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关增建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3CC93A88006B2547B7490EB74E953BFF3DABBE06BE1F170D156FE4046791121E30EA3F23CEB0680C0C8801DFC38687ECAECB5A7FECF9D43F
在天文学的漫长历史中,众多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围绕着宇宙的奥秘展开了一场场旷世之争。这些争论不仅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更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从宇宙是否无限到黑洞、暗物质的存在与否,每一次的争议和突破都为我们揭示了宇宙更深层次的秘密。今天,我们将一起回顾这些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感受人类探索宇宙的无穷魅力。
课堂导入
1.了解作者及其学术作品,积累有关天文学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
3.分析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及论证,了解阅读自然科学论著的一般方法
学习目标
关增建
( 1956-至今)
作者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经历
1990 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师从李志超、钱临照教授,获科学史博士学位。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党总支书记。
身 份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科技史研究,侧重于物理学史、计量史,在天文学史等方面亦有收获。
著 作
《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
《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
日本计量史学会学报《计量史研究》曾两度介绍其计量史方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关增建和丘光明被誉为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
外界评价
写作背景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争论有很多,其中浑盖之争——浑天说和盖天说的争论最为严重。浑天说与盖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
01
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这当然并非好事,有识之士很早就在为此担忧。在20世纪初,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康奈特建议用“科学与学术”的提法来兼顾两者,就已经受到热烈欢迎。
02
那时,萨顿正在大声疾呼,要在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他选定的这座桥梁不是别的,正是科学史。他认为,“建造这座桥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文化需要”。本文选自《科学史十五讲》,《科学史十五讲》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03
“地心说”与“日心说”
“地心说”起源很早,最初由米利都学派形成初步理念,后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士多德完善,又经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成。该学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
“日心说”由哥白尼提出,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以太阳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
资料链接
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从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引出浑盖之争。
第二部分(第2—9段):介绍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四种观点。
第三部分(第10—15段):具体介绍浑盖之争。
第四部分(第16段):评价浑盖之争的作用与意义,收束全文。
初读课文,梳理文脉
研读文本
结合课文内容,概括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有关宇宙结构模式的各个学说的基本观点及其优缺点。
(1)“天圆地方”说:(孔子、曾子)
基本观点: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
优缺点:① 较早形成了中国人对宇宙形状的认识 ②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
(2)宣夜说:( 郗萌(记载者))
基本观点:天体是自由飘浮在虚空中的,它们彼此没有联系,没有相互作用,因此彼此的运动相互独立,没有共同的规律可循。
优缺点:① 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 ,是一种初级的宇宙理论
②不能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在本质上是反理性的。
天圆地方说
(3)盖天说:(司马迁)
基本观点: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天离地的距离是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
优缺点:①盖天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它能解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 能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还能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②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盖天说
(4)浑天说:(落下闳hóng、邓平、扬雄、葛洪、祖暅gèng、朱熹等)
基本观点: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
优缺点:①根据浑天说,许多天象能得到解释。据此制订的《太初历》与实际天象最符。
②没有地球观念,没有意识到海洋也是大地的部分。
浑天说
请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
①西汉扬雄写了著名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做了批驳。其中盖天说认为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动,人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因为太阳太高了,人产生了错觉。对此,扬雄做了实验,到高山顶上取一水平面,验证太阳确实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往上传播的,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
②王充认为,太阳从水中出入这是不可思议的。对此,浑天说者的态度是,只要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太阳是从地平线下升起,又落到地平线下,它即使出入于水中又何妨?何承天对太阳在水中出没的问题辩解说:太阳入水把水烤干,是百川之水的入注,才得以补充。
③葛洪认为按照盖天说的观点,太阳落山时应该呈现“竖破镜”状态,但实际观测到的情况是太阳落入地平线时呈现“横破镜”的状态,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
④朱熹认为,到底盖天说正确还是浑天说正确,可以通过制作仪器来验证。根据盖天说无法做出仪器,根据浑天说可以做出浑天仪,证明浑天说可信。
题目“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指的是浑天说与盖天说之间的争论,作者为什么要在之前用那么多的篇幅介绍“天圆地方”说和宣夜说?
①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介绍“天圆地方”说和宣夜说能让读者了解不同学说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了解我国古人对宇宙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
②介绍这些学说的内容以及它们的兴衰历史,可以让读者感知我国古代天文学在真理判断方面重实际校验的优良传统。
从《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来看,浑盖之争有什么特点及意义?表现了怎样的科学传统?试概括说明。
特点:
①争议延续时间长,从公元前2世纪一直持续到公元12世纪。
②参与人员多、规模大、涉及面广。
③影响深远,成就丰富。
④注重以实际测量的方式进行检验(重以实践检验真理)。
⑤学术争议较少受政治、宗教权威的影响。
意义:
①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
②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
传统:
重视实际校验,严谨务实。
在中国古代这场旷世之争中,古人秉持着一个什么重要原则?你如何看待这场旷世之争?
(1)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
(2)①中国古代这场旷世之争引发了人们对天文学的研究热潮,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科学问题的解决,为中国天文学得以持续发展进步提供了理论保障,从而造福了整个人类社会。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旷世之争的 这样安排顺序的好处是什么
从整体上看,本文是一个总分总的逻辑顺序。
①第一段由西方的日心说和地心说之争引出我国古代的浑盖之争;
②最后一段总结浑盖之争,主要指出这个争论的意义;
③中间段落介绍我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浑盖之争的过程。
④文章的主体部分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这种安排既使说明的层次清晰,又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宇宙结构的认识过程。
文章运用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①对比论证。如“宣夜说主张的是一种无限空间的宇宙图景,认为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之中。这与古希腊人的水晶天说完全不同。希腊人认为天是某种特殊材料形成的固体天球,日月星辰分布在不同的球层上”。将“宣夜说”与古希腊的“水晶天说”进行对比,表现了“宣夜说”科学的一面。
②引用论证。文中在介绍各种天文学说及争论时,大量引用古书的记载,这一方面增加了内容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文章第13段引用朱熹的话,表明朱熹从天文观测仪器的制作角度反对“盖天说”。
③举例论证。文中在介绍各种“浑盖之争”时,列举了扬雄、王充、葛洪、何承天、朱熹等人的例子,证实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的热闹与激烈程度。
输入内容
输入内容
课堂总结
本文回顾了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的论证,概括了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视实际校验的传统,并指出这些学说的历史贡献。
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启迪深刻,发人深省
文章分析中国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中国古代这场旷世之争,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它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
引例充实,阐释明晰
文章在论证观点时用了大量丰富的材料,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历史感;在阐述材料时做到简洁明晰,让读者易于接受。
本文以记录科学史的形式,引导我们认识科学,理解科学,你认为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科学态度?
观点一:重视实际校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并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而是要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观点二:务实进取的实干态度
科学发现离不开科学家长期不懈的探索,只有务实进取,坚持不懈,才能发现探索科学问题。
拓展延伸,联系现实
黄大年:生命,为祖国澎湃
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留学英国18年。回国前,他住在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里,妻子还经营着两家诊所。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回国手续。黄大年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被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
素材积累
精彩语段
相对于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暂而渺小。但也正因为生命和梦想的存在,才让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机和意义。追逐梦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理想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实践。仰望星空,会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人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如何认识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个人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把个体生命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梦想放置于集体的梦想之中,不骄不馁、不断奋进,人生的意义必将更加深邃。
课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银河系,一个被天文学家称为“骨头”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长卷须状的天体,可能从邻近的星体汲取生命能量,看上去非常年轻。
B.“日全食”发生当天,各大媒体的新闻记者和新闻采访车、天文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都放弃了休息,自始至终关注着这一天文奇观。
C.最近,天文学家们报告发现了一个独特的双星系统,这一对双星位于银河系之外,属于大麦哲伦星系范围,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左右。
D.我国发射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将显著增加我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主谓搭配不当,“新闻采访车”不能“放弃了休息”;C.“约”与“左右”重复;D.搭配不当,“增加”和“研制水平”不搭配。故选A。
2.下列对《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很早就已经形成了,在盖天说之前,已有两种学说,一种是“天圆地方说”,一种是“宣夜说”。
B.盖天说是一个富有科学意义的理论学说,它找到了适合其模型的数学方法,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满足社会需求。
C.“浑盖之争”促成了一些重要成果的出现,如《太初历》的制订,“勾股定理”的形成,唐代的天文大地的测量等等。
D.像“浑盖之争”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在世界文明史上绝无仅有,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
D.“在世界文明史上绝无仅有”错误,原文是“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不多见”不等于“绝无仅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银河系,一个被天文学家称为“骨头”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长卷须状的天体,可能从邻近的星体汲取生命能量,看上去非常年轻。
B.“日全食”发生当天,各大媒体的新闻记者和新闻采访车、天文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都放弃了休息,自始至终关注着这一天文奇观。
C.最近,天文学家们报告发现了一个独特的双星系统,这一对双星位于银河系之外,属于大麦哲伦星系范围,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左右。
D.我国发射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将显著增加我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主谓搭配不当,“新闻采访车”不能“放弃了休息”;C.“约”与“左右”重复;D.搭配不当,“增加”和“研制水平”不搭配。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在研究宇宙时,极为重视实际校验。这一传统在希腊天文学研究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B.南朝的梁武帝偏爱盖天说,曾集合群臣,公开宣讲。这一举动给当时的天文学家带来巨大的影响,使得一些科学研究以盖天说为依据。
C.“浑盖之争”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和重要成就的获得。比如:《太初历》的制订;张衡浑天仪的发明;唐代的天文大地的测量等等。
D.像“浑盖之争”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不多见,因此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
【答案】C
【解析】A项原文是说“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B项,原文是说“对于他的主张,天文学家中不以为然者大有人在,但梁武帝并未采用暴力手段迫害那些不相信盖天说者”。 D项,“因此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错误,属于强加因果。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