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课文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探索一位著名作家笔下的经典人物——别里科夫。他是一个将自己和周围的一切都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套子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他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似乎与我们所熟知的世界格格不入,而这也正是他成为文学史上一个独特且引人深思的形象的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让别里科夫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呢?他又如何影响了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装在套子里的人》,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1、分析小说主题,理解“套子”的寓意。
2、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罪恶。
3、学习本文的讽刺语言与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01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善于表现被侮辱与被迫害的小人物形象。他与法·莫泊桑、美·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但局限于表达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带着明显的抑郁哀伤的色彩。
小说发表于1898年。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写作背景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条条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现在,别里科夫已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解读题目
暖和 削铅笔 剥削
胆怯 憎恶 辖制
妥当 战战兢兢 哆嗦
怂恿 讥诮 难堪
撮合 滑稽 无恙
一撮 稽首 搓手
huo
zēng wù
duō suo
cuō
zuǒ
qiè
xiāo
xiá
sǒng yǒng
jī
qǐ
jīng
bō xuē
tuǒ dàng
jī qiào
yàng
cuō
kān
正字音
01
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人物关系
姐弟
别里科夫
“情侣”
柯瓦连科
布尔金
(我)
同事
同事
同事
华连卡
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别里科夫的婚事)
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科夫的死及其影响)
本文主要写了别里科夫的什么事迹?根据情节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第一部分(1-5)
第二部分(6-37)
第三部分(38-40)
别里科夫的恋爱以及最后失败(别里科夫的婚事)
02
分析人物,鉴赏手法
人物分析
有形的套子(生活习惯)
穿着
用具
出行
住处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性格特点:
胆小孤僻
封建保守
与世隔绝
脆弱多疑
怪
(思想观念)
无形的套子
①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②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只求不出乱子
③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④谈话上报给校长,并认为这是善意的通告
保守迂腐,因循守旧
现实的逃避者
胆小多疑
现有秩序的维护者
深受奴性思想桎梏的可怜虫
⑤禁闭、开除学生
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
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害怕改变现状。
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怕
因循守旧 保守反动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套子
束缚、禁锢
旧思想旧生活旧制度
套子的本体是什么?二者的相似点在哪里?
别里科夫是这么一个胆小的人,为什么全城的人却又怕他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
在大革命前夜,反动的沙皇政府变本加厉地实行暴虐统治。警探密布,禁止科研活动,迫害进步作家,封闭进步刊物。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贵族、官僚、地主、资本家和反动的知识分子极力维护旧秩序,他们连结成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全俄罗斯,连微小的改革都不允许,告密、陷害之风盛行。他像鹰犬一样,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
旧势力顽固,革命力量弱,
周围的人怕他们,没勇气和他们斗争
在别里科夫的恋爱中,经历了几次事件?
漫画事件
骑车风波
正面交锋
在恋爱风波这一情节中,别里科夫有什么表现?
漫画事件
骑车风波
正面交锋
神态
语言
心理
性格
脸色发青,比乌云还沉,嘴唇发抖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
难堪极了
胆小怕事
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这怎么行?
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
惧怕新事物保守落后
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
这还会有好下场吗?
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情愿摔断脖子……
因循守旧 虚伪保守
华连卡是一个开朗乐观热情大方富有朝气的女孩,她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活的象征。别里科夫与她谈恋爱,说明别里科夫这类守旧胆小反动的人也试图走出套子,摆脱困境。但其旧思想、旧观念、旧制度根深蒂固,他们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
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别里科夫的恋爱事件?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
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的。因为别里科夫最担心别人取笑他,而华连卡的笑声,是对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讽,这是别里科夫从来没遇到过的打击,他在笑声中结束了一切。别里科夫的死说明腐朽保守的势力实际上不堪一击。他的可悲下场,是反动腐朽势力灭亡的预兆,因此能激起人们创造新生活的勇气,推动社会前进。
为什么“埋葬别里科夫”是“大快人心的事”?
别里科夫的死象征着一切反动势力的必然灭亡,使人们看到了摆脱沉闷气氛后即将到来的曙光,因此人们认为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
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
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
别理科夫性格的二重性
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又是 。
既是凶恶可怕的卫道士 ,又是 。
牺牲品
不堪一击的可怜虫
别里科夫不是十恶不赦的人,
客观上却助纣为虐。
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意义
别里科夫是沙皇政府的忠实奴仆,他保守,反动,害怕变革,禁锢和扼杀一切新思想,作品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禁锢人的思想,摧残人的精神这一反动本质。也说明一切维护旧思想、旧制度的反动人物,是注定要灭亡的。这也是作品的主题。
讽刺手法的运用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的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
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因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总会有变革,那么就会有反对变革的人出现。这些人中除了仇视社会进步,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统治者,更多的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主要在思想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变革。我们从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就可以发现许多这样的人和事。而改革开放的最大阻力,就是既有的各种“套子”。
联系现实
我们生活的当今社会还有没有“套子”?你如何看待“套子”?
总结全文
“套子”内涵
“套子”内涵:禁锢心灵和自由的,守旧的思想束缚。
《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描写别里科夫的特征及婚事的失败等情节,刻画了一个封闭保守、害怕变革、极力维护旧秩序的“套中人”形象,批判了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表达了对自由的呼唤。
主题:
素材积累--契诃夫名句
1.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之中。
2.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文学家不是做糖果点心的,不是化妆美容的,也不是给人消愁解闷的;他是一个负有义务的人,他受自己的责任感和良心的约束。
4.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5.在舞台上应该像在生活中一样的复杂和一样的简单。人们吃饭,就是吃饭,但与此同时,或是他们的幸福在形成,或是他们的生活在断裂。
6.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7.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
8.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
9.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天父尚且养活它,何况人?
10.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11.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
课堂检测
1.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B.契诃夫是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个是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马克·吐温。
C.别里科夫已经成为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改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D.《装在套子里的人》极其成功地运用了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
【答案】B
【解析】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大师”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不是马克·吐温。
2.下列对别里科夫的形象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不但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也要把别人套在套子里,拖住前进的生活步伐,他死了,被埋葬了,人们因此而感到“大快人心”。
B.别里科夫是个极其胆小怕事的人,他把自己缩在套子里,完全是由于现实迫使他无比恐惧;因而他最怕遭到不幸,但最后还是不幸地死去了。
C.别里科夫的存在和出现不是孤立的个别现象,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只要有生长的土壤,就会有别里科夫这样的人。
D.别里科夫是一个可恶可憎,然而又可悲可怜的人物。作为一个小人物的别里科夫,他实际上也是一个受害者,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牺牲品。
【答案】B
【解析】“他把自己缩在套子里,完全是由于现实迫使他无比恐惧”错误,别里科夫把自己缩在套子里,他害怕的是生活中的新事物和变革,而不是现实的压迫。
3.对《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夸张手法主要体现在:一是夸张人物性格本身,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其次是夸张人物的作用,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缩影。
B.大多数老师是“有思想”“很正派”受过民主思想的陶冶的人,别里科夫只是“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 ,可是结果却是后者胜利,前者战战兢兢地过日子。
C.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就结婚了,结婚可以说是一场关于别里科夫的拯救运动,如果他结婚了,在华连卡的影响下,就能走出套子而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D.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就样子”。这个结局暗示着,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还有许多“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
【答案】C
【解析】“如果别里科夫结婚了,在华连卡的影响下,就能走出套子而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错误,别里科夫的死因有三个:第一,直接原因是他的婚事遭到失败;第二,社会原因是他的反动的思想、观点、性格与反动的社会制度是相通的,他不能胜任思想的统治者的工作;第三,自身的原因是他胆小、多疑又极敏感。作者对别里科夫的死持肯定态度。故选C。
4.小说描写柯瓦连科姐弟的一推一笑和别里科夫的一滚一死的作用是( )
A.表现华连卡的爽朗、活泼,柯瓦连科的正直、勇敢。
B.表现套中人的实质虚弱、腐朽,预示新生事物必然战胜腐朽势力。
C.讽刺别里科夫的可笑滑稽,表现他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D.预示柯瓦连科姐弟所代表的进步思想新生势力的强大。
【答案】B
【解析】A项描述了华连卡的爽朗和活泼,以及柯瓦连科的正直和勇敢。然而,这并没有完全体现小说中动作的象征意义。
B项提到“套中人的实质虚弱、腐朽,预示新生事物必然战胜腐朽势力”,这更符合小说中的情节和象征意义。柯瓦连科姐弟的笑和推代表了新生势力的挑战,而别里科夫的滚和死则代表了旧势力的衰败和死亡。
C项只强调了别里科夫的可笑和滑稽,没有涉及到更深的象征意义。
D项强调了柯瓦连科姐弟所代表的进步思想和新生势力的强大,但没有明确说明别里科夫的象征意义。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