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望 岳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杜 甫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泰山为东岳,是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首。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都是从“望”字着笔的。
背景资料
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与壮游时期(三十五岁之前)
2.长安十年时期 (三十五到四十四岁)
3.战乱流离时期 (四十五到四十八岁)
4.漂泊西南时期(四十九到五十九岁)
知识链接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指泰山。
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大意: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连绵不断。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
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当,终要。
登上泰山的顶峰。
大意: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将来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首一览,啊,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的渺小。
1.这首诗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看泰山的?
整体感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远望
近望
细望
远望
2.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
第一大层(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第二大层(后两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内容探究
地域之广阔可以从“齐鲁青未了”看出。
景色之秀美可以从“造化钟神秀”看出。
山势之高峻可从“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出。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作者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凌云的壮志,勃发的雄心,表达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之所以有这样的理解,原因是:
(1)唐朝盛世。
(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
(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品味赏析
首联用问答的形式,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颔联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下句写泰山的高大。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前句虚写
后句实写
“钟”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割”字用得极好,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切断了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分出了山南向阳明亮,山北背阴晦暗的两个世界,有力地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颈联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尾联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①读这首诗,在领略泰山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诗人那卓然独立的形象;
写法探究
意境深远,形象鲜明。
②特别是读到它的末联,更使人浮想联翩,仿佛跟诗人一道神游于泰山的绝顶之上,进一步感受到泰山俯瞰群山的气概,对诗人青年时代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也就洞若观火了。正因为有如此深远的意境,这首诗历来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学完《望岳》,试着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鉴赏评价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
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1.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拓展延伸
2.积累杜甫诗句。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与“泰山”有关的成语、俗语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重如泰山 老泰山
泰山北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诗篇描绘泰山高大雄伟磅礴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以及诗人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显示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极富哲理性,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
总 结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望
岳
远望
近望
细望
感怀
参天耸立
高大秀美
情由景生
抒怀言志
整体形象
诗人感受
结构图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