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4 16:2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以下属于埃及文明的是( )
①楔形文字 ②象形文字 ③《吉尔伽美什》 ④制定太阳历 ⑤人首飞牛石雕 ⑥卡尔纳克神庙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2.亚里士多德认为,除了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外,所有需要依赖他人生存的人,如奴隶、女人、小孩、受薪阶层都不能成为公民;理想的城邦公民应具备善德,而忙于劳动,无暇学习和从政的工匠、商贩、农民都不适合成为公民。上述观点体现了( )
A.公民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 B.雅典政治具备理性主义精神
C.穷人被排挤出城邦政治事务 D.建立在专政基础上的公民权
3.在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认为神是世界的主宰,人可以通过祭祀向神祈福。释迦牟尼则认识到世间一切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人应该依靠自己的觉悟来求福。这反映了,古代印度( )
A.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精神觉醒 B.婆罗门教义不断丰富与发展
C.政权逐渐摆脱了神权的控制 D.种姓制度理论的思辨化趋势
4.“从佃耕的农人那里收到的地租、牧群的头数、牲畜所需的饲料的量、下次播种所需的种子的量,以及关于灌溉设施和灌溉计划的一切复杂的细节,都得上账或记录。管理事项和账目,是用削成三角尘头的芦苇秆当笔,刻写在泥板上;然后将泥板烘干,以便于保存。”这可以说明( )
A.收取地租成为西亚普遍现象 B.象形文字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C.生产实际需要推动文字产生 D.经济发展促使埃及文明稳定
5.《吉尔伽美什》中这样描述:“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由此可知,两河流域( )
A.工人待遇丰厚 B.酿酒工艺世界领先
C.农耕文明发达 D.艺术形式丰富多样
6.传统观点认为,古希腊是以工商业为主的海洋文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碑铭学等材料的积累以及文献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认为农业才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这表明( )
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考证
B.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C.历史研究随史料丰富而不断深入
D.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7.阿斯帕西娅是古希腊著名政治家伯里克利的情人,据说伯里克利的演说稿大部分出自这位美貌与智慧并重的情人之手,甚至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尊为她为导师,向她学习雄辩术。但历史学家对她的记述甚少,其真实命运竟不为后世所知。由此可知( )
A.西方人文主义已经萌芽 B.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C.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
8.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把学习“政治技艺”看作一种伟业,他认为“人天生关注自己和忽视他人……(但如此)即便他们没有偷窃和犯罪,也会受到指责”,如此城邦毁坏了,一切也就毁坏了。他强调城邦的存续得益于( )
A.良好的城邦道德风尚 B.有效的城邦制度规范
C.积极参政的公民群体 D.发达的政治素养教育
9.作为首席将军,伯里克利对城邦的贡献无与伦比,但其与外邦女友所生儿子不能具有公民身份,他甚至要出席公民大会受审,并被判处巨额罚金和解除职务。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评价道:伟大的民族对自己的伟大人物,总是忘恩负义的。据此可知古希腊( )
A.人们薄恩寡义重视功利 B.直接民主制度存在弊端
C.奉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首席将军毫无实际权力
10.从公元前4500年到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人迁入两河流域河谷地区,与本土居民融合在一起,逐渐确立了统治地位。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两河流域( )
A.原始农业发端 B.种姓制度出现 C.法老权威确立 D.城市国家形成
11.“格罗西亚”长老会是斯巴达重要的权力结构。成员中除了国王,其余28人都是年逾60的贵族由公民大会选出。一切国家大事先由长老会议讨论拟定,再交由公民大会决议通过;如果公民大会对议案修改过多,长老会可以联合国王宣布该决议无效。这些现象表明斯巴达( )
A.民主政治得到切实保障
B.长老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C.政治具有轮番而治特征
D.带有浓厚的寡头政治色彩
12.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150到200帕那。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些规定旨在( )
A.树立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 B.维护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C.以宗教手段逐步推进社会教化 D.遏制贱民扰乱治安的现象
13.《新全球通史》里提到“农业的出现带来了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改变着人类的历史。与农业相关的最重要的改变应该是人口的膨胀……促使新石器时代的人们采取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模式”。该观点意在强调农业出现( )
A.难以应对人口膨胀 B.开始于新石器时代
C.是社会变化的产物 D.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14.古巴比伦时期,在私人农业经济领域,纳第图女祭司、商人塔木卡及政府官员均投入土地买卖、经营,以各种形式的租赁制、合伙制开发利用土地,甚至出现了土地职业管理人及责权利明确的雇佣劳动。这说明古巴比伦私人农业( )
A.维护私有者经济利益 B.尝试多元方式经营
C.呈现超强商业化趋向 D.重视提高经济效益
15.《大臣乌尼传》是古埃及第六王朝大臣乌尼的传记,其中写道:“陛下让我进入,为的是单王独听取(案件)。竟然没有大法官和维西尔(相当于宰相)在场,也没有王子,只有我在那里,因为我是卓越的,因为我是令陛下的心欢悦的。”这一记述表明古埃及( )
A.官僚系统较为完备 B.司法程序公正合理
C.司法权由国王掌握 D.权力制约机制完善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口述社会是古代世界的共性,和希腊社会一样,古代的埃及、两河流域、印度等都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口述社会阶段,史诗和抒情诗的发达即鲜明的例证。古希腊人创作了不朽的《荷马史诗》,苏美尔人有宏大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古印度人有著名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但是以口头说服为特征的演说却唯独兴盛于古希腊的雅典城邦,成为雅典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和显著特征。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等
材料二 作为政治领袖的演说家正是通过演说影响甚至左右民众在公民大会上的决策和陪审员在公民法庭上的判决。因此,在雅典民主政治中,民众的决策需要政治领袖的建议和领导,政治领袖的建议和领导需要民众决策的认可和制约。雅典政治领袖的领导权和民众的决策权长期处于一种相互制约和平衡的状态,从而使雅典民主政治在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摘编自蒋保《演说与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三 雅典实行公职民选,民选的方式法律作了规定,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举手和投石(将计票的小石子投入规定的壶中);一种是抽签。第一种方式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裁决,用于专业技术性官员的选举,如选举将军等。第二种方式虽然原则上平等,但抽签当选具有偶然性。
——摘编自何炳松《欧洲大历史》等
材料四 在雅典,将军是要求具有特别军事才能的要职,十位将军经公民大会选出后,还要由公民大会再次投票的多数来决定他们各自的具体职责,并确定一位首席将军来领导“十将军委员会”。在抽签中,为防止不适宜担任公职的人当选,法律规定审查合格者才能参加抽签。每一个候选人要接受任何一位公民带挑剔的追问和诘难。
——摘编自《浅谈古代雅典公民选举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演说在雅典兴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演说对雅典社会的影响。
17.古代帝国是推动区域间联系的重要力量,它们十分重视交通设施的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帝国的“大通道”
材料一 古罗马道路图
材料二 古罗马道路建设始于公元前312年。这些“大通道”铺设有地砖,在全天候条件下都易于通行。正是得益于“大通道”的建设,古罗马军队的供给线变得更有效率。在罗马帝国的巅峰时期,这种铺设了硬化路面的道路建设里程达到了80000公里,连接了今天英国、西欧、东欧、北非等众多区域。
——黄斌《条条大路通罗马:古罗马道路建设的长期影响》
材料三 罗马帝国与汉朝交通联系图
(1)依据材料,说明古罗马为什么要修建“大通道”?
(2)结合材料三、概述认识古代帝国之间“大通道”的视角。
18.克里特文明是古希腊早期文明的重要代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根据我们目前对线形文字A的了解,当时人们用它在清单表格中做各种记载:记录收到的物品以及支出的物品,记录库存物品、家畜数量、土地拥有量以及人口数等。王宫储藏室的支出记录包括:用于祭神仪式上的供品,分发给居民的口粮,手工艺品制作所需原材料的数量等。但没有一块泥板记载不同种类物品的兑换率,透露当时人们是否以金银作为货币进行物品交换。小集市上的交易量远远无法与王宫再分配经济制度的规模相匹敌。
——摘编自马丁《古希腊简史:从史前到希腊化时代》
材料三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埃文斯及其同事对克里特宫殿进行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发掘出大量刻有字符的陶片……可惜的是.克里特的古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A还没有被破解。线形文字B于20世纪50年代被英国建筑师文特里斯和语言学家查德维克破译。最新的科学测定年代的方法.确定了火山爆发的准确年代.这可以使人们重新考虑一些历史论断。
——摘编自纳吉《对称、非对称和迷宫:从克里特文明到现代艺术与科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克里特文明的社会经济基本状况。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谜所需的条件有哪些。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目前研究所知,上古文明的出现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止于公元500年左右。在第一波浪潮中涌现的主要文明有: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此外,还包括了古代西亚的赫梯文明、腓尼基文明、犹太文明、米底文明、波斯文明,以及非洲北部的迦太基文明等。美洲印第安文明最早也出现在上古时代。上古文明大多是农业文明,创建者是农耕民族;个别是商业文明,如腓尼基文明及支嗣迦太基文明。到公元5世纪,上古文明大多已经历了从形成、兴盛到衰落或消亡的全过程。
——摘编自刘景华《中古世界兴起的主要文明及特征》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上古文明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中文明的发展有何新趋势,并分析新趋势出现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古巴比伦的文字,①错误;埃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②正确;《吉尔伽美什》 是古巴比伦的文学作品,③错误;埃及制定了太阳历 ,④正确;人首飞牛石雕是亚述王朝的建筑,⑤错误;卡尔纳克神庙位于埃及城市卢克索北部,始建于大约3900年前,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一座壮观的神庙,⑥正确。由此可知,②④⑥正确,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因为奴隶、女人、小孩、受薪阶层需要依赖于他人,不具备独立判断的条件;理想的公民具备善德,需要教导学习。所以只有具备独立理性的人才能成为公民,B项正确;公民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穷人”与材料的主体“城邦”不一致,排除C项;材料中强调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公民,没有反映专政,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释迦摩尼认识到人应该依靠自己的觉悟来求福,可见当时的人的主观意识的觉醒,A项正确;释迦摩尼是佛教代表,排除B项;C项“摆脱了”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和种姓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人使用芦苇秆作为笔,泥板作为书写材料,表明了为了有效管理土地、牧群、资源分配和灌溉计划等复杂事务,人们发明和使用了一套书写系统。因此,可以看出生产实际需要是推动文字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C项正确;材料主要表明是文字在生产实践中产生,没有表现为“收取地租”的现象,排除A项;象形文字已经逐渐走向成熟表现为埃及文字系统,中国甲骨文系统的出现等,但是材料主要表现为文字的产生,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生产需要与文字产生”,而“经济发展促使埃及文明稳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酿酒业发展,在古代,酒类的酿造使用的主要是粮食作物或者葡萄,两河流域能够出现酒类说明当时农耕文明发达,C项正确;《吉尔伽美什》属于文学作品史诗,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且给工人喝酒并不能说明工人待遇丰厚,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比其他地区,不足以说明酿酒工艺世界领先,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一种文学作品史诗,并不能说明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依据材料“随着考古学、碑铭学等材料的积累以及文献研究的深入”可知,随着考古学及文献研究的发展,学者对古希腊历史研究提出了新的看法,这说明史料的新发现有助于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C项正确;只要史料充足,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也可以考证,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表述不正确,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多种史料与历史结论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材料反映了阿斯帕西娅作为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能力极为出众的女性,却没能够直接参与雅典政治生活,没在历史中留下太多的痕迹,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D项正确;人文主义强调的是人的作用和价值,从以神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材料的主旨不是人文主义的萌芽,而是反映女性在古希腊的地位,排除A项;历史学家对阿斯帕西娅的记述甚少与女性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有关,而非体现道德沦丧,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公民参政权得到保障,也不是强调人民至上、轮番而治,而是体现女性在古代希腊被忽视的情况,不能得出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时期(西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德谟克认为公民要学习政治技艺,要积极关注城邦事务,这一言论说明了积极参政的公民群体是城邦得以延续的关键,C项正确;通过德谟克的言论可知,公民的美德指的是其对于城邦事务的关注,而非城邦的道德风尚,排除A项;德谟克的言论中并未涉及雅典城邦公共事务决策的程序,所以无法得出制度的规范,排除B项;德谟克的言论中未提及城邦教育,这与发达的教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信息“伯里克利对城邦的贡献无与伦比,但其与外邦女友所生儿子不能具有公民身份,他甚至要出席公民大会受审,并被判处巨额罚金和解除职务”可知在古希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古希腊坚持法律的公平性,A项排除;直接民主的弊端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毫无权力,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根据材料,苏美尔人逐渐迁入两河流域并建立统治,逐渐形成城市国家,D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原始农业发端,排除A项;种姓制度是印度的,排除B项;法老是古埃及的统治者,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斯巴达“一切国家大事先由长老会议讨论拟定,再交由公民大会决议通过;如果公民大会对议 案修改过多,长老会可以联合国王宣布该决议无效”可知,斯巴达的政治带有明显的寡头政治色彩,D项正确;由材料可知,斯巴达的民主政治受到较大的限制,A项错误;公民大会是斯巴达名义上最高的权力机关,B项错误;轮番而治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C项错误。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根据材料“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150到200帕那。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摩奴法典》关于对婆罗门侮辱的处罚规定,对于不同种姓的人,其处罚力度是不同的,这有利于维护婆罗门的至上地位,进而维护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B项正确;这些规定不是为了树立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而是为了维护种姓制度,排除A项;这些规定是维护种姓制度的,而不是以宗教手段推进社会教化,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贱民辱骂婆罗门的相关规定,无法得出遏制贱民扰乱治安的现象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农业的出现使得人口增加,人们采取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模式,这说明农业出现推动了社会进步,D项正确;农业进步推动人口增加,而非难以应对人口膨胀,排除A项;B项错在“开始”,而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C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时期。根据材料“投入土地买卖……雇佣劳动”可知当时私人农业呈现商业化的趋势,C项正确;仅仅从私人农业体现不出维护私有者经济利益,排除A项;材料没涉及多元经营,排除B项;材料没看出效果如何,因此经济效益体现不出,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埃及。根据材料“陛下让我进入,为的是单王独听取(案件)。竟然没有大法官和维西尔(相当于宰相)在场,也没有王子,只有我在那里,因为我是卓越的,因为我是令陛下的心欢悦的。”可知,皇帝单独听取案件,表明古埃及司法权由国王掌控,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官僚系统较为完备,排除A项;材料表明古埃及司法权由国王掌握,未体现司法程序公正合理,排除B项;材料表明古埃及司法权由国王掌握,未涉及权力制约机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6.(1)背景:口述社会的流行;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民主及其相关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2)影响;有利于公民发表看法;有助于政治家表达政治主张;为政治家与普通民众直接交流提供了途径;有利于社会及民主政治的相对稳定;但也可能会误导公民,给社会及民主政治造成不良影响。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口述社会是古代世界的共性,和希腊社会一样”得出口述社会的流行。根据材料“作为政治领袖的演说家正是通过演说影响甚至左右民众在公民大会上的决策和陪审员在公民法庭上的判决”得出直接民主及其相关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作为政治领袖的演说家正是通过演说影响甚至左右民众在公民大会上的决策”可得出演说有利于公民发表看法,有助于政治家表达政治主张,这也为政治家与普通民众直接交流提供了途径;根据材料“雅典政治领袖的领导权和民众的决策权长期处于一种相互制约和平衡的状态,从而使雅典民主政治在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可知,演说有利于社会及民主政治的相对稳定,但也可能会误导公民,给社会及民主政治造成不良影响。
17.(1)为军事战争服务;疆域辽阔,便于统治;密切国内外经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传播,提升国内外影响力等。
任答两点,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文化交流视角:“大通道”促进文化传播,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
贸易(经济)视角:“大通道”与国际贸易,推动跨区域间的贸易发展。
路线分布视角:“大通道”经过的地区、国家、城市状况,影响当地文明的发展。
路线构成视角:“大通道”由陆上和海上路线组成,为后世的东西方交流奠定基础。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公元前312年(古罗马)。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古罗马疆域辽阔,修建“大通道”,便于统治;根据材料二“正是得益于“大通道”的建设,古罗马军队的供给线变得更有效率”得出,为军事战争服务;根据材料三“罗马帝国与汉朝交通联系图”可得出,罗马“大通道”的修建,可以密切国内外经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传播,提升国内外影响力等。
(2)本题是影响类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公元前312年(古罗马)。根据材料三“罗马帝国与汉朝交通联系图”及所学知识,可从文化、经济、对沿边地区的影响角度回答即可。如:“大通道”促进文化传播,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大通道”与国际贸易,推动跨区域间的贸易发展。“大通道”经过的地区、国家、城市状况,影响当地文明的发展。“大通道”由陆上和海上路线组成,为后世的东西方交流奠定基础。
18.(1)差异:其他文明大都处于大河流域,有利于农业的兴盛,而克里特文明与海岛海洋有密切联系,有利于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2)社会经济状况:农牧业相结合;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有所发展;实行财产的重新分配;王室垄断经济。
(3)条件:新资料的发现;新技术的应用;克里特文字的破译等。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希腊)。差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文明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加以分析即可。即中国、印度等文明都处于大河流域,有利于农业的兴盛。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有利于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希腊)。状况:根据材料二“家畜数量、土地拥有量”“王宫储藏室的支出记录”“不同种类物品的兑换率”“小集市上的交易量远远无法与王宫再分配经济制度的规模相匹敌”等信息概括出农牧业相结合;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有所发展;实行财产的重新分配;王室垄断经济等。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条件:根据材料三“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埃文斯及其同事对克里特宫殿进行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发掘出大量刻有字符的陶片……线形文字B于20世纪50年代被英国建筑师文特里斯和语言学家查德维克破译。最新的科学测定年代的方法,确定了火山爆发的准确年代,这可以使人们重新考虑一些历史论断。”可以从新资料的发现;新技术的应用;克里特文字的破译等归纳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谜所需的条件。
19.(1)特点:发展时间较长;文明多元;以农耕文明为主,也出现了商业文明;发展脉络清晰;就起源来说,都是独立的原发型文明。
(2)新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加强,欧亚大陆文明区域连成一片。
原因:农耕文明的扩张潜能;武力征服的推动;区域性帝国的兴起和发展;多条商路的形成和扩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上古文明的出现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止于公元500年左右”可知,发展时间较长;根据材料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可知,文明多元;根据材料一“上古文明大多是农业文明,创建者是农耕民族;个别是商业文明,如腓尼基文明及支嗣迦太基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农耕文明为主,也出现了商业文明;根据材料一“到公元5世纪,上古文明大多已经历了从形成、兴盛到衰落或消亡的全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脉络清晰并且就起源来说,都是独立的原发型文明。
(2)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二“罗马帝国时代的欧亚大陆”可知,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加强,欧亚大陆文明区域连成一片;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罗马帝国时代的欧亚大陆”的中国版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耕文明的扩张潜能;在看材料二“罗马帝国时代的欧亚大陆”,两个大帝国之间存在多个商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条商路的形成和扩展;根据材料二“罗马帝国时代的欧亚大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力征服的推动以及区域性帝国的兴起和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