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村生活”中的第 1课,描写了一幅声色俱佳、生活气息浓厚的农村风俗画,作者选取江西一户农民宁静、安定的劳动和生活镜头,勾画了翁、媪以及三个儿子颇有生活情趣的场景,将农家男女老少各自的活动及劳作写得逼真而生动,逗人喜爱,充满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赞赏之情。
辛弃疾的这首词中远离了忧愁,远离了战争,只有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这与他那些“金戈铁马”之作比起来,显得淡雅清新,简洁自然。
这是词人偶然捕捉到的生活镜头,却在不经意间,流露了诗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
词人笔下,这是一幅白描的村居图,虽然朴素,却有情有趣。让人感受到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
结合辛弃疾的一生来看,这首词是他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他一生始终关心宋王朝的恢复大业,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祖国的统一,这光复旧山河的理想却始终得不到实现,只能寄情于填词,将抗金、恢复的宏图大志,将对朝廷的不满,将对沦陷区人民的牵挂,将自己国家民族的梦想、追求和美好生活的渴望通过诗词表达出来。
本课重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通过对生机盎然、安居乐业的农村景色与乡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向往和平,向往统一的愿望,因为只有统一与和平,农村的太平景象才能得以长存,可以把本首词的主题提升到更高层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体裁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准确认读“亡赖”、“翁媪”等难点词语。
2、能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人物语言,推测人物性格特征。
3、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词作中心思想,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1、了解词的体裁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准确认读“亡赖”、“翁媪”等难点词语。
2、能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人物语言,推测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词作中心思想,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师:春水潺潺,杨柳依依,农民劳作,儿童戏蝶......这就是乡村生活。纯朴的乡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是一幅和谐的画卷。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进行一场美丽乡村快乐行。
在第一单元中,《古诗词三首》带我们感受古时乡村美景;《乡下人家》展现了不同时节农家景色;《天窗》描绘了乡下儿童的乐趣;《三月桃花水》展示了乡村田野的明媚春光。今天我们聚焦于古诗词三首中的《清平乐村居》,追随词人辛弃疾的脚步去欣赏古时的乡村风光。同学们,请伸出手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清平乐村居)。
二、聚焦题目,对标《村居》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题目。同学们,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农村里的房子。
生:我想到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真好,他想到了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真是和老师心有灵犀,这也是老师想要出示给大家的。我们全班一起来背一背可以吗?
师:请同学们将这首词和高鼎的同题诗《村居》比一比,看看词和诗在形式上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出示课件)。
生:我发现《清平乐村居》的题目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题。而古诗《村居》的题目只有一个词儿。
师:哦?你是怎么知道清平乐是词牌名的呢?
生:我看了注释。
师:这位小老师告诉大家在学习唐诗宋词时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板书借助注释)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清平乐村居》分上下两片,中间还有一个空行。《村居》只有一部分。
师:你看得真仔细!上面一部分还可以叫上阙,下面呢?
生齐:下阙。
师:谁再比比,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村居》每一句的字数都是相同的,《清平乐村居》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
师:每一行的字数有多有少,所以词还有一个别名呢,叫它长短句师:了解完宋词,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宋代词人辛弃疾眼中的村居是什么样子的?
三、研读《清平乐村居》
现在我们开始美丽乡村行第一站:初读宋词,生字词打卡
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一课,自由读一读《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注意字音准确,声音洪亮。
生自由练读。
师:(课件出示生字词。)同学们,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完成打卡?找生读,另一生评价。师强调蓬。莲蓬这个词,在现代普通话中读轻声,在古代为了讲究平仄押韵,读第二声。
师:生字呀,不仅要读好还要写好。想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茅这个字,书写下半部分时不要忘记那一点。
师:词中还有个多音字呢,大家发现了吗?找生说,让其组词。(课件出示剥)
师:恭喜大家生字词关打卡成功。将生字读准读正确,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首词读的更好了。谁能来试试?生朗读。
师:读的真好,跟着你的朗读,我都好像走进了这村居生活。现在呢,需要我们来观察一下这首词哪里需要停顿呢?请你思考一下。
师:哪位同学能带着你的发现来读一读
生朗读。
师:大家发现没有,注意了停顿再去朗读,我们就更能听出词的韵味了。
师:词是可以歌唱的,如果我们注意节奏和韵律,就能读得更好了。我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我来试试能不能读的富有节奏韵律呢?不知道我的朗读能不能帮助到大家,谁愿意来试一试?生读,找另一生评价。
师:你能不能带着你的见解再来读读
师:果然注意了节奏和韵律,就越读越有味道了。一人进步好,全班进步更好。所以,现在需要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将这首词读出节奏读出韵律。反复朗读,越来越拉近我们与村居生活的距离。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美丽乡村行第二站:对话体验,享受乡村惬意同学们,刚才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个词是你觉得难以理解的?现在请大家默读清平乐村居,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要圈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有问题就需要大家互帮互助。现在大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提出疑问,然后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师: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出示课件)。解决完疑问,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词的上片,谁来读一读?指一生,听了他的朗读,你的脑海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描述画面。师:我想请教一下你,你是怎么做到就像身处这村居当中一样的呀?
生:我是抓住了关键词茅檐、溪上、青草。
师:同学们,看到没有,我们一定要学以致用。前两首古诗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同样也可以用到我们的宋词中呀!
(板书抓关键词,想象画面)你可以带着你的想象,读一读上片吗?
师:同学们,只一座茅檐,一条小溪,小溪上布满了青草,就勾画出了一幅宁静美好的村居画卷。同学们,面对此景,词人轻轻地吟出了——(引读:茅檐......)。
师:大家看,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这就是我们词中的翁媪。大家觉得上片中用哪个词最能形容他们的状态?
生:相媚好。
师:一个媚字,让人醉了。这两位相亲相爱的老人坐在门口,可能聊些什么呢?请大家想象老两口的表情、动作,同桌之间模拟一下对话。
师:让我们来听听在聊什么呢?
预设:第一组
生1(搂一搂同座的肩膀):老太婆,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啊!
生2:是呀老头子,衣食无忧就足够了,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好的呢?
师:他们模拟了老夫妻喝酒的状态。
第二组
生3:老头子,你看我们家的庄稼地长得可好了。
生4:我也很高兴啊,我们今年的生计可就指望它了。
师:你们的关注点在今年的收成呀。
师:同学们,两位老人就这样一边喝着酒一边亲亲热热地聊着,这画面多安逸啊!真是醉里——这声音可真好听,温柔亲切,真是醉里——
师:如此温馨场景谁能用声音再来给大家展现?
生读。
师:多么美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画面!不仅老夫妻醉了,我们的词人辛弃疾也醉了。(板书醉)
师:这农家生活令人陶醉,你能陶醉的读一读吗
生读。
师:听了他的朗读,老师仿佛也醉在了这幅乡村农家图里,让我们一同陶醉地读一读上片。
感受过翁媪的惬意生活,我们要进行美丽乡村行第三站:观望小溪处,体会词人情感
师:一路沿着小溪往前走,又看到了谁?
生1:小溪东边,有一个健壮的青年,正拿着锄头锄草呢。他就是老夫妻的大儿子。
师:你注意到了他的动作,好像他就在你的眼前。
生2:二儿子坐在门前的空地上,织着鸡笼。他真的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
师: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在干活,他们都很?(勤劳)还看到了谁?
生3:小儿子卧在小溪边,正认真剥着莲蓬。
师:“卧”是个什么样的动作?
生:躺着趴着
师:那我们来看看溪头趴剥莲蓬,溪头躺剥莲蓬,对比哪个更好?
生:没有“卧”好,卧可以是躺着也可以是趴着,还可以侧着,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怎么舒服就怎么卧。
师:你的回答就仿佛让老师看见了小儿悠然自得的样子了。
师:其实辛弃疾将自己的情感也藏在了下片里的一个字中。(喜)(板书喜)所以词人说小儿子是“无赖”。看似责备,实则喜爱。
师:大家喜欢他吗?为什么?
生:喜欢。我喜欢他的天真可爱。
师:你能读出他的天真可爱吗 (生读)大家还喜欢小儿子什么呢?
生:喜欢他的自由自在。
师:请你读出他的这份自由(生读)。
师:如此可爱的孩子,看来不仅词人喜欢,大家也一样喜欢。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一起读一读。
引读:最喜小儿亡赖,—— 生齐读两句。
那只喜欢小儿子一个人吗
(不是,还有大儿子和二儿子)
是啊,勤劳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也一样得到了词人的赞美,让我们带着这种最真挚的喜欢,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的下片。
师:学到这里,我们找出了一醉一喜,体会出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生:辛弃疾对和谐幸福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板书和谐幸福)
师:当我们走入这村居,与人物融为一体时,这和谐幸福生活就不仅仅存在这首词中,也成为了我们的记忆。
至此,我们就来到了美丽乡村行第四站:朗读背诵,回味乡村美好
师:正是因为满心的喜欢,所以词人便用这46个字勾画出一个多么丰富灵动的村居生活画卷。词人满心欢喜地吟诵着——(引读:茅檐......)生齐读整首词。
师:如此优美的风景优美,幸福的家庭,让我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来一起入情入境地背诵这首词。
师:同学们,你们的朗读赋予了这幅村居图色彩与声音。大家是否能尝试将整首词背出来?
四、深入了解作者
师:同学们,词人笔下这美好景色,虽美但是也常见。那为什么作者就觉得那么富有诗意呢
简介作者生平:800多年前,辛弃疾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而且受到了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想到在沦陷区度日如年的老百姓,再看到眼前的一家五口,作者真的觉得眼前的画面太美了,太富有诗意了。
五、总结升华
所以此刻,看着这个远离战火、温馨舒适的村居生活,经历了征战二十多年沙场的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怎么想 (写后指名说)
生:他可能在想:如果所有的地方都没有战争,都像这里这样安定多好啊!
生:我多么希望世界能够永远和平啊!辛弃疾一直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就是为了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让老者有所养,勤者有所闲。看到这样理想的村居生活,他的千言万语化作了这首只有46个字的词——《清平乐·村居》(齐读词)
《清平乐·村居》课后反思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媼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备课时我就一直在想,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这首词的意思很简单,背诵也不是难事。那我要教的是什么?是意境。是用现代语言再现词文描绘的意境,这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中,我以词语教学为抓手,通过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疏通理解词的表面意思,引导学生走入词境,通过“醉里吴音相媚好”两位老人在说些什么,让学生想象、交流,感受老人醉心于田园美景、醉心于儿子的勤劳懂事,引导学生在理解与表达的训练中进入词境,感受词的意境美。这个教学过程既是理解训练,又是想象训练,更是表达训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走,但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少了,互动交流的时间少了,大部分时间老师在讲授,没有真正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课后,我认识到除了自身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在备课时还要预设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有应对能力,孩子是有思想的,课堂情况是随时发生变化的,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跳出教学预设,将各个环节做扎实且能巧妙无痕衔接过渡,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总之,一堂课下来,存在许多不足,让我受益颇多,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运用、勤反思,从而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和业务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