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教学设计+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教学设计+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5 23:46:25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年 级:高一年级
学 科:高中语文(统编版)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第一课时)
一、认识作者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有郭沫若等。
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中国现代诗歌的先驱。
诗集:《女神》《前茅》《恢复》《战声》等。《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部成熟的新诗集。
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蔡文姬》《武则天》
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
二、从意象走进诗歌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海洋雄伟
壮丽的景色
对眼前景观的强烈主观感受
对力的讴歌和赞美
二、从意象走进诗歌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意象特点:
数量多、体积大,壮阔、磅礴,奔腾、有力
色彩明亮
情绪昂扬
三、从视角剖析形象
所见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北冰洋
太平洋
三、从视角剖析形象
所号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作用:毁坏,创造,努力
特点:源源不断,方兴未艾,有强大的生命力
表现:形态是绘画、舞蹈,声响是音乐、诗歌,韵律是律吕
四、从时代探究主旨
五四运动和“狂飙突进”精神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发生了著名的五四运动。从形式上,五四运动是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影响了当时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思潮、政治发展方向等。
必须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文化,创造新时代的文明。
这种毁坏旧的一切、创造新的一切的精神就是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精神。
将对力的赞美渗透在对大自然的描绘和歌颂中
白云——怒涌
北冰洋——壮丽
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洪涛——滚滚
借助大自然表达了摧毁旧世界的愿望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表现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对理想的热烈向往、执着追求
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五、从形式认识新诗
体式上,中国古典诗歌有格律的限制,规定了句数、字数、韵脚、平仄等,并且借助格律来标识停顿。
新诗则用标点、分行标识停顿,新诗没有字数、句数、韵脚、平仄的严格要求。
语言上,古代诗歌受格律限制,省略了许多内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新诗用白话作诗,语言明白晓畅。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五四”新诗运动
主要标志:以白话代替文言,以自由代替格律
胡适:“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诗该怎么作,就怎么做。”《谈新诗》
胡适:“作诗如作文”,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口语)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的新语法。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四组“啊啊”
六个“哟”
十个感叹号
“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郭沫若《序我的诗》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8月
教学目标
1. 了解现代新诗的基本特点,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等现代文学史知识,了解郭沫若在新诗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2. 学习本诗的内容,理解巨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体现出的“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发现和认识抒情主人公巨人的形象,理解诗人通过磅礴的意象和大胆奇特的想象塑造出来的壮阔、恢弘的意境,及其传递出的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内涵。
2.理解本诗形式和主旨的统一性。
教学难点: 1. 发现和认识抒情主人公巨人的形象,理解诗人通过磅礴的意象和大胆奇特的想象塑造出来的壮阔、恢弘的意境,及其传递出的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内涵。
2. 理解本诗形式和主旨的统一性。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作者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有郭沫若等。他是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也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先驱。 诗集有《女神》《前茅》《恢复》《战声》等。其中《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成熟的新诗集。 历史剧有《卓文君》《王昭君》《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蔡文姬》《武则天》等 专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 二、从意象走进诗歌 本诗一共七行。第一、二行展示海洋雄伟壮丽的景色;第三、四行抒写了对眼前景观的强烈主观感受;第五、六、七行是对力的讴歌和赞美。 寻找意象:“无数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无限的太平洋”“滚滚的洪涛” 意象特点:数量多,体积大,壮阔磅礴,奔腾有力;色调明亮。 情感特征:情绪昂扬,积极。 三、从视角剖析形象 1.抒情主人公的所见 “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抒情主人公为什么能一下子看到北冰洋,一下子又看到太平洋?他站在哪里?以怎样的视角?他是一个怎样体型的人? 提示:这首诗的题目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明确: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傲然站立在地球边上的人,他高大魁梧,身形伟岸,是个巨人,所以他的目光能遍及广阔的天地。作者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个着眼点,借助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把浩大的北冰洋和太平洋联结起来,南北贯通;将北冰洋晴空中无数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浩瀚汪洋中的滚滚洪涛组合,吐纳高低。这两个宏大的画面显示出自然景观的宏伟壮观,更重要的是,它凸显出这个巨人的高大。 2.抒情主人公的所号 这个主人公发出了怎样的呼号呢? 他毫无保留地放声赞颂“力哟!力哟!”。 (1)这种力有哪些作用呢? 明确:力能毁坏,能创造,能努力。 (2)这种力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 源源不断,方兴未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这种力有哪些表现呢? 明确:它的形态表现为绘画、舞蹈,它的声响表现为音乐、诗歌,它的韵律表现为律吕。 这种姿态多样、极具生命力,能毁坏又能创造的力究竟是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赞颂这种力呢? 让我们重新回到诗歌创作的1919年一探究竟。 四、从时代探究主旨 1.时代背景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发生了著名的五四运动。 从形式上,五四运动是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影响了当时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思潮、政治发展方向,等等。 作为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必须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文化,创造新时代的文明。这种毁坏旧的一切,创造新的一切的精神就是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精神。诗歌中反复歌咏的“力”便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象征。 2.时代精神在诗歌中的体现 诗人首先将力渗透在对大自然的描绘和歌颂中,他笔下的大自然有空中云海,有滚滚洪涛,雄奇、壮阔、瑰丽、博大,充满力量,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这样的大自然满怀赞叹。 诗人还借助大自然表达了摧毁旧世界的愿望,“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旧的地球、旧中国的一切都应该被推倒,无需留恋,一切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制度都要被滚滚的洪涛冲垮,摧毁,掩埋。 在毁坏之后,诗人还在对力的赞美中表现出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对理想的热烈向往、执着追求,要毁坏,更要创造和努力。这是这首诗在内容和主旨上的“五四”色彩。 五、从形式认识新诗 (一)从古典诗到新诗 这首诗不仅仅在内容主旨上契合反映了时代的思想浪潮,而且在形式上,《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为新诗的代表也有鲜明的“五四”色彩。下面我们从和古典诗歌的对比来加以认识。 1.体式上,中国古典诗歌有格律的限制,规定了句数、字数、韵脚、平仄等,并且借助格律来标识停顿。古诗词中间都没有标点。 新诗则用标点、分行来标识停顿,新诗也没有字数、句数、韵脚、平仄的严格要求。 2.语言上,古代诗歌受格律限制,省略了许多内容,理解时我们需要补充进去。比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讲的是风刮得急,天空高远,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而新诗用白话作诗,像我们学的这首诗,语言明白晓畅。 特别是用词上,古诗词中提到海洋一般都用“海”,“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首诗用的都是“洋”,北冰洋、太平洋都是舶来词,这些新鲜的词语带整首诗带来了新鲜的感受。 小结:中国新诗迈出的第一步的标志就是以白话代替文言,以自由代替格律。这首诗正是新诗的典范。 (二)从新诗到本诗 这首诗不仅和中国古代诗歌完全不同,就是在众多新诗中也是独具一格的。 短短7行的诗,用了四组重复的感叹词“啊啊”、6个语气词“哟”,10个感叹号,这使得情感的宣泄更加淋漓尽致。 表达形式和内容、主旨表里统一、融为一体,诗歌用大胆奇特的想象、巨人的眼光、巨人的呼号表达出毁天灭地、冲破一切旧束缚、重造新世界的进取、乐观的五四精神,诗歌的形式也冲破了中国古诗的限制,焕然一新。诗集《女神》一经面世,有如响彻长空的惊雷,震动了当时的文艺界。 郭沫若在《序我的诗》中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这首诗可以说是郭沫若在情感郁积之时作出的狂诗,传递出了那个时期毁灭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大胆、进取的狂飙精神。 六、总结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是它的形式、内容、主旨和情感同时代的思想浪潮、诗歌变革的方向一致,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并且其自身的内容和形式水乳交融地实践了突破、改变、创造的目标。 形象上,诗歌塑造了视野开阔、雄壮有力的巨人形象,这巨人正是充满青春朝气、热情洋溢,对自我的力量充满自信、对光明的未来充满向往的“五四”青年的象征。 手法上,诗歌以宏伟的构思、丰富的想象、激越的情感、急骤的旋律给当时的诗坛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主旨上,描绘生命力旺盛的大自然,抒情主人公赞美力量,渴望摧毁旧世界,表现出反抗和创造的精神,展现出进取乐观的风貌,和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相吻合。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