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复活(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复活(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4 16:1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复活》 教学设计 章节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1.把握全文的情节,分析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等人的形象。 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 3.理解题目“复活”的意蕴,体会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人生理想。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教师范读+学生自读
教师提问 1.梳理故事情节 2.课文中的环境是一座监狱,极具典型性,人物也因而有特别的内涵。试分析监狱这一典型环境的作用。 3.聂赫留朵夫是在什么情形下找到的玛丝洛娃 当聂赫留朵夫出现在面前时,玛丝洛娃是否马上认出他 4.聂赫留朵夫是怎样一个形象?“您”和“你”的称谓变化,表现出了聂赫留朵夫怎样的心理? 5.分析人物形象——玛丝洛娃。玛丝洛娃是怎样一个形象? 6.【思考】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有人认为这里的“复活”是指聂赫留朵夫,有人认为是指玛丝洛娃,有人认为是指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背诵(5-10分) 1.梳理故事情节 2.课文中的环境是一座监狱,极具典型性,人物也因而有特别的内涵。试分析监狱这一典型环境的作用。 选取监狱作为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相认的背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从对话内容来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混乱,突出了混乱、嘈杂的环境特点。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第一次见面提供了背景。 以环境的混乱、嘈杂衬托玛丝洛娃精神世界的混乱。(人物) 因为这一吵闹的场面使得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的讲话内容,才有了下文两人近距离的谈话,推动了情节发展。 揭示社会执法的混乱不清,暗示人物命运的波折。 3.聂赫留朵夫是在什么情形下找到的玛丝洛娃 当聂赫留朵夫出现在面前时,玛丝洛娃是否马上认出他 玛丝洛娃流离失所,沦为妓女,无辜卷入了一起谋财害命的官司,在法庭上担任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意外发现了她。 玛丝洛娃并没有马上认出自己往日的情人,但是她仍然高兴有人来看他,特别是衣着体面的人。 4.聂赫留朵夫是怎样一个形象?“您”和“你”的称谓变化,表现出了聂赫留朵夫怎样的心理? 场景一:隔栏相见——从“您”到“你” (第4段)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 (第5段)“我想见见您……我……” (17段)“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 (19段)“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 第一次对话时,聂赫留朵夫不知道用“您”还是“你”,随即决定用“您”。一是因为他们之间没有了以往的亲切、熟悉感;更重要的是,他是带着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来请求玛丝洛娃的饶恕的,所以用“您”。 但随后对玛丝洛娃的称呼又换回了“你”,足见聂赫留朵夫当时内心的诚恳、急切和激动,以至于忘记了之前内心设定好的称谓,下意识地使用了对往日爱人习惯性使用的“你”。 场景二 长凳交谈 从“你”到“您”。 (31段)“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 (34段)“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聂赫留朵夫感到一阵惶惑,不知该怎么办。他为自己犯下的罪孽深感不安,为曾经的卑劣行径深感羞耻,他不知道该如何行动,如何赎罪。怜悯、悔恨、内疚、羞耻,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 场景三 卢布插曲——从“您”到“你”,到直呼“卡秋莎”。 (63段)“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68段)“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当玛丝洛娃突然向他要钱时,他意识到“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但他直呼玛丝洛娃的小名“卡秋莎”,而且改称“你”,一是因为玛丝洛娃不让他闯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反而让他的内心“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让他不再嫌恶她,也不只是怜悯、同情她的处境,而是决定在精神上唤醒她,“恢复她的本性”。 场景四 结束见面——“您”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明确】当他把想赎罪的话说完了,玛丝洛娃表现出极度的冷漠和“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而且准备回牢房时,他又改称“您”了。 因为玛丝洛娃的冷漠让他意识到她对自己的距离感,他决定还是用这种庄重的敬称; 因为他想要用这种态度表达请求饶恕和救赎玛丝洛娃的决心。 【小结】 “您”和“你”的人称变换,其实反映了聂赫留朵夫内心激烈的矛盾震荡,表现了他走向“精神复活”时抉择的艰难。 分析聂赫留朵夫的形象 心理描写: 聂赫留朵夫想(12)真诚忏悔 聂赫留朵夫暗自说(33)矛盾犹豫 他心里想,在他心里说话,这样想,感到,觉得(59-67)质疑动摇→决心拯救 本来还想(70)懦弱、自责、忏悔 其他(如动作): 用手指抓住铁栅栏……(12)激动、懊悔 竭力忍住……擤了擤鼻涕……(21-22)痛苦、羞耻 窘态毕露地说……(55)错愕、诧异 聂赫留朵夫形象总结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内心矛盾、灵魂痛苦,艰难迈出忏悔第一步的青年贵族形象。他既是贵族地主阶级罪恶的体现者,同时又是本阶级罪恶的批判者。 聂赫留朵夫大学时是一个纯洁、热忱、朝气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作风随便,诱惑玛丝洛娃使其怀上孩子,又将其抛弃。 多年后,再次遇到了玛丝洛娃,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魁祸首,心中的良知引发了他对玛丝洛娃的同情和忏悔。他开始决心赎罪,甚至有和她结婚的念头,表明了他悔改的诚意。从此,他的思想开始升华,灵魂开始走向复活。 作者塑造聂赫留朵夫这一人物用意何在? 他是一个“忏悔贵族”形象,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 他能幡然悔悟,能认识到自己的罪恶,并毅然打算赎罪,并且产生了不带有任何私心的想法——唤醒玛丝洛娃的精神!达到了人性的复活、道德的复活、精神的复活,完成了从“兽性的人”到“精神的人”的本质飞跃。 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在于,在他身上,体现了托尔斯泰宣扬的解决社会矛盾的思想——“托尔斯泰主义”,即悔罪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 5.分析人物形象——玛丝洛娃。玛丝洛娃是怎样一个形象? 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2) 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3) 【明确】此时,玛丝洛娃还是以妓女的身份审视周围的人,看到眼前是个有钱人就露出习惯性的讨好的笑容。 她忽然瞟了她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43)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53) 【明确】“嫌恶”应该是玛丝洛娃的真情流露,正是眼前这个男人,对她始乱终弃,给自己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灾难。“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则是她故意为之,装出的一副妖媚可怜相,其目的是“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65) 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76) 【明确】突出了玛丝洛娃的真实状态,她根本不在意对方的想法,只是要尽可能地获得一些好处。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鄙夷不屑、不信任,觉得聂赫留朵夫所说的话是骗人的。 玛丝洛娃的笑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对聂赫留朵夫的讨好献媚,一是对他的鄙夷。 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玛丝洛娃已经完全丧失了少女时代的纯真,身上浓重地刻下了以往生活的印记,在行为上已经堕落成一个真正的妓女,并不以自己的身份为耻。但同时她又没有完全泯灭良知和混淆是非观念,爱恨情仇在她心里分得非常清楚,对聂赫留朵夫满怀鄙夷,她不再相信善了。这些生动的神态描写,正体现了玛丝洛娃内心的丰富性。 体会玛丝洛娃的“眼神” 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10) 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16) 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20) 【明确】玛丝洛娃的表情表现了她认出对方后的心理,那段不愿意触及的痛苦记忆又出现在她的脑海中。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蔑视、愤怒、无声抵抗。 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27) 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32) 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37) 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转移话题、冷漠置之,表现出她的内心是痛苦的,是愤恨的,努力想要忘记过去,不想再触及那段痛苦的回忆。 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鄙夷不屑、不信任。 【外貌描写】乌黑的鬈发……显得特别有神。(27) 这是一个可爱的姑娘,眼睛“特别有神”,让人无法讨厌她,作者这样写激起了人们对她的遭遇的同情。 【语言描写】“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35-43) 从玛丝洛娃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聂赫留朵夫过去给她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她不想再触及那段痛苦的回忆。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鄙夷不屑、不信任。 这些语言描写表现了玛丝洛娃悲惨但倔强清醒的形象特点。 【动作细节】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64) 两个“瞧瞧”活画出玛丝洛娃像敏锐的赌徒般在捕捉一击制胜的战机,而为的就是那区区十个卢布;而“伸”“抓”“塞”一连串的动作细节是那样的熟练、迅捷,像极了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手,可见,类似的情状在她身上肯定发生了很多次。一个唯利是图、工于心计、世俗贪婪的妇女形象跃然纸上。 玛丝洛娃形象总结 文中展现的是玛丝洛娃堕落时期,这时的她唯利是图,善于讨好献媚,工于心计,自私自利,且倔强无情。“笑”代表社会身份中的玛丝洛娃,而“眼神”则代表了心理世界中的玛丝洛娃。“笑”与玛丝洛娃这十年来的人生遭际有关,“眼神”则代表了玛丝洛娃内心深处对于命运强烈的不满与反抗,情感的创伤始终没有愈合。 玛丝洛娃原本是个善良、纯朴、天真无邪的少女,自从被聂赫留朵夫引诱和抛弃后,她沦落为妓女,又不幸被诬告为毒害他人的凶手,陷于冤狱之中。她作为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她已经丧失了生命,失去了灵魂,对决心赎罪,帮助她觉醒的聂赫留朵夫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充满的是厌恶。 【补充】参加审判玛丝洛娃的法庭人员众生相 一个法官跟妻子吵架,心情不佳,愁容满面,在整个审判过程一直担心回家后老婆不给饭吃。 另三个法官是“机会论者”他玩弄数字来决定受审者的命运。 另一个法官老是迟到,他关心的是自己的疾病,他想,从门边走到他的座位那儿,如果走的步数能用三除尽,他患的胃黏膜炎就会好,这段距离走走26步就可走完,他赶紧加了一步,凑成27步。 一个书记在法庭上偷着一篇秘密文章,完全没有注意审判案件。 尤其那个副检察官,他在妓院寻欢作乐一夜,匆忙赶到法庭连钮扣还没来得及扣上,以致开庭前还不知案情。 法庭的庭长早就到法院了,他要在六点前去会他的情妇,急切希望案子快点重完。副检察官以犯罪的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 作者塑造玛丝洛娃这一人物用意何在? 玛丝洛娃是俄国底层民众中的典型代表,作者借她揭露了当时俄国整个官僚体系的腐败,以及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表达了底层人民的反抗精神和革命要求。 《复活》以玛丝洛娃的人生经历与思想沉浮为线索,深入探讨了其精神复活的必然性,不仅凸显了其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更突出了这一形象对于俄国底层人民实现精神复活的重大意义。 6.【思考】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有人认为这里的“复活”是指聂赫留朵夫,有人认为是指玛丝洛娃,有人认为是指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理解。 观点一:复活主要是写聂赫留朵夫的“道德复活” 聂赫留朵夫的人生三阶段: 第一阶段:单纯善良的大学生。这时的他健康、真诚、充实、崇高,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而献身。真挚地爱着玛丝洛娃。那时的爱是纯洁美好的。 第二阶段:放纵堕落的花花公子。进入军队,踏上社会后,聂赫留朵夫变得猥琐、低下、空虚、渺小。他诱骗了玛丝洛娃,之后给了她一笔钱。这种做法是兽性的表现,更是对纯洁的爱的侮辱。 第三阶段:苏醒忏悔的复活者。法庭审判之后,他内心痛苦,认清了自己虚伪可耻的面目,决心悔过自新。在他忏悔的过程中,通过对他的所见所闻,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俄国社会的腐败和黑暗。批判了沙俄专制的国家制度,揭露了政府机关的黑暗和官吏的残暴。 课文节选部分充分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赫留朵夫的“复活”代表着“精神的人”战胜了“兽性的人”,道德的人战胜了非道德的人。失落的人性逐渐复归,道德不断自我完善。 观点二:“复活”主要指玛丝洛娃人性和尊严的复活。 玛丝洛娃的人生三阶段: 第一阶段:天真美好的单纯少女 第二阶段:遭受凌辱,自暴自弃的风尘女子 第三阶段:宽恕复活,重获新生 玛丝洛娃“复活”的典型意义:玛丝洛娃身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纯洁、善良和自尊,也体现出不合理社会对他们的残酷迫害。爱和宽恕唤醒了她心中尚存的善良与仁爱,玛丝洛娃最终实现了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复活。 玛丝洛娃的“复活”代表着人性与尊严的回归。作者借她揭露了当时俄国整个官僚体系的腐败,以及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表达了底层人民的反抗精神和革命要求。 观点三: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是托尔斯泰的精神复活。 托尔斯泰写《复活》用了十年时间,六易其稿。小说结局曾写成玛丝洛娃同聂赫留朵夫结婚,移居国外过上了幸福生活。大团圆式的结局只说明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后来托尔斯泰又把结局改成玛丝洛娃和政治犯西蒙松在一起,写出了玛丝洛娃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复活”,从而完整地诠释托尔斯泰的“复活”情感与思想。 小说的两个主人公一路走来爱恨情仇,历尽坎坷最终都实现了精神灵魂的“复活”,托尔斯泰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了赎罪、宽恕、拯救灵魂、“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美好人性,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的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思想的结晶。 一方面,它体现为对现实的无情批判; 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因此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斜睨(nì) 饶恕(shù) 笑盈盈(yínɡ) 嫣然一笑(yān) B.褴褛(lán) 哽住(ɡěnɡ) 擤鼻子(mǐnɡ) 夺眶而出(kuànɡ) C.喉咙(hóu) 鬈发(juǎn) 瞟一眼(piǎo) 模模糊糊(mó) D.嫌恶(wù) 不屑(xiè) 典狱长(diǎn) 窘态毕露(lóu)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审讯玛丝洛娃的过程中,检察官发表了洋洋洒洒的讲话。他从遗传学的角度认为玛丝洛娃多半生来带着犯罪的胚胎,最后由陪审员写定罪意见。聂赫留朵夫怕被人察觉他与玛丝洛娃的关系,不敢为她辩护。 B.玛丝洛娃上诉被驳回,是因为枢密官斯科沃罗德尼科夫认为聂赫留朵夫出于道德要求决定同卡秋莎结婚的想法,实在可恶之至。最终他以撤销原判理由不足驳回上诉。 C.聂赫留朵夫第二次去探监时,一个看守给他送了一封信,信是一个他曾经帮助过的叫薇拉的女士写给他的,信中请求他把玛丝洛娃调到政治犯牢房来,或者至少把她调到医院里做护士。 D.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极强的人。他跟平民站在一边,反对上层阶级,“公开抨击他认为虚伪和不公正的事情,为此,他被流放西伯利亚,途中与玛丝洛娃相遇。 3.下列各项中,省略号的用法与“我想请求您……给些钱”中省略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王大瑞带着一脸的困惑问:“这位马小姐是…… ” B.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C.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 D.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复活》是晚年托尔斯泰最重要的作品,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 B.针对农产品价格步步攀升的状况,政府制订了打击囤积居奇、投放紧缺商品的措施,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起了很好的作用。 C.托尔斯泰的记忆力和观察力是十分惊人的,他能迅逮捕捉形象并长久地储存在头脑中,创作需要时,一“呼”即出。 D.博物馆里,有些参观者衣衫不整,高声喧哗,在展厅里吃东西、乱丢垃圾和不文明行为,对博物馆里的其他参观者和展品都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5.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_____________,它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②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端午节挂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_____疾病。 ③在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别有用心的势力的_____________、使和利用,始终站稳立场,坚持原则。 A.功夫 驱除 蛊惑 B.工夫 祛除 迷惑 C.工夫 祛除 蛊惑 D.功夫 驱除 迷惑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聂赫留朵夫迫不及待地想把玛丝洛娃减刑的好消息告诉她。于是,获得了典狱长的批准后他带着御前办公室的减刑公文副本去探监。 B.玛丝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亚做苦工,为了替玛丝洛娃伸冤,聂赫留朵夫四处奔走。上诉失败后,聂赫留朵夫决定陪他去西伯利亚,并再次向她求婚。 C.政治犯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意志力极强又有着自由思想的人。他是军需官的儿子,认为父亲所挣的钱是不义之财,应该交还人民,为此跟家庭决裂。 D.玛丝洛娃认为自己同聂赫留朵夫结合会毁掉他的一生,而跟西蒙松一起,就可以使聂赫留朵夫恢复自由。所以出于对聂赫留朵夫的爱,她选择了西蒙松。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 ①那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尽管烜赫一时,不可一世,但最终还是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②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姹紫嫣红的光芒,就好像是彩虹织成的。 ③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 ④记者看到那些重新进入乡间小学校的儿童,他们虽然筚路蓝褛、身体孱弱,但一双双大眼睛里都闪烁着喜悦之光。 ⑤郗鉴慧眼独具,舍弃了那群衣冠楚楚的公子们,毫不犹豫地选定坦腹东床的少年王羲之作为女婿。事实证明,他的见识果然不凡。 ⑥十一长假期间,各种景点的消息络绎不绝,网友们不断搜索并发布自己出游的照片,以使大家可以互相借鉴。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公司总经理对小李说:“我一定会认真雅正你今天提交的市场调查报告。” B.小杨激动地说:“承蒙金鱼街社区委员会的邀请,我参加了读书分享会。” C.在外求学的儿子一到家,父亲就动情地说:“家父我早就包好饺子等你啦!” D.小赵把他的好朋友送到门口,说:“我就此留步,不远送了,祝您一路平安!”
知识小结 《复活》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对人类道德与价值的不断寻求。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带有浓浓的自传成分,反映着作家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上的艰难探索。“复活”后的聂赫留朵夫,标志着托尔斯泰的思想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布置作业 探讨复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