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地形地势特征(第2课时)教案+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地形地势特征(第2课时)教案+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1-24 09:24:59

文档简介

地形地势特征(第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
1.在中国山脉分布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山脉,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明确它们的位置。
2.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丘陵。
3.了解四大高原的主要特征。
4.通过对我国地形区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1.认识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2.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及其界线。
【教学难点】在山脉的基础上,建立起各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空间分布观念。
【教学模式】自学—合作—归纳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合作探究、问题导学、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中国地形图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出示中国地形图,提问:
1.我国地势有什么特征?说说各阶梯的地形构成和平均海拔。
2.我国地形有什么特征?面积最大的地形是什么?较小的呢?
过渡:阶梯分界线往往是一些大的山脉,山脉的走向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山脉之间分布着大的地形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主要地形区。
根据投影图片回答。对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回顾。
承上启下,复习是为了巩固所学,导入是为了引入本节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本节课作好铺垫。
自主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以《地理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为依据,先自主学习,并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1)在书上标注知识点;
(2)完成助学上“学习
过程”;
(3)标记疑难问题。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学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做到:
(1)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在课本上标出;
(2)完成助学“学习过程”栏目;
(3)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标记,以待解决。
只有在充分的自主学习后产生了认知冲突,才会产生交流合作的欲望。
合作交流
教师以“合作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中,随时注意小组的学习情况,不断巡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关键处及时进行提示和引导,给予点拨和评价。要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和建议,?以便下一步点拨环节有的放矢。?
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生生互助解决,互助方式是相邻同学或同桌,可以一个为主、一个为副配合完成。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标下来,以待解决。
此环节将学生推向了学习舞台的中心,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学生活动的指导者。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精讲点拨
教学环节
(一)主要山脉
1.判断山脉走向。
山脉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其延伸方向既走向。表述时是将延伸的两端方向相加。看图说出四种走向的山脉。
2.找出我国主要山脉
出示我国主要山脉空白分布图,
按走向指出我国主要山脉名称:
提示:在地图中注记文字要与山脉走向一致,要遵循“由上向下、由左向右”的原则。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北列)
昆仑山—秦岭(中列)
南岭(南列)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西列)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东列)
③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西北)
小兴安岭(东北)
教师活动
听完老师讲解后,看图说出:
东西走向、南北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
在课本26页图2—1—4图中查找出山脉位置,并在空白图片上指出。
学生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老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学生疑难问题能否解决,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之举。老师要授生以“渔”,给学生讲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
精讲点拨
④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西北)
横断山(西南)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3指导学生记忆山脉。
①歌诀记忆:
②联想记忆
③笔画记忆
④省区记忆
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
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
大太太无(巫)靴(雪)还上雪峰

大小兴安岭呈“人”字形。
东西走向相当于“横”,有三横。南北走向相当于“竖”,有两竖。东北西南相当于“撇”
有三撇。西北东南相当于“捺”,有三捺。
山东、山西是太行山,贺兰山是内蒙古和宁夏的分界线,巫山是重庆和湖北的分界线,武夷山是福建和江西的分界线,昆仑山是新疆和西藏的分界线,祁连山是甘肃和青海的分界线,湘桂粤赣夹南岭南岭。
多种记忆方法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和掌握知识规律,并能长久记忆知识。
衔接过渡
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盆地、平原等地形镶嵌其中。现在我们来熟悉我国的主要地形区
精讲点拨
教学环节
(二)主要地形区
1.地形和地形区的区别。
陆地地形类型有哪五种?
地形区是什么意思呢?
2主要地形区
提示:位置:从我国的方位、阶梯来描述。范围:从周围的山脉、跨越的省区等方面描述。
①四大高原。
教师活动
思考回答:
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提示学生:地形区就是地名+地形类型,如“青藏高原”,青藏是地名,高原是地形。合起来就是地形区。
看图填表。
名称
位置范围
特征
青藏
高原
内蒙古
高原
黄土
高原
云贵
高原
学生活动
明确易混淆概念。
利用表格形式梳理知识,便于理解记忆
设计意图
精讲点拨
②四大盆地
③三大平原
④三大丘陵
3.主要地形区视频
名称
位置范围
特征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名称
位置范围
特征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
平原
名称
位置范围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观看视频,进一步加深对地形区的了解。
看视频有助于加深理解并记忆教材内容。
巩固训练
西侧
山脉
东侧
青藏高原
横断山脉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内蒙古高原
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
太行山
华北平原
北侧
山脉
南侧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脉
青藏高原
准噶尔盆地
天山
塔里木盆地
1 对照图2-1-2,将下列重要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填写在下面的表中。
加深了学生对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逐步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巩固训练
2.在空白图上标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
梳理巩固
形成知识结构,既突出了重难点,又把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讲清楚了,让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系统知识。
【达标测试】
1.(目标1)某座山脉,西侧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东侧是黑土肥沃的大平原,这座山脉是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巫山 D.雪峰山 ( )
2.(目标1)下列属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的是 ( )
A.大兴安岭 B.天山 C.祁连山 D.太行山
3.(目标3)有关四大高原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青藏高原沟壑纵横 B.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
C.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D.云贵高原雪山连绵
4.(目标3)我国纬度最低,发展农业条件最好的盆地是 ( )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四川盆地
5.(目标2)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面图中表示黄土高原的是 ( )
A B C D
6.读中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1)填出数字所代表的地形区。
① 平原 ② 盆地
③ 平原 ④ 高原
⑤ 盆地
(2)填出字母代表的山脉。
A 山脉 B 山脉
(3)在图中填出:
C天山山脉 D昆仑山脉
E塔里木盆地 F准噶尔盆地
课件59张PPT。第一节地势地形特征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0 360千米 1、读图,观察说出我国地势第一、第二阶梯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2、第二、第三阶梯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1000-2000米500米以下高原 山地4000米以上练一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地形齐全,山区面积广大(2/3))地形特征判断山脉走向主要地形区:⑴、构成地形的骨架——山脉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列:
中列:
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南岭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列:
中列:
东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3.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
贺兰山脉
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横断山脉贺兰山巴颜喀啦山阿尔泰山祁连山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啦山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阿尔泰山巴颜喀拉山贺兰山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贺兰山祁连山脉阿尔泰山巴颜喀拉山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祁连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
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青藏高原80°E90°E100°E30°N40°N我国第一大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多雪山、冰川;地势起伏不大,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有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聚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盛产青稞,太阳能与水能丰富我国西南部,在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及喜马拉雅山之间;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的西部。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100°E120°E38°N45°N我国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至甘肃、新疆边境和祁连山山麓、南至古长城、北到国界;包括内蒙古大部、甘肃、新疆、宁夏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开阔,很多地方有一望无际的草原;荒漠广布,植被多呈经度地带性分布。海拔一般1000米左右;有丰富的煤、铁、稀土矿,农业以畜牧业为主。黄土高原:黄土
高原105°E113°E35°N38°N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东端的乌鞘岭、南到秦岭、北至古长城;包括山西的全部、陕甘宁的部分地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深、广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海拔1000-2000米;多煤、多梯田、多窑洞,盛产小米(主要粮食作物谷子)。云贵高原:云贵
高原105°E110°E30°N23°26′N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东至雪峰山、四川盆地以南;包括云南东部和贵州大部。地势西高东低;海拔2000米下降到1000米;多石灰岩,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面崎岖,有许多“坝子”(山间小盆地)是聚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区;工程建设地质条件复杂,但有利于发展旅游;有丰富的铁、煤、铜、汞、铝土、锡、钛等矿产资源。(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
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沙漠广,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内部平坦,边缘多绿洲;地势西高东低,海拔800 ~ 1300米;封闭严密。75°E90°E45°N35°N第二级阶梯上;新疆境内天山南部;准噶尔盆地准噶尔
盆地我国最北、面积第二大的盆地;内部有沙漠、戈壁,但面积小;西北有个小缺口,相对较湿润;地势东高西低,海拔500~1000米。80°E90°E45°N50°N地势第二级阶梯上;新疆北部;柴达木盆地柴达木
盆地90°E100°E35°N40°N第一级阶梯上;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境内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典型内陆高原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石油、有色金属矿产等丰富,有“聚宝盆”之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海拔2000~3000米。四川盆地四川
盆地四周山岭、高原环绕;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平原;河流众多,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地势北高南低,海拔300~600米。105°E30°N第二级阶梯上;东起巫山,西至横断山,南至云贵高原,北到大巴山,包括四川、重庆;(4)、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①我国最大平原,约35万平方千米;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三江平原多低地多沼泽;③黑土广布(沃野千里),热季短,热量是限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主产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北部是我国最大粮食基地;④石油、煤、铁等资源丰富,大庆是我国最大石油工业,辽河平原是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华北平原华北平原燕山—淮河、太行山—渤海、黄海之间,包括海河平原和黄淮平原①我国第二大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冲积而,也称黄淮海平原,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海上推进2.5千米;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轮廓完整);③土层深厚、疏松,土壤排水性好,夏季雨量充沛,秋季光照充足,是我国冬小麦、棉花的主产区;④春旱与水源不足是限制农业的最主要因素,旱、涝、碱和风沙是最主要灾害;⑤石油资源丰富,工业发达,铁路交通为主,人口稠密,聚落多为多边形。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东海、黄海,淮河干-南岭。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下游沿江平原、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①我国第三大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的泥沙冲积页成,东西呈狭长形,轮廓破碎;②地势比华北平更低,下游的长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下,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有“水乡”之称;③由于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高温多雨,盛产稻米、油菜、棉花,河湖众多,是我国炎水渔业最发达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④长中下游干流江阔水深与众多支流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被誉为“黄金水道”。加上铁路网,水陆交通便;⑤有丰富的铁、铜等矿产资源,工农业发达,沿江城市密布,形成一条发达的经济地带,长江三角洲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5)、主要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