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历史【热点 重点 难点】专练
重难点专题0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例题】(2021年上海中考历史真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材料A:中共七大会场 材料B:《共产党宣言》书影
材料C: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材料D:1927-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简表 材料E: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表
创建人 革命根据地名称
毛泽东等 井冈山、中央根据地等
方志敏等 闽浙赣根据地
贺龙等 湘鄂西根据地
……
材料F:“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主题
[步骤一]明事件,定时空
(1)将上述材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步骤二]析作用,重解读
(2)解读材料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例如:材料C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当时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的国情,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根据示例,请你对材料D做出解读。
[步骤三]理思路,谈认识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对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答案】
(1)B、A
(2)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逐渐将革命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3)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革命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路的开始;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创立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共建立新中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国情相结合,创立邓小平理理论,指引中共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后来的历届领导者不断丰富和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也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
考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注意区分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在国民革命时期萌芽,在土地革命时期初步形成,在全面抗战时期走向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得到丰富发展。
1.革命道路的探索
(1)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中共“一大”:毛泽东出席中共“一大”,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①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②1927年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文章。
(2)中共“七大”: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①1992年“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一国两制”: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思想。
历史地位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内涵: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历史地位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②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科学发展观
(1)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地位
①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②2007年,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内容:大会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确立: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考点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对中学生有什么启示
(1)马克思主义是在解决问题中诞生的,又在指导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2)个人取得成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畏挫折,勇于实践等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主要内容 (1)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2)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 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历史意义 (1)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促进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2)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
(2)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去做宣传和组织工作,培植革命力量,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撰写文章: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其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成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
(3)创办面向工人的刊物: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深受工人欢迎。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三.马克思主义在世界
①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是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关注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新经济政策
③苏联解体、苏东剧变:实质是社会性质的变化,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这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要树立坚定的革命信念,相信社会主义最终会取得胜利。
1.(2024·上海崇明·统考一模)伟人毛泽东
每当一个时代转折的初期,毛泽东提出一套理论、方针和办法,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毛泽东《论持久战》
材料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提出这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四: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研读以上材料,请将这些材料按时序排列。
(2)材料四反映了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下列哪一个体现了这一理论?请说明理由。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反分裂国家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论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1848年 1917年 1927年 1945年 1997年 2002年 2012年 2017年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章程》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将材料一所示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类,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是______;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实践的是______;属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的是______。(填写编号即可)
(2)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阅读下列表格信息,回答问题。
序号 时间 人物 地点 年龄
① 1894年 孙中山 檀香山 28岁
② 1898年 梁启超 北京 25岁
③ 1915年 陈独秀 上海 36岁
④ 1919年 李大钊 北京 30岁
⑤ 1921年 毛泽东 上海 28岁
⑥ 1927年 周恩来 南昌 29岁
(1)分别写出与序号①、②、③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
(2)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序号④信息相对应的文章是什么?
(3)分别写出与序号⑤、⑥信息相关历史事件的意义。
(4)恰逢新时代,吾辈正青春。你将如何书写自己的青春华章?
4.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中国,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无法化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趋势也无法改变。并且《共产党宣言》阐述的阶级斗争学说,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所以,《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其明确了革命方向。
——刘建宇《浅析<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史实(部分)
①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在各国建立支部,领导各国工人阶级进行经济斗争。②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得到第一国际的支持,但最终失败。 ③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中国发展至今。 ⑤2013年,《共产党宣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⑥《共产党宣言》自发表170多年来,有200多种文字的译本,传遍世界各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俄国和中国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 理论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时期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摘编自韩庆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根本上是探寻中国道路的历史》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主要活动 意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发表《共产党宣言》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64年 第一个无产阶级国际组织
1871年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2)结合所学简述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的关系。
材料二: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后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方向。
(3)请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材料二四幅图中的历史事件。(用序号表示)
(4)中国的先进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是一种历史选择。请任选一幅图片说明其历史地位。
1.【答案】
(1)材料二,材料三
(2)C,理由: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了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3)能够根据材料及相关史实进行较完整的论述
【解析】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论持久战》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现于土地革命时期,《论十大关系》出现于新中国成立之初,《论人民民主专政》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所以按照时间先后排列应该是材料而二、材料一、材料四、材料三。所以空白处应该填入材料二、材料三。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了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所以选C项。《中国土地法大纲》与土地改革有关,《反分裂国家法》与国家统一有关,都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不符,排除AB项。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持久战理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论十大关系。
2.【答案】
(1)标题: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① ② ④
(2)【示例】
观点:科学的理论成果指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论述: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综上所述,科学的理论成果指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指引着我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解析】
(1)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继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为材料一拟定的标题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断丰富和发展”。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因此,②处应填写编号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实践。因此,③处应填写编号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因此,④处应填写编号④。
(2)通过分析材料一、二,可提炼出的观点为“科学的理论成果引领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由此可知,科学的理论成果指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指引着我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3.【答案】
(1)兴中会,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2)《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4)刻苦学习,努力奋斗。
【解析】
(1)兴中会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史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故填:兴中会,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2)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故填:《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4)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如:刻苦学习,努力奋斗。
4.【答案】
(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2)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促进中国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与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中国经济腾飞。
【解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阐述的阶级斗争学说,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说明《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其明确了革命方向。”说明马克思主义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俄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俄国和中国的史实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3)根据表格可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新的理论。说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促进中国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与发展;同时在理论上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科学理路的指导,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实现中国经济腾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言之有理即可。
5.【答案】
(1)意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时间:1848年;活动: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建立巴黎公社。
(2)关系:国际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3)④②③①
(4)①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②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③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任选一幅图片说明其历史地位即可)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这是第一个无产阶级国际组织;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故表格从上到下应填写为: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848年;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建立巴黎公社。
(2)根据材料一中的“源于那个时代”结合所学可知,国际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基础;根据材料一中的“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3)根据所学可知,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秋收起义爆发于1927年,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所以材料二中的四幅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序应为④②③①。
(4)根据所学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秋收起义和之后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任选一幅图片说明其历史地位即可。
(
4
)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