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离骚
屈原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的意思,反复诵读,背诵诗歌,培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屈原列传》,了解屈原的生平和《离骚》,理解诗人 “香草美人”意象体系和深刻内涵;了解《离骚》艺术特色。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屈原的精神理想和高尚的人格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正确价值观。
学习目标
李华学习了选择性必修中册的《屈原列传》,他记得司马迁在文章中记录了屈原与渔父的一段对话:“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李华没有办法理解屈原求死的行为。作为他的同学,你在学习了《离骚》后,你该如何解答他的疑惑呢?
情景设置
学习任务一
结合助读材料,了解屈原生平和楚辞。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屈原列传》
“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他名平,字原,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流放汉北(公元前313年)。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史记 .屈原列传》屈原生平
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走近屈原
“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的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招魂》、《九章》等。
他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
一类是以《九歌》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首由诗人自觉创作、独立完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全诗370多句,近2500字 。
“楚辞”: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 “兮”字。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后世诗歌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
《楚辞》
(一种诗体体裁)
一部诗集
读《楚辞》,它飘逸绝美,浪漫无边,里面香草美人、天界神灵、日月风雷……《楚辞》恣意的文笔,描绘了一个广阔而优美的世界,也是志向与情感的隐喻。
清华大学两校中文系教授的郑振铎,评价《楚辞》——“像水银泻地,像丽日当空,像春天之于花卉,像火炬之于黑暗的无星之夜。”
创作背景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放逐,著《离骚》”
——《史记·太史公自序》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报任安书》
题目解说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东汉 班固)
“离”——同“罹”,遭遇。
“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联系阅读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写作原因
联系阅读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作品特点
学习任务二
通过反复朗诵,结合注解,疏通文意,理解情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我是颛顼帝的远代子孙,先父名为伯庸。正当寅年的寅月寅日,我降生了。先父观察衡量我降生时的情况,一出生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给我起名叫正则啊,给我起表字叫灵均。
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颛顼(zhuān xū)
远代子孙
我,古时不论贵贱都可自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皇帝的自称。
考: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妣bǐ:对已故母亲的称呼。
古代岁星纪年中的太岁名,
对应简化后十二地支中的“寅”
正当
赐
孟春正月,正月为陬,又称寅月
降生
观察
衡量
开始
出生时的情况
n→v
n→v
大
美好
第一段详解
通常称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或者称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知识链接
东汉王逸在《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征;“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征,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天地人三统。这在当时认为是一个极好的兆头。
第一段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楚王同宗
出身高贵
国即为家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生逢三寅
降生祥瑞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名字美好
政治理想
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
照应下文“内美”
这是诗人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也是他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段作用:强调自己与楚王同宗共祖,意在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责任,同时也为他至死不能离开楚国埋下了伏笔。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a→n
盛多
加
美好
容态
僻
披(楚地方言)
连缀、联结
佩饰
水流很快的样子
喻时间过得飞快
等待
拔取
采摘
我既有这么多美好的内在品质,再加上美好的容态。肩披江离与长在幽僻处的白芷,将秋天的兰花连缀起来做成佩饰。我自念光阴如流水逝去,心忧岁月不等待我。早晨我采撷坡上的木兰,晚上摘取洲中的宿莽。
第二段详解
省略句,以(之)为
生得日月之良,是天赋我美质于内也。
--(朱熹《楚辞集注》)
诗人因出身高贵而庄重、自爱、自傲,这是他高洁的自我形象的一个内因,却也是构成他悲剧命运的一个因素。
内美是得之祖,父与天者,修能是勉之于己者。
--(汪瑗《楚辞集解》)
先天的"内美”
后天的"修能”
辟芷
亦称白芷 ,芳香,味辛,性温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江离
亦称江蓠,古称蘼芜,即今川芎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宿莽
是一种可以杀虫蠹的植物,叶含香气。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木兰
其香如兰,其花如莲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迅速
久留
时序更替
思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黄昏,喻晚年
代指有才德的、有作为的人。屈原自指/楚怀王
把握壮年
a→n
法度、准则
导
前驱
日月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和秋天时序更替。想到草木也有凋零的时候啊,便害怕美人也会衰老。何不趁着壮年祛除秽政啊,何不改变这种法度?乘着骏马奔驰啊,来吧,我愿做向导在前开路。
第二段详解
香草 美人
第二段
各种香草: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
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搴木兰、揽宿莽
喻美好的品德
喻修身养性
修身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岁月无情,时不待我
楚王衰老不堪大任,
楚王不思变革,不图进取,苟且偷安,昏聩误国
焦虑不已
忧国忧民
治国
急切改革、踌躇满志
甘当先驱,奋发有为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恐
说明:屈原什么思想呢 劝喻君王要任用贤能之士,用以富国强兵之目的。最后表露出积极辅佐君王的愿望。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叹息
掩面而泣
人生
并
爱慕、 崇尚
美好
鞿:马缰绳;羁:马络头。鞿羁:名→动,喻束缚、约束。
谏诤
废弃
被
楚地方言,<助>无实义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佩带
重复、加上
即使、纵然
表示多次或多数
白芷
第三段详解
我长声地叹息,掩面拭泪啊,为人生/百姓的生活有很多灾难而悲伤。
我虽然崇尚美德来约束自己啊,可在早上进谏而在晚上就被贬黜。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这也是我心中所崇尚的美德啊,即使(为之)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哀伤自己人生的多艰
哀伤百姓生活的多艰
忧从何来?
遭受了什么?
謇朝谇而夕替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早上进谏,晚上被贬黜
朝夕:时间短暂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有灵智远见的人,喻国君
古:荒唐,没有准则
今:①水势大;②形容广阔或壮大
屈原自己的心/人心
喻小人
喻美好的品德
毁谤
本来
世俗
善于取巧
违背
措
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
喻准绳、准则。
追随邪佞
迎合讨好
第三段详解
怨恨君王的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我的忠/苦心。许多小人嫉妒我的高尚德行啊,诽谤我好做淫荡的事。世俗本来适合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悅于人作为法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忧愁烦闷
失意的样子
古:(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
今: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突然
古:随水流而消逝
今: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迎合他人的丑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凶猛的鸟,指鹰、雕等
n→v合群
圆
方枘(榫头)
圆凿(榫眼)
合
何、怎么
不同道
相处、相容
第三段详解
我烦闷失意啊,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我宁愿突然死去来随流水消逝,也不能容忍做出那种世俗小人的丑态。雄鹰和凡鸟不能同群啊,从古时候以来本来这样。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能够相处的?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使
使
责备
容忍
辱骂
服
保持
为
a→v推崇
正义
第三段详解
我使自己的心受委屈并使自己的意志受压抑啊,我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献身啊,本来就是前代的圣人所推崇的。
屈原被绌
原因
外因
内因
国君荒唐
小人造谣
时俗工巧
风俗伤败
1.处境艰难,不为丑态
2.不与小人同流合污
3.效法先贤伏清死直
屈原的处境
屈原怎么做?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忧愁苦闷失意
走投无路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嫉恶如仇
不同流合污
坚持真理
献身理想
效仿前贤
为正道而死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观察
久立
返
回原路
趁着
走入迷途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看清,我久久伫立而想要返回。想掉转我的车返回原路,趁着迷途还不算远的时候。让我的马在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步行,驱马行驶在长着椒树的山丘上,暂时在那里休息。到朝廷做官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退下来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使
于
古代君子进则从政,兼济天下;退则归隐,独善其身。
不被容纳
罹
水边地
山冈
兼词,于彼,在那里
罪过
出仕前的服饰
喻原先的志向
第四段详解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裁剪荷叶做上衣,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裳。不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我本心确是美好的。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加长我长长的佩带。服饰的芳香和佩玉的润泽交织在一起,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是没有亏损。
古时上衣称为“衣”,下衣称为“裳”,上衣下裳
缀缝
裁剪
如果、只要
本性
确实
美好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a→v加高/加长
高耸的样子
古:修长的样子
今:形容色彩繁杂
芳香
光泽
减损
光明纯洁的本质
唯…犹…:
惟独(只有)…还…
第四段详解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回头看
放眼观看
忽然回头放眼远眺,将去看看四方广大的土地。佩戴的饰物缤纷多彩,浓烈的芳香更加显著。人生各有各的爱好,我独爱美好并习以为常。即使被肢解仍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会因受到惩罚而停止爱美好、从正道吗?
去观察
四方荒远之地
繁多
彰
香气浓烈
明显、显著
更加
爱美,喻修身养性
之
肢解,即五马分尸,古代的酷刑
被
不会改变
因受创而戒止
反省自己的行为,表现自己追求美德、体解不悔的高尚品德。
第四段详解
如何理解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第三段
第四段
是否矛盾?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如何理解悔?
不是否定自己的理想
也没有怀疑自己的追求
而是对自己仕途苦苦思索
“悔”立足现在,深刻反省:
是否当初没有看清道路,是否应该返回呢?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悔
退
退的目的
“初服”喻原先的志向
屈原《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jiá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
我从小就对奇装异服特别喜好,到如今年岁已老,兴趣却毫不减少。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切云冠帽。缀着明月珠啊,身佩美玉串。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立身高洁,虽经坎坷挫折,不改追求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第三段
第四段
是否矛盾?
不矛盾。
第三段中的“未悔”是对自己选择的坚定,即诗人对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的坚持。
第四段中的“悔”是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反省,即打算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远离政坛,并没有放弃操守反而是更加的高洁自守。
梳理内容
第一段
自叙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
第二段
诗人叙述自己注重修身,以提高自己的品德、才能,决心辅助楚王进行改革,使国家富强。
第三段
揭示“朝谇而夕替”原因(洁身自好、小人诽谤、君王昏庸),表现“九死未悔”的坚定节操。
第四段
检查自己的行为,表现追求美德,体解不悔的高尚品德
内容总结
课文节选的这部分叙述诗人的身世,表明心志,回顾自己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小人的猜疑、造谣、中伤,处于被君主疏远的困厄处境。诗人一方面表明誓死不和小人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另一方面设想自己退隐后将更加努力地培养自己的美好德行。
诗歌充分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学习任务三
通过讨论,概括屈原的形象,感受屈原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正确价值观。(解答情境中李华的疑惑)
国王有国王的权杖,可是,
诗人有诗人的权杖。
后世人面对一部《楚辞》,发现它源于心灵的想象是如此奇异,惊心动魄,绚烂斑斓,以至于不可思议。无论是当时还是后来,在这样的创造面前,没有任何艺术能与之混淆,更无法取代。这是空前绝后的精神与艺术的奇迹,可以说含纳了一个时代的全部隐秘和激情,这一切皆汇集于一个特殊的生命。
时代将人逼到了绝境,而绝境又驱使生命走向巅峰,无论是呼号尖叫,还是心底之吟,都会逼近前所未有的强度与高度。就精神和艺术而言,时代确有大小之分。
诗人不得不在一个混乱而严酷的时代里奋力突围,这是不可懈怠的。这种生命的冲决与奔突付出了惨烈代价,这一路燃烧滴落的灿灿金粒,足以为整个民族镶上一道金边。这正是诗人的光荣与宿命。在各种交织冲击和纠缠搏斗之间,生命最终爆发出惊人的亮度,把历史的长空照得通明。
“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外部形象:他身披香草鲜花,宁死不放弃对美丽的坚持。
外在形象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来把握。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愤世嫉俗,不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忠贞不移,至死不变)
内
在
品
质
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来把握。
忧国忧民、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献身理想的爱国诗人形象。
班固认为:“且君子道穷,命矣。”指责屈原不能明哲保身,于是给他加上个“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的罪名,首先从政治上否定了屈原的斗争性。
郢都被秦国攻破,屈原抱石沉江,以身殉国。学习了《离骚》后,你认为,屈原的这一举动是偶然还是必然?
屈原,从他降临那一天起,他深信,他对楚国有一种天生的责任感,为国为民是刻在他心理的理想。面对不公,他依然坚定信念,执着不悔。当楚国被攻破的那一刻,他人生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自沉汨罗,是他保持自我高洁人格的最好方式。也许,屈原也相信,用这种方式告别世界不是弱者的行为,作为唯美理想主义者,他们坚信:有时站着的死亡比躺着的生存更为可贵。
两千多年来,如屈原者不胜枚举,他们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液当中,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灭。
学习任务四
结合含有各种“香草”及“美人”的诗句,思考诗歌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鉴赏《离骚》浪漫主义风格。
余光中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蓝墨水代表中国文学,即蓝墨水写出来的文学作品。余光中说,你要寻找中国文学的源头,那就是屈原,屈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它穿越时空,年年相继,代代相传。屈原鲜活而永久地活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
江离:香草
辟芷:幽僻处的香草
秋兰:秋天盛开的兰花
木兰:香树。去皮而
不死
宿莽:经冬不凋的草
取其芬芳
取其淡泊
取其高洁
取其顽强
取其坚守
取其高洁
美好的品格
高尚的情怀
坚贞的品德
远大的志向
出色的才干
象征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修能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修初服
芰荷:菱叶荷叶
芙蓉:荷花的别称
这些香草美人的句子对塑造诗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香草、香花、香木,大都象征了诗人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屈原喜爱香草,佩带它们,其实就是表明了诗人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操、不肯同流合污的情感。这些香草这对塑造诗人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把这些事物写进诗中,一方面使诗歌的表达更为含蓄,富有韵味;另一方面增加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这是屈原诗歌的一大特色。
美人
“美人”的意象在《离骚》中有两层喻义:一是喻指君王,二是喻指屈原自己。
比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迟暮,朱颜辞镜,英雄末路,是让人感到遗憾与悲哀的事,这种遗憾与悲哀最令人同情,也最令人惋惜。屈原感叹时光飞逝,年华老去,自己从与怀王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再到因小人谗言而受猜忌,致使现在漂泊无依、壮志未竟,以美人迟暮喻诗人现状,自伤身世之意溢于言表。(或喻指怀王不能及时奋进)
在《离骚》中,有屈原五次追求“美人”的情节,其重心在“求”,而且总是阻隔重重,求而不得。这就是屈原对求君的隐喻,屈原将君王比作神话中的神女,以“求女”喻指求君,表达自己渴望求得贤明君主的认可和支持的心情。
《离骚》以其瑰丽而壮阔的想象,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天马行空的笔法,将浪漫的想象和恳切的抒情结合起来。无论是以美人喻君,还是以美人喻己,屈原将君臣之间的关系比作男女之间的求爱、吸引或是背弃、不忠,不可不谓之精妙。
《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
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 ,可抒难抒之情。
例:“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
“移情”技法的运用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
----(汉代)王逸
浪漫的语言讲究文采,喜爱铺陈,华美艳丽的辞藻使得诗歌色彩秾丽炫目。
浪漫的手法“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比;全诗中各种比兴手法构成完整的系统,连缀成一个华美的深远的整体境界。
浪漫的句式句式长短参差,自由灵活;“兮”字助势,使得诗句宛转纡徐,富于抒彩。
浪漫的精神义无反顾的人生之路。
浪漫的想象纵横驰骋的想象,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屈原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离骚》被尊为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在节选部分浪漫表现在哪些方面?
《楚辞》文体风貌
1.句式: 灵活自由,参差错落,掺杂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
2.语言: 大量采用楚国民间的口语和方言;大量使用虚字作语气助词,如“兮”;词采缤纷华美。
3.结构: 篇幅长,加强铺陈叙事成分以尽情抒情。
4.创作方法: 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5.风格: 充满个人的情志与幻想,风格浪漫而神秘。
统编版选修下册第一单元《离骚》(节选)
对比探究
题材
《诗经 氓》
《离骚》
表达方式
女性婚恋的悲剧
政治斗争失败后被逐
叙事为主
悲剧
被弃/被逐
抒情为主
人物形象
纯真温柔
勤劳持家
任劳任怨
清醒刚烈
在家中属于从属地位
人格高尚
忧国忧民
正道直行
献身理想
在君臣中属于从属地位
品德无缺、遭遇困境、坚持自我、不愿屈服、地位卑下、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
感情抒发
满腔悲痛
有怨无悔
且怨且愤
且恨且痛
且伤且悔
统编版选修下册第一单元《离骚》(节选)
04对比探究
《诗经 氓》
《离骚》
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语言风格
简洁精练,质朴而有活力
瑰丽奇特,绚烂多彩
表现手法
诗歌体裁
四言为主,十句为一段
六言为主,四句为一节
句式长短参差
赋比兴,兴兼比更为突出,并使用了大量对比
铺陈描叙,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象征手法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的骚体诗六言为主,但又长短参差,形式自由,多用“兮”字,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始于楚辞。
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课堂练习
D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謇朝谇而夕替(替代)。 ②偭(违背)规矩而改错。 ③宁溘(忽然)死以流亡兮。④步余马于皋(水边的高地)兮。 ⑤唯昭(清楚明白)质其犹未亏。 ⑥又申(说明)之以揽茝。⑦忍尤而攘(排斥)诟。⑧苟余情其信(确实)芳。⑨长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子)。
A.①⑤⑥⑦ B.①②③④ C.④⑤⑦⑨ D.②③⑥⑧
课堂练习
A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哀伤人生的艰难困苦,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3、《离骚》中表现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文情绪的抒发定下基调的句子是:“ , ”。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 ”。
5、 屈原在《离骚》中以香草为喻表达自己因为高尚的德行而遭到贬黜和强加罪名的句子是:“ , ”。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 羁 兮 ,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6.《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理想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 ”。
7.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对君王因荒唐而不能理解自己的报怨的句子是:“ , ”。
8.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9.屈原在《离骚》中表现群臣妒忌贤才,肆意对自己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10.屈原在《离骚》中表现崇尚投机取巧、违规任意而为的不良世俗的句子是:“ , ”。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
11.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竟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离骚》中表现这一恶劣世风的句子是:“ , ”。
1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因走投无路而烦闷失意的句子是:“ , ”。
13.《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突然死去,随流水而长逝,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 ”。
14.雄鹰和凡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 , ”。
15.成语有词“方枘圆凿”;《论语》有语,“道不同不相为谋”。 《离骚》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是:“ , ”。
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6.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 ”。
17.《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 ”。
18.《离骚》中写作者后悔自己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现在久久伫立想要返回的句子是:“ , ”。
19.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趁着迷途没有走远,掉转车头返回的句子是:“ , ”。
20.《离骚》中作者写自己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从朝廷隐退是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 ”。
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 延 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 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