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校联盟2024年高一半期联合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素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每当谈起早期人类历史,人们会不自觉地用“史前史”称呼那段只能根据化石证据
推测而无文字记载的过于遥远的历史。这是用先入为主的“历史”割裂和想象“史前”,
实际上,人类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那些更遥远的是更深层的历史。利用人类在时间和
空间上不断变化的分布区城的化石证据的多学科鉴定与分析成果,可以在跨越了千万年
的深层人类历史中划分出六个时空,每个时空都在其年代和地理范围内见证了人类脑进
化与定居全球的双重进程。
第0时空从距今约1000万年前延续至距今约330万年前。在该时空中、彼类和人族
主要分布在由地壳构造活动塑造的非洲之墙和亚洲壁垒山脉这两大进化脊上,这里有规
律地发生者物种形成,但化石证据稀少而零碎,直到最后时刻才出现了由骨胳上的扣痕
所显示的技术的痕迹。目前已知的是,第0时空期间遭遇了一次全球气候变冷,导致森
林栖息地减少、稀树草原扩张,促使人族发生身体构制上的两足化转变,随之而来的物
质延仲和技术创造奠定了脑进化的基础。
距今330万年前至180万年前是第1时空的世界。第1时空经历了从上新世向更新
世的地质世代交苷,期间全球气候持续变冷。相较于上个时空,本时空出土了更为丰高
的古人类化石以及石器技术和饮食变化的考古证据,其中就有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人族石
器。根据这些考古证据可以推定,人族脑容量首次超过了400c这个闳值,标志着人族开
始走上一条不同于其他专化适应型动物的脑进化之路。
七校联盟2024年高一半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第2时空起自距今180万年前、终止于距今5万年前,跨时近两百万年。在这期间,
人族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石器,显示出一些处理体积、对称性和顺序性的灵活概念性技巧,
还出现了一些装饰品和骨制工具,从一个侧面证明此时食肉成为人族新的饮食选择。从
目前的证据来看,本时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技术停带,人族定居也严守着地理池界。此
时大脑进化进程尽管大幅加快,不过更大容量的大脑不会自动导致地理扩张或技术创新。
距今50000至4000年的第3时空,见证了多个人族物种并存局面的结束。人类此时
掌握了一定的穿越水域的技术,到达了海洋的边缘地带,从非洲、亚洲和欧洲大陆扩散
至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洲。在本时空,人类开始了对动物和植物的别化,这个过程一
方面放大了生产资源,另一方面也简化了生态系統以支持更多的人口,构成了下一时空
“景观迁移”的基础。
在距今4000年前,人类终于拥有了跨越远距离海洋的能力,由此揭开了长达三千年
的第4时空的历史。此时空中,人类在流动过程中携带了各种生活工具以及被驯化的作
物和动物,实现了生存环境,的迁移,更少地受制于环境和资源。加之全新世温暖的间冰
期环境,人口太规模增长,以致由扩散导致的取代现象日益频繁。
第5时空是今天的人类最为熟悉并仍生活于其中的时空。公元1400年被认为是第5
时空的开端,大航海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此后地球上几乎不再存在尚未有人涉足过
的土地。这意味着政治性的取代和散居一而非定居,开始成为人类历史的主题。
(摘编自克莱夫·甘布尔《定居地球:深层人类历史的考古学》,郭建龙译)
材料二:
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它应用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开展考古
学研究,能进一步深化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科技的力量注入考古学,为考古研究
注入新活力,让不能说话的文物开口。
遥感考古,指不用进行考古发掘,而是借助遥感卫星等探测技术,并结合计算权图
像处理手段,寻找地面、地下考古遗存的方法。它最大优势是不会破坏考古遗存。在明
长城附燧遗址考古中,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沿长城超低空飞行拍摄,进而获取海量图像,
并运用低空遥感技术测绘形成三维模型,建立了“明长城全线实景三维数据库”,再现了
明长城横亘万里的历史场景。
关于年代测定,目前,使用最广的有碳十四法、树木年轮法等多种测年方法。其中,
碳十四法是确定绝对年代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即通过采集动植物遗存或其他含碳物质,
利用碳十四的半衰期规律,测定生物体死亡或沉积物形成的年代,从而推测考古遗址存
在的具体年代。在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中,为解决“祭祀坑”的年代问题,研究人员采
集了碳十四测年样品,经过超声波清洗、弱酸一弱碱一弱酸处理、氧化等,测定其属于商
代晚期。
七校联盟2024年高一半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