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中考考点清单解读
第十五讲 斜面、滑轮组及机械效率
■滑轮和斜面
1. 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
类 型 定 义 实 质 特 点
定滑轮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________ 杠杆 可以改变 _________,
不省力,不省距离
动滑轮 轴可以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____力,___ 距离
滑轮组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机械 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
力的方向
省
费
2. 轮轴和斜面
类 型 实 质 特 点
轮轴 轮轴由具有公共转轴的大轮和小轮组成,一个变形的杠杆 如果动力作用在大轮上,阻力作用在小轮上,可以 _______ 力;如果动力作用在小轮上,阻力作用在大 轮上,则 _____ 力
斜面 一种简单机械 省 ________(选填“力”或“距离”);提升物体到相同的高度,斜面越 ______(选填“长”或“短”)越省力
省
费
力
长
1. 判断物重由几段绳子承担的方法——隔离法。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将其隔离开,数一数绕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即可。
2. 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中的关系式(以竖直方向为例)
类 型 拉力 F 与物体重力 G 的关系(不计绳重与摩擦) 重物提升的高度h 与绳子通过的距离 s 的关系
定滑轮 F=G s=h
动滑轮 F= (G+G 动) s=2h
滑轮组 F= (G+G 动)(n指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 s=nh(n指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
2. 杠杆的三种类型的判断方法及特点:
3. 生活中杠杆应用汇总:
(1)省力杠杆:铡刀、瓶盖起子、手推车、钢丝钳等;
(2)费力杠杆:钓鱼竿、筷子、镊子、食品夹等;
(3)等臂杠杆:天平、晾衣架等。
杠杆的类型 判断方法 特 点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但费距离
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力,但省距离
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机械效率
1. 有用功:不使用机械时,我们必须要做的功。
额外功:在使用机械时,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机械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机械效率,常用字母 _____ 表示,计算公式是 _______。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 _________1。
3. 计算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的公式
(1)总功:①W总 =Fs;②W总 =W有 +W额 ;③
(2)有用功:①W有 = Gh;②W有 =W总 -W额;③W有 =W总η。
(3)额外功:①W额 =W总 -W有 ;②W额 =W总(1-η)。
有用功
额外功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
小于
4. 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要提高 _______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如:提高物重,减轻机械自重,改进机械结构,加润滑油等。
5. 斜面的机械效率 。(W总 =Fs,W有 =Gh)。
有用功
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决定。反映的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的大小,与具体做功多少、是否省力无关,分析机械效率高低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
(1)当总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有用功越多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
(2)当有用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少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
(3)当额外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多或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就越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减小斜面的倾斜程度,可以提高斜面机械效率。 ( )
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拉力做功就越快。 ( )
3. 在总功相同时,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有用功就越多。 ( )
4. 使用机械做功时,如不考虑机械自重及所引起的摩擦,机械效率可以高于 100%。( )
×
×
√
×
■滑轮组的相关判断
例 1 (多选)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四个滑轮组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在各自的自由端分别施加 F1 和 F2 的拉力,在相同的时间内将相同的物块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 F1 小于 F2
B. 甲、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
C. 甲、乙两滑轮组拉力所做的额外功相等
D. 图甲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大于图乙中绳子自由端移
动的速度
BC
1. 用滑轮组来提升重物时,计算绳子拉力的方法:(1)如果不考虑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及摩擦:
(2)如果考虑动滑轮的重,不考虑摩擦及绳重,
2. 判断机械效率的大小,根据 比值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练习一 如图所示,用拉力 F1 将物体 A 匀速提升高度 h,若借助滑轮组用拉力 F2 把物体 A 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使用滑轮组的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
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 2 倍
B. 两个过程中拉力 F1=3F2
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D. 拉力 F2 做功的功率比拉力 F1 做功的功率大
C
练习二 (多选)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先后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在相同时间内把重力为 G 的物体提升了相同高度,两次施加的力分别为 F1 和 F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每个滑轮的重力均为 G轮,不计绳重及摩擦) ( )
A. F1=F2= (G+G轮)
B. F1= (G+G轮),F2=G
C. F1 比 F2 做的功多,功率大
D. F1 比 F2 做的功少,功率小
BC
■机械效率相关计算
例 2 体重为 600 N 的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来竖直提升物体 A。当 A 以 0.1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小明对绳子的拉力 F 为 400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拉力 F 的功率;
(2)物体 A 受到的重力;
(3)小明拉动绳子前与拉动绳子后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解:(1)由题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3,拉力 F 的功率:
P=Fv=Fnv物=400 N×3×0.1 m/s=120 W;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则物体 A 受到的重力:G=3Fη=3×400 N×80%=960 N;
(3)拉动绳子前,小明对地面压力:F1=G人=600 N,
拉动绳子时,小明对地面压力:F2=G人-F=600 N-400 N=200 N,
小明拉动绳子前、 后地面的受力面积不变,根据 可知,小明拉动绳子
前后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计算机械效率时要找到利用机械的目的,是提升物体,还是平移物体,以便确定有用功。
练习一 图甲是某大型起吊装置,图乙是其机械起吊部分的简化示意图。已知物体 A 重为 2 700 N,底面积为 0.675 m2,不计绳重和摩擦。(g 取 10 N/kg)求:
(1)起吊前物体 A 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如图乙所示,动滑轮的总重为 650 N,在绳子自由端
施加拉力后物体 A 被匀速提升 2 m,此时整个机械的机械效
率。(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解:(1)起吊前物体 A 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压 =G =2700 N,
物体 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1%。
练习二 某货场对一个木箱进行称重,如图甲所示,磅秤显示为 105 kg。小明站在地上想用图乙所示的滑轮组把木箱提升到高处去,他竭尽全力也没有提起来,磅秤最小示数是 5 kg。他脑筋一转,换了种组装方式,如图丙所示,顺利地将木箱匀速提升。已知木箱的底面积为 0.5 m2,小明重为 600 N,不计摩擦和绳重,g 取 10 N/kg。 求:
(1)图甲中,木箱对磅秤的压强;
(2)动滑轮所受的重力;
(3)图丙中,小明匀速提升木箱时,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1)由题图甲可知,木箱的质量 m箱=105 kg,则木箱的重力:
G箱=m箱 g=105 kg×10 N/kg=1 050 N,
木箱对磅秤的压强:
(2)如题图乙,n=2,他竭尽全力也没有提起来,磅秤最小示数是 5 kg,则
人对绳子的拉力: F拉1=G人=600 N,磅秤最小示数是 5 kg, 则此时磅秤对木
箱的支持力:F支1=5 kg×10 N/kg=50 N,
不计摩擦和绳重,则此时人对绳子的拉力:F拉1= (G箱-F支1+G动),
所以动滑轮所受的重力:G动=2F拉1-(G箱-F支1)=2×600 N-(1050 N-50 N)=
200 N;
(3)改变绕绳方式后,如题图丙所示,此时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3,由于
能顺利地将木箱匀速提升,且不计摩擦和绳重,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 验 命题点
实验 原理
实验 器材 及实 验装 置图 滑轮组、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1. 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奇动偶定:如果 n 是奇数,绳子绕线从动滑轮开始;如果 n 是偶数,绳子绕线从定滑轮开始)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 步骤 1.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重力 G; 2. 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3. 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 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 h 和绳端移动的距离 s; 4. 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5. 改变动滑轮个数,重复上面的实验; 6. 计算三次实验中测得的机械效率 2. 弹簧测力计匀速竖直拉动的目的(保证拉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 有用功的计算(①__________)。
4. 机械效率的计算(②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和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③__________)
W有=Gh
s=nh
实验 结论 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所提升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6.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
物体的重力
动滑轮的重力
练 1 涪江六桥建筑工地上矗立的塔吊,是用电动机来带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设备。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节约电能呢?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探究,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______ 拉动弹簧测力计。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 4 次实验是用 ______ 图所示装置来完成的。
(3)通过比较 1、2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上升高度 __________。
(4)通过比较 ______(填实验次数的序号,下同)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5)通过比较 ________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小。
匀速
丙
无关
1、3
3、4
(6)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节约电能,根据以上结论和生活经验,你建议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多选,填选项字母)。
A. 减轻动滑轮重
B. 增加所提物重
C. 机械加润滑油
D. 增加重物上升高度
ABC
(7)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用同一滑轮组匀速提升质量不同的物体,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与所提升物体的重力 G 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_____(填选项字母)。
B
1.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 380 N 的建筑材料提升到楼顶,如图所示。已知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200 N,建筑材料在 5 s 内匀速上升 5 m,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动滑轮所受重力为 10 N
B. 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 2 000 J
C. 工人所用拉力的功率为 380 W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95%
■滑轮、滑轮组及机械效率
D
2. 如图甲是一辆起重车的图片。起重车的质量为 9.6t,有四个支撑脚,每个支撑脚的面积为 0.3 m2,起重时汽车轮胎离开地面。如图乙是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在某次作业中将质量为 1 200 kg 的货物匀速提升,滑轮组上钢丝绳的拉力 F 为 5 000 N,货物上升过程中的 s-t 图象如图丙所示。(不考虑绳重,g 取 10 N/kg)求:
(1)拉力 F 的功率;
(2)提升货物过程中滑轮组
的机械效率。
解:(1)由题图乙可知动滑轮上由三段绳子承担重物,如题图丙所示,当
t=10 s 时,s物=2.5 m, 0.25 m/s,所以货物上升的速度为
0.25 m/s,则拉力 F 的功率:
P=Fv=F×3v物 =5 000 N ×3 ×0.25 m/s =3.75×103 W;
(2)货物重:G物 =m物g=1.2×103 kg×10 N/kg=1.2×104 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多选)如图所示,重为 G 的物体在拉力 F 的作用下,以 v 的速度匀速运动了 s,已知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为物重的 n 分之一,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该滑轮组一定省力
B. 拉力的功率为 2Fv
C. 额外功为 (2nF-G)s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BC
4.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和生产中使用斜面的好处是可以省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斜面的省力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使用斜面的省力情况可以通过比较沿斜面拉力 F 与物体重力 G 的比值大小来判定,比值越小,越省力)小明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 1: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有关;
猜想 2: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猜想 3: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有关。
■探究斜面省力情况的影响因素
盘山公路
小明为验证上述猜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所用的物块材料及其表面粗糙程度相同,在沿斜面拉力的作用下,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相关的记录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比实验 ______ 中的数据可知,使用斜面省力的情况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 1、5、6 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猜想 3,小明做了实验 _____(填写实验序号),分析实验数据后,小明认为这几次实验省力情况相同,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斜面的倾角越小,越省力
1、3、4
沿斜面的拉力 F 与物体的重力 G 的比值大小相等
【拓展】完成实验后,小明沿斜面用 1.8 N 的拉力,将重为 4.5 N 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了顶端。已知斜面长 1.2 m、高 0.3 m,则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_________ %。(把重物直接提升 0.3 m 所做的功作为有用功)
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