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4 17:2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李凭箜篌引
李贺
1.了解李贺生平事迹。
2.了解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并感受本
诗的音乐美及意境美。
3.总结本诗的写作特色。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整体感知
诗歌鉴赏
目 录

知人论世
关于李贺
李贺,字长吉,后世称李昌谷。河南府福昌县谷乡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后世称为诗鬼。
他的作品常常感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诗歌中常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想象奇谲,辞采诡丽,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才思聪颖,但仕途坎坷。被诽谤讳父名而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经人推荐担任九品小官,地位卑微。怀才不遇,痛苦抑郁,卒时仅27岁。
解题
①“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②“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③“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属古体诗。(乐府歌行体)

整体感知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贺在京城所作,诗中刻画了名噪一时的梨园弟子李凭弹箜篌的绝妙声音,想象丰富,设色瑰丽。
朗诵节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对照翻译
原文: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译文: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对照翻译
原文: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对照翻译
第一层:第1句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时秋高气
爽的环境。
第2~3句以行云为之静止、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
悲愁侧面烘托李凭的高超技艺。
第4句顺笔带出演奏者的姓名和演奏地点。
第二层:5~6句直接描摹音乐,以凤鸣玉碎、芙蓉泣露、香
兰欢笑来形容箜篌的乐音优美动听。
第三层:从第7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以月亮寒光因
之融化、紫皇为之吸引、石为之破、天为之惊、雨
为之降、老鱼为之跳跃、瘦蛟为之起舞、吴刚为之
不眠等众多神话意象,来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
艺与神奇魅力。
层次梳理

诗歌鉴赏
思考:诗人在前四句交代了什么信息?有何作用?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乐器--精美的箜篌
听众—云、江娥、素女
听众的反应——颓、啼竹、愁
①侧面描写:箜篌构造精良、云、江娥、素女反应。
②用典:运用江娥、素女的典故。
③衬托出音乐的高雅、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时间--高秋
演奏者--李凭
地点--国都长安
知识补充
1.以声摹声法 2.以形喻声法
3.动作描绘法 4.联想典故法
5.环境渲染法 6.议论抒情法
7.听者反应法
描写音乐的常见方法
昆山玉碎:清脆
凤凰叫:幽怨
芙蓉泣露:惨淡
香兰笑:欢快
2.思考:李凭的乐曲有何特点?诗人是如何进行描写的?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①正面描写:以声写声
②修辞手法:比喻
①正面描写:以形写声
②修辞手法:通感、拟人
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
知识补充
3.思考:动听的箜篌声引来了哪些听众?
长安城中的百姓
道教的神
女娲补天之处
女神成夫人,好音乐,善箜篌
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
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
月宫中嫦娥的宠物
十二门
紫皇
石、天
神妪
老鱼、瘦蛟
吴质
寒兔
侧面描写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运用何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
运用了夸张和神话传说。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月音震破,引来一场秋雨。表现了李凭箜篌技艺的高超。
赏析“老鱼跳波瘦蛟舞”。
用典。“老鱼跳波”出自《列子·汤问》,是说鱼儿随乐声跳跃。而“老鱼”和“瘦蛟”因为年龄和健康的原因,本就行动艰难,现在居然伴随着音乐声起舞跳跃,可见箜篌声之美、李凭技艺之高。
概括艺术特色
①善于巧用典故,将神话传说进行了加工。
②运用通感、夸张、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诗中没有对李凭技艺直接评判,而是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对乐声进行描摹。
③想象奇特,诗人以惊人的想象贯穿神仙世界和人间世界,用浪漫主义手法营造出独特意境。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