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古代中国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2)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和陶器业的主要成就。
(3)重点掌握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及其特点。2.在掌握古代手工业发展概况基础上,探究思考:
(1)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有哪些,其地位又是如何演变的?
(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怎样的?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1.背景:自然经济。
(1)地位:中国传统社会的_________。
(2)特点:以_________为主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本做到
自给自足。经济基础小农经营2.表现:
(1)家庭手工业。
①形式: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
合的“_________”的经济形式。
②特点:大部分自己消费,有时进入_________;所用原料大都
是农户种植和采集所得。
(2)田庄手工业。
①出现:随着土地集中,汉代出现_________控制下的田庄。
②地位: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但手工业生产仍是自然经
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男耕女织流通领域豪强地主【易错辨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两者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春秋战国后的自然经济等同于小农经济。二、“工官”和“匠户”
1.“工官”制度:
(1)特点。
①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等行业,都由_____垄断。
②专门负责制造_____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
③技术:代表了当时_______的最高技术水平。
④规模:工人数量多,生产规模大,西汉时在长安设立服务于
皇室的工场“东西织室”,在齐郡设“_______”。政府官府手工业三服官(2)影响。
①成为_________的一大支出,局限于为___________服务,技
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②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传承也是_____
___的。
2.“匠户”制度:
(1)匠户:中国古代从事___________的专业人户。
(2)表现。朝廷财政帝王、贵族封闭性手工业生产(3)影响:统治者可便利征调各类工匠;匠户没有_________,劳
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官营手工业强制户籍人身自由【思维点悟】中国古代宫廷工艺品和民间用品相比有哪些差异?
提示:(1)生产机构不同:前者由专门官办皇家工场生产,后者由民间手工作坊生产。(2)用途不同:前者供皇室日常使用和艺术欣赏,后者供百姓日常使用。(3)管理机构不同:前者从生产到使用都由官僚机构管理,后者则无。(4)工艺水平不同:前者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最高水平,后者工艺水平相对较低。
(5)生产者身份不同:前者生产者几乎没有人身自由,服务范围只限于宫廷,技术发明不能服务于社会,后者生产者无人身自由的限制,技术发明直接服务于社会。(6)价格不同:前者造价昂贵,后者价格低廉。三、纺织业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_________。
2.商周时期:
(1)商代:出现关于_________的内容,并有指导蚕桑生产的专
职官员。
(2)周朝:纺织工与王公、士大夫等并称“_________”。
3.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丝织品通过_________远销到地中海地
区,中国被称为“丝国”。丝织技术祭祀蚕神国有六职丝绸之路4.唐代:
(1)中期以后,___________有相当大的规模。
(2)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_____________兴起。
5.宋代:_________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6.元代:
(1)_______创造新式纺车,推广传授先进织造技术。
(2)_____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官营纺织业棉花种植私营纺织作坊黄道婆棉布7.明代:
(1)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
(2)纺织手工业作坊或工场中雇工数量众多,一些纺织业发达
的地区出现___________市场。
(3)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_____________开
始产生。自由劳动力资本主义萌芽四、先进的冶金技术新石器时代生活用具礼制铁业官营水排淬火灌钢法煤五、陶瓷业的成就
1.制陶业:
(1)原始时代。
①_____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山东龙山文化出现蛋壳黑
陶,工艺水平高。
②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做原始青瓷。
(2)唐代:中国古代独特的美术陶制品“_______”曾风行一
时。彩陶唐三彩2.制瓷业: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逐渐发展到瓷。青瓷器青瓷景德镇钧窑龙泉窑3.地位:唐宋以来,瓷器经“_____________”外销,深受世界各
国人民的喜爱。海上丝绸之路一、判断正误
1.“男耕女织”经营形式下的主业是家庭手工业。 ( )
提示:“男耕女织”经营形式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
自给自足,“耕”作为主业,“织”作为副业,即家庭手工业应
为副业。
2.“工官”工场的产品主要投放市场。 ( )
提示:“工官”工场专门负责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全
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3.自由劳动力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
提示: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
开始产生。
4.水排是灌溉工具。 ( )
提示: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水排,属
于冶金工具而非灌溉工具。××二、问题思考
1.古代中国官府为什么要经营、控制手工业?
提示:满足统治阶级的奢侈消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丰厚利润的吸引。
2.“工官”制度有何弊端?
提示: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使新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3.中国古代冶金业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
提示:历史悠久,尤其是青铜器的铸造,是古代文化瑰宝;农业发展对铁农具的需求推动了冶炼业的发展;冶炼技术包括铸铜、冶铁和炼钢三大领域;其地位领先于世界。
4.推动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产品的丰富是物质保障;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是根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是直接动力;政府的重视和扶植是保证;历代经验的积累与技术的创新是基础。主题 一 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探究讨论】
材料一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二 (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乃偁(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
——《元史》请分析:
1.材料一反映出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的哪些突出特点?它与田庄手工业有什么共同特点?
提示:特点:家庭手工业的经营方式;与小农经济结合,“男耕女织”;以家庭纺织业为主。共同特点:自给自足,都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何种手工业经营形态?试从产品流向、生产规模、所耗成本、产品质量以及劳动者方面概括该手工业经营形态的特点。
提示:官营手工业。特点:产品是供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生产规模大,所耗费用较多,加重了朝廷财政支出;产品质量较高,达到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但技术传承封闭,往往失传,难以推广;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3.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哪种更能代表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提示:材料二中的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要点归纳】
古代中国手工业基本经营形态主题 二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探究讨论】
材料一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
材料二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典礼》材料三 (豪强)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盐铁论·复古》
材料四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请分析:
1.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官营手工业内部分工细密。
2.材料三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什么?这种经营形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提示: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
3.材料四反映的两种手工业经营形态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明代中叶以前,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要点归纳】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六大特征
(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成的新部门。
(2)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3)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并长期领先世界。其动力主要来自劳动者的经验积累及农业经营的发展和要求。 (4)经营方式不断进步。明代中叶以后,城市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经营方式。
(5)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多种经营形态并存。一方面,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另一方面,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到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逐渐占主导地位,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6)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变化相对应。受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有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丝织业分布变化最明显)。1.《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
B.生产方式落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材料直观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强调自给自足、工本低的特点。A、B、C与材料无关。2.(2013·福建学业水平测试)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
A.战国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解析】选B。材料主要说明中外贸易状况,汉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加强了与海外的联系。3.我国传统“四大名锦”中的蜀锦“其价如金”。但蜀锦制
作的某些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造成这些工艺失传的主要原
因应是( )
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
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
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
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其价如金”,可知蜀锦工艺水平高、产品精美,当属官营手工业的产品,结合“工官”制度分析其传承的封闭性等特点,可知极易导致失传。工艺失传与人少、工艺难度大、原材料匮乏并无多大联系,故选D。4.我国古代纺织业所用纺织原料的先后顺序是( )
A.麻、葛、丝、棉 B.棉、麻、葛、丝
C.麻、葛、棉、丝 D.丝、麻、葛、棉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后出现丝与棉。故选A。5.(2013·广州高一检测)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铁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解析】选C。由材料中“锯子、刨子、钻子”可知,木工器械与铁器的使用有关。A、B、D均与材料无关。故选C。6.(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宋代制瓷业发达,被称为瓷都的
是( )
A.景德镇 B.佛山 C.武昌 D.开封
【解析】选A。依据所学知识,在宋代制瓷业中,景德镇被称为瓷都。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材料二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材料三 (西汉初年,豪强势力)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材料四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材料五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什么情况?
(2)材料四、五反映的手工业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说明了什么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应结合材料概括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情况。第(2)题要求比较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在经营方式上的区别,并概括指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内部分工细致;材料二反映官营手工业具有技术人才的优势,工匠们在一起相互切磋,从而提高技艺;材料三反映西汉初年一度出现私营手工业发展的局面。
(2)材料四反映的手工业是作为农民的家庭副业出现的;材料五反映的手工业中出现了雇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说明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