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板块综述
基本线索: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概览
1
双线模式学考点
2
时序坐标
单元概览
1949年9月
1949年10月1日
1950年
1950年10月
1952年底
1953年7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抗美援朝
周年
70
阶段特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政权,巩固新政权。
双线模式学考点
1
考点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国大典 西藏和平解放
2011版课标:了解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初步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时间 1949年9月 地点 北平
议题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1.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初步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主要内容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规定: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②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3)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4)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5)采用公元纪年
(6)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意义 (1)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标志:开国 大典 时间 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 地点 北京天安门广场
开国大典
家国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终于赢得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概况 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随后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意义 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国大典 西藏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意 义 国内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2)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人民群众在天
安门广场欢庆
新中国的诞生
国际 (1)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西藏和 平解放 概况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阿沛·阿旺晋美等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西藏和平解放的协议,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意义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考点 2
抗美援朝
2011版课标: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
线1·要素学考点
抗美 援朝 时间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背景 (1)国际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朝鲜半岛因此出现南北分治局面。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出兵干涉
(2)国内情况: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人民渴望有一个良好的和平建设环境;②国内经济正处于恢复和逐步发展时期,全国各地物资匮乏;③中国空军、海军相对落后,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后勤供应、机动作战能力与美军相差甚远
抗美 援朝 原因 (1)中国: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2)朝鲜: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概况 (1)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2)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3)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抗美 援朝 “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中涌现出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英勇牺牲)、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性质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抗美 援朝 意义 (1)对中国:①有力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保卫了中国的安全和独立;②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③加速了人民军队的建设,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④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自尊心,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和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2)对朝鲜:保卫了朝鲜的安全和独立,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
(3)对美国: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
(4)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
抗美援 朝精神 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中国人民举行声讨美国侵略罪行、
支持抗美援朝的示威游行
史料类型:第一手史料、图像史料
历史解释: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美国侵略罪行的抗议,有力支援了志愿军在战场上的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史料类型:第一手史料、图像史料
历史解释:体现中国支持朝鲜军民,反抗美国侵略的气势和决心
识图:平壤、“ 联合国军”、鸭绿江、志愿军入朝、上甘岭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
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
热点链接
近期,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的上映引发热议,该片讲述了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
线2·纵横学史
中国现代不同时期的流行语/标语 (内江2021.9;北京2022.18)
中国现代不同时期的流行语/标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热点及社会面貌,是整个时代的历史缩影,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唯物史观
【精练本】P42备考栏目4题;P45备考栏目1题
素养提升
考点 3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70周年
2011版课标: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线1·要素学考点
时间 1950年冬—1952年底
背景 (1)根本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现实需要: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法律依据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改革法》受到
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历史解释:反映了土地改革顺应了人民的意愿
经过 (1)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2)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结果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特点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性质 反封建的民主改革(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 意义 (1)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对农民:①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②农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国家发展:①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 促进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三件大事 (福建2022.14;成都2021.
15;岳阳2023.27)
线2·纵横学史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经济政策的四次调整
考向 土地政策辨识(海南2023.9)
◆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唯物史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土地政策,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唯物史观
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