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质量调研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质量调研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4 14:02:21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质量调研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3·新余)下列四组词语中读音、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蒸融(lóng) 狂风暴雨 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国:全国。)
B.憧(chōng)憬 轻于鸿毛 曰:非然也(然:然后。)
C.撇(piě)嘴 盛气凌人 孰为汝多知乎(知:同“智”,智慧。)
D.蜷(quán)缩 天崖海角 见两小儿辩斗(辩斗:辩论,争论。)
【答案】C
【知识点】字义;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蒸融"的“融”应读“róng”,指融化。
B.有误,“非然也”意思是不是这样的。
C.正确。
D.有误,“天崖海角”应改为“天涯海角”,形容极偏远的地方。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字义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2024·长沙模拟)下列关于关联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樟树四季常青,即使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也是那么蓬蓬勃勃。
B.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C.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也仍然不变。
D.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答案】A
【知识点】词汇运用;关联词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项句子前后是条件关系,应该用“无论;都”进行表述作答;
BCD三项中关联词语运用正确,符合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对句子前后的意思进行精确分析,理解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选用符合相应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进行作答。
3.(2024·长沙模拟)下列句子与修辞手法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
A.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拟人)
B.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比喻)
C.老师听了生气地说:“你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老师呢?”(反问)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CD三项中对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表述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B项中句子没有明确的本体和喻体,这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4.(2024·长沙模拟)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唐诗宋词是一座巍巍丰碑。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在这里,有____的报国志,也有____的故乡情;有____的江南春景,也有独上西楼的凄清秋色……它们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A.床前明月 怒发冲冠 草长莺飞
B.怒发冲冠 床前明月 草长莺飞
C.怒发冲冠 草长莺飞 床前明月
D.草长莺飞 床前明月 怒发冲冠
【答案】B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选项中的词语,描述“报国志”可以用“怒发冲冠”,讲岳飞的故事;描述“故乡情”应该用“床前明月”,出自李白的《静夜思》;描述“江南春景”应该用“草长莺飞”,出自高鼎《村居》;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5.(2024·长沙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一文作者是老舍,我们在五年级的时候学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文章节选自他的小说《骆驼祥子》。
B.《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分别是丹尼尔·笛福、塞尔玛·拉格洛芙和马克·吐温。
C.《十六年前的回忆》讲述了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D.很多古诗都和传统节日有关,例如《十五夜望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元日》。
【答案】D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内容和对古诗的理解,AB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课文内容;
D项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与传统节日无关,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古诗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和古诗的学习和理解,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6.(2024·长沙模拟)看拼音,写词语。
(1)平时要尽力解决学习中的(yí wèn)   ,(bì miǎn)   把希望(jì tuō)   在一蹴而就上,这种想法已经被(zhèng shí)   是行不通的。
(2)对待错误要进行(chè dǐ)   的(pī píng)   ,这样才能有利于改正。(hán hú)   其辞,(wéi kǒng)   别人下不来台,这样的做法与想法都不合适。
【答案】(1)疑问;避免;寄托;证实
(2)彻底;批评;含糊;唯恐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1)“疑问”的“疑”是左右结构;“避免”的“避”是走之旁,里面是“辟”;“寄托”的“寄”是宝盖头,下面是“奇”;“证实”的“证”是言字旁,右边是“正”;
(2)“彻底”的“彻”是双人旁,右边是“切”;“批评”的“批”是提手旁,右边是“比”;“含糊”的“糊”是米字旁,右边是“胡”;“唯恐”的“唯”是口字旁,右边是“隹”;
故答案为:(1)疑问;避免;寄托;证实(2)彻底;批评;含糊;唯恐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7.(2023·新余)写出带有“然”字的成语,再选词填空。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然起敬    然无恙    然大悟
   然而生    然一新    然正气
(2)大地震中,周围的房屋都倒塌了,这座楼房竟   。
(3)经过重新装修的大堂,给人一种   的感觉。
【答案】(1)肃;安;恍;油;焕;浩
(2)安然无恙
(3)焕然一新
【知识点】补充成语;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1)肃然起敬:形容产生恭敬钦佩的感情。安然无恙:形容人或物平安无事,没有发生事故,没有受到损害。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焕然一新:形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浩然正气: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书写时注意“肃、焕”等字的写法。
(2)结合语境可知,地震中周围的房屋都倒塌了。这座楼房没有受到损害,故选“安然无恙”。
(3)结合语境可知,经过重新装修后大堂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故选“焕然一新”。
故答案为: (1)肃、安、恍、油、焕、浩;(2)安然无恙;(3)焕然一新
【点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很好的记忆,理解了成语和使用环境,这样才不容易出错,熟能生巧。
8.(2023·新余)根据课文内容或日积月累填空。
(1)老师常告诫我们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因此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老师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长歌行》中的一句诗   ,   。
(2)诗中有高洁的品格,当我们看到有的人历经无数磨难与考验依然“坚挺”时,会想到《竹石》中的诗句“   ,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有蓬勃的生命力,韩愈的“   ,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早春是清新、湿润的;诗中还有情谊,王维笔下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中的情感是真挚的;诗中更有美景,杨万里的“   ,树头花落未成阴”展示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诗中还蕴含着哲理,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   ”阐述了“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阅读时要熟读精思,每一句每一字都要认真思索,真可谓“   ,   。”
(4)人不能停留在原地,不思进取,应该勤于自省,常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就像《礼记》中说的那样:“   ,   ,又日新”。
【答案】(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千磨万击还坚劲;天街小雨润如酥;西出阳关无故人;篱落疏疏一径深;只缘身在此山中
(3)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4)苟日新;日日新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出自《长歌行》。结合题干中的“告诫我们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因此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提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应浪费时间。
(2)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结合题干中的“任尔东西南北风”,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结合题干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结合题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结合题干中的“树头花落未成阴”,可知填写的诗句是“篱落疏疏一径深”。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结合题干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3)出自《读书要熟读精思》,结合题干中的“阅读时要熟读精思,每一句每一字都要认真思索”,可知填写的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读书的时候要专心致志,肯下功夫,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4)出自《礼记》,结合题干中的“人不能停留在原地,不思进取,应该勤于自省,常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可知填写的是“苟日新;日日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故答案为:(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千磨万击还坚劲;天街小雨润如酥;西出阳关无故人;篱落疏疏一径深;只缘身在此山中;(3)读书须用意;—字值千金;(4)苟日新;日日新。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名言警句。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9.(2024·长沙模拟)修改下面的文段。(共有3处错误)
这学期,我们班的同学经常阅读的报刊有《少年文艺》和《小学生学习报》。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写作水平。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呢!
【答案】这学期,我们班的同学经常阅读的报刊有《学生语文学习》《少年文艺》和《小学生学习报》。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写作水平。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或我们班还被授予“课外阅读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呢!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我们班的同学经常阅读的报刊有《少年文艺》和《小学生学习报》”这句中《少年文艺》不是报刊,应该把《少年文艺》去掉;“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写作水平”这句中“增长了”与“写作水平”搭配不当,应该在“写作水平”前面加上“提高了”;“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呢!”这句中应该把“的光荣称号”去掉;把“《课外阅读先进集体》”中的书名号改成引号;
故答案为:这学期,我们班的同学经常阅读的报刊有《学生语文学习》《少年文艺》和《小学生学习报》。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写作水平。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或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呢!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10.(2024·长沙模拟)综合实践。
毕业在即,光明小学六年级(1)班准备开展一次“难忘童年,惜别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邀请你参与进来。
(1)【制做班级纪念册】①请你给纪念册起一个别致的名字。
②你准备为班级纪念册设计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毕业联欢】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难忘童年,惜别校园”毕业联欢会拟写一段结束语。(不少于50字)
(3)【深情赠言】面临分别,请你写几句话送给你的老师或同学。
【答案】(1)①岁月如歌或葱茏时光或匆匆那年。②留影珍藏、才艺集萃、毕业赠言、所获荣誉。
(2)“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即将启程,登上“未来号”高铁,迎接灿烂的未来!
(3)亲爱的老师,几年来是您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是您引领我放飞理想。即将分别,我想对您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结合对班级纪念册的理解和认知,进行正确作答;把内容设计全面合理;
(2)结合难忘童年,惜别校园”毕业联欢会的主题,进行表述作答。结束语中把活动主题突出出来;
(3)结合毕业季,写出自己想对老师和同学说的话,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1)①岁月如歌或葱茏时光或匆匆那年。②留影珍藏、才艺集萃、毕业赠言、所获荣誉。(2)“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即将启程,登上“未来号”高铁,迎接灿烂的未来!(3)亲爱的老师,几年来是您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是您引领我放飞理想。即将分别,我想对您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作答时要注意文明礼貌,态度要真诚、恳切。
二、现代文阅读
(2023六下·瑞安月考)仔细阅读下面三则短文,完成练习。
【文段一】《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比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文段二】《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炮。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文段三】《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节选)
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但是,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放弃美国的一切。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1.完成文段一里的填空。
12.联读三则短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英雄事迹和英雄品质并填入表格。
人物 英雄事迹 英雄品质
张思德 为救战友而牺牲    
李大钊     忠于革命
钱学森        
13.关于选文中的三个人物描写不恰当的是(  )。
A.选段一聚焦张思德的神态、动作,写出了他的英雄品质。
B.选段二描写了李大钊的语言、外貌、神态,突出了人物的英雄品质。
C.选段三通过对钱学森的语言描写表现了钱学森的可贵品质。
D.选段一是毛主席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
14.三则短文中都有一种“伟大的力量”在指引着主人公,对这种力量来源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这种力量源于对中国革命成功的信心。
B.这种力量源于对祖国强烈的思念与热爱。
C.这种力量源于想要成为英雄受人膜拜。
D.这种力量源于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
15.歌曲《孤勇者》的歌词写到“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三则选文谈谈对“英雄”的理解。
【答案】11.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2.舍己为人;不顾自身安危,积极投身革命工作;放弃美国的一切;无私奉献
13.A
14.C
15.英雄是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疫情期间,辛勤的快递员是英雄,他们架起供需的桥,展现出平凡者努力拼搏、责任担当的模样。消防战士是英雄,他们出入火海,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他们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勇气令我震撼。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1.结合课文内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明了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书写是“泰山”的“泰”是春字头,下面是“水”;“鸿毛”的“鸿”是三点水,左右结构。
故答案为: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2.结合材料内容,材料一种“张思德”为了救战友的生命而牺牲自己,表现了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材料二中李大钊为了革命坚强不屈勇于牺牲,表现了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材料三钱学森甘愿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国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体现了他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故答案为:舍己为人;不顾自身安危,积极投身革命工作;放弃美国的一切;无私奉献
13.阅读各项中表述,BCD三项中表述是正确的,A项中材料一没有描写张思德的动作神态,作者引用张思德话高度评价了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的高尚品质。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
14.结合材料中对张思德、李大钊和钱学森的描写,正是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以及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他们忘我牺牲的强大动力,阅读各项中表述,C项中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15.结合材料中对张思德、李大钊和钱学森的描写,他们怀着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以及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祖国和人民忘我牺牲,他们是真正的英雄。结合自己对英雄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英雄是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疫情期间,辛勤的快递员是英雄,他们架起供需的桥,展现出平凡者努力拼搏、责任担当的模样。消防战士是英雄,他们出入火海,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他们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勇气令我震撼。
(2024·长沙模拟)无畏创造奇迹
作者:江玲
①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
②青年很有数学天赋,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
③“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青年一边打开写着题目的纸,一边咕哝着。他也没多想,就做了起来。
④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十七边形。青年没有在意,像做前两道题一样开始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得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⑤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着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亮色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做出了这道难题……
⑥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十七边形。
⑦青年很快做出下一个正十七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20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道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⑧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⑨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⑩有些事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
16.在文中找出一些描述第三道题非常难的语句。(最少找两处)
17.有人认为在碰到困难时应坚持不懈,但也有人认为遇到困难应及时寻求适当的帮助,否则就会钻牛角尖而不可自拔,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对此你怎样认为?(请至少引用两个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的观点)
18.这篇文章直到最后才点明画正十七边形的难题是有20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也直到最后才点明这个青年是数学王子高斯,你觉得这样安排文章结构好吗?为什么?
19.这篇文章从高斯的故事中概括出“无知者无畏”这样具有哲理性的话语,试用同样的方法为下面一首诗概括一句话,字数不限。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概括:   
【答案】16.①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越吃力。②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
17.我认为遇到困难应及时寻求适当的帮助,否则就会钻牛角尖而不可自拔,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因为困难面前,我们首先要自己尝试解决,而不是第一时间求助他人。因为不能对他人形成依赖,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更好地成长。但如果用了很多的办法,仍不能解决问题,便可寻求适当地帮助,否则就会钻牛角尖而不能自拔,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精力的浪费。
18.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1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6.结合文中句子,“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越吃力。”“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这两句话写出了第三道题非常难的特点,结合文中句子,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①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越吃力。②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
17.结合题目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把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写清楚。
故答案为:我认为遇到困难应及时寻求适当的帮助,否则就会钻牛角尖而不可自拔,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因为困难面前,我们首先要自己尝试解决,而不是第一时间求助他人。因为不能对他人形成依赖,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更好地成长。但如果用了很多的办法,仍不能解决问题,便可寻求适当地帮助,否则就会钻牛角尖而不能自拔,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精力的浪费。
18.结合短文内容,这篇文章直到最后才点明画正十七边形的难题是有20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也直到最后才点明这个青年是数学王子高斯,这样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兴趣,突出了主题。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19.结合诗句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表述,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三、书面表达
20.(2024·长沙模拟)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题一: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为某种原因而改变以前的想法或做法。有时会不再犹豫,积极争取;不再胆怯,大胆面对;不再放弃,咬牙坚持;不再沉沦,奋力拼搏……
请以“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2)题二:请以“幸福,在那一刻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若选择题一,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1)我不再胆小 《鲁滨逊漂流记》里有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事实上的确如此,与其害怕危险而放弃,还不如勇敢地去面对,我就亲身经历了一次。
一天,我的牙痛又犯了!“哎哟,哎哟!”我不禁发出了呻吟声。唉,这颗大乳牙成天疼,我恨不得立即用老虎钳拔了它!“再这样下去怎么好?干脆让牙医拔了!”妈妈的建议让我一哆嗦,不禁想起以前牙医把我的牙齿拔了半颗,疼得可厉害了!“今天没空,那明天早上去。”爸爸也同意了。看来不拔牙不行啊!第二天早上,我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了牙科。那儿挤满了人,原来这么多人有牙病呀!“哇……”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回荡在手术室里,让我不禁身子一寒,可是心里还不断的为自己打气:这是个小孩拔牙,我已经长大了,不怕!正在我自我安慰之际,一个大人做出的疼痛反应让我的心理防线立刻崩溃。正在我准备逃离这里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那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说得对呀!我还没做呢,怕什么!想到这里,我立刻静下心来,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位……”终于轮到我了。我镇定地坐上了手术椅。只见牙医拿出一个针筒,吸了些麻醉剂往我牙根里注射,然后拿出一个钳子,一扭,这颗大乳牙就轻松地下来了。紧接着,牙医又往牙根处塞了一个棉花球止血。不一会儿就治疗好了,可我却一点没感觉到疼痛。回想治疗前的种种担心,我不禁笑了起来,原来这么容易啊!现在的我已不再胆小,每次遇到害怕的事我都会想到“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这句话,它让我更加有勇气面对遇到的困难。
(2)幸福,在那一刻绽放
幸福,这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字眼,是千千万万个作者试图描绘的境界,是一个与天堂紧紧相关的词语。而我的幸福,在那一刻悄然绽放。
我常常私下里认为,我是不快乐的,我是不幸福的。每天背着大大的书包上学放学,看桌角堆放的书渐渐长高,任凭夕阳将我伏案疾书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不是吗?池塘边的榕树上没有知了,操场旁的秋千上落满尘埃。
毕业学子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每天盯着课文死抠字眼的日子终于将我也拉入“四眼”大军,我不得不给我“心灵的窗口”安上玻璃。检查视力需要散瞳,爸爸和我各骑一辆自行车去了眼镜店,回来时却出了问题:刚散完瞳不能见强光。爸爸二话不说,推出自行车就要带我,我为难地说:“那么远,带得动吗?我的自行车怎么办呢?”爸爸大手一挥,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快点儿吧,你我还能带不动吗?自行车你不用管,我有办法拿回去。”我犹犹豫豫地坐上了自行车的后座,爸爸一边骑一边说:“做好了就把眼睛闭上,别伤了眼。”我应着,用手扶着爸爸的背,女孩子长大了多少会和父亲有所隔阂,在我眼里,爸爸永远代表着威严、力量,而现在,我明显感到爸爸很用力很用力,在上坡的时候,他不得不让我下来,他不肯回头,我知道他是怕我看到他满头的汗水。我突然觉得我好幸福。
在那一刻,落满尘埃的幸福之花突然绽放,我有这样一个爱我、护我的父亲,我还有何所求呢?为了不让我的眼睛收到那一点微乎其微的损伤,他不顾半百的身体,像很多年前带我去公园那样载我向前。单调的蹬车声像微风吹拂着幸福之花,我发现,花原来可以如此美丽,可以如此灿烂。
父亲的爱,使一朵名叫“幸福”的花朵在我的心头绽放。怀揣幸福,穿行在尘世间,身上永远都是暖的。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1)题目要求写一写“我不再 ”,作答时要把题目补充完整,结合具体事例,写出自己的改变,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2)题目要求写一写“幸福,在那一刻绽放”,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自己的生活中获得幸福的感受,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题目要求”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作文一讲述自己在拔牙中学会坚强不再胆小的成长故事;作文二写自己在父爱中感受的幸福;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质量调研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3·新余)下列四组词语中读音、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蒸融(lóng) 狂风暴雨 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国:全国。)
B.憧(chōng)憬 轻于鸿毛 曰:非然也(然:然后。)
C.撇(piě)嘴 盛气凌人 孰为汝多知乎(知:同“智”,智慧。)
D.蜷(quán)缩 天崖海角 见两小儿辩斗(辩斗:辩论,争论。)
2.(2024·长沙模拟)下列关于关联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樟树四季常青,即使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也是那么蓬蓬勃勃。
B.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C.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也仍然不变。
D.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3.(2024·长沙模拟)下列句子与修辞手法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
A.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拟人)
B.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比喻)
C.老师听了生气地说:“你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老师呢?”(反问)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4.(2024·长沙模拟)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唐诗宋词是一座巍巍丰碑。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在这里,有____的报国志,也有____的故乡情;有____的江南春景,也有独上西楼的凄清秋色……它们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A.床前明月 怒发冲冠 草长莺飞
B.怒发冲冠 床前明月 草长莺飞
C.怒发冲冠 草长莺飞 床前明月
D.草长莺飞 床前明月 怒发冲冠
5.(2024·长沙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一文作者是老舍,我们在五年级的时候学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文章节选自他的小说《骆驼祥子》。
B.《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分别是丹尼尔·笛福、塞尔玛·拉格洛芙和马克·吐温。
C.《十六年前的回忆》讲述了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D.很多古诗都和传统节日有关,例如《十五夜望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元日》。
6.(2024·长沙模拟)看拼音,写词语。
(1)平时要尽力解决学习中的(yí wèn)   ,(bì miǎn)   把希望(jì tuō)   在一蹴而就上,这种想法已经被(zhèng shí)   是行不通的。
(2)对待错误要进行(chè dǐ)   的(pī píng)   ,这样才能有利于改正。(hán hú)   其辞,(wéi kǒng)   别人下不来台,这样的做法与想法都不合适。
7.(2023·新余)写出带有“然”字的成语,再选词填空。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然起敬    然无恙    然大悟
   然而生    然一新    然正气
(2)大地震中,周围的房屋都倒塌了,这座楼房竟   。
(3)经过重新装修的大堂,给人一种   的感觉。
8.(2023·新余)根据课文内容或日积月累填空。
(1)老师常告诫我们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因此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老师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长歌行》中的一句诗   ,   。
(2)诗中有高洁的品格,当我们看到有的人历经无数磨难与考验依然“坚挺”时,会想到《竹石》中的诗句“   ,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有蓬勃的生命力,韩愈的“   ,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早春是清新、湿润的;诗中还有情谊,王维笔下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中的情感是真挚的;诗中更有美景,杨万里的“   ,树头花落未成阴”展示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诗中还蕴含着哲理,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   ”阐述了“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阅读时要熟读精思,每一句每一字都要认真思索,真可谓“   ,   。”
(4)人不能停留在原地,不思进取,应该勤于自省,常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就像《礼记》中说的那样:“   ,   ,又日新”。
9.(2024·长沙模拟)修改下面的文段。(共有3处错误)
这学期,我们班的同学经常阅读的报刊有《少年文艺》和《小学生学习报》。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写作水平。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呢!
10.(2024·长沙模拟)综合实践。
毕业在即,光明小学六年级(1)班准备开展一次“难忘童年,惜别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邀请你参与进来。
(1)【制做班级纪念册】①请你给纪念册起一个别致的名字。
②你准备为班级纪念册设计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毕业联欢】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难忘童年,惜别校园”毕业联欢会拟写一段结束语。(不少于50字)
(3)【深情赠言】面临分别,请你写几句话送给你的老师或同学。
二、现代文阅读
(2023六下·瑞安月考)仔细阅读下面三则短文,完成练习。
【文段一】《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比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文段二】《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炮。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文段三】《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节选)
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但是,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放弃美国的一切。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1.完成文段一里的填空。
12.联读三则短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英雄事迹和英雄品质并填入表格。
人物 英雄事迹 英雄品质
张思德 为救战友而牺牲    
李大钊     忠于革命
钱学森        
13.关于选文中的三个人物描写不恰当的是(  )。
A.选段一聚焦张思德的神态、动作,写出了他的英雄品质。
B.选段二描写了李大钊的语言、外貌、神态,突出了人物的英雄品质。
C.选段三通过对钱学森的语言描写表现了钱学森的可贵品质。
D.选段一是毛主席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
14.三则短文中都有一种“伟大的力量”在指引着主人公,对这种力量来源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这种力量源于对中国革命成功的信心。
B.这种力量源于对祖国强烈的思念与热爱。
C.这种力量源于想要成为英雄受人膜拜。
D.这种力量源于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
15.歌曲《孤勇者》的歌词写到“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三则选文谈谈对“英雄”的理解。
(2024·长沙模拟)无畏创造奇迹
作者:江玲
①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
②青年很有数学天赋,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
③“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青年一边打开写着题目的纸,一边咕哝着。他也没多想,就做了起来。
④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十七边形。青年没有在意,像做前两道题一样开始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得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⑤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着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亮色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做出了这道难题……
⑥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十七边形。
⑦青年很快做出下一个正十七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20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道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⑧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⑨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⑩有些事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
16.在文中找出一些描述第三道题非常难的语句。(最少找两处)
17.有人认为在碰到困难时应坚持不懈,但也有人认为遇到困难应及时寻求适当的帮助,否则就会钻牛角尖而不可自拔,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对此你怎样认为?(请至少引用两个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的观点)
18.这篇文章直到最后才点明画正十七边形的难题是有20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也直到最后才点明这个青年是数学王子高斯,你觉得这样安排文章结构好吗?为什么?
19.这篇文章从高斯的故事中概括出“无知者无畏”这样具有哲理性的话语,试用同样的方法为下面一首诗概括一句话,字数不限。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概括:   
三、书面表达
20.(2024·长沙模拟)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题一: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为某种原因而改变以前的想法或做法。有时会不再犹豫,积极争取;不再胆怯,大胆面对;不再放弃,咬牙坚持;不再沉沦,奋力拼搏……
请以“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2)题二:请以“幸福,在那一刻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若选择题一,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字义;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蒸融"的“融”应读“róng”,指融化。
B.有误,“非然也”意思是不是这样的。
C.正确。
D.有误,“天崖海角”应改为“天涯海角”,形容极偏远的地方。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字义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答案】A
【知识点】词汇运用;关联词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项句子前后是条件关系,应该用“无论;都”进行表述作答;
BCD三项中关联词语运用正确,符合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对句子前后的意思进行精确分析,理解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选用符合相应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进行作答。
3.【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CD三项中对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表述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B项中句子没有明确的本体和喻体,这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4.【答案】B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选项中的词语,描述“报国志”可以用“怒发冲冠”,讲岳飞的故事;描述“故乡情”应该用“床前明月”,出自李白的《静夜思》;描述“江南春景”应该用“草长莺飞”,出自高鼎《村居》;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5.【答案】D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内容和对古诗的理解,AB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课文内容;
D项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与传统节日无关,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古诗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和古诗的学习和理解,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6.【答案】(1)疑问;避免;寄托;证实
(2)彻底;批评;含糊;唯恐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1)“疑问”的“疑”是左右结构;“避免”的“避”是走之旁,里面是“辟”;“寄托”的“寄”是宝盖头,下面是“奇”;“证实”的“证”是言字旁,右边是“正”;
(2)“彻底”的“彻”是双人旁,右边是“切”;“批评”的“批”是提手旁,右边是“比”;“含糊”的“糊”是米字旁,右边是“胡”;“唯恐”的“唯”是口字旁,右边是“隹”;
故答案为:(1)疑问;避免;寄托;证实(2)彻底;批评;含糊;唯恐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7.【答案】(1)肃;安;恍;油;焕;浩
(2)安然无恙
(3)焕然一新
【知识点】补充成语;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1)肃然起敬:形容产生恭敬钦佩的感情。安然无恙:形容人或物平安无事,没有发生事故,没有受到损害。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焕然一新:形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浩然正气: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书写时注意“肃、焕”等字的写法。
(2)结合语境可知,地震中周围的房屋都倒塌了。这座楼房没有受到损害,故选“安然无恙”。
(3)结合语境可知,经过重新装修后大堂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故选“焕然一新”。
故答案为: (1)肃、安、恍、油、焕、浩;(2)安然无恙;(3)焕然一新
【点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很好的记忆,理解了成语和使用环境,这样才不容易出错,熟能生巧。
8.【答案】(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千磨万击还坚劲;天街小雨润如酥;西出阳关无故人;篱落疏疏一径深;只缘身在此山中
(3)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4)苟日新;日日新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出自《长歌行》。结合题干中的“告诫我们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因此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提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应浪费时间。
(2)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结合题干中的“任尔东西南北风”,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结合题干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结合题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结合题干中的“树头花落未成阴”,可知填写的诗句是“篱落疏疏一径深”。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结合题干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3)出自《读书要熟读精思》,结合题干中的“阅读时要熟读精思,每一句每一字都要认真思索”,可知填写的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读书的时候要专心致志,肯下功夫,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4)出自《礼记》,结合题干中的“人不能停留在原地,不思进取,应该勤于自省,常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可知填写的是“苟日新;日日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故答案为:(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千磨万击还坚劲;天街小雨润如酥;西出阳关无故人;篱落疏疏一径深;只缘身在此山中;(3)读书须用意;—字值千金;(4)苟日新;日日新。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名言警句。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9.【答案】这学期,我们班的同学经常阅读的报刊有《学生语文学习》《少年文艺》和《小学生学习报》。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写作水平。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或我们班还被授予“课外阅读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呢!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我们班的同学经常阅读的报刊有《少年文艺》和《小学生学习报》”这句中《少年文艺》不是报刊,应该把《少年文艺》去掉;“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写作水平”这句中“增长了”与“写作水平”搭配不当,应该在“写作水平”前面加上“提高了”;“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呢!”这句中应该把“的光荣称号”去掉;把“《课外阅读先进集体》”中的书名号改成引号;
故答案为:这学期,我们班的同学经常阅读的报刊有《学生语文学习》《少年文艺》和《小学生学习报》。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写作水平。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或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呢!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10.【答案】(1)①岁月如歌或葱茏时光或匆匆那年。②留影珍藏、才艺集萃、毕业赠言、所获荣誉。
(2)“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即将启程,登上“未来号”高铁,迎接灿烂的未来!
(3)亲爱的老师,几年来是您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是您引领我放飞理想。即将分别,我想对您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结合对班级纪念册的理解和认知,进行正确作答;把内容设计全面合理;
(2)结合难忘童年,惜别校园”毕业联欢会的主题,进行表述作答。结束语中把活动主题突出出来;
(3)结合毕业季,写出自己想对老师和同学说的话,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1)①岁月如歌或葱茏时光或匆匆那年。②留影珍藏、才艺集萃、毕业赠言、所获荣誉。(2)“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即将启程,登上“未来号”高铁,迎接灿烂的未来!(3)亲爱的老师,几年来是您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是您引领我放飞理想。即将分别,我想对您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作答时要注意文明礼貌,态度要真诚、恳切。
【答案】11.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2.舍己为人;不顾自身安危,积极投身革命工作;放弃美国的一切;无私奉献
13.A
14.C
15.英雄是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疫情期间,辛勤的快递员是英雄,他们架起供需的桥,展现出平凡者努力拼搏、责任担当的模样。消防战士是英雄,他们出入火海,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他们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勇气令我震撼。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1.结合课文内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明了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书写是“泰山”的“泰”是春字头,下面是“水”;“鸿毛”的“鸿”是三点水,左右结构。
故答案为: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2.结合材料内容,材料一种“张思德”为了救战友的生命而牺牲自己,表现了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材料二中李大钊为了革命坚强不屈勇于牺牲,表现了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材料三钱学森甘愿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国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体现了他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故答案为:舍己为人;不顾自身安危,积极投身革命工作;放弃美国的一切;无私奉献
13.阅读各项中表述,BCD三项中表述是正确的,A项中材料一没有描写张思德的动作神态,作者引用张思德话高度评价了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的高尚品质。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
14.结合材料中对张思德、李大钊和钱学森的描写,正是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以及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他们忘我牺牲的强大动力,阅读各项中表述,C项中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15.结合材料中对张思德、李大钊和钱学森的描写,他们怀着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以及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祖国和人民忘我牺牲,他们是真正的英雄。结合自己对英雄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英雄是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疫情期间,辛勤的快递员是英雄,他们架起供需的桥,展现出平凡者努力拼搏、责任担当的模样。消防战士是英雄,他们出入火海,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他们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勇气令我震撼。
【答案】16.①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越吃力。②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
17.我认为遇到困难应及时寻求适当的帮助,否则就会钻牛角尖而不可自拔,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因为困难面前,我们首先要自己尝试解决,而不是第一时间求助他人。因为不能对他人形成依赖,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更好地成长。但如果用了很多的办法,仍不能解决问题,便可寻求适当地帮助,否则就会钻牛角尖而不能自拔,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精力的浪费。
18.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1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6.结合文中句子,“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越吃力。”“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这两句话写出了第三道题非常难的特点,结合文中句子,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①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越吃力。②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
17.结合题目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把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写清楚。
故答案为:我认为遇到困难应及时寻求适当的帮助,否则就会钻牛角尖而不可自拔,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因为困难面前,我们首先要自己尝试解决,而不是第一时间求助他人。因为不能对他人形成依赖,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更好地成长。但如果用了很多的办法,仍不能解决问题,便可寻求适当地帮助,否则就会钻牛角尖而不能自拔,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精力的浪费。
18.结合短文内容,这篇文章直到最后才点明画正十七边形的难题是有20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也直到最后才点明这个青年是数学王子高斯,这样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兴趣,突出了主题。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19.结合诗句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表述,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0.【答案】(1)我不再胆小 《鲁滨逊漂流记》里有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事实上的确如此,与其害怕危险而放弃,还不如勇敢地去面对,我就亲身经历了一次。
一天,我的牙痛又犯了!“哎哟,哎哟!”我不禁发出了呻吟声。唉,这颗大乳牙成天疼,我恨不得立即用老虎钳拔了它!“再这样下去怎么好?干脆让牙医拔了!”妈妈的建议让我一哆嗦,不禁想起以前牙医把我的牙齿拔了半颗,疼得可厉害了!“今天没空,那明天早上去。”爸爸也同意了。看来不拔牙不行啊!第二天早上,我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了牙科。那儿挤满了人,原来这么多人有牙病呀!“哇……”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回荡在手术室里,让我不禁身子一寒,可是心里还不断的为自己打气:这是个小孩拔牙,我已经长大了,不怕!正在我自我安慰之际,一个大人做出的疼痛反应让我的心理防线立刻崩溃。正在我准备逃离这里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那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说得对呀!我还没做呢,怕什么!想到这里,我立刻静下心来,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位……”终于轮到我了。我镇定地坐上了手术椅。只见牙医拿出一个针筒,吸了些麻醉剂往我牙根里注射,然后拿出一个钳子,一扭,这颗大乳牙就轻松地下来了。紧接着,牙医又往牙根处塞了一个棉花球止血。不一会儿就治疗好了,可我却一点没感觉到疼痛。回想治疗前的种种担心,我不禁笑了起来,原来这么容易啊!现在的我已不再胆小,每次遇到害怕的事我都会想到“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这句话,它让我更加有勇气面对遇到的困难。
(2)幸福,在那一刻绽放
幸福,这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字眼,是千千万万个作者试图描绘的境界,是一个与天堂紧紧相关的词语。而我的幸福,在那一刻悄然绽放。
我常常私下里认为,我是不快乐的,我是不幸福的。每天背着大大的书包上学放学,看桌角堆放的书渐渐长高,任凭夕阳将我伏案疾书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不是吗?池塘边的榕树上没有知了,操场旁的秋千上落满尘埃。
毕业学子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每天盯着课文死抠字眼的日子终于将我也拉入“四眼”大军,我不得不给我“心灵的窗口”安上玻璃。检查视力需要散瞳,爸爸和我各骑一辆自行车去了眼镜店,回来时却出了问题:刚散完瞳不能见强光。爸爸二话不说,推出自行车就要带我,我为难地说:“那么远,带得动吗?我的自行车怎么办呢?”爸爸大手一挥,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快点儿吧,你我还能带不动吗?自行车你不用管,我有办法拿回去。”我犹犹豫豫地坐上了自行车的后座,爸爸一边骑一边说:“做好了就把眼睛闭上,别伤了眼。”我应着,用手扶着爸爸的背,女孩子长大了多少会和父亲有所隔阂,在我眼里,爸爸永远代表着威严、力量,而现在,我明显感到爸爸很用力很用力,在上坡的时候,他不得不让我下来,他不肯回头,我知道他是怕我看到他满头的汗水。我突然觉得我好幸福。
在那一刻,落满尘埃的幸福之花突然绽放,我有这样一个爱我、护我的父亲,我还有何所求呢?为了不让我的眼睛收到那一点微乎其微的损伤,他不顾半百的身体,像很多年前带我去公园那样载我向前。单调的蹬车声像微风吹拂着幸福之花,我发现,花原来可以如此美丽,可以如此灿烂。
父亲的爱,使一朵名叫“幸福”的花朵在我的心头绽放。怀揣幸福,穿行在尘世间,身上永远都是暖的。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1)题目要求写一写“我不再 ”,作答时要把题目补充完整,结合具体事例,写出自己的改变,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2)题目要求写一写“幸福,在那一刻绽放”,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自己的生活中获得幸福的感受,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题目要求”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作文一讲述自己在拔牙中学会坚强不再胆小的成长故事;作文二写自己在父爱中感受的幸福;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