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重难点检测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重难点检测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4 14:02:19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重难点检测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0六下·瑞安期末)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带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搅和——心平气和 B.重复——重见天日
C.兴旺——兴高采烈 D.血脉——脉脉不语
2.(2024·杭州模拟)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凉) 孰为汝多知乎(同“谓”,说)
B.要留清白在人间(指高尚的节操) 虽与之俱学(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C.汤汤乎若流水(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
D.终日不成章(文章) 脉脉不得语(相视无言的样子)
3.(2024·杭州模拟)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任何场合下讲话都应慎重,不要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B.她一声不吭地转身走了,一场争执就此结束。
C.俗话说,墙倒众人推,他现在的日子不可思议了。
D.杨老师教了三十多年的书,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
4.(2024·杭州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弦”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笔的笔画名称是“竖折折钩”。
B.用音序查字法查“驰”字,应先查大写字母“C”,再查音节“chí”。
C.“漾”字一共有十三笔。
D.如果你不认识“圃”字,应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口”部,再查七画。
5.(2024·杭州模拟)与“无心插柳柳成荫”相对应的上一句是(  )
A.有心种树树成材 B.有意栽花花不发
C.有心种树树成荫 D.有意栽花花不开
6.(2024·杭州模拟)日积月累(根据提示写句子)。
(1)   ,札札弄机杼。
(2)常恐秋节至,   。
(3)   ,一字值千金。
(4)《石灰吟》中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的诗句是:   ,   。
(5)两小儿笑曰:“   ?”
(6)人们常用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诗句“   ,   。”来形容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7)班主任语重心长地说:“马上要毕业了,课堂上同学们要专心听讲,不能关公降曹操——   。”(填歇后语)
(8)人们常用   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7.(2024·杭州模拟)句子加工厂。
(1)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写意思)
(2)老师如引路人,将一位懵懂无知的孩子教育成心智成熟的少年。(仿写)
老师如   ,   。
(3)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个人信息的收集、应用更加宽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任务也更加艰巨。(修改病句)
8.(2024·杭州模拟)六年级(1)班开展了以“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同学们对全校学生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请说说你从下面的统计表中得到的信息。(不少于两点,)
调查项目:学生最喜欢阅读哪类读物
读物 卡通漫画 小说及其他文学作品 科学知识读物 综合性报纸
占总人数比例 45% 31% 19% 5%
(2)就“如何更好地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分别提一些建议。
对教师,你会建议:   
对学生,你会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
(2024·杭州模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②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9.元宵节的具体时间是   ,这一天大人们要   ,小孩子们要   ,大家还必须   。
10.“春节的又一高潮到了”中的“又”的意思是   ,从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采用了   的段落结构。
11.选文重点写了灯的   、   。
12.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是《红楼梦》、《水浒传》、   、   。
1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陈设、铺排、布置;
B.铺张、夸大:
C.看、望;
D.商店开业。
张灯结彩    虚张声势   
14.读了选文后,我不觉想起了王安石《元日》中的诗句:“   ,春风送暖入屠苏。”
15.“家中也有灯:”中的冒号的作用是:   。
(2024·杭州模拟)阅读短文。
我要启程了
①我要启程了。
②妈妈,您却哭了。
③我要启程了。昨天黄昏时我告诉您,说天边飞过一队大雁,您默默凝视着我。为什么目光里竟闪过一丝黯然?今天早上,我把自己在雁阵里的位置指给您看,您却哭了,问:“为什么不能晚点儿……比如说明天……”
④心永远属于您,妈妈,但翅膀不属于巢。我要启程了,因为我是雁。
⑤我要启程了。小木屋里昏暗的油灯,整整亮了一夜,您坐在我的床头,就像守护我小时候的那只摇篮。一定是想起了那些雨横风狂的夜晚,想起了您怕雷声的小雏雁是怎样颤颤地依偎在您的身边……一定是想起了您曾注入他的一切,生命、青春和勇敢,想起了他给您带来的一切,幸福、未来和尊严……一定是想起了那条路,那条您没能飞完的路,又要有一双更有力的翅膀,铺向金秋的蓝天……是的,一定是想起了这一切,因为妈妈哭了。
⑥我要启程了,是怕打湿了我的双翼吗?您转过身,悄悄擦去泪珠,又最后叮嘱我,别忘了回家的路……
⑦放心吧!妈妈。无论我要飞多高多远,无论这飞翔里有多少风暴。多少艰难,只要有您的祝愿,就没有什么能把我的翅膀折断,我也就一定为您衔回绿色,衔回绿色的春天。
⑧我要启程了。再见,妈妈。
⑨再见了,我的巢……
1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雨横风狂    黯然   
17.读完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母爱的名言?
18.“再见了,我的巢……”这句话中“巢”的意思是:   ,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语意未尽 B.说话的断断续续 C.思维的跳跃 D.列举的省略
19.文中作者将   比作雁,你认为文中的“翅膀”是指:   。
20.“我要启程了,妈妈,您却哭了。”这是因为   。
21.“我要启程了”在文中多次出现,表达了   。
22.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心永远属于您,妈妈,但翅膀不属于巢。
②无论我要飞多高多远,无论这飞翔里有多少风暴,多少艰难,只要有您的祝愿,就没有什么能把我的翅膀折断,我也就一定为您衔回绿色,衔回绿色的春天。
三、书面表达
23.(2024·杭州模拟)唐代诗人鲍溶说:“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你有没有知己?他(她)的外貌有什么特点?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爱好和特长?请以“他”或“她”为题,写一篇习作,介绍你的知己。
要求:①抓住人物特点;②通过事例把特点写清楚;③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或动作、神态等描写把特点写具体,并尝试运用连续的动作描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考查了多音字组词,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就不同。
A:搅和(huo)——心平气和(hé)
B:重复(chóng)——重见天日(chóng)
C:兴旺(xīng )——兴高采烈(xìng )
D:血脉(xuè)——脉脉不语 (mò)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多音字,要根据它的读音来确定它的意思,然后组词。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答案】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BC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理解都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D项中“终日不成章”的“章”指布匹;这项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3.【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D三项中词语运用正确,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C项中“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这句用来描述“日子”,词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4.【答案】C
【知识点】音节;音序;汉字结构;部首与偏旁;笔画与笔顺
【解析】【分析】结合各项表述,ABD三项中表述正确,符合汉字结构、笔顺以及音序、音节等相关知识;
C项中“漾”共14笔,这样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部首、笔顺以及读音等语文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5.【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无心插柳柳成荫”,上句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意思是用心的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只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格言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平时学习积累的格言,依据格言的意思进行正确运用和作答。
6.【答案】(1)纤纤擢素手
(2)焜黄华叶衰
(3)读书须用意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孰为汝多知乎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身在曹营心在汉
(8)高山流水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惯用语、俗语;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出自《古诗十九首》吗,意思是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2)“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出自《长歌行》,意思是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3)“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告诫世人读书不可囫囵吞枣。而应该用心读书。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5)结合课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书写时“孰”是左右结构,右边是“丸”;“汝”是三点水,右边是“女”;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春夜喜雨》,意思是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7)“关公降曹操”后面意思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意思是比喻人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句子中指上课精力不集中;
(8)“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纤纤擢素手(2)焜黄华叶衰(3)读书须用意(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5)孰为汝多知乎(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7)身在曹营心在汉(8)高山流水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7.【答案】(1)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2)园丁;辛勤地浇灌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
(3)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收集、应用更加广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任务也更加艰巨。
【知识点】修改病句;仿写;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1)这句出自《墨梅》,指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2)结合例句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抓住老师工作的热点,进行作答;
(3)“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这句句子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加上“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收集、应用更加宽阔”这句中“广阔”运用不当;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进行正确修改。
故答案为:(1)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2)园丁;辛勤地浇灌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3)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收集、应用更加广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任务也更加艰巨。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8.【答案】(1)①小学生对卡通漫画类读物比较感兴趣;②小学生中,阅读综合性报纸的人数最少。
(2)多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少读卡通漫画书,阅读的种类应多样化。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分析】(1)结合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卡通漫画类的读物最喜欢;对于综合性报纸的阅读比例最低;
(2)结合对学生阅读状况的分析,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建议,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①小学生对卡通漫画类读物比较感兴趣;②小学生中,阅读综合性报纸的人数最少。(2)多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少读卡通漫画书,阅读的种类应多样化。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9.正月十五;挂灯、赏灯、煮元宵;赏灯、燃放花炮;吃元宵
10.再;总分总
11.数量;种类
12.《三国演义》;《西游记》
13.A;B
14.爆竹声中一岁除
15.表示引出解释说明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9.结合文中描写,元宵节是正月十五,这一天大人们要张灯结彩、赏灯、煮元宵,小孩子们要放花炮、赏灯;大家要吃元宵;结合文中描写,进行总结作答。
故答案为:正月十五;挂灯、赏灯、煮元宵;赏灯、燃放花炮;吃元宵
10.“又”是再的意思;结合文中描写,短文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描写了元宵节的欢乐景象。
故答案为:再;总分总;
11.结合文中句子,文中重点写等的数量多和种类多;结合文中句子,进行总结作答。
故答案为:数量多;种类多
12.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是《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结合相关知识,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三国演义》《西游记》
13.“张灯结彩”的“张”是布置的意思;“虚张声势”的“张”是夸大的意思;结合词语的意思,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AB
1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王安石《元日》,意思是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故答案为:爆竹声中一岁除
15.结合上下文,“家中也有灯:”后面对家里的灯的解释说明,这句中冒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
故答案为:表示引出解释说明
【答案】16.暴雨狂风;沮丧
17.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18.家;A
19.“我”;自立的能力
20.妈妈看到孩子真的要离开自己,却有些不舍和担心
21.“我”不怕艰难困苦去开创事业的决心
22.①意思是孩子的心永远与母亲相连。一旦有了自立的能力就不能呆在里家里了。②含义是让妈妈放心,无论走到哪里,也忘不了妈妈的叮嘱,心里会永远装着妈妈。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6.“雨横风狂”指又猛又急的大风雨,与“暴雨狂风”意思相近;“黯然”指心神沮丧、情绪低落的样子,与“沮丧”意思相近;
故答案为:暴雨狂风;沮丧
17.结合对与母爱有关的名言的阅读和积累,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18.“再见了,我的巢……”这句话中“巢”指的是“家”,句子中省略号表示要表达的对家的眷恋之情没有说完,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家;A
19.文中把“我”比作“雁”,“翅膀”指独立生活的能力;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我”;自立的能力
20.“我要启程了,妈妈,您却哭了。”这句写妈妈舍不得自己的孩子离开,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妈妈看到孩子真的要离开自己,却有些不舍和担心
21.“我要启程了”在文中多次出现,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家和母亲的眷恋,同时页表明了“我”不怕艰难困苦去开创事业的决心;
故答案为:“我”不怕艰难困苦去开创事业的决心
22.①“心永远属于您,妈妈,但翅膀不属于巢。”这句意思是“我”对母亲和家充满眷恋,但是也需要有自立的能力,离开家独自生活;②“无论我要飞多高多远,无论这飞翔里有多少风暴,多少艰难,只要有您的祝愿,就没有什么能把我的翅膀折断,我也就一定为您衔回绿色,衔回绿色的春天。”这句写家和母亲永远自己心灵的港湾和精神的力量源泉,自己不会忘记家,会用自己的孝心回报母亲。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①意思是孩子的心永远与母亲相连。一旦有了自立的能力就不能呆在里家里了。②含义是让妈妈放心,无论走到哪里,也忘不了妈妈的叮嘱,心里会永远装着妈妈。
23.【答案】她
我最好的朋友是我们班的李明。她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像二颗水灵的葡萄,像是任何蛛丝马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的双眼。她的鼻子小小的,但非常灵敏。她的嘴唇红红的,嘴巴小小的。她的耳朵虽然小小的,但是她上课听讲很仔细。她的头发乌黑乌黑的,扎着长长的马尾辫。她个子矮矮的、瘦瘦的。她喜欢唱歌、看书。
她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有一次,美术老师教我们做扇子,她教了二种方法。同学们都顺利地做完了第一把扇子,可第二把他们都不会做,无论他们怎么折、怎么粘,扇子还是做不出来。这时,我看见我的同桌李明却不慌不忙地看了看美术书,想了想,她把一张折过的纸放进材料袋中,又换了一张纸,我看见她把纸按第一种方法折,我心想:她这不是在浪费材料吗?可我这才发现,她将纸的一格折成二格,按正反正反的顺序灵巧地折下去,折完之后她用线把纸绑起来,用胶水把纸的其中一个开头粘牢,再将胶水把筷子粘起来,最后将筷子粘在纸的另一个开口,这样扇子就做成了。我也马上做了一把,同学们见了,纷纷向李明请教,她却指了指美术书,让同学们看美术书。同学们也做出了第二把扇子。
我的朋友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你们羡慕我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吗?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自己的知己。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朋友的特点,结合具体事例把朋友的特点写清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知己”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介绍自己的知己李明爱好广泛、心灵手巧的特点,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重难点检测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0六下·瑞安期末)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带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搅和——心平气和 B.重复——重见天日
C.兴旺——兴高采烈 D.血脉——脉脉不语
【答案】B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考查了多音字组词,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就不同。
A:搅和(huo)——心平气和(hé)
B:重复(chóng)——重见天日(chóng)
C:兴旺(xīng )——兴高采烈(xìng )
D:血脉(xuè)——脉脉不语 (mò)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多音字,要根据它的读音来确定它的意思,然后组词。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2024·杭州模拟)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凉) 孰为汝多知乎(同“谓”,说)
B.要留清白在人间(指高尚的节操) 虽与之俱学(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C.汤汤乎若流水(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
D.终日不成章(文章) 脉脉不得语(相视无言的样子)
【答案】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BC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理解都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D项中“终日不成章”的“章”指布匹;这项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3.(2024·杭州模拟)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任何场合下讲话都应慎重,不要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B.她一声不吭地转身走了,一场争执就此结束。
C.俗话说,墙倒众人推,他现在的日子不可思议了。
D.杨老师教了三十多年的书,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
【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D三项中词语运用正确,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C项中“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这句用来描述“日子”,词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4.(2024·杭州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弦”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笔的笔画名称是“竖折折钩”。
B.用音序查字法查“驰”字,应先查大写字母“C”,再查音节“chí”。
C.“漾”字一共有十三笔。
D.如果你不认识“圃”字,应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口”部,再查七画。
【答案】C
【知识点】音节;音序;汉字结构;部首与偏旁;笔画与笔顺
【解析】【分析】结合各项表述,ABD三项中表述正确,符合汉字结构、笔顺以及音序、音节等相关知识;
C项中“漾”共14笔,这样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部首、笔顺以及读音等语文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5.(2024·杭州模拟)与“无心插柳柳成荫”相对应的上一句是(  )
A.有心种树树成材 B.有意栽花花不发
C.有心种树树成荫 D.有意栽花花不开
【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无心插柳柳成荫”,上句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意思是用心的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只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格言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平时学习积累的格言,依据格言的意思进行正确运用和作答。
6.(2024·杭州模拟)日积月累(根据提示写句子)。
(1)   ,札札弄机杼。
(2)常恐秋节至,   。
(3)   ,一字值千金。
(4)《石灰吟》中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的诗句是:   ,   。
(5)两小儿笑曰:“   ?”
(6)人们常用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诗句“   ,   。”来形容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7)班主任语重心长地说:“马上要毕业了,课堂上同学们要专心听讲,不能关公降曹操——   。”(填歇后语)
(8)人们常用   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答案】(1)纤纤擢素手
(2)焜黄华叶衰
(3)读书须用意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孰为汝多知乎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身在曹营心在汉
(8)高山流水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惯用语、俗语;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出自《古诗十九首》吗,意思是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2)“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出自《长歌行》,意思是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3)“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告诫世人读书不可囫囵吞枣。而应该用心读书。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5)结合课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书写时“孰”是左右结构,右边是“丸”;“汝”是三点水,右边是“女”;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春夜喜雨》,意思是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7)“关公降曹操”后面意思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意思是比喻人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句子中指上课精力不集中;
(8)“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纤纤擢素手(2)焜黄华叶衰(3)读书须用意(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5)孰为汝多知乎(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7)身在曹营心在汉(8)高山流水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7.(2024·杭州模拟)句子加工厂。
(1)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写意思)
(2)老师如引路人,将一位懵懂无知的孩子教育成心智成熟的少年。(仿写)
老师如   ,   。
(3)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个人信息的收集、应用更加宽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任务也更加艰巨。(修改病句)
【答案】(1)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2)园丁;辛勤地浇灌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
(3)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收集、应用更加广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任务也更加艰巨。
【知识点】修改病句;仿写;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1)这句出自《墨梅》,指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2)结合例句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抓住老师工作的热点,进行作答;
(3)“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这句句子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加上“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收集、应用更加宽阔”这句中“广阔”运用不当;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进行正确修改。
故答案为:(1)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2)园丁;辛勤地浇灌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3)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收集、应用更加广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任务也更加艰巨。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8.(2024·杭州模拟)六年级(1)班开展了以“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同学们对全校学生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请说说你从下面的统计表中得到的信息。(不少于两点,)
调查项目:学生最喜欢阅读哪类读物
读物 卡通漫画 小说及其他文学作品 科学知识读物 综合性报纸
占总人数比例 45% 31% 19% 5%
(2)就“如何更好地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分别提一些建议。
对教师,你会建议:   
对学生,你会建议:   
【答案】(1)①小学生对卡通漫画类读物比较感兴趣;②小学生中,阅读综合性报纸的人数最少。
(2)多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少读卡通漫画书,阅读的种类应多样化。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
【解析】【分析】(1)结合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卡通漫画类的读物最喜欢;对于综合性报纸的阅读比例最低;
(2)结合对学生阅读状况的分析,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建议,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①小学生对卡通漫画类读物比较感兴趣;②小学生中,阅读综合性报纸的人数最少。(2)多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少读卡通漫画书,阅读的种类应多样化。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现代文阅读
(2024·杭州模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②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9.元宵节的具体时间是   ,这一天大人们要   ,小孩子们要   ,大家还必须   。
10.“春节的又一高潮到了”中的“又”的意思是   ,从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采用了   的段落结构。
11.选文重点写了灯的   、   。
12.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是《红楼梦》、《水浒传》、   、   。
1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陈设、铺排、布置;
B.铺张、夸大:
C.看、望;
D.商店开业。
张灯结彩    虚张声势   
14.读了选文后,我不觉想起了王安石《元日》中的诗句:“   ,春风送暖入屠苏。”
15.“家中也有灯:”中的冒号的作用是:   。
【答案】9.正月十五;挂灯、赏灯、煮元宵;赏灯、燃放花炮;吃元宵
10.再;总分总
11.数量;种类
12.《三国演义》;《西游记》
13.A;B
14.爆竹声中一岁除
15.表示引出解释说明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9.结合文中描写,元宵节是正月十五,这一天大人们要张灯结彩、赏灯、煮元宵,小孩子们要放花炮、赏灯;大家要吃元宵;结合文中描写,进行总结作答。
故答案为:正月十五;挂灯、赏灯、煮元宵;赏灯、燃放花炮;吃元宵
10.“又”是再的意思;结合文中描写,短文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描写了元宵节的欢乐景象。
故答案为:再;总分总;
11.结合文中句子,文中重点写等的数量多和种类多;结合文中句子,进行总结作答。
故答案为:数量多;种类多
12.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是《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结合相关知识,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三国演义》《西游记》
13.“张灯结彩”的“张”是布置的意思;“虚张声势”的“张”是夸大的意思;结合词语的意思,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AB
1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王安石《元日》,意思是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故答案为:爆竹声中一岁除
15.结合上下文,“家中也有灯:”后面对家里的灯的解释说明,这句中冒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
故答案为:表示引出解释说明
(2024·杭州模拟)阅读短文。
我要启程了
①我要启程了。
②妈妈,您却哭了。
③我要启程了。昨天黄昏时我告诉您,说天边飞过一队大雁,您默默凝视着我。为什么目光里竟闪过一丝黯然?今天早上,我把自己在雁阵里的位置指给您看,您却哭了,问:“为什么不能晚点儿……比如说明天……”
④心永远属于您,妈妈,但翅膀不属于巢。我要启程了,因为我是雁。
⑤我要启程了。小木屋里昏暗的油灯,整整亮了一夜,您坐在我的床头,就像守护我小时候的那只摇篮。一定是想起了那些雨横风狂的夜晚,想起了您怕雷声的小雏雁是怎样颤颤地依偎在您的身边……一定是想起了您曾注入他的一切,生命、青春和勇敢,想起了他给您带来的一切,幸福、未来和尊严……一定是想起了那条路,那条您没能飞完的路,又要有一双更有力的翅膀,铺向金秋的蓝天……是的,一定是想起了这一切,因为妈妈哭了。
⑥我要启程了,是怕打湿了我的双翼吗?您转过身,悄悄擦去泪珠,又最后叮嘱我,别忘了回家的路……
⑦放心吧!妈妈。无论我要飞多高多远,无论这飞翔里有多少风暴。多少艰难,只要有您的祝愿,就没有什么能把我的翅膀折断,我也就一定为您衔回绿色,衔回绿色的春天。
⑧我要启程了。再见,妈妈。
⑨再见了,我的巢……
1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雨横风狂    黯然   
17.读完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母爱的名言?
18.“再见了,我的巢……”这句话中“巢”的意思是:   ,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语意未尽 B.说话的断断续续 C.思维的跳跃 D.列举的省略
19.文中作者将   比作雁,你认为文中的“翅膀”是指:   。
20.“我要启程了,妈妈,您却哭了。”这是因为   。
21.“我要启程了”在文中多次出现,表达了   。
22.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心永远属于您,妈妈,但翅膀不属于巢。
②无论我要飞多高多远,无论这飞翔里有多少风暴,多少艰难,只要有您的祝愿,就没有什么能把我的翅膀折断,我也就一定为您衔回绿色,衔回绿色的春天。
【答案】16.暴雨狂风;沮丧
17.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18.家;A
19.“我”;自立的能力
20.妈妈看到孩子真的要离开自己,却有些不舍和担心
21.“我”不怕艰难困苦去开创事业的决心
22.①意思是孩子的心永远与母亲相连。一旦有了自立的能力就不能呆在里家里了。②含义是让妈妈放心,无论走到哪里,也忘不了妈妈的叮嘱,心里会永远装着妈妈。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6.“雨横风狂”指又猛又急的大风雨,与“暴雨狂风”意思相近;“黯然”指心神沮丧、情绪低落的样子,与“沮丧”意思相近;
故答案为:暴雨狂风;沮丧
17.结合对与母爱有关的名言的阅读和积累,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18.“再见了,我的巢……”这句话中“巢”指的是“家”,句子中省略号表示要表达的对家的眷恋之情没有说完,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家;A
19.文中把“我”比作“雁”,“翅膀”指独立生活的能力;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我”;自立的能力
20.“我要启程了,妈妈,您却哭了。”这句写妈妈舍不得自己的孩子离开,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妈妈看到孩子真的要离开自己,却有些不舍和担心
21.“我要启程了”在文中多次出现,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家和母亲的眷恋,同时页表明了“我”不怕艰难困苦去开创事业的决心;
故答案为:“我”不怕艰难困苦去开创事业的决心
22.①“心永远属于您,妈妈,但翅膀不属于巢。”这句意思是“我”对母亲和家充满眷恋,但是也需要有自立的能力,离开家独自生活;②“无论我要飞多高多远,无论这飞翔里有多少风暴,多少艰难,只要有您的祝愿,就没有什么能把我的翅膀折断,我也就一定为您衔回绿色,衔回绿色的春天。”这句写家和母亲永远自己心灵的港湾和精神的力量源泉,自己不会忘记家,会用自己的孝心回报母亲。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①意思是孩子的心永远与母亲相连。一旦有了自立的能力就不能呆在里家里了。②含义是让妈妈放心,无论走到哪里,也忘不了妈妈的叮嘱,心里会永远装着妈妈。
三、书面表达
23.(2024·杭州模拟)唐代诗人鲍溶说:“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你有没有知己?他(她)的外貌有什么特点?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爱好和特长?请以“他”或“她”为题,写一篇习作,介绍你的知己。
要求:①抓住人物特点;②通过事例把特点写清楚;③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或动作、神态等描写把特点写具体,并尝试运用连续的动作描写。
【答案】她
我最好的朋友是我们班的李明。她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像二颗水灵的葡萄,像是任何蛛丝马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的双眼。她的鼻子小小的,但非常灵敏。她的嘴唇红红的,嘴巴小小的。她的耳朵虽然小小的,但是她上课听讲很仔细。她的头发乌黑乌黑的,扎着长长的马尾辫。她个子矮矮的、瘦瘦的。她喜欢唱歌、看书。
她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有一次,美术老师教我们做扇子,她教了二种方法。同学们都顺利地做完了第一把扇子,可第二把他们都不会做,无论他们怎么折、怎么粘,扇子还是做不出来。这时,我看见我的同桌李明却不慌不忙地看了看美术书,想了想,她把一张折过的纸放进材料袋中,又换了一张纸,我看见她把纸按第一种方法折,我心想:她这不是在浪费材料吗?可我这才发现,她将纸的一格折成二格,按正反正反的顺序灵巧地折下去,折完之后她用线把纸绑起来,用胶水把纸的其中一个开头粘牢,再将胶水把筷子粘起来,最后将筷子粘在纸的另一个开口,这样扇子就做成了。我也马上做了一把,同学们见了,纷纷向李明请教,她却指了指美术书,让同学们看美术书。同学们也做出了第二把扇子。
我的朋友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你们羡慕我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吗?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自己的知己。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朋友的特点,结合具体事例把朋友的特点写清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知己”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介绍自己的知己李明爱好广泛、心灵手巧的特点,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