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4 10:3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01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年级:高一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三课
课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小说主要通过描写豹子头林冲的性格发展变化,揭示“官逼民反”的黑暗腐朽的社会本质。这篇小说它有《水浒传》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的特点,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即通过描写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和细节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者分析
通过以往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小说阅读能力,同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水浒传》的选篇,不少学生对本篇小说的背景和主要故事情节相对较为熟悉,但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归纳概括情节、关注人物变化并分析人物性格,适当提升难度,鼓励这部分学生再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基础扎实,文学素养较高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多角度地分析文本,深度理解小说主题,在借助相应的小说鉴赏手法分析文本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3.学习目标确定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把握人物性格,体会小说中描写的艺术魅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林冲性格的发展,学习如何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小说的人物性格之美。
文化传承与发展: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到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把握人物性格,体会小说中描写的艺术魅力。
难点: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到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5.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导入
教学活动1
(1)教师出示当代古诗词研究者马超的七律诗,《七律·题水浒梁山之豹子头林冲(其一)》,学生齐读该诗。
燕颔虎须豹子头,梨花铁枪冷月钩。
朝朝隐忍蒙冤孽,夜夜思量睹忧愁。
火拼梁山擒贼首,血洗神庙丧虞侯。
功成身居六和寺,闲云野鹤万事休。
(2)读完诗,同学们应该能从题目和内容里很轻易地看出这首诗描写的主人公吧。豹子头林冲,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人公林冲。
引导提问:请同学们仔细探究这首诗描写了林冲的哪些方面?
明确:外貌、性格、人生经历。
追问:能否从该首词看出与课文相关的林冲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明确:“血洗神庙丧虞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里的一回,原回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3)根据课文内容和同学们对《水浒传》的了解,我们能知道血洗神庙丧虞侯这件事是林冲的人生的拐点。
陆虞侯是谁?他与林冲之间的纠葛又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老师会给出前情提要,希望你们在看完老师给的材料以后再结合自身对《水浒传》的了解回答我的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思考。
材料: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有个美满的小家庭,本无造反之心。
一次其妻去东岳庙上香时,遭到上司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调戏,并蓄意霸占。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高俅仍不死心,于是他利用权势指使陆谦(陆虞候——林冲多年的好友)、富安等人设下毒计,假借高俅要看林冲买来的宝刀,骗林冲误入军机重地白虎堂,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发配途中,高体又令陆谦买通押差,企图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尽管饱受欺压,但是仍然忍气吞声,幻想刑满获释,回到东京,夫妻团聚。
明确:陆虞侯名叫陆谦,原是林冲同乡、好友,但后来为高俅做事加害林冲,致使两人反目成仇。
环节二:理结构 明思路
教学活动2
我们可以发现材料接下去的部分就是课文节选的内容,而林冲的转变也由此开始。
一、概括情节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了基本情节。由生-生组合讨论复述故事,完成故事情节的梳理,老师辅助归纳整理。
沧州遇旧(序幕)——密谋害林冲——买刀寻敌(开端)——接管草料场(发展)——夜宿山神庙——山神庙杀敌(高潮结局)
二、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精读课文相关内容,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
问题情境1.之前的材料表明林冲已忍三次,PPT展示
东岳庙辱妻之恨——忍
白虎堂陷害之冤——再忍
野猪林害命之仇——还忍
林冲本就是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京城,但是高俅又指使陆谦、富安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
问题: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这些又表现出林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愤怒惊讶,反抗却不坚决。
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追问:林冲“心下慢”了,大家觉得林冲此时的心里想的是什么?
明确:此时他幻想没有人害自己,可以平安稳定的生活下去。
再次追问:这是一个怎样的愿望?
明确:这是对林冲是个幻想,陆虞侯等人并不会停止对他的迫害。
问题情境2.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又是什么态度?表现出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依旧心存幻想,随遇而安。
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做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祐”。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问题情境3.林冲本想安度刑期,但山神庙突然遇到真凶,然后奋起反抗斗争,这种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激起了他抗争的斗志。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见证林冲蜕变的过程,走进山神庙杀敌。
环节三:细读文本 深入探究
教学活动3
(1)观看山神庙杀敌的视频,后人评此段是“刀落惊风雷,文成泣鬼神”,对于林冲来说,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他情绪的爆发点。我们可以看到林冲最开始的性格,用一个字来形容是什么?是“忍”,到山神庙杀敌这一段,大家对林冲这一段的直观感受是什么?是“狠”。
(2)小组讨论,在林冲的动作描写下面圈画,品读林冲的动作描写,看看不同于视频的视觉冲击,描写的文字有什么妙处。
(抽点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请其他同学帮助补充。)
动作描写1.
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破贼那里去!”
前文林冲用石头堵门的语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老师注意到在这里用了“掇”,而且还是轻轻,为什么不用“挑”“推”“翻”之类的词,他要冲出去杀人了,为什么不用更省力更快捷的动作呢?
“掇”比其他几个动作更轻,表现出他的小心翼翼、细致谨慎。就如前面他将石头拿来堵门,足以可见他是个细心的人。但不同于当时细心的场景,林冲此时的谨慎那为什么要轻巧的动作呢?是为了他的爆发,他的杀敌计划。这两个动作或许更省力,更快捷,但是会发出比较大的声响,不利于下一步的行动,而这个“掇”的动作,又是“轻轻地”,加上外面风雪的配合,不易被发觉,便于下一步行动。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演示这一连串的动作,“掇、挺、拽、喝”,能发现三个动词动作幅度和力度在加大。这四个动词更是林冲情绪的表现,他的忍耐力的爆发点由“喝”字达到极点,也将他攻击的突发性上升到最高度。
后面的“挺”字表示做好攻击准备随时可以进攻。大家要注意到文中的下一个动作“拽”是左手进行的,而且“拽”比“拉”更快速有力。总之是左手拽门,右手挺枪。最后一个“喝”字则是将这种攻击的突发性上升到最高度。计划中已经在大火中丧生的人突然在身后出现,本身已经让庙檐下几个做贼心虚的人惊破胆,再加上这如露雳般的大喝,未及出手,敌人已经接近崩溃。现在大家能否明白前文选用“掇”,这是一场精心算计的突袭,正如猎豹反动攻击前极其耐心的潜伏、接近。
怪不得金圣叹要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
动作描写2.
“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的三四步。……”
对富安“只一枪”,对陆虞侯先是“只一提”,后来是“只一剜”。
之前那段找的是杀人前的准备,而这段描写的是林冲杀人的片段。这其中强调了对富安“只一枪”,对陆虞侯先是“只一提”,后来是“只一剜”,这里杀三个人的动作,表现出林冲的愤怒。一枪就置人于死地,可见力度是很大的,表现出林冲对这三个人的恨。林冲此时刺配沧州,都无家可归了,你们三个人还要取林冲的性命。所以林冲此时极其愤怒。“剜”字说明林冲动作干脆,准确,杀得干净爽!而“挖”还要慢慢找好位置,再凿个洞。一个人已经是恨之不及、嫉恶如仇的了,他还能慢慢地挖吗?
这时候的林冲怒从心起,他的性格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剧烈转化。但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其杀人的狠,更应该揭开这层表象。
我们联想一下林冲原来的形象,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本是“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还有一副菩萨心肠。”
相国寺里辱娇妻,林冲扳住高衙内,恰待下拳,却又不敢真打;在白虎堂上,林冲手执利刃却百口莫辩,野猪林里他泪如雨下百般求告。真乃是英雄末路,忍辱偷生。但火烧草料场断后路的逼迫,使得这个逆来顺受的英雄,在此刻尽情杀戮、报仇雪恨。山神庙杀敌这一段为什么会被评价成“刀落惊风雷,文成泣鬼神”,相信大家也更有体会了。这一部分是表现林冲英雄本色,反映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报仇雪恨、清醒决绝、愤而抗争的心理性格的关键笔墨。
语言描写:
1.“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2.“与你自幼相交”,“又和你无甚么冤仇”。
“杀人可恕”,因为他与高太尉等人原本有怨,这种因怨气而杀他,是“可恕”的;但是陆谦之前是“与你自幼相交”,“又和你无甚么冤仇”,而陆谦就是为了奉承高衙内和高太尉,就要谋害林冲,所以这“情理难容”。
结果:“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动作的从容说明他内心的平静,那么他此时内心真正在想什么呢?
前文写林冲脱衣,逐件叙述一遍,表现他的悠闲,此处叙林冲穿衣,又逐件叙述一遍,显出林冲杀人之后的沉静坦然。
问题:为什么写他把被子和葫芦丢掉?
丢掉的是前半生貌似安稳的日子、性格里的软弱和隐忍、之前抱有的幻想和希望、一个男人的苟活和耻辱……
从这一刻开始,他与过去的幻想就彻底决裂了,也有了反叛的精神,这一刻他也真正蜕变成一个英雄。汉乐府中的一首诗《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也就是说,我只有拔剑而起,我只有反抗,我才能活下来;如果我选择隐忍,我只能被杀。
环节四:领悟主题
教学活动4
问题: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和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6.板书设计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请结合林冲的人生经历及社会背景在此坐标轴上画出林冲性格转变的轨迹,需在节点上标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