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 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三角形 单元测试 (含简单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 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三角形 单元测试 (含简单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14 16:4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三角形(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8,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13 B.6 C.5 D.4
2.如图,已知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是的三等分点,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3.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40°,∠C=70°,∠A的平分线与BC边的垂线EF交于点E,AD是BC边上的高,则∠E=     度.
A.15° B.20° C.10° D.12°
4.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间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米,米,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20米 B.23米 C.17米 D.26米
5.如图,的三边长均为整数,且周长为,是边上的中线,的周长比的周长大2,则长的可能值有( )个.
A. B.
C. D.
6.如图,在中,,,若,,则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7.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AD⊥BC,垂足为D、E,F分别是CD,AD上的点,且CE=AF.如果∠AED=62°,那么∠DBF的度数为(  )
A.62° B.38° C.28° D.26°
8.如图,AB∥CD,∠1=45°,∠3=80°,则∠2的度数为(  )
A.30° B.35° C.40° D.45°
9.如图,在△ABC中,中线AD、CE相交于点G,AG=6,则AD的长为(  )
A.18 B.9 C.8 D.3
10.如图,直线被直线所截,已知,E是平面内任意一点(点E不在直线上),设,.下列各式:①,②,③,④中,的度数可能是( )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32分)
11.如图,是的高,,则大小为 .
12.如图,点在上,点在上.若,,且,.则 .
13.如图,△OAD≌△OBC,且∠O=80°,∠C=20°,则∠AEB= °.
14.如图,点在上,,,要使,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写出一种即可)
15.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且∠B=∠E.则添加条件 ,可得△ABC≌△DEF.
16.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分别过点B,C作过点A的直线的垂线BD,CE,若BD=7cm,CE=5cm,则DE= cm.
17.如图,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与一束经过光心O的光线相交于点P,点F为焦点,若,,则 .
18.如图,点为正方形外一点,且,连接,交于点.若,则的度数为 .

三、解答题(共6小题,每题8分,满分48分)
19.已知:如图,和相交于点,说明:AC+BD>AB+CD.
20.如图,△ABC中,AB=BC=CA,∠A=∠ABC=∠ACB,在△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小蚂蚁,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相同速度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经过t(s)后,它们分别爬行到了D,E处,设DC与BE的交点为F.
(1)△ACD≌△CBE吗?为什么?
(2)小蚂蚁在爬行过程中,DC与BE所成的∠BFC的大小有无变化?请说明理由.
21.在中,,直线经过点C,且于点D,于点E.
(1)当直线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猜想线段与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这个关系,并加以证明;
(2)当直线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
(3)当直线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不必证明.
22.如图,直线AB交x轴正半轴于点A(a,0),交y轴正半轴于点B(0,b),且a、b满足+|4-b|=0,
(1)求A、B两点的坐标;
(2)D为OA的中点,连接BD,过点O作OE⊥BD于F,交AB于E,求证:∠BDO=∠EDA;
(3)如图,P为x轴上A点右侧任意一点,以BP为边作等腰Rt△PBM,其中PB=PM,直线MA交y轴于点Q,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线段OQ的长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求线段OQ的取值范围.
23.已知.
(1)若,求的度数.
(2)若,求证:.
24.如图,,点在上,与相交于点,若,,,.
(1)求线段的长.
(2)求的度数.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B
6.D
7.C
8.B
9.B
10.B
11.
12.4
13.120
14. (答案不唯一)
15.BC=EF(答案不唯一)
16.12
17./150度
18./度
19.证明略.
20.(1)全等,(2)没有变化,都是120°
21.(1)
(2)略
(3)
22.(1)A(4,0),B(0,4)(2)证明略(3)无论P点怎么动OQ的长不变
23.(1)50°;(2)略
24.(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