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热点7 开放14个沿海城市40周年——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专题训练(Word版 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周年热点7 开放14个沿海城市40周年——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专题训练(Word版 PDF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4 19:08: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周年热点7 开放14个沿海城市40周年——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1.它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使农村中一些腐朽落后的东西逐渐消失,使中国古老农村焕发出生机,也为此后新中国的农业合作化打下了基础。材料旨在说明(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过程
C.土地改革的特点 D.土地改革的意义
2.在毛泽东看来,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必须根植于快速发展的工业,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中国仍不免落后挨打。新中国成立之后,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始终存在,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作为工业化的后来者,历史已经不会再给予中国人足够的时间了。为此,新中国( )
A.制定并实施了“一五”计划 B.确立了公私合营政策
C.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3.“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多两,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其中又把88.8%用于重工业建设。这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牺牲轻工业发展重工业 D.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4.(新课标·唯物史观)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材料论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5.(新情境·补充学习笔记)下面是九年级学生在复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所做的部分学习笔记,横线空白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会议前 会议后
“两个凡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盲目个人崇拜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王老师在研究中国共产党实行的一项土地政策时,搜集到一则顺口溜:“包干到了户,人人是干部。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项土地政策( )
A.摧毁了我国封建制度 B.改变了农村的所有制结构
C.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7.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限制企业的过高收入 B.增强企业的活力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逐步引入股份制
8.1988年,宪法第11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些规定的增加( )
A.有利于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促进国家作出改革国企的决策
C.是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D.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建立起来
9.曲线图能直观反映事物的发展状态。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由此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中国对内改革取得瞩目成绩 B.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C.中国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效 D.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0.(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整体表现概览
指标 1952年 1978年 2016年
占世界GDP的比重(%) 4.6 1.8 14.8
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22.5 22.3 18.8
人均GDP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 23.8 22.1 79.7
GDP世界排名 3 11 2
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 1.0 0.8 13.2
材料二 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加入世贸组织等各种国际组织后,向外国开放市场,参与世界市场竞争,倒逼中国经济发展进步。无数人想通过工作、做生意、创业等各种方式发家致富,致富成为一种鲜明的导向,激励推动着人们去行动。世界呈和平发展的状态很多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能够享受到世界和平发展的战略红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3分)
(3)综上所述,你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建议?(1分)
参考答案
1. D根据材料中“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为此后新中国的农业合作化打下了基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意义。
2. A第一步,分析材料内容。
根据材料中“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必须根植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A符合题意。
3. A根据材料中“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其中又把88.8%用于重工业建设”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国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A。
4. B
5. B
6. C根据材料中“包干到了户”可判断出这一土地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使得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故选C。
7. B 由材料可知,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B符合题意。
8. A
9. C 依据曲线图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进出口金额、外商直接投资整体呈增长趋势,这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成效。故选C。
10.(1)中国经济呈增长趋势;1978年后经济增长速度加快。(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党和国家对经济建设的高度重视;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实行对外开放;人民群众努力奋斗;有利的国际环境。(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注重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5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周年热点 7 开放 14个沿海城市 40 周年——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1.它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使农村中一些腐朽落后的东西逐渐消失,使中国古老
农村焕发出生机,也为此后新中国的农业合作化打下了基础。材料旨在说明(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过程
C.土地改革的特点 D.土地改革的意义
2.在毛泽东看来,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必须根植于快速发展的工业,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中
国仍不免落后挨打。新中国成立之后,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始终存在,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
择,作为工业化的后来者,历史已经不会再给予中国人足够的时间了。为此,新中国( )
A.制定并实施了“一五”计划 B.确立了公私合营政策
C.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3.“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达 766.4 亿元,折合黄金 7 亿多
两,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 58.2%用于工业,其中又把 88.8%用于重工业建设。这反映了“一五”计
划期间我国(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牺牲轻工业发展重工业 D.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4.(新课标·唯物史观)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
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材料论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5.(新情境·补充学习笔记)下面是九年级学生在复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所做的部分学习
笔记,横线空白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会议前 会议后
“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盲目个人崇拜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王老师在研究中国共产党实行的一项土地政策时,搜集到一则顺口溜:“包干到了户,人人是干
部。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项土地政策( )
A.摧毁了我国封建制度 B.改变了农村的所有制结构
C.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983 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
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
补。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限制企业的过高收入 B.增强企业的活力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逐步引入股份制
8.1988年,宪法第 11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
和管理。”这些规定的增加( )
A.有利于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促进国家作出改革国企的决策
C.是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D.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建立起来
9.曲线图能直观反映事物的发展状态。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由此可以得到的信
息是()
A.中国对内改革取得瞩目成绩 B.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C.中国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效 D.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0.(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整体表现概览
指标 1952年 1978年 2016年
占世界 GDP的比重(%) 4.6 1.8 14.8
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22.5 22.3 18.8
人均 GDP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 23.8 22.1 79.7
GDP世界排名 3 11 2
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 1.0 0.8 13.2
材料二 1987 年 4 月 26 日,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
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加入世贸组织等各种国际组织后,向外国开放市场,参与
世界市场竞争,倒逼中国经济发展进步。无数人想通过工作、做生意、创业等各种方式发家致富,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致富成为一种鲜明的导向,激励推动着人们去行动。世界呈和平发展的状态很多年,中国改革开放
四十多年来,能够享受到世界和平发展的战略红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3分)
(3)综上所述,你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建议?(1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 D 根据材料中“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为此后新中国的农业合作化打下了基
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意义。
2. A第一步,分析材料内容。
根据材料中“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必须根植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
择”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
计划,A符合题意。
3. A根据材料中“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 58.2%用于工业,其中又把 88.8%用于重工业建设”可知,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 A。
4. B
5. B
6. C 根据材料中“包干到了户”可判断出这一土地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
亏,这使得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故选 C。
7. B 由材料可知,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
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B符合题意。
8. A
9. C 依据曲线图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进出口金额、外商直接投资整体呈增长趋势,
这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成效。故选 C。
10.(1)中国经济呈增长趋势;1978年后经济增长速度加快。(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党和国家对经济建设的高度重视;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实行对外开放;人民群众
努力奋斗;有利的国际环境。(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注重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1 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
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