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之分析综合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之分析综合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4 12:0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分析综合
文言文专题复习
分析综合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四选一)的形式。
题干术语:“概括与分析”
设误角度:
概括、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
——单项选择——选错误【转述文意】
1.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
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
“概括分析题”解答步骤:
细读选项表述
快速圈定解答区域和具体出处
比照选项与原文相应语句的异同
关键:注意选项的转述是否等值
五大角度比对准
角度一:比对人物
比对方法
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误解形象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
张冠李戴
【示例】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
选项B: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上疏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
大概
果真
搁置

恰巧
补任
译文: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当今进士钱易,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宗惊喜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林。”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了。宋真宗当太子时,画山水扇,恰巧碰上钱易作歌,览后对他非常欣赏。钱易再次考进士,终于考取了,录为开封府第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得第二,于是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真宗很讨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补任为濠州团练推官。
原文:宪宗元和初,(裴垍)召入翰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感出涕。谓垍曰:“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君多精鉴,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吉甫籍以荐于朝,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旧唐书·裴垍传》
当堂练1:
选项:裴垍知人善荐,举贤任能。李吉甫请求裴垍为他推荐人才,裴垍为他推荐三十多位贤能官员;裴垍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赞。
知人善荐,举贤任能
裴垍
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赞 ( )
×
原文: (2017·全国卷Ⅰ)(谢)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选项: 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
×
交往
因为对文章意理的赏析而聚会
游宴歇息
简要的话;使……信服
敬重推崇
当堂练2:
五大角度比对准
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
比对方法
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厘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时序颠倒
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
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
空间错位
【示例】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许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
选项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驳斥
国家大体

练习、学习
箭靶
译文:契丹发兵二十万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割让)代州的土地,本该今年朝见天子的使者不敢去,就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充任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议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人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话来驳斥他们,就会有失国家大体。”于是命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民骑在房梁上一起观看,说:“看看宋朝的状元。”等到(和契丹人)练习射箭时,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之事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来禀告,神宗称赞他。
原文(2019年全国卷Ⅰ )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当堂练3:
C. 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
×
原文(2018·全国卷Ⅰ)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选项: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  )
×
当堂练4:
五大角度比对准
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
比对方法
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曲解文意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的内容。
归纳不全
【示例】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 jī )帑金振之。
选项:D 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赏赐、给予
装入袋
饥荒
答案:从曲解文义角度设误,原文中说“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此处的“赍”是“赏赐、给予”的意思,选项说“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把关键词“赍”的意思理解错了,说成“筹措”。故D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参考译文:外出巡视河南。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姓。
[原文] (2013 全国卷Ⅱ)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yīn),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构求过失。
当堂练5:
选项: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 )
臣下向君主进谏,劝善规过。
通“辩”,善辩;急切获得;众人的议论;非议;
停留;闲散官吏;推荐;同朝为官
差别大,距离远
通“闻”,声誉、名声。
捏造探求
×
原文:(珪)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明史·傅珪传》
当堂练6:
选项: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 )
×
五大角度比对准
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比对方法
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而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
无中生有
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
以偏概全
【示例】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隆庆元年(葛守礼)起户部尚书。奏言:“畿辅、山东流移日众,以有司变法乱常,起科太重,征派不均。工匠及富商大贾,皆以无田免役,而农夫独受其困,此所谓舛也。乞正田赋之规,罢科差之法。”诏悉举行。
选项B:葛守礼关心农民。他认为徭役征派不合理,造成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流民移民,所以建议解除征财物和派差役的法令,皇帝下诏实行。
不合事理
起任
翻译句子:
畿辅、山东流移日众,以有司变法乱常,起科太重,征派不均。
译:京城附近、山东一带的流民日益增多,因为有司变法扰乱纲常,征收的科税太重,征派又不均衡。
畿辅:京城。 流移:
流民
翻译句子:
工匠及富商大贾,皆以无田免役,而农夫独受其困,此所谓舛也。乞正田赋之规,罢科差之法。”诏悉举行。
译:工匠和富商大贾,都因为没有田免去徭役,只有农夫受此困厄,这就很不合事理。请求纠正田赋的规章,罢除科差不公的法令。”皇上下诏全部实行。
【示例】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隆庆元年(葛守礼)起户部尚书。奏言:“畿辅、山东流移日众,以有司变法乱常,起科太重,征派不均。工匠及富商大贾,皆以无田免役,而农夫独受其困,此所谓舛也。乞正田赋之规,罢科差之法。”诏悉举行。
选项B: 葛守礼关心农民。他认为徭役征派不合理,造成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流民移民,所以建议解除征财物和派差役的法令,皇帝下诏实行。
答案:从以偏概全角度设误。“全国各地”错,扩大范围,原文是说“畿辅、山东流移日众”。
五大角度比对准
角度五:比对关系
比对方法
辨析时厘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
改变因果
命题人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他关系。
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使考生难以厘清头绪。
事件杂糅
【示例】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玄佐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 niǔ )于利而然也。
选项B: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贪图
翻译句子:
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玄佐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
译:少时放荡不羁,不自己立业,替县里捕捉盗贼,犯了法,吏人鞭打凌辱他,几乎丧命,于是逃亡投奔永平军,逐渐升为牙将。刘玄佐性情豪放不羁,轻视钱财而喜欢重赏部下,所以部属日益难于约束。
翻译句子:
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
译:
汴州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横,不能自拔,到刘玄佐时更加厉害。以后杀将帅上司,大肆掠夺抢劫,都是贪财而造成的。
【示例】 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玄佐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
[选项B] 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答案:从因果关系角度设误。选项中出现结果“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与前面“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构成的因果关系错误,原文“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是说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从李忠臣以来就开始了,只是到刘玄佐时更加严重,并非因为刘玄佐不事产业,轻财好赏而出现这样的结果。选项强加了因果,故而错误。
答题技巧小结:
从5个角度思考、从10个设误点上判断
比对角度 设误点
角度一:比对人物 误解形象 张冠李戴
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 时序颠倒 空间错位
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 曲解文意 归纳不全
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无中生有 以偏概全
角度五:比对关系 改变因果 事件杂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