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23 17:17:21

文档简介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及内外政策,知道德国国会纵火案和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史实和“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能力目标:
通过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势力的恐怖独裁统治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从而懂得和平来之不易的道理,并立志长大后争当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1)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原因、标志、影响。
(2)德国纳粹政权的暴行。

2.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的背景和标志。
(2)日本走上法西斯的背景、标志、影响。
(3)日本的法西斯侵略。
(4)法西斯势力勾结的时间、标志及危害。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凡尔赛和约》对战败国德国实行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希特勒和纳粹党利用德国人民普遍痛恨《凡尔赛和约》的民族感情,把自己打扮成国家民族利益的代表者,骗取了广大中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的信任。
史料二 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毫无应对之力的魏玛政府引发德国民众的普遍不满,阶级矛盾激化,政局动荡。垄断资产阶级认为德国已经不能用议会民主来确保其统治了,德国资产阶级把纳粹党看作是制止国内革命,进行对外扩张的有力工具,大力扶持。
史料三 纳粹党魁希特勒在上台前,三次周游全德,施展其骗人的讲演术。他大谈民族的苦难和仇恨,向人民许下美好的诺言,骗取中下层人民的信任;他的对外扩张,对内镇压工人运动的党纲,更是获得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他还加紧勾结军队。
问题: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概括纳粹党为什么能够得到德国民众的信任,被选上台呢?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纳粹党焚烧书籍
材料二 希特勒不顾《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军事发展的规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急剧增加军费开支;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发展空军和海军,海军军舰总排水量1939年超过了法国和日本。
材料三 希特勒于1936年3月派出3万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希特勒于1937年11月5日召集国防部长、三军总司令和外交部长等头目,宣布最迟在1943至1945年之间,要占领与德国直接接壤的居住空间和原料基地。而征服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是他的第一个目标。
材料四

问题:结合以上材料归纳概括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部是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独立于政府和议会,在日本拥有特殊地位,成为法西斯势力崛起的温床。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国内市场狭小的日本经济,激化了国内矛盾。1931年日本国内的罢工就比1928年增加了1.5倍。日本统治阶级惶恐不安,亟需建立强权政治。为转嫁危机,1931年在日本军部的策划下,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随后向中国内陆渗透侵略。
材料三 1936年2月26日,军部内皇道派发动政变被镇压,军部的统治权落入以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手中,老牌法西斯分子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广田内阁完全听命于军部,极力加速日本的法西斯化进程。
问题: 根据材料比较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有什么异同?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当地时间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迎来12月26日执政一周年之际,参拜靖国神社;图二: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向“犹太人死难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在细雨蒙蒙中,勃兰特双膝跪在死难烈士纪念碑前湿漉漉的大理石板上。“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
 
图 一 图 二
问题:(1)德国和日本领导人对待历史问题的不同态度,你有何感想。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46.2%
28.4%
40.6%
16.5%
8.4%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 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问题:(1)在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2)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方法?最终结果怎样?
(3)据你所知,德国是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的?
三、归纳总结
8.合作探究:面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国实施新政,德、日却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它们最终摆脱危机了吗?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作为中学生,你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哪些努力呢?
四、巩固检测
1.下列事例中属于德日法西斯暴行的是?
①国会纵火案?? ②反犹狂潮 ??③南京大屠杀 ??④凡尔登战役?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安妮日记》中记载,从1940年开始,犹太人被禁止“拥有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去电影院??”直到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被禁止“活下去”。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A.日本法西斯的暴行??????????????B.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
C.德国法西斯的暴行??????????????D.“协约国”的暴行?
3.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晴雨表。针对失业严重情况(见下图),德国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三国军事同盟? B.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C.把工业纳入备战轨道?? D.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
4.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了反人类的罪恶。下列不属于德国法西斯制造的罪恶是
A.迫害进步人士??????B.屠杀犹太人??????C.焚毁进步书籍??????D.偷袭珍珠港?
5. “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十年。”为了摆脱“萧条、危机”,下列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应用措施与史实不符的是
A.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B.德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C.日本实行国家经济非军事化???????? D.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课后作业】
看一部反映法西斯暴行的影片,如《辛德勒的名单》、《南京!南京》。写一篇影片观后感。
学案答案:
1.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1)原因:①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掠夺不满,渴望民族复兴,民族复仇主义思想蔓延。②经济大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使垄断资产阶级需要对外扩张来转嫁危机。③希特勒高超的演讲才能和欺骗手段。
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
影响: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2)德国纳粹政权的暴行:
①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
②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③解散一切工会,取缔其他政党。
④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⑤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⑥掀起迫害犹太人狂潮。
2.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的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动荡,工农运动高涨,墨索里尼趁机建立法西斯党。
标志:1922年法西斯党进军罗马。
(2)日本走上法西斯的背景:经济危机打击下的日本,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标志: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的建立(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 1936年)
影响: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3)日本的法西斯侵略:①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②1937年12月制造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4)法西斯势力勾结的时间:20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
标志: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危害:轴心国集团的形成对世界的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3. ①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掠夺不满,渴望民族复兴,民族复仇主义思想蔓延。②经济大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使垄断资产阶级需要对外扩张来转嫁危机。③希特勒高超的演讲才能和欺骗手段。
4. ①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②解散一切工会,取缔其他政党。
③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④疯狂的扩军备战
⑤掀起迫害犹太人狂潮。
5. 相同:利用时机相同。都是利用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不安,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上台后都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残酷镇压,都加强了扩军备战、对外侵略,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不同:德国是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上台执政确定了法西斯统治;日本则是以军部为主力的法西斯势力逐渐抬头完成法西斯化的。
6.德国领导人深刻反醒,坦诚谢罪;日本领导人否认战争历史,推卸战争罪行。
感想:警惕法西斯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7.(1)美国 德国
(2)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结果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德国实行法西斯专政;结果发动对外侵略扩张,挑起战争,最后战败。
(3)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侵占了欧洲一系列国家。
8.启示:广泛的危机显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弊端;发生经济危机时,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法西斯侵略战争不可能解决经济危机,要防止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只要围绕“这次危机的解决道路及结果”来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努力:①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③呼吁日本右翼势力,深刻反省历史,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四、巩固检测
1.C 2. C 3.C 4.D 5.C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教学目标】
1、了解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及内外政策,知道德国国会纵火案和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史实和“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2、通过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势力的恐怖独裁统治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从而懂得和平来之不易的道理,并立志长大后争当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
【教学重点】
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一,德国和日本尽管在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即德国纳粹党是以逐步夺权的方式,日本则是以控制内阁的方式),但两国的法西斯势力都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发展起来的,它们都是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它们所实行的对内、对外政策也正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两国在法西斯政权建立及对内对外政策方面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典型性。第二,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既承接前一课所述“经济危机”,又诱使学生思考下一课有关二战爆发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
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主要由于初中学生缺乏对经济危机方面知识的积累,使之对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加速法西斯政权建立的理解较为困难。因此,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是本课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尽可能收集整理有关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以备上课需要。
2.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以及相关的书籍、资料,尽可能多的了解希特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述法为主,兼用比较分析法、情境法、讨论等方法。
教师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在合作探究后,通过讲解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讲述法、比较分析法、讨论法等多元模式交叉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师生的和谐互动。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教师投影展示,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那么德国和日本采取的什么方式呢,又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
设计意图:在上课伊始,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温故知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渴望。
【讲授新课】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环节为“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第二环节为“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第三环节为“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一、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创设情境:教师出示材料,分析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原因。
史料一 《凡尔赛和约》对战败国德国实行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希特勒和纳粹党利用德国人民普遍痛恨《凡尔赛和约》的民族感情,把自己打扮成国家民族利益的代表者,骗取了广大中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的信任。
史料二 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毫无应对之力的魏玛政府引发德国民众的普遍不满,阶级矛盾激化,政局动荡。垄断资产阶级认为德国已经不能用议会民主来确保其统治了,德国资产阶级把纳粹党看作是制止国内革命,进行对外扩张的有力工具,大力扶持。
史料三 纳粹党魁希特勒在上台前,三次周游全德,施展其骗人的讲演术。他大谈民族的苦难和仇恨,向人民许下美好的诺言,骗取中下层人民的信任;他的对外扩张,对内镇压工人运动的党纲,更是获得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他还加紧勾结军队。
[提出问题]根据材料结合课文概括纳粹党为什么能够得到德国民众的信任,被选上台呢?
方法引领: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①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掠夺不满,渴望民族复兴,民族复仇主义思想蔓延。②经济大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使垄断资产阶级需要对外扩张来转嫁危机。③希特勒高超的演讲才能和欺骗手段。
设计意图:利用材料揭示当时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原因。结合材料,学生能对德国纳粹政权建立原因有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创设情境:教师出示图片和材料,展示德国纳粹政权的暴行。
材料一
纳粹党焚烧书籍
材料二 希特勒不顾《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军事发展的规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急剧增加军费开支;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发展空军和海军,海军军舰总排水量1939年超过了法国和日本。
材料三 希特勒于1936年3月派出3万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希特勒于1937年11月5日召集国防部长、三军总司令和外交部长等头目,宣布最迟在1943至1945年之间,要占领与德国直接接壤的居住空间和原料基地。而征服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是他的第一个目标。
材料四

[提出问题2]结合以上材料归纳概括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 1:希特勒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生2: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生3:解散一切工会,取缔其他政党。
生4: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生5:疯狂的扩军备战
生 6:掀起迫害犹太人狂潮。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通过图片和史料展示,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指导导学生捕捉隐藏在历史材料背后的有效信息,培养历史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材料概括归纳。
教师总结并过渡:面对经济危机,德国建立了纳粹政权,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那么意大利是如何走上法西斯道路的。
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的背景、时间、标志。
教师总结并过渡:那么日本又是如何建立法西斯专政呢?
三、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创设情境:教师出示材料,学生结合材料说说自己的看法。
材料一 日本军部是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独立于政府和议会,在日本拥有特殊地位,成为法西斯势力崛起的温床。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国内市场狭小的日本经济,激化了国内矛盾。1931年日本国内的罢工就比1928年增加了1.5倍。日本统治阶级惶恐不安,亟需建立强权政治。为转嫁危机,1931年在日本军部的策划下,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随后向中国内陆渗透侵略。
材料三 1936年2月26日,军部内皇道派发动政变被镇压,军部的统治权落入以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手中,老牌法西斯分子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广田内阁完全听命于军部,极力加速日本的法西斯化进程。
[提出问题1]根据材料比较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有什么异同?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 1:都是利用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不安,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
生2:上台后都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残酷镇压。
生3:都加强了扩军备战、对外侵略,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生4:不同:德国是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上台执政确定了法西斯统治;日本则是以军部为主力的法西斯势力逐渐抬头完成法西斯化的。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通过探究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异同。
教师总结:德国和日本不仅走上法西斯的方式不同,他们对待自己法西斯暴行的态度更是不同。
创设情境:教师出示材料,学生结合材料认识法典。
材料一 图一:当地时间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迎来12月26日执政一周年之际,参拜靖国神社;图二: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向“犹太人死难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在细雨蒙蒙中,勃兰特双膝跪在死难烈士纪念碑前湿漉漉的大理石板上。“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
 
图 一 图 二
[提出问题2] 德国和日本领导人对待历史问题的不同态度,你有何感想。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德国领导人深刻反醒,坦诚谢罪;日本领导人否认战争历史,推卸战争罪行。
生2:感想:警惕法西斯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设计意图:利用两幅图片和材料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德国和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创设情境:教师出示材料,认识面对经济危机美国和德国采取的不同方式和结果。
材料一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46.2%
28.4%
40.6%
16.5%
8.4%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 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提出问题3](1)在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2)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方法?最终结果怎样?
(3)据你所知,德国是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的?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美国 德国
生2: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结果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德国实行法西斯专政;结果发动对外侵略扩张,挑起战争,最后战败。
生3: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侵占了欧洲一系列国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够针对表格数据分析问题,能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对应导入新课部分的问题,比较了美国和德国两种不同方式带来的不同影响。为后面的合作探究环节做好准备。
合作探究:面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国实施新政,德、日却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它们最终摆脱危机了吗?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作为中学生,你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哪些努力呢?
方法引领: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提示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比较面对经济危机美国和德、日采取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所带来的不同影响。针对比较的结果各抒己见说说启示和自己的做法。
教师总结:广泛的危机显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弊端;发生经济危机时,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法西斯侵略战争不可能解决经济危机,要防止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谈启示说做法,体会法西斯势力的恐怖独裁统治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从而懂得和平来之不易的道理,并立志长大后争当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
【板书设计】
一、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三、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课堂总结】
法西斯的猖獗主要介绍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建立和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暴行。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形成了欧亚战争策源地,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逐渐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世界人民与法西斯的矛盾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课件17张PPT。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国、日本 :?1929年—1933年
经济大危机
经济困难
政治危机
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经济基础脆弱、又富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德国和
日本,其垄断资产阶级选择了极端的法西斯道路。
而早在一战后就确立法西斯政权的意大利也加
紧对外侵略扩张,以转嫁危机。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温故知新史料一 《凡尔赛和约》对战败国德国实行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希特勒和纳粹党利用德国人民普遍痛恨《凡尔赛和约》的民族感情,把自己打扮成国家民族利益的代表者,骗取了广大中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的信任。
史料二 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毫无应对之力的魏玛政府引发德国民众的普遍不满,阶级矛盾激化,政局动荡。垄断资产阶级认为德国已经不能用议会民主来确保其统治了,德国资产阶级把纳粹党看作是制止国内革命,进行对外扩张的有力工具,大力扶持。
史料三 纳粹党魁希特勒在上台前,三次周游全德,施展其骗人的讲演术。他大谈民族的苦难和仇恨,向人民许下美好的诺言,骗取中下层人民的信任;他的对外扩张,对内镇压工人运动的党纲,更是获得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他还加紧勾结军队。 一、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纳粹党为什么能够得到德国民众的信任,被选上台呢?1.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掠夺不满,渴望民族复兴,民族复仇主义思想蔓延。
2.经济大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使垄断资产阶级需要对外扩张来转嫁危机。
3.希特勒高超的演讲才能和欺骗手段。希特勒和总统兴登堡1933年 希特勒上台
——德国法西斯政权确立希特勒极富煽动性的演讲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论从史出德国纳粹政权的暴行 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并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强化恐怖独裁统治的专政机器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论从史出1.希特勒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2.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3.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和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4.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纳粹分子焚书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论从史出德国纳粹政权的暴行史料一 希特勒不顾《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军事发展的规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急剧增加军费开支;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发展空军和海军,海军军舰总排水量1939年超过了法国和日本。
史料二 希特勒于1936年3月派出3万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希特勒于1937年11月5日召集国防部长、三军总司令和外交部长等头目,宣布最迟在1943至1945年之间,要占领与德国直接接壤的居住空间和原料基地。而征服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是他的第一个目标。 5.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论从史出德国纳粹政权的暴行6.掀起反犹狂潮。犹太人只能乘坐的有轨电车犹太人佩戴的标志1938年“水晶之夜”事件是对
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论从史出德国纳粹政权的暴行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 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古代欧洲的罗马教廷由于宗教信仰,对犹太人进行宗教迫害,并且伴随着对犹太人的经济掠夺。
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
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1、历史因素:(宗教信仰)2、国际因素:3、个人因素: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史海拾贝法西斯党标志1922年10月30日,墨索里尼被任命为首相。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史料一 日本军部是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独立于政府和议会,在日本拥有特殊地位,成为法西斯势力崛起的温床。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侵略扩张。
史料二 1929年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国内市场狭小的日本经济,激化了国内矛盾。1931年日本国内的罢工就比1928年增加了1.5倍。日本统治阶级惶恐不安,亟需建立强权政治。为转嫁危机,1931年在日本军部的策划下,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随后向中国内陆渗透侵略。
史料三 1936年2月26日,军部内皇道派发动政变被镇压,军部的统治权落入以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手中,老牌法西斯分子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广田内阁完全听命于军部,极力加速日本的法西斯化进程。比较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有什么异同?三、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970年12月7日,在波兰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表示自己要“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这样做的人下跪”。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此举使德国被波兰等国宽恕接纳。 阅读下面历史资料,德国和日本政府是如何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材料一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以史为鉴 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言论:
“对于纳粹的罪行,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受害者,特别是大屠杀的受害者,德国应该承担起永恒的责任。这种反思必须一代一代保留下去。”
不仅总理积极反思纳粹罪行,反纳粹教育在德国已经成为法律。
材料二2013年8月2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达豪集中营纪念馆哀悼死难者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以史为鉴 3月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会答辩时公开质疑东京审判,宣称:对甲级战犯的判决是根据“战胜国的判断裁定的罪名”,而非日本人的定罪。
4月21日开始,靖国神社举行例行春季大祭,安倍晋三当天以首相名义供奉了名为“真榊”的祭品。168名日本国会议员23日参拜了靖国神社。安倍内阁的议员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在当选前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
材料三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以史为鉴德、日政府对待法西斯罪行
的态度有何不同?
你有什么感想?维 警
护 惕
世 法
界 西
和 斯
平 主
与 义
发 !

!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以史为鉴
材料一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 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 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近现代史精要》以史为鉴法西斯势力的猖獗(1)在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2)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方法?最终结果怎样?
(3)据你所知,德国是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的?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合作探究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面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国实施新政,
德、日却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它们最终摆脱危机了吗?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作为中学生,你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哪些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