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5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提能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5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提能训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4 11:1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一、选择题
1.(2024·成都一模)并海道是秦汉时期与东部海岸线大致平行的重要陆路交通线,沟通了南北18个郡国、十多个港口,并与其他东西向道路相连。沿线人口约占全国的20%,铁官和盐官数量占全国30%以上。并海道的形成和发展( )
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东移
B.得益于盐铁官营的实施
C.促进了国家一体化进程
D.保证了东部海疆的安宁
2.下表是关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史实的记述。
记述 出处
入由左,出由右 《新唐书·马周传》
中书令马周,始以布衣上书,太宗览之。所陈世事,莫不施行。旧诸街晨昏传叫,以警行者,代之以鼓,城门入由左出由右 [唐]刘餗《隋唐嘉话》
据此分析,这些记述可以说明唐太宗贞观年间( )
A.实施右侧通行的交通规定
B.出台我国最早的交通法规
C.推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D.遵循轻重缓急的管理原则
3.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等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经济很发达。由此可知,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
A.满足了隋炀帝奢侈的愿望
B.加快了中国经济的转型
C.加强了中国南北经济交流
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4.(2024·沈阳)清末,东北地区的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未建铁路时出口不多,1890年输出总值为白银37万两,自有了铁路后,大豆及大豆制品输出总值逐年增加,1900年达白银547万两,1910年达白银3669万两。这说明,铁路在当时( )
A.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改变了农业的产业布局
C.导致了传统农业的衰落
D.丰富了出口货物的种类
5.1905年京汉铁路正式通车后,武汉闹市区不再局限于长江边的租界一隅,以前被称为“草庐茅店,三五零星”的硚口至谌家矶一带,也变得“三十里几比室直连矣”。由此可见,近代中国铁路建设( )
A.促进了城市面貌的变迁
B.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改变
C.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D.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6.民国时期,汽车在大街上已屡见不鲜,百姓将汽车比喻为“市虎”(即马路上的老虎)。北平市政府成立后,对车辆登记、检验、行驶、罚则以及司机考验作了具体规定。这反映了( )
A.交通管理规则与时俱进
B.西式交通工具遭到民众抵制
C.民国交通体系已经完善
D.汽车成为民众主要出行方式
7.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联合成立欧亚航空公司(经营沪兰、平粤、兰包、西昆、兰新等航线)的营业收支表。据此可知( )
年度 营业收入(元) 营业支出(元) 盈亏额(元)
1931 44 202.14 452 611.77 -408 409.63
1933 529 462.05 953 063.48 -423 601.43
1935 1 491 856.10 2 129 786.30 -637 930.20
1937 3 497 206.34 3 249 407.78 247 798.56
A.中德两国关系密切
B.中国航空业发展迅速
C.西北交通得以改善
D.欧亚航空公司连年亏损
8.2012年4月,雅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从雅安到西昌的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缩短到3小时,西昌旅游收入增加了124亿元,多个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西昌,建成了各类物流中心,对凉山农特产品“走出去”起了重要作用。这说明交通的进步( )
A.促进了贸易网络的建立 B.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带动了地区和城市发展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9.下图所示为2007—2018年中国民航业供需和客座率的变化情况(单位:%)。据此可知( )
A.科技发展促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
B.航空业已成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
C.经济的稳定发展利于促进人口流动
D.现代交通体系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10.(2024·泰安)古巴比伦城市玛什坎沙皮尔(今阿布杜瓦里遗址)中发现了4条运河,运河宽可达15米,在城市的北部和东部还发现了至少6条分支水系。主运河交汇处发现了两个港口。4条主运河将城市分为宗教、行政、墓地、居住等区域。这主要说明,古巴比伦( )
A.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B.灌溉农业发达
C.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D.海外贸易繁荣
11.(2024·威海)公元前312年,罗马开始修建阿皮亚大道。此后,罗马统治的疆域延伸到何处,大道就修到哪里。公元前212年,为防范匈奴的侵扰,秦始皇令大将蒙恬率军开始修筑由咸阳通往北境最近捷的道路——“直道”。上述道路修建的直接目的是( )
A.彰显皇权至上 B.完成国家统一
C.推动经济交流 D.适应军事需要
12.(2024·菏泽)1497年,英王亨利七世颁发给威尼斯人卡伯特航海特许权,准许他将新发现的地区打造成英国的殖民地。亨利七世还派遣“马修”号载着卡伯特及英、法两国的船员向西航行,使北美纽芬兰岛得以被发现。这说明( )
A.欧美之间的新航路由此开辟
B.国家力量推动航海事业发展
C.私人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D.欧洲国家间的航海竞争激烈
13.1890年,美国60%的街车线路仍在使用马匹作动力;到了1920年,几乎每个城市和集镇都有了街车服务,而且在这些街车系统中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有轨电车。由于这30年间电车在美国城市交通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被称为“电车时代”。美国“电车时代”的到来( )
A.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缩小了城乡经济差距
C.推动了公共交通的发展
D.加剧了城市拥堵状况
14.二战后,荷兰机动车数量迅速上升,机动车出行成为主要出行方式。20世纪70年代,荷兰人发起了自行车回归运动,中央政府也拨出专款,修建大量自行车专用道,安装针对自行车的交通信号灯,自行车出行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城市化进程出现了逆转
B.能源危机改变了出行方式
C.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
D.欧洲汽车制造业陷入困境
15.如图反映出( )
A.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铁路运输
B.紧张的国际形势阻碍了人们出行
C.铁路修建总里程数在逐渐减少
D.铁路的发展落后于其他交通工具
16.(2024·丹东)2011年3月,渝新欧国际铁路通车。铁路从重庆直达德国的物流中心,整个旅程只需16天,远快于从中国港口出发的海运航线。火车在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笔记本电脑、衣服等货物,而另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和医疗设备。据此可知( )
A.两极格局瓦解推动经济交流
B.国家实力的对比决定商品种类
C.交通网络发展助力国际贸易
D.“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成果
二、非选择题
17.(2024·泰安)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堪称“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元代初创的京杭大运河,经过明代多次大规模疏浚,重新贯通,形成了北京至杭州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建造紫禁城。建城所用的木料、砖瓦、石料等大部分都是通过大运河运送的,临清的贡砖、苏州的金砖等,顺大运河漂流至北京,为宫城建筑添砖加瓦。大运河上还漂来了江浙的丝绸、棉布、织锦,安徽的笔、墨、纸、砚,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等。可谓“大运河漂来了紫禁城”。
——据网络材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同点,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大运河漂来了紫禁城”这句话的理解。
第5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一、选择题
1.(2024·成都一模)并海道是秦汉时期与东部海岸线大致平行的重要陆路交通线,沟通了南北18个郡国、十多个港口,并与其他东西向道路相连。沿线人口约占全国的20%,铁官和盐官数量占全国30%以上。并海道的形成和发展( C )
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东移
B.得益于盐铁官营的实施
C.促进了国家一体化进程
D.保证了东部海疆的安宁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并海道沟通了南北多个郡国和港口,并与其他东西向道路相连,覆盖全国20%的人口和30%以上的铁官和盐官数量,这有利于联系沿线各地的经济文化,促进国家一体化进程,C项正确;并海道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国家一体化进程,未体现经济重心的东移,排除A项;盐铁官营的实施有利于强化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并海道的形成和发展无关,排除B项;“保证了东部海疆的安宁”说法绝对,夸大了并海道的作用,排除D项。
2.下表是关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史实的记述。
记述 出处
入由左,出由右 《新唐书·马周传》
中书令马周,始以布衣上书,太宗览之。所陈世事,莫不施行。旧诸街晨昏传叫,以警行者,代之以鼓,城门入由左出由右 [唐]刘餗《隋唐嘉话》
据此分析,这些记述可以说明唐太宗贞观年间( A )
A.实施右侧通行的交通规定
B.出台我国最早的交通法规
C.推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D.遵循轻重缓急的管理原则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实行左入右出的通行原则,这是右侧通行的交通原则,A项正确;通过材料信息无法证实“最早”,排除B项;左入右出与封建等级制度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交通规则,无法反映轻重缓急,排除D项。
3.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等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经济很发达。由此可知,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C )
A.满足了隋炀帝奢侈的愿望
B.加快了中国经济的转型
C.加强了中国南北经济交流
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五大水系,有助于加强中国南北经济交流,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满足了隋炀帝奢侈的愿望”无关,排除A项;隋唐时期的经济并未发生转型,排除B项;京杭大运河主要涉及的是国内贸易,而非对外贸易,排除D项。
4.(2024·沈阳)清末,东北地区的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未建铁路时出口不多,1890年输出总值为白银37万两,自有了铁路后,大豆及大豆制品输出总值逐年增加,1900年达白银547万两,1910年达白银3669万两。这说明,铁路在当时( A )
A.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改变了农业的产业布局
C.导致了传统农业的衰落
D.丰富了出口货物的种类
[解析] 据材料可知,铁路的修建推动了东北地区大豆及大豆制品的出口,即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A项正确;仅大豆及大豆制品出口量增加体现不出农业产业布局的改变,排除B项;大豆的种植属于传统农业,材料中大豆的出口金额增长体现不出传统农业的衰落,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大豆及大豆制品输出总值的增加,无法体现出口货物种类丰富,排除D项。
5.1905年京汉铁路正式通车后,武汉闹市区不再局限于长江边的租界一隅,以前被称为“草庐茅店,三五零星”的硚口至谌家矶一带,也变得“三十里几比室直连矣”。由此可见,近代中国铁路建设( A )
A.促进了城市面貌的变迁
B.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改变
C.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D.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京汉铁路通车后,武汉闹市区的范围扩大,原来偏远荒凉的郊区也逐渐繁华起来,这反映了铁路建设对城市面貌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生活方式、城市的经济功能和国家的行政效率,排除B、C、D三项。
6.民国时期,汽车在大街上已屡见不鲜,百姓将汽车比喻为“市虎”(即马路上的老虎)。北平市政府成立后,对车辆登记、检验、行驶、罚则以及司机考验作了具体规定。这反映了( A )
A.交通管理规则与时俱进
B.西式交通工具遭到民众抵制
C.民国交通体系已经完善
D.汽车成为民众主要出行方式
[解析] 由“百姓将汽车比喻为‘市虎’,(即马路上的老虎)。北平市政府成立后,对车辆登记、检验、行驶、罚则以及司机考验作了具体规定”可知,民国时期,百姓称汽车为“市虎”,说明此时汽车管理规则尚不完善,而北平市政府成立后对车辆管理做了具体的规定,反映了北平市政府适应车辆的不断普及,交通管理规则与时俱进,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交通管理规则的变化,民众抵制无法体现,排除B项;仅从北平市政府所作的具体规定无法得出民国交通体系已经完善,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汽车这一种交通方式,未与其他出行方式对比,得不出汽车成为民众主要出行方式,排除D项。
7.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联合成立欧亚航空公司(经营沪兰、平粤、兰包、西昆、兰新等航线)的营业收支表。据此可知( C )
年度 营业收入(元) 营业支出(元) 盈亏额(元)
1931 44 202.14 452 611.77 -408 409.63
1933 529 462.05 953 063.48 -423 601.43
1935 1 491 856.10 2 129 786.30 -637 930.20
1937 3 497 206.34 3 249 407.78 247 798.56
A.中德两国关系密切
B.中国航空业发展迅速
C.西北交通得以改善
D.欧亚航空公司连年亏损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37年经营沪兰、平粤、兰包、西昆、兰新等航线的欧亚航空公司由亏损转为盈利,说明抗战时期,西北地区的交通得以改善,C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与德国航空公司成立的航空公司由亏损转为盈余,不能说明中德两国关系密切,A项错误;欧亚航空公司的营业收支变化不能说明整个中国航空业发展迅速,B项错误;“欧亚航空公司连年亏损”与1937年盈余2万多元不符,D项错误。
8.2012年4月,雅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从雅安到西昌的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缩短到3小时,西昌旅游收入增加了124亿元,多个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西昌,建成了各类物流中心,对凉山农特产品“走出去”起了重要作用。这说明交通的进步( C )
A.促进了贸易网络的建立 B.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带动了地区和城市发展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解析] 根据题干,雅西高速公路极大缩短了雅安到西昌的通联时间,推动了西昌旅游收入的增加和企业的落户,同时为凉山农特产品的外销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带动了西昌地区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交通的进步能够带动地区和城市发展,C项正确;题干仅涉及雅西公路一条公路的影响,不能体现贸易网络的形成,排除A项;题干主要涉及雅西公路带来的经济上的影响,并未体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整体经济的发展,并未具体体现人们生活的改变,排除D项。
9.下图所示为2007—2018年中国民航业供需和客座率的变化情况(单位:%)。据此可知( C )
A.科技发展促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
B.航空业已成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
C.经济的稳定发展利于促进人口流动
D.现代交通体系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解析] 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民航业的客座率、需求增速和供给增速都有明显的下降,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稳定发展,客座率、需求增速和供给增速出现较大回升并总体呈现稳定发展的趋势,这说明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人口的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航空业的发展,“多样化”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仅从表格数据,无法得出航空业已成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
10.(2024·泰安)古巴比伦城市玛什坎沙皮尔(今阿布杜瓦里遗址)中发现了4条运河,运河宽可达15米,在城市的北部和东部还发现了至少6条分支水系。主运河交汇处发现了两个港口。4条主运河将城市分为宗教、行政、墓地、居住等区域。这主要说明,古巴比伦( A )
A.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B.灌溉农业发达
C.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D.海外贸易繁荣
[解析] 根据题干,在古巴比伦遗址中发现4条运河,运河的修建需要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说明古巴比伦的国家组织能力强大,A项正确;根据题干,运河主要是沟通城市,并非灌溉农业,排除B项;4条运河不能代表整个城市基础设施,不能说明其完善,排除C项;运河沟通城市内部,并非用于对外贸易,排除D项。
11.(2024·威海)公元前312年,罗马开始修建阿皮亚大道。此后,罗马统治的疆域延伸到何处,大道就修到哪里。公元前212年,为防范匈奴的侵扰,秦始皇令大将蒙恬率军开始修筑由咸阳通往北境最近捷的道路——“直道”。上述道路修建的直接目的是( D )
A.彰显皇权至上 B.完成国家统一
C.推动经济交流 D.适应军事需要
[解析] 根据材料“罗马统治的疆域延伸到何处,大道就修到哪里”和“为防范匈奴的侵扰”可知,这两条道路修建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军事的需要,D项正确;根据材料,修建道路是出于军事需要,以维护统治,与彰显皇权无关,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修直道时已经完成统一,其目的是为了防范匈奴,不是为了完成国家统一,排除B项;推动经济交流是道路修建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
12.(2024·菏泽)1497年,英王亨利七世颁发给威尼斯人卡伯特航海特许权,准许他将新发现的地区打造成英国的殖民地。亨利七世还派遣“马修”号载着卡伯特及英、法两国的船员向西航行,使北美纽芬兰岛得以被发现。这说明( B )
A.欧美之间的新航路由此开辟
B.国家力量推动航海事业发展
C.私人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D.欧洲国家间的航海竞争激烈
[解析] 据材料“英王”颁发给卡伯特“航海特许权”“亨利七世还派遣‘马修’号载着……船员向西航行,使北美纽芬兰岛得以被发现”等信息可以直接得出国家力量推动了航海事业发展,B项正确;欧美之间的新航路由哥伦布开辟,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国家支持航海事业,无法说明私人商业活动是否受到限制,也不反映欧洲国家间航海竞争是否激烈,排除C、D两项。
13.1890年,美国60%的街车线路仍在使用马匹作动力;到了1920年,几乎每个城市和集镇都有了街车服务,而且在这些街车系统中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有轨电车。由于这30年间电车在美国城市交通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被称为“电车时代”。美国“电车时代”的到来( C )
A.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缩小了城乡经济差距
C.推动了公共交通的发展
D.加剧了城市拥堵状况
[解析] 根据材料“到了1920年,几乎每个城市和集镇都有了街车服务,而且在这些街车系统中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有轨电车。由于这30年间电车在美国城市交通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可知,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当时行驶在美国城镇的有轨电车极大地推动了公共交通的发展,C项正确;美国“电车时代”的到来,与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无关,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城镇运行有轨电车有利于改善美国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但材料无法反映有轨电车的使用能显著缩小美国城乡经济差距,排除B项和D项。
14.二战后,荷兰机动车数量迅速上升,机动车出行成为主要出行方式。20世纪70年代,荷兰人发起了自行车回归运动,中央政府也拨出专款,修建大量自行车专用道,安装针对自行车的交通信号灯,自行车出行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B )
A.城市化进程出现了逆转
B.能源危机改变了出行方式
C.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
D.欧洲汽车制造业陷入困境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产油国提高油价引发了战后严重的能源危机,深刻影响了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自行车回归运动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推动荷兰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B项正确;城市化进程出现逆转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社会共识”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当时的经济危机确实对欧洲汽车制造业有一定冲击,但它无法解释自行车出行量的大幅提高,排除D项。
15.如图反映出( A )
A.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铁路运输
B.紧张的国际形势阻碍了人们出行
C.铁路修建总里程数在逐渐减少
D.铁路的发展落后于其他交通工具
[解析] 通过观察图中曲线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后半期英国铁路乘客的下降反映出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铁路运输,A项正确;紧张的国际形势并非二战后英国铁路乘客减少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铁路乘客而非铁路修建总里程数的逐渐减少,排除C项;材料没有和其他交通工具比较,不能说明英国铁路的发展落后于其他交通工具,排除D项。
16.(2024·丹东)2011年3月,渝新欧国际铁路通车。铁路从重庆直达德国的物流中心,整个旅程只需16天,远快于从中国港口出发的海运航线。火车在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笔记本电脑、衣服等货物,而另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和医疗设备。据此可知( C )
A.两极格局瓦解推动经济交流
B.国家实力的对比决定商品种类
C.交通网络发展助力国际贸易
D.“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成果
[解析] 根据材料“2011年3月,渝新欧国际铁路通车”“火车在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笔记本电脑、衣服等货物,而另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和医疗设备”可知,国际铁路交通网络促进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国际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是1991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与德国的国家实力对比,排除B项;“一带一路”是2013年提出的,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2024·泰安)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堪称“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元代初创的京杭大运河,经过明代多次大规模疏浚,重新贯通,形成了北京至杭州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建造紫禁城。建城所用的木料、砖瓦、石料等大部分都是通过大运河运送的,临清的贡砖、苏州的金砖等,顺大运河漂流至北京,为宫城建筑添砖加瓦。大运河上还漂来了江浙的丝绸、棉布、织锦,安徽的笔、墨、纸、砚,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等。可谓“大运河漂来了紫禁城”。
——据网络材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同点,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大运河漂来了紫禁城”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不同: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至杭州,东北至北京,运河线路曲折且里程较长。元朝京杭大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在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上截弯取直,并借用原有河道,成南北走向,里程缩短。
原因: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是我国的政治中心,黄河流域是经济重心,江南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元朝时期政治中心东移大都,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经济上对南方的依赖性增强。运河里程缩短,减少了南货北运的成本。宋朝以后,黄河多次改道导致原有运河水量减少,部分河段废弃,元朝时借助黄河夺淮入海,修复和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元朝时期经济实力增强,科技发展,地理知识丰富全面等。
(2)理解:大运河为北京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对北京的城市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北京及沿河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北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发展。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在北京的交融传承与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解析] (1)不同:根据地图上的位置信息可以看出,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至杭州,东北至北京,运河线路曲折且里程较长。元朝京杭大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在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上截弯取直,并借用原有河道,成南北走向,里程缩短。原因:结合所学,从隋唐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的角度理解,可得出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是我国的政治中心,黄河流域是经济重心,江南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根据所学,从元朝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位置的变化进行理解,可得出元朝时期政治中心东移大都,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经济上对南方的依赖性增强。运河里程缩短,减少了南货北运的成本。根据所学可得出,宋朝以后,黄河多次改道导致原有运河水量减少,部分河段废弃,元朝时借助黄河夺淮入海,修复和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根据所学可得出,元朝时期经济实力增强,科技发展,地理知识丰富全面等。
(2)理解:根据“建城所用的木料、砖瓦、石料等大部分都是通过大运河运送的,临清的贡砖、苏州的金砖等,顺大运河漂流至北京,为宫城建筑添砖加瓦”得出大运河为北京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对北京的城市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根据“大运河上还漂来了江浙的丝绸、棉布、织锦,安徽的笔、墨、纸、砚,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等”得出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北京及沿河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结合所学可得出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北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发展。根据所学,从文化交融的角度概括,可得出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在北京的交融传承与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