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小河淌水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小河淌水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5-14 18:06:5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小河淌水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教材 出版社:西南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标
1、通过深入分析歌曲旋律、歌词的特点,了解云南民歌的地域音乐风格特征。 2、能够通过欣赏、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歌曲唯美的意境,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激发对民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的热情。 3、利用ai创作系统重新改编歌曲,让学生体会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歌曲进行全新改编后,呈现的音乐变化,拓宽音乐欣赏的广度。
教学内容
完整而充分的欣赏歌曲 从旋律、歌词两方面了解云南民歌的地方音乐风格特点 深入理解歌曲的内在情感。
教学过程
一、营造意境,聆听导入: 1、导入:同学们,老师给你们演奏一首钢琴曲,静心聆听,这首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2、教师弹奏张朝版本《小河淌水》 生谈感受 3、导入课题: 师:大家的音乐感受很准确。老师刚才弹奏的这首钢琴曲是根据一首云南弥渡民歌《小河淌水》改编而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民歌,听一听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尽快进入作品的情景,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音乐感受。
二、歌曲欣赏,初体验《小河淌水》 1、教师范唱,学生聆听 2、学生谈歌曲初感受: 3、师:静谧晴朗的夜晚,月光皎洁,阿妹站在河边,唱起了歌谣,呼喊远方的阿哥,歌声如同小河潺潺的流水声,回荡山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云南弥渡民歌《小河淌水》。 4、 播放视频,了解创作背景和由来。 【设计意图】了解歌词表达的内容,并了解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和人文价值。
三、感受民歌的旋律特征 师:这首民歌创作于云南省弥渡地区,地处深山的弥渡人民把弥渡亮汪汪的月亮、清悠悠的河水,通过情真意切的音符,传遍整个世界,传唱至今,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优美的旋律吧! 1、学生随钢琴哼唱全曲旋律 2、学生观看歌谱,找出旋律构成音,并从低到高演唱。 3、师:整首歌曲所使用的音只有5个,并以mi、la、do 作为骨干,跌宕起伏的旋律表现了内心细腻又饱满的情感,体现了云南弥渡民歌韵律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哼唱歌曲旋律,演唱歌曲构成音,了解民歌旋律的特征。
四、学唱体会引腔: 1、老师演唱歌曲的第一小节“哎”。 2、学生通过老师的范唱,感受“哎”表现的意境。 3、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气息,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第一小节。 4、介绍引腔:这句呼唤是整首歌曲的引子部分,自然的引出了后面的主歌。一个小节单独构成了一个乐句。这也是云南民歌的一个典型特点,被称为“引腔”。 【设计意图】能够在演唱和聆听中体会云南民歌中引腔的作用。
五、民歌歌词体验: 1、口语化歌词体验 (1)欣赏“云南民歌第一人”黄虹老师演唱的原汁原味的《小河淌水》。 (2)启发学生通过聆听,找一找歌词中的弥渡当地方言,并说一说这些方言的含义。 (亮汪汪、清悠悠、阿哥、阿妹都是弥渡当地的方言。亮汪汪形容月亮又大又亮,清悠悠形容河水清澈明亮,是弥渡当地常用的叠字口语词。) 句尾重叠词体验: (1)引导学生找出歌词中出现的回音重叠词:亮汪汪、天上走 (2) 师生接唱歌曲的第二乐句,在演唱中体会歌曲歌曲中歌词的重复,是体现当地山区回音缭绕的特点。 (3)总结歌曲歌词的特点:口语化特征强烈的歌词,不仅是对弥渡地区自然环境的还原体现,也是加深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云南弥渡语言文化的特定魅力,成为了这首民歌显著的艺术特征之一。 【设计意图】能够在欣赏、演唱中深入音乐,体验歌曲歌词的地方特点。
六、用ai创作系统进行歌曲风格的创编: 1、布置学习任务单: 参照歌曲原本的歌词进行提炼,精炼成一首四句,每句7个字的小诗。 2、引导学生选择音乐风格和ai歌手,创编新风格的《小河淌水》 3、播放新风格的歌曲。 【设计意图】能够通过音乐创作软件,初步体验变换风格和旋律后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