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周年热点 5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30 周年——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民族英雄”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
面是他们制作的人物资料卡。据此可知,他们研究的民族英雄是( )
籍贯:福建侯官
官职:湖广总督等
主要成就:捉拿烟贩、设禁烟局、组织编译《四洲志》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魏源 D.陈化成
2.英国资产阶级认为,中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上的那些限制和规定是使英国工业品不能畅销于中国的
主要障碍,因此他们主张用武力冲破这种障碍,使中国成为对英国商品自由开放的广阔市场。为
此,英国( )
A.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B.发动了鸦片战争
C.要求公使进驻北京 D.派兵驻守东交民巷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俄国担心英法军队侵入黑龙江,威胁俄国在华利益,于是派遣普提雅
廷为全权公使访华。俄国派遣普提雅廷访华的结果是( )
A.割占了中国的山东半岛 B.制止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C.签订了中俄《瑗珲条约》 D.攫取了在中国办厂特权
4.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岛国竞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
尽。清朝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上述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
A.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
5.一百多年前的庚子年,面对西方列强的肆意欺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尽管未能取得完全意义上
的胜利,但打破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美梦。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数以千万计的中国
人迎着侵略者手中的杀人利器,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他们的精神使得侵略者发出一次次惊叹,亦
为之折服。材料体现了( )
A.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B.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
C.义和团反帝斗争的意义 D.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6.恽代英就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揭露道:“他们用这提高他们自己的地位,使他们自己的势力
确立于北京政治界,逐渐养成东交民巷俨然为北京太上政府的局面,中国的外交官吏仰承帝国主义
的意旨,居然亦有左右北京政局的力量。”这一条约的签订( )
A.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激起了农民反抗运动最高峰的出现 D.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日本帝国主义驻满军队于九月十八日晚借辞南满铁路破坏的口实,紧急地以武力占领沈阳、营
口、长春与南满、安东两铁路线上的各重要城市,炮毁重要的要塞建筑、兵工厂……材料反映的事
件( )
A.标志着伪满洲国的建立 B.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C.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8.(新考法·以漫画切入考查抗日战争)漫画往往可以反映社会现实。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
漫画作品,据此可知( )
A.中共在抗战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抗战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 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以日本胜利、中国惨败而告终。对该战的影响,有如下一些反应:
日本史学家藤村道生指出,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是日本由‘被压迫国’向‘压迫国’过渡的转
折点”。
福泽谕吉说:日清战争,使大日本帝国受到尊重。
日本有作品记载;日清战争、连战皆捷,军人万岁。家有女儿的父母,都希望找一个军人作女婿。
张之洞在给朝廷的电报中指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
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
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弃台民之事小,亡国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
陈独秀曾说“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
——摘编自邓元时《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对交战双方和国际关系的影响。(6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新考法—观点论述,围绕主题论述)【抗战家书的记忆】(10分)
材料一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
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抗日英雄的家书内容或恳切,或温情,或牵挂……以下为他们家书的节选:
赵一曼:宁儿啊!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
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左权: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可
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程雄: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
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
胡孟晋:惠,最亲爱的人,请不要依恋,要知道你爱人的走,不是故意的抛弃你,而是为着革命,
为着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啊!
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戴安澜: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
出,未能侍奉。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抗战家书》等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家书中的抗战精神”,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
合,表述清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 A 根据材料中“福建侯官”“捉拿烟贩、设禁烟局,组织编译《四洲志》”可知,材料反映的民
族英雄是林则徐。故选 A。
2. B“使英国工业品不能畅销于中国”“他们主张用武力冲破这种障碍,使中国成为对英国商品自
由开放的广阔市场,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发动了鸦片战争。
3. C
4. C 依据材料中“岛国”“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可知,与材料相关的是甲午中日
战争中国战败。故选 C。
5. C 根据材料中“庚子年”“打破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美梦”“他们的精神使得侵略者
发出一次次惊叹,亦为之折服”可知,材料体现了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瓜
分中国的野心,表现了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C 正确。
6. D 根据材料中“逐渐养成东交民巷俨然为北京太上政府的局面,中国的外交官吏仰承帝国主义的
意旨”可知,这一条约为《辛丑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
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 D。
7. B 根据材料中“九月十八日”“借辞南满铁路破坏的口实”“以武力占领沈阳”等可知,材料反
映的事件是 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8. D 根据漫画信息“老百姓起来把日强盗赶出中国去”可知,抗日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
持,D正确。
9. 对日本: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刺激日本称霸和奴役亚洲的野心;改变日本社会观念(或军人地
位提升);巨额赔款有助于日本近代化发展等。(2分,一点 1分,言之有理即可)
对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赔款增加人民负担;促进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深入
发展;促进民族觉醒;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暴露,统治进一步削弱等。(2分,一点 1 分,言之有理
即可)对国际关系: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改变东亚国际格局;改变西方侵略方式,即进入资
本输出阶段等。(2分,一点 1分,言之有理即可)
10. 【示例】
烽火家书抵万金
抗战家书是时代的见证,是历史的记忆,写的是温情,刻的是大义!
1931年 9月 18日,日寇来袭,烽火连天,国家蒙辱,人民蒙难。“宁儿啊,我最亲爱的孩子”,
一声轻唤,是赵一曼烈士对儿子的柔情;“三个人假如在一块,真痛快极了”,一丝期盼,是左权烈
士对亲人的思念。谁不愿骨肉团聚,谁不恋家庭的温馨?但没有国,哪有家!家书中“伟大而生,光
荣而死”“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铮铮誓言,是英雄们对祖国深深的爱。千千万万勇敢的中国人同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仇敌忾,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家书中的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都是那位“匹夫”!
青年强,则国强。我们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定能实现!(10分)
评分标准:
9—10分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
6—8分 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
3—5分 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
0—2分 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周年热点5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30周年——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民族英雄”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他们制作的人物资料卡。据此可知,他们研究的民族英雄是( )
籍贯:福建侯官官职:湖广总督等主要成就:捉拿烟贩、设禁烟局、组织编译《四洲志》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魏源 D.陈化成
2.英国资产阶级认为,中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上的那些限制和规定是使英国工业品不能畅销于中国的主要障碍,因此他们主张用武力冲破这种障碍,使中国成为对英国商品自由开放的广阔市场。为此,英国( )
A.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B.发动了鸦片战争
C.要求公使进驻北京 D.派兵驻守东交民巷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俄国担心英法军队侵入黑龙江,威胁俄国在华利益,于是派遣普提雅廷为全权公使访华。俄国派遣普提雅廷访华的结果是( )
A.割占了中国的山东半岛 B.制止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C.签订了中俄《瑗珲条约》 D.攫取了在中国办厂特权
4.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岛国竞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朝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上述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
A.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
5.一百多年前的庚子年,面对西方列强的肆意欺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尽管未能取得完全意义上的胜利,但打破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美梦。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迎着侵略者手中的杀人利器,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他们的精神使得侵略者发出一次次惊叹,亦为之折服。材料体现了( )
A.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B.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
C.义和团反帝斗争的意义 D.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6.恽代英就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揭露道:“他们用这提高他们自己的地位,使他们自己的势力确立于北京政治界,逐渐养成东交民巷俨然为北京太上政府的局面,中国的外交官吏仰承帝国主义的意旨,居然亦有左右北京政局的力量。”这一条约的签订( )
A.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激起了农民反抗运动最高峰的出现 D.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7.日本帝国主义驻满军队于九月十八日晚借辞南满铁路破坏的口实,紧急地以武力占领沈阳、营口、长春与南满、安东两铁路线上的各重要城市,炮毁重要的要塞建筑、兵工厂……材料反映的事件( )
A.标志着伪满洲国的建立 B.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C.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8.(新考法·以漫画切入考查抗日战争)漫画往往可以反映社会现实。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作品,据此可知( )
A.中共在抗战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抗战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 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以日本胜利、中国惨败而告终。对该战的影响,有如下一些反应:
日本史学家藤村道生指出,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是日本由‘被压迫国’向‘压迫国’过渡的转折点”。
福泽谕吉说:日清战争,使大日本帝国受到尊重。
日本有作品记载;日清战争、连战皆捷,军人万岁。家有女儿的父母,都希望找一个军人作女婿。
张之洞在给朝廷的电报中指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
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弃台民之事小,亡国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
陈独秀曾说“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
——摘编自邓元时《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对交战双方和国际关系的影响。(6分)
10. (新考法—观点论述,围绕主题论述)【抗战家书的记忆】(10分)
材料一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抗日英雄的家书内容或恳切,或温情,或牵挂……以下为他们家书的节选:
赵一曼:宁儿啊!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左权: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程雄: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
胡孟晋:惠,最亲爱的人,请不要依恋,要知道你爱人的走,不是故意的抛弃你,而是为着革命,为着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啊!
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戴安澜: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抗战家书》等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家书中的抗战精神”,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 A根据材料中“福建侯官”“捉拿烟贩、设禁烟局,组织编译《四洲志》”可知,材料反映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故选A。
2. B“使英国工业品不能畅销于中国”“他们主张用武力冲破这种障碍,使中国成为对英国商品自由开放的广阔市场,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发动了鸦片战争。
3. C
4. C 依据材料中“岛国”“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可知,与材料相关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故选C。
5. C 根据材料中“庚子年”“打破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美梦”“他们的精神使得侵略者发出一次次惊叹,亦为之折服”可知,材料体现了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野心,表现了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C正确。
6. D 根据材料中“逐渐养成东交民巷俨然为北京太上政府的局面,中国的外交官吏仰承帝国主义的意旨”可知,这一条约为《辛丑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D。
7. B 根据材料中“九月十八日”“借辞南满铁路破坏的口实”“以武力占领沈阳”等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8. D 根据漫画信息“老百姓起来把日强盗赶出中国去”可知,抗日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D正确。
9. 对日本: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刺激日本称霸和奴役亚洲的野心;改变日本社会观念(或军人地位提升);巨额赔款有助于日本近代化发展等。(2分,一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
对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赔款增加人民负担;促进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深入发展;促进民族觉醒;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暴露,统治进一步削弱等。(2分,一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对国际关系: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改变东亚国际格局;改变西方侵略方式,即进入资本输出阶段等。(2分,一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
10. 【示例】
烽火家书抵万金
抗战家书是时代的见证,是历史的记忆,写的是温情,刻的是大义!
1931年9月18日,日寇来袭,烽火连天,国家蒙辱,人民蒙难。“宁儿啊,我最亲爱的孩子”,一声轻唤,是赵一曼烈士对儿子的柔情;“三个人假如在一块,真痛快极了”,一丝期盼,是左权烈士对亲人的思念。谁不愿骨肉团聚,谁不恋家庭的温馨?但没有国,哪有家!家书中“伟大而生,光荣而死”“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铮铮誓言,是英雄们对祖国深深的爱。千千万万勇敢的中国人同仇敌忾,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家书中的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都是那位“匹夫”!青年强,则国强。我们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10分)
评分标准:
9—10分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
6—8分 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
3—5分 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
0—2分 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6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