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不求甚解 教学课件(共27张PPT)-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2 不求甚解 教学课件(共27张PPT)-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5 14:5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马南邨
AISHANGYUEDU爱上阅读
DUSHU
13.2不求甚解
新 课 导 入
“不求甚解”一语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态度的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AISHANGYUEDU爱上阅读
01
理解课文内容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02
理清文章论证思路,了解驳论的逻辑思路。
03
树立正确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作者介绍
马南邨(cūn)(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写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马南邨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是马南邨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AISHANGYUEDU爱上阅读
文体常识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可分为:
立论文和驳论文。
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驳论:指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明确字音
不求甚解(shèn) 狂妄自大(wànɡ)
咬文嚼字(jiáo) 王粲(càn)
豁然贯通(huò) 死抠(kōu)






积累词汇
: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了弄通了某个道理。
:打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所得益。意思是读书总有好处
狂妄自大
咬文嚼字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论证思路,思考下列问题。
整体感知
驳论文的一般论证思路
竖靶子
射靶子
立己论
驳敌论
摆敌论
1.阅读课文第一段,说说《不求甚解》一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整体感知
批驳的观点: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观点: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AISHANGYUEDU爱上阅读
整体感知
2.针对错误观点,作者是怎样进行反驳的?
(9)总结全文,提出自己认可的读书方法。
竖靶子:
引出处:
释新义: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1)开门见山,摆出要反驳的观点。
(2)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3—4)阐述“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5—7)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观点。
(8)引用陆象山的话论证观点。
AISHANGYUEDU爱上阅读
整体感知
3.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论证了古人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好处,使论证更全面严密,更具有说服力。
整体感知
(2)对比论证。
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论证,强调突出作者的观点,使人印象深刻。
(3)道理论证。
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
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了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好的,使论证更概括深入。
深入探究
研读课文
深入思考
深入探究
1.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 “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
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3.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4.本文是一篇驳论文,是如何驳的?谈谈你的理解。
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
又从“会意”的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正确的论点:读书在于“会意”,不要死抠字句,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深入探究
拓展提高
由课文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
1.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提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拓展提高
拓展提高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
“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板书设计
竖靶子
引出处释新义
批驳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举普列汉诺夫读书不虚心和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
指出人们曲解“不求甚解”。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射靶子
立己论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阐释“不求甚解”含义:虚心和会意。
引陆象山的话,正确解释“不求甚解”。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文章主旨
这篇驳论文全面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盲目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批驳。在批驳的过程中,作者阐述了读书要虚心、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等观点,极具指导意义。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红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推敲(qiāo) 藻饰(zǎo) 诘难(jié) 咬文嚼字(jué)
B.矫揉造作(jiāo) 睾肾(gāo) 阐证(chǎn) 狂妄自大(wàng)
C.统筹(chóu) 狡黠(xiá) 提倡(chàng) 吹毛求疵(zī)
D.滞碍(zhì) 要诀(jué) 伦理(lún) 豁然贯通(huò)
2.文学常识填空。
(1)培根,______国哲学家、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马南邨,原名______,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____________》。
D
解析:A项,“咬文嚼字”中的“嚼”应读jiáo;B项,“矫揉造作”中的“矫”应读jiǎo;C项,“吹毛求疵”中的“疵”应读cī。


随笔
新工具论
邓拓
燕山夜话
当堂检测
3.下列加红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工作者们在会议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B.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让人读了兴趣索然,那就不如无诗。
C.我们的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吹毛求疵。
D.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但许多外出务工的家长却不以为然。
B
解析:A.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使用错误。C.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用词不当。D.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合语境,可改为“不以为意”。
当堂检测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眼界决定了读书人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__________________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③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
④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句子排序的能力。先通读文段,然后根据语段的逻辑顺序或运用排除法进行解答。第①句为总起性语句,应排在首位。然后④是说“读什么书”,③是说“怎么读”,②是说“怎么防止‘死’读书”,根据行文逻辑顺序,即可得到答案为①④③②。
A
当堂检测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谈读书》尽管论述了读书的多个方面,同时每一句话都表明一个观点,但是都由倡导读书和“用书”来统领全文,意旨较为鲜明,体现了全文的内在逻辑。
B.《不求甚解》通过人们对“不求甚解”的常见认识反弹琵琶,探求“不求甚解”的本义,进而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
C.《谈读书》用比喻说理。例如,以“盖天生才オ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不求甚解》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解析:“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无中生有,《不求甚解》一文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D