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蝉·贝壳》优秀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蝉·贝壳》优秀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23 18:3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18.短文两篇《蝉》 小 思
《贝壳》 席慕容
2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
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
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认真
对待生命的态度。
学习目标蝉的一生简介4《蝉》作者简介小 思 原名卢玮銮,香港作家。
她以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
《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
等。 5整体感知1、标示段序,积累字词。
2、文章采用了什么写法?
3、文章通过写蝉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找出文章的文眼,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积累字词收敛 宽恕 短暂
聒聒 淘洗 脆弱
卑微 一丝不苟liǎnshùzànguō
táocuìbēigǒu解释词语零落:
收敛:
聒聒:
宽恕:
一丝不苟:
卑微:
上苍:
把玩:
聒噪:脱落。
收拢,合拢。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容饶恕。恕,饶恕。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上天。
拿在手中玩赏。
声音杂乱,吵闹。
整体感知2、文章采用了什么写法?
先抑后扬。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整体感知3、文章通过写蝉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活的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的延续,就必须好好的活着。 整体感知4、找出文章的文眼,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阅读理解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 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简而意丰。阅读理解2、怎样理解“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对人们来说,秋天是金色的,是快乐的,是个丰收的季节,但是对于蝉来说,却是黑色的。它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所以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3、《蝉》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蝉 小 思烦蝉——知知不休
思蝉——延续生命
恕蝉——想起秋风的颜色抑 扬 不管生命短暂、卑微,都要积极地面对生活
(首尾呼应)14贝 壳席 慕 蓉15《贝壳》出处及作者简介本文选自《幻思——席慕蓉散文赏析》
席慕蓉是台湾作家、画家。
著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整体感知1、作者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理解1、作者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想到了贝壳里曾经的小小柔软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因此要好好面对它,好好珍惜它,好好创造它!阅读理解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合作探究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不是人们对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而是渴望有人能看懂她平常却执著的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文章主旨 人应该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生命,
把能做到的事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为社会、为未来留下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贝 壳 席慕蓉描绘贝壳 认真的对待生命,把事做得更精致,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
赞叹贝壳感悟人生托物言志比较阅读试比较两篇散文的异同。①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③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
相同之处:比较阅读试比较两篇散文的异同。①《蝉》先抑后扬,《贝壳》直奔主题;
②《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的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③《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生命意义的阐发中,没有直接表白;《贝壳》的作者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不同之处:本课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认真的对待生命,把事做得更精致,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
25 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 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仿句练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