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五年级的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应达到以下标准: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3. 愿意与他人交流,尊重和理解对方。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我是小小讲解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在公众场合发言的自信,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组织能力。
教材分析
《我是小小讲解员》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教材中的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本次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所或物品,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资料,并编写讲解词,向他人进行介绍。这一活动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组织能力。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示例和提示,如如何选择讲解主题、如何搜集资料、如何编写讲解词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指导。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与听众的互动,以及通过讲解传递知识和情感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喜欢参与实践活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然而,在公众场合发言时,部分学生可能会表现出紧张、不自信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和讲解。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资料搜集和整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讲解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讲解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所或物品,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资料,并编写讲解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模拟讲解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讲解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如何编写讲解词,如何与听众进行有效的互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讲解过程中保持自信,如何根据听众的反应灵活调整讲解内容。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示例讲解词、评价表等。
2. 学生准备: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所或物品,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资料,并编写讲解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开启探索之旅
1. 视频预热:教师首先播放一段关于故宫博物院的精彩讲解视频。视频中,讲解员声情并茂地描述着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仿佛将学生们带入了那个神秘的世界。学生们被这段视频深深吸引,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2. 互动导入:教师利用这段视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听完这段讲解,是不是也想成为一名讲解员,把你们知道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呢?”学生们听到这个问题后,纷纷点头,气氛热烈。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们分组,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和故事。学生们充满了探索的热情,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这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宝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对故宫博物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二)携手同行,共绘讲解蓝图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兴趣自由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所或物品作为讲解主题。大家热烈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相互交流,形成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
2. 教师点拨:教师穿梭于各小组之间,倾听学生的讨论,不时给出建议和指导。当某个小组选择“学校图书馆”作为讲解主题时,教师提醒他们可以结合图书馆的历史、藏书特色、阅读体验等方面来编写讲解词。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们尝试运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如故事讲述、互动问答等,以提高讲解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此外,教师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各种参考书籍和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所讲解的主题。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讲解方案,为接下来的讲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模拟演练,展现讲解风采
1. 组内试讲:每个小组内部进行模拟讲解,成员们轮流上台,其他成员则充当听众。这样的安排旨在提供一个真实的讲解环境,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讲解能力。大家认真倾听,时而点头赞许,时而提出改进意见,这种互动式的反馈有助于成员们不断改进和提升。
2. 互动点评:在每组试讲结束后,教师会邀请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点评。这种互动点评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同学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学们纷纷举手,争相发言。有的同学赞扬讲解内容丰富有趣,引人入胜;有的同学提出讲解方式可以更加生动,加入一些有趣的例子或故事可以让讲解更具有吸引力;还有的同学建议可以加入一些互动环节,如提问、讨论等,让听众更好地参与进来。教师也会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讲解技巧。
(四)实战演练,体验讲解魅力
1. 全班展示: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讲台,让他们轮流上台进行全班展示。展示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环节,如提问、竞猜等,让整个展示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热情高涨,争相参与,展现自己的风采。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讲解能力,也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 即兴挑战: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抽取几名同学上台接受“即兴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对讲解主题进行简短的即兴讲解、与观众进行互动问答等。虽然有些同学可能会感到紧张,但教师会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虽然有些挑战难度较大,但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赢得了阵阵掌声。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体验到了讲解的魅力,也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3.教师还可以为表现优秀的同学颁发奖品,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整个实战演练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友谊和团队精神。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智慧碰撞,优化讲解方案
1. 全班点评:在所有小组展示完毕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点评。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的小组提出可以加入更多的故事元素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讲解更加生动有趣;有的小组建议可以运用更多的肢体语言来增强讲解的感染力,让听众更好地感受到讲解内容的情感和氛围;还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借鉴一些专业讲解员的讲解技巧,如语速、语调、眼神交流等,以提高自己的讲解水平。
2. 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同学们的点评和建议进行总结归纳,并给予一些具体的建议。例如,教师鼓励学生们可以通过查阅更多相关资料来丰富讲解内容,使讲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讲解的流畅性和自信度,克服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还可以通过与听众的互动来增强讲解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同时,教师还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如避免过度依赖网络资源,注意讲解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
(六)创意无限,打造多媒体讲解
1. 引导思考:教师通过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将讲解词与多媒体辅助工具结合使用来提升讲解效果,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如使用PPT展示图片和视频、使用背景音乐营造氛围、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听众身临其境等。这些创意想法为打造多媒体讲解提供了无限可能。
2. 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分组尝试使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进行模拟讲解练习。他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制作PPT,有的负责寻找合适的背景音乐,还有的负责现场讲解。他们互相协作、互相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讲解方案。教师则在一旁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和不断创新。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工具来提升讲解效果,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不仅有助于同学们掌握讲解技巧,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七)拓展延伸
1. 鼓励参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讲解员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们的热情高涨,纷纷表示愿意为学校、社区或家庭进行讲解,展示自己的所学所知。
2. 创新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讲解技能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科学等,创造出更多有趣的学习形式。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如将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学科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辅助材料展示科学原理等。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的学习形式,如微电影、短片制作等。
课后作业
1. 要求学生完善自己的讲解词和多媒体辅助材料,为下一次的讲解员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讲解内容,提高讲解质量。
2. 鼓励学生在家中为家人或朋友进行模拟讲解练习,以提高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们在家中积极练习,不断改进自己的讲解技巧,同时也增进了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课堂总结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讲解员的重要性和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大家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2.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反思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课后评价与反思
1. 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优化。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2. 教师将学生的反馈意见与自己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对今后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