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基本信息
年 级:七年级
授课篇目:《春》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课 型:新授课
单元教学设计
1.单元学习主题:“四季美景”
2.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四季美景”,能力培养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体会汉语之美。
“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本单元以自然美景为主要内容,对“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了如下细化: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
(3)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本单元的阅读部分由三篇现代文和四首古代诗歌构成。《春》描绘了春季新、美、力的独特魅力;《济南的冬天》描绘了济南冬天的温晴、小山和小雪;《雨的四季》描绘了四季中雨的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态度。四首古诗表达情感各不相同,但都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景自有特点。
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春》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单元的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学习这个单元,要“重视朗读,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顿,感受汉语声韵之美”“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这一课的课前预习要求有两个:一是回忆以往读过的描写春天的诗文;二是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春景。
《春》是朱自清于1933年应中华书局之邀为中学语文教材所作的一篇文章。1933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春》可以分为“盼春”(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10自然段)。其中“绘春”又包含六幅图: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游图。春醒图中“欣欣然”一词奠定了全文愉悦的基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游图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调动视、听、嗅、触等感觉器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地描绘出了一幅幅春天的动人图画。“颂春”中连用三个比喻,把“春”比作“娃娃”“姑娘”“青年”凸显出了“春”新、美、力的特点。
2.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一些散文作品,对于散文这种文体已经有初步地了解,但在写景散文语言的品味方面还有所欠缺。学生在小学已经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还没有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朗读技巧,如重音、停连。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生字词,疏通了文意,把全文划分成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第二课时学生将通过春草图和春花图的学习来领略本文的语言艺术。本片段教学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品味春花图的语言并掌握重音和停连两项朗读技巧。
3.学习目标确定
(1)把握重音和停连,尝试朗读出春花图争妍斗艳、香气扑鼻、蜂飞蝶舞、百花齐放的特点。
(2)品味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重音和停连,尝试朗读出春花图的特点。
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语:在春草图中我们感受到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草偷偷地变成“春草茸茸绿”的动态过程。春草已然茸茸绿,春花更是艳艳红。我们继续来学习“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的春花图。
1.听老师朗诵,填补下列空白(第一空用原文填写,第二空用概括的词语填写)
朱自清看到了 ,从中我感受了 的春花;
朱自清闻到了 ,从中我感受了 的春花;
朱自清想到了 ,从中我感受了 的春花;
朱自清听到了 ,从中我感受了 的春花。
听老师朗读,找出朱自清看、闻、想、听到了什么,并归纳其体现的春花的特点。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朱自清“看”“闻”“想”“听”这四个方面把整个春花图串联起来,形成本节课的主问题。并且使用填空的形式,降低学生思考难度。
活动二:逐句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朱自清看到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春花?
(1)朱自清看到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从中我感受了 怒放 的春花。
明确: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桃、杏、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像人一样竞争、忙碌,写出了春花长势旺盛。(板书:争妍斗艳)
(2)朱自清看到了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从中我感受了 色彩鲜艳 的春花。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红色的桃花像火一样热烈,粉色的桃花、杏花像霞一样浪漫,白色的杏花、梨花像雪一样洁白。
请一位同学朗读。
明确:“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朱自清看到了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从中我感受了 种类繁多 的春花。(板书:百花齐放)
明确:“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显出花的种类多。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野花”比作眼睛和星星;“风轻悄悄的”,野花摇摇摆摆,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写出了野花的顽皮可爱。
请一位同学朗读。
明确:“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朱自清闻到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春花?
朱自清闻到了 花里带着甜味儿,从中我感受了香气扑鼻 的春花。(板书:香气扑鼻)
3.朱自清想到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春花?
朱自清想到了 闭了眼,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让我感受了 孕育硕果 的春花。
明确:前后都是实写,这里是虚写,虚实结合,写出桃树、杏树、梨树生长旺盛、花开繁茂。“仿佛”虽然是比喻句的标志词,但在这里是表示该情景为作者想象之景。
知识卡片:构成比喻的四要素为本体(被喻事物)、喻体(借来作比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以及本体和喻体的类似点。
4.朱自清听到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春花?
朱自清听到了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从中我感受到了 数量繁多 的春花。
明确:写蜜蜂、蝴蝶是衬托春天花开得很茂盛。真可谓是百花齐放。(板书:蜂飞蝶舞)
请一位同学朗读。
明确:“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 杏儿、 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找出朱自清看到了什么,并归纳其体现的春花的特点。
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
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
找出朱自清闻到了什么,并归纳其体现的春花的特点。
找出朱自清想到了什么,并归纳其体现的春花的特点。
复习回顾比喻知识点。
找出朱自清听到了什么,并归纳其体现的春花的特点
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
活动意图说明:
为达到教学目标,此环节边赏析边朗读。赏析时注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朗读时则强调重音和停连。为避免赏析和朗读割裂,此环节采用赏一句读一句的方式。
活动三:想象画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听范读音频。
总结语: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范读音频,想象争妍斗艳、香气扑鼻、百花齐放、蜂飞蝶舞的春花图。
听朗读音频,想象画面。
活动意图说明:
以读开始,以读结束,在赏析的基础上想象春花图画面。
7.板书设计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必做: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选做:从修辞手法和感官等方面品味春风图的语言,尝试标记出第五自然段的重音和停连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