使诸多学者不再偏执于世界国家的理想建构,而开始在“万民法”之外寻求一种适用于国家关系的“国际法”,通过建构相关规则制度,协调新兴国家间的权力分配。在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特别是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学者的构筑下,近代国际法应运而生已是理所当然的了。
——摘编自何佳馨、李明倩《法律文明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欧洲秩序崩始,战争依然是地位平等的主权国家的交战。与“正当敌人”进行的战争仍被视为合法的。传统欧洲国际法的战争罪仅仅是列入在战争过程中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的行为。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凡尔赛条约》开始,为了进一步约束德国式侵略战争,各国都想将侵略战争定为刑事犯罪,战争罪行化逐渐起步。战争罪作为国际罪行,法律必须精准定义其概念,并且对战争的合法性以及战争责任问题予以回应。
——摘自吕思嘉《战争的形与实:重思战争与国际法秩序》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国际法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国际法对战争的态度变化,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
18.(本题15分)战争与和平问题关乎人类命运和世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们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在审判过程中,四大国的起诉人无论如何旁征博引,他们都无一例外的求助于《非战公约》。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为据。
——摘编自王立桩《<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材料二 如果说国际法从十七世纪产生的话,到现在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了。但在时间的长河中,国际法的发展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的惊人,它已渗透到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是国际法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李金荣《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及其原因》
(1)材料一中“四大国”除英、美外,还有哪两个国家?根据材料一概括《非战公约》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以来“国际法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的表现及其积极作用。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材料“马丁·路德在德国皇帝的支持下,将《圣经》翻译成了德语,这标志着从此以后,德国的普通知识分子也可以读懂《圣经》”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语言的发展,促进德国民族意识觉醒,C项正确;启蒙运动发生于宗教改革之后,这一做法没有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影响,排除A项;“消除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这一做法促进德国民族意识觉醒,并不是否定基督教会的社会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59年(英国)。从材料中的“一切外来侵入的权力或权威,不论属世俗还是属宗教,在英王国及英王统治的自治领及其他地方,永远明确地被废除了,既不得实施,亦不得遵从。”来看,该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排除罗马教廷对英国主权范围内事务的干扰,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从而强调了王权独尊的原则,D项正确;这些法案与依法治国无关,排除A项;这些法案解决的不是地方的问题,排除B项;当时英国已经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意志。根据材料“以普鲁士为中心的铁路网建立起来,使德意志兰的面貌发生重大的改变”“把铁路称为‘德意志统一的结婚绶带’”可知,铁路促进了德意志面貌的变化,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说明在铁路的推动下,德意志民族国家逐渐形成,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铁路修建对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并没有涉及铁血政策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排除AB项;材料反映的是铁路修建的影响,“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侧重的是内容的表述,没有体现影响,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人的本性既然如此,那么,倘若要坚持 一种秩序井然的社会,就得有必须加以实现的某些最低限度的条件或价值。“按照他的才智标准跟那些与他自己同一类的人过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只能在国家形成之后才有可能,于是人们按照社会契约建立国家,故B正确;材料信息与分权制衡、天赋人权无关,排除AC;人民主权指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5.B
【详解】1920年1月10日,根据巴黎和会通过的《国际联盟盟约》,国际联盟成立,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故选择B;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946年取代国联,排除A;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是区域性组织,排除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排除D。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出席人员共400多名,其中有大主教、主教、教士、修道院院长、伯爵、男爵、骑士和城镇市民的代表,分别代表着社会上的三个阶层(贵族、教士、平民)。此后,议会就以1295年这次议会为榜样经常召开”可知“模范议会”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渊源,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不是近代,排除A项;材料与近代主权国家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渊源,没有反映合法性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材料“译本《万国公法》得以发行”“用外国的法律来反击列强”以及“设立驻外使馆”体现出晚清时期不同形式与国际外交接轨,说明清政府主动融入国际体系的努力,故B正确;材料并不是主张学习外国的技术,排除A;材料也没有说明清政府采取和平的外交方针,排除C;材料说明清政府是主动融入国际体系,不是排外观念,排除D。故选B。
8.B
【详解】根据材料“君主在一国之内享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最高权威, 不再受制于其他任何封君封臣,而且还在国际关系中享有独立地位”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增强了与会欧洲各国的国家主权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AC项也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影响,但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不符,排除AC项;现行联合国实行处理国际事务的“大国一致”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编年史》出版时,英国面临着天主教国家的威胁,因此该书对英格兰周边地区的历史极为关注,这说明了历史著述往往会受到现实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对历史的解读来回应现实问题,史家理查德·海尔格森的评价也印证了这一点,B项正确;理查德·海尔格森的观点专注于解释《编年史》的成功,并没有提及社会精英的全球视野,排除A项;出版事业确实受市场的影响,但材料中未涉及到市场发展规律的问题,排除C项;“排他性民族史满足读者阅读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原文信息相符,但相比之下,“关照现实的历史著述具有生命力”更能概括原文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5世纪(欧洲)。据材料“西欧地区城市星罗棋布,发展迅速。市民上层不仅拥有了可观的财富,而且以出席等级会议、担任国王官吏等形式加入国王政府,成为国王最重要的官吏来源之一”和所学可知,中世纪后期,随着市民阶层力量的不断壮大,国王与市民结成了联盟,有利于结束政治上的割据局面,从而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开始建立”,排除B项;恩赐官职制是封建君主制度下的一种任官现象,君主和贵族将官职赏赐给下属的任官制度,材料未涉及官职恩赐制的形成,排除C项;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发展是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1. 法西斯国家 和平解决 安理会 大国一致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联合国宪章》签署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2)根据所学可知,《联合国宪章》签署的时间:1945年6月。
(3)根据所学可知,《联合国宪章》的内容:确定了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③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④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12. 和平与安全 大国一致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13.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 主权与独立 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64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签订了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了②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③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等原则,开创了④主权与独立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⑤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14. 法国大革命 民族意识
【详解】本题是填空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①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②民族意识的觉醒。
15. 国际法 和平方式 维也纳体系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交制度的建立和①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②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③维也纳体系。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16.(1)背景:冷战格局为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所取代;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影响扩大;联合国自身存在存在问题。
(2)体现了第三世界国家迫切改变不合理国际旧秩序的愿望,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说明了中国尊重联合国的历史和现实影响;第三说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增强,要践行负责任的大国职责。
【详解】(1)关于联合国改革的社会背景,根据材料的时间60年前设计的联合国机制和2005年,从国际政治形势发展、第三世界的地位提升、中国的崛起、联合国自身存在问题等多方面概括背景即可。
(2)关于评价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立场,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要突出中国与第三世界关系、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即可。
17.(1)原因:国家间纷争加剧;民族国家的形成,主权意识加强;国家利益至上;学者的 研究; 减少武力冲突的希望。
(2)态度变化:战争非法化。 举例: 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1928 年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宣布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联 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文艺复兴与宗教分裂活动引发了大规模的宗教战争”可以得出国家间纷争加剧;“冉冉兴起的民族国家”可以得出民族国家的形成,主权意识加强;“对世俗利益的强调”国家利益至上;“促使诸多学者不再偏执于世界国家的理想建构”可以得出学者的研究;根据所学知识,西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后,面对国与国之间的纠纷,都有减少武力冲突的希望。
(2)态度变化:根据材料“(19世纪末)……进行的战争仍被视为合法的……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想将侵略战争定为刑事犯罪”可知,战争由合法变得非法。 举例: 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1928 年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宣布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联 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
18.(1)法国、苏联;意义:在法律上使战争成为非法;为纽伦堡审判提供法理依据。
(2)表现:1945签署《联合国宪章》;1946年,国际法院成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国际法领域大大扩展(或者具体表述为在军事、人权、环境等领域颁布一系列公约或宣言)。积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来积极的贡献。
【详解】(1)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四大国指的是英、美、法国、苏联,是纽伦堡审判的主要大国;意义:根据材料“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们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可归纳出在法律上使战争成为非法;根据材料“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为据”可归纳出为纽伦堡审判提供法理依据。
(2)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1945签署《联合国宪章》;1946年,国际法院成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国际法领域大大扩展(或者具体表述为在军事、人权、环境等领域颁布一系列公约或宣言)。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来积极的贡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